?

蘭州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課程開發與實施初探

2015-11-20 03:07蔣國生
新課程 2015年13期
關鍵詞:場館基地課程

蔣國生

(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

蘭州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課程開發與實施初探

蔣國生

(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

蘭州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是2012年教育部、財政部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在全國大中城市重點支持的建設項目,是甘肅省首家開工建設的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由蘭州市教育局規劃列入蘭州新區教育集群建設項目。綜合實踐基地圍繞“特色鮮明、學生歡迎、甘肅一流、全國知名”的辦學目標,遵循“延伸學校教育、銜接社會教育、實踐素質教育”的辦學思想,貫徹“讓學生經歷一次體驗,感受一次成功,嘗試一次創新”的辦學理念。綜合實踐基地于2013年8月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8月交付使用。本著“課程是先導”的思路,探索具有“面向生活、貼近學生、注重實踐、開放多元”特質的德育新體系。

綜合實踐基地;德育新體系;場館課程建設;課程評價

一、建立“面向生活、貼近學生、注重實踐、開放多元”德育新體系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目標,以“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為導向,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能主動地適應社會,推動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

二、以“場館、課程建設”和“培育發展性教師隊伍”為兩翼作保障

綜合實踐基地力爭做到“課程場館化,場館課程化”。場館是實踐基地課程開發的條件,是基地課程的來源和構成要素,是課程得以呈現的基礎。綜合實踐基地教育場館的設計建設要一切從基地教育目標和主題教育需要出發,圍繞教育目標和主題,以一種動靜結合、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其中,將中小學生的參觀活動過程變成一個在體驗參與中發現和思考的雙向傳播的發現學習過程。綜合實踐基地本著“基礎+特色”的思路,從社會生活實踐、生命教育實踐、文化生活實踐、科學技術實踐四個領域22個子項目進行場館(場所)建設:特色文化項目上擬建絲綢之路文化館、蘭州黃河文化館;專題教育中心項目擬建國防教育館、法制教育館、生命教育館、防災減災科普館;科技教育中心項目上擬建機械手工制作館、創新思維教室、三模一建競技館、創意機器人教室、綜合職業體驗館、環保生態館、趣味科學教室、現代信息技術教室;室外拓展中心項目上擬建軍事訓練、體能拓展、心理品質拓展訓練、定向越野場所;農業科技中心項目上擬建現代化農業種植、傳統農耕、體驗農田、未來家居農業場所。

場館規劃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寓教于樂、注重實踐、多感官參與的活動方式。場館的展示和教育活動力求活潑、多元,營造生動活潑、參與性高的活動氣氛,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耳聽、眼看、手動、心動”,通過多感官接觸賦予學生愉快的學習體驗和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主選擇場館教育項目;活動過程有利于學生進行互動的、社會化的學習。實踐基地不僅重視互動式、體驗式場館建設,還要重視研究學生在場館活動中認知與經驗形成的方式。合理引入信息化、電腦化、科技化的教育媒介。

引導教師轉型、轉崗,關注教師專業發展,致力于一專多能,打破學科界限,努力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建立發展取向的教師發展機制,全面推進校本教研制度。引領教師的“教育人生”,激勵教師成就感,以課題研究帶動并提升教育質量。發展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建立課程意識、質量意識。突破學科能力培養難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三、從領域、模塊、項目三個層面去設計課程新體系

課程設計從社會生活實踐、生命教育實踐、文化生活實踐、科學技術實踐4個領域,社會參與、社會體驗、社會探究、生命科學、生命安全、生命價值、法制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技術學習、設計學習、應用學習12個模塊建構課程新體系,做到課程領域化、領域模塊化、模塊項目化,各領域下設若干模塊和項目,充分體現實踐基地課程的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綜合實踐基地的課程應該是體驗的課程,活動的課程,動態的課程,盡量避免看的課程、聽的課程、參觀的課程。校內資源是有限的,課程開發注重校外資源的挖掘、利用,同時課程開發結合蘭州實際和時代背景,結合“一帶一路”發展新思路,彰顯地方特色課程開發,本著“基礎性+前瞻性”的思路,分期進行,留有余地,逐步開發,不斷更新,不斷體現基地建設的自主更新機制,努力實現“立德樹人、創新精神、社會責任、實踐育人”的綜合實踐基地核心課程價值追求。

四、課程開發的評價

(1)利于學生發展:課程內容基于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適合學生身心需要,關注學生全面發展。(2)滿足家長需要。綜合實踐基地課程開設要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為實踐基地的各項活動提供資源支持和活動支持,實踐基地才能成為學生想望的場所,這是實踐基地運作的生命線。(3)特色鮮明、彰顯基地優勢。實踐基地本著“基地+學?!钡乃悸愤M行課程研發,還要解決他校因資源所限難以開設新課程相關科目的問題,實現資源共享,積極推進學校、基地、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化進程。(4)落實課程目標。面向中小學生群體,注重學生的直接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去,鼓勵學生在“做”“考察”“實驗”“設計”“制作”等一系列操作的過程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去理解和感悟生活,在探索與創造的過程中,體驗動手實踐的快樂。(5)體現課程特點。課程開發突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新課程的性質,即實踐性、綜合性、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6)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思想品德教育貫穿課程開發始終,引導學生對四大領域諸多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注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綜合實踐基地課程的評價有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要講口頭性評價和書面評價相結合,評價的目的是提升興趣、催化動力、引導課程向新的問題進發,努力把綜合實踐基地建成具有價值引領和示范作用的國內一流的社會實踐基地。

·編輯 韓曉

猜你喜歡
場館基地課程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會前視察 支招亞運場館利用
創新標準打造綠色雪上運動場館
冬奧之約,場館先行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我的基地我的連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場館風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