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營造境界
——也談陳禮忠壽山石雕刻作品

2015-12-05 06:38
中國藝術時空 2015年2期
關鍵詞:枯荷壽山壽山石

王 煥

匠心營造境界
——也談陳禮忠壽山石雕刻作品

王 煥

福州的壽山石雕藝術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作為工藝美術的傳統技藝,壽山石雕刻藝術凝聚了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是民族集體智慧的體現,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延傳當中的一種審美積淀。壽山石雕的精工品質及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被譽為“閩都”四大文化品牌之一。

陳禮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文化部授予的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擅刻壽山石花卉、禽鳥、動物,尤其精于鷹與荷葉的創作。他重視深入生活,最大限度的尊重石材的自然美,善于將傳統石雕技法與作者的人文修養相結合,勇于在題材和技法上推陳出新,賦予石頭新的生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他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先生,有著非常深厚的傳統功底,同時也有很強的開拓精神。他不僅繼承了壽山石的優秀傳統技法,同時也把西方雕刻技法、現代雕刻技法以及民間傳統的木雕、玉雕等其它雕刻技法,運用到壽山石雕刻上來,從而極大地拓展了壽山石雕刻的藝術語言。民間行話“一相抵九工”,體現了藝人著手構思、發揮想象,從模糊的意象到清晰的形象的藝術創造過程。壽山石質地和色澤跟一般的花崗巖、大理石等石頭不一樣,其特定的色澤和色彩組成,決定了壽山石有自己的一套創作方式,也就是說,壽山石的材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工藝要求,也決定了它的審美取向,決定了它的與眾不同的的藝術存在。如果僅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去創作,其作品定然沒有特色。所以尊重石頭的特點,恰到好處地利用巧色,盡量烘托出壽山石天然之美至關重要。

“因石造型,因材施藝”是陳禮忠壽山石雕刻藝術的最大特點。仔細欣賞他的作品,不難發現,他的每一件作品在石頭色彩的處理上都很有特色。他通過對自然界認真的觀測,對蓮花、荷葉做了大面積的鏤空,這在過去壽山石雕刻作品中,是從來沒有過的。壽山石儲量已經非常稀少,原材料資源的瀕臨枯竭亦成為制約該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面對傳統工藝在資源上面臨的巨大危機,特別是當前資源枯竭之際,陳禮忠提出了“石無貴賤”這一藝術創新口號,大膽使用他人沒有使用過的材料,比如有著大面積黑色的老嶺石。黑色石是雕刻家很少使用的材料,陳禮忠巧妙地利用“老嶺石”的這一特點,創作了一大批以天鵝為主題的作品。此后不久,又創作了另一翎毛類主題——鷹,他說:“老嶺石上面的黑色部分刻成羽毛,白色刻成頭部,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彼言S多同樣沒有人愿意使用的灰色壽山石材用來表現秋荷主題,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繼而又開始嘗試使用壽山石之外的其他石材——仙游石,同樣取得了完美的藝術效果?!度照招聤y水底明》正是他嘗試不同石料創作的成功之作,這件作品使用的是仙游石,枯黃中略帶綠色,熟透的黃色蓮蓬預示著秋天的豐碩,枯黃略帶綠色的荷葉表面依舊充滿了生命張力,蓮蓬腳下、水草旁邊的小鳥也佇足張望,仿佛若有所思,恰到好處地營造了一個