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外
——觀《青春版牡丹亭》

2015-12-01 04:17劉蕙心
今日湖北 2015年21期
關鍵詞:柳夢梅杜麗娘牡丹亭

■文/劉蕙心

牡丹亭外
——觀《青春版牡丹亭》

■文/劉蕙心

白先勇定義的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場文化行動,它重新培養起了一批熱愛昆曲的年輕演員和年輕觀眾。四百多年前的故事正在今天的舞臺上上演。對我們來說這樣的演出也許是雙重意義的,一場是柳夢梅和杜麗娘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而另一場,則是一個民族對于美的忠誠守護。

昆曲 傳統文化 牡丹亭 白先勇

一、最經典的中國式愛情故事

忙處拋人閑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復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使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麘倩?/p>

單曲循環這首開篇的序曲,思緒回到了暑假一口氣看了六個多小時的全本大戲的下午,正是這短短的百余字和老生沉郁的嗓音吸引我從此愛上了昆曲。

《牡丹亭》這部流傳了千百年的經典愛情故事講述的是這樣一段傳奇:南安太守杜寶的獨女杜麗娘在一次春日游園的白日夢中邂逅了自己命中注定的夫君柳夢梅,兩人一見鐘情自是一番溫存。奈何春夢苦短,麗娘醒來念念不忘夢中的情緣,癡纏成疾,竟致相思而亡。她不相信也不甘心這只是幻夢一場,便將自畫像藏在了太湖石下,死后埋在院中夢里的那棵梅樹之下,期盼用魂魄守候夢中人的到來。到了地府的杜麗娘向閻王哭訴冤死,得到了同情和寬赦,命花神守護麗娘的尸身不腐允她等候情郎。而此時遠在嶺南的書生柳夢梅也啟程赴京趕考,途中借宿于已經人去樓空的杜家宅院。冥冥之中似有神助地在太湖石下見到了麗娘的畫像,驚為天人,早晚焚香拜望。這份癡心感動了閻王許麗娘的魂魄與之相會,她化作鄰家女子與之漫談詩書,待數月之后情意漸濃告之以實情。這柳書生倒也頗有膽識與真心,冒著重罪在麗娘的指點下偷挖香冢,最終還魂終成眷屬。后來的故事是略有波折的大團圓,唯物主義的杜太守不相信女兒死而復生,拒絕相認。直到爭氣的柳姑爺高中狀元,皇帝親自斷案才父女團聚,終得圓滿。

二、奈何思想仍受困于時代限制

在《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的時代,這樣沖破封建禮教的人鬼情未了也算是石破天驚。然而我在初看陶醉之余就有幾點疑惑,比如杜麗娘得以還魂的原因之一竟是其父杜寶為官清廉,益于百姓。這說法似乎沒什么不對,與當下的清廉整風也遙相呼應,也符合封建時代百姓對于明君其清官的渴望,甚至契合佛家講求的因果輪回,善有善報,德蔭子孫的教化。但試想若杜麗娘生于布衣百姓貧寒人家是不是就沒了這死者可以生的特權只能徒留惋惜了呢?由此觀之,湯先生受階級觀念毒害還是相當深厚的。至于柳夢梅一舉奪魁高中狀元的情節,在符合了才子佳人天造地設的傳統審美之外,似乎也隱約透露出當時的文人對于功名仕途的深藏的渴望。這種略顯病態的壓抑不知是懷才不遇的清高還是才疏學淺的癡心妄想?然而我懂得人們的眼界思維很少能夠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那么作家如此安排就無可厚非了。此外,唯物主義者杜寶拒絕與還魂重生的女兒相認并將前來報信的柳夢梅抓了起來,如此不近人情卻最終屈服于君命。當皇帝賜婚柳夢梅并命杜寶與女兒相認時,父女親情竟然抵不過帝王的金口玉言,他頓時轉變態度來了個老淚縱橫,感激涕零,讓人倍感諷刺。

三、精致曼妙的舞臺服裝設計

看過云門舞集林懷民在九歌中的舞臺布景再看牡丹亭,就多少會有些倨傲的挑剔。畢竟細致到像林先生那樣由遠及近地審視,一絲不茍的擺弄荷花池中一片蓮葉的角度還是比較鮮見的。故而覺得青春版牡丹亭的舞臺布景還是有可改進之處的。但不得不承認葉錦添的服裝設計妙不可言,就拿花神的繡花長袍來說,秉承了葉先生在大明宮詞中那種唯美華麗的高腰設計,使我對神明的敬畏感呼之欲出,就這么云里霧里的深信不疑了。其次領頭的花神手中高舉的貌似招魂幡的飄帶更是點睛之筆,就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道具就成了引領觀眾的精神進入夢境的媒介,隨著招搖的飄帶我便不明就里的來到了杜麗娘的夢境里,與她同悲同喜。至于第一章訓女中杜麗娘初次亮相的一襲粉白衣裙,真真當得起端妍清麗。游園時的淺黃色繡花衣裙又展現了閨閣女兒的溫婉和含苞待放的風韻。牡丹亭上的繡蝶衣在裝飾之外還起到了暗示夢境的效果。地府哭訴一場中的白色帽巾則凄艷動人。還魂期間的淡青色繡竹葉梅花的衣袍更覺空靈飄渺。重返人間時的曳地茜素紅色的長長的披風又照應了那句月落重生燈再紅。如此精妙的藝術設計不禁令人贊嘆不已,回味無窮。

四、鮮辣活潑的人物形象

當使女夸贊她“脆生生出落裙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時杜麗娘也會傲嬌的說自己一生愛好是天然。拿自己與這無人問津的廢棄的幽深園林自比,空有傾城之姿卻沒人折賞。柳夢梅初見麗娘張口就是“姐姐,咱一片閑情愛煞你哩?!比绱寺豆侵卑椎妮p薄之言也不叫人反感,只覺驚訝暗笑,還有些羨慕這一見鐘情的緣分。牡丹亭上的一晌眠領扣松,衣帶寬,交纏的衣袖含蓄而曖昧,也許這就是中國古典式的香艷。并不暴露什么,卻已叫人臉紅心跳,掩面遮羞?!皼]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遲延,這衷懷那處言!淹煎,潑殘生”,簡單的“淹煎”兩字,就把無處托放的情欲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直白而情態逼真的描寫,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頗有些驚心動魄。

五、迤邐之聲起江南,昆曲六百年

許多人對牡丹亭的了解止步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至于“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便嫌耳生。昆曲這曾經的百戲之祖淪落到此般田地,怎不叫人心痛?數百年前水磨調揚聲四海的榮耀已經一去不返,身為徒子徒孫的京劇反而搖身一變成了國粹,占據大雅之堂。也許是曲高和寡,也許是文化斷層,當今時代欣賞昆曲,傳承昆曲的人已成陽春白雪般的異數。年青一代似乎肯把它放到同流行歌曲同樣的地位已是恩惠,殊不知這是怎樣的褻瀆。

愿像白先勇先生這樣的文化學者能夠將昆曲這闕沒入故紙堆的綺麗詩詞拯救,不求發揚光大,膾炙人口,只求一席之地,得以傳承。歷史就像一堆灰燼,灰燼的深處還有余溫,我們要做的不是翻扒找尋,而是將我們的手伸進去,感受這尚存的余溫。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柳夢梅杜麗娘牡丹亭
《牡丹亭》夢境對杜麗娘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解讀
《牡丹亭》之柳夢梅人物分析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園驚夢》
《驚夢》的情與愛
《牡丹亭》:回歸禮學的一種隱喻
敘事策略:對照莎劇,看《牡丹亭》
不一樣的《柳夢梅》
異域風光恰如故,一銷魂處一篇詩
花開一朵,至情綻放——從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看杜麗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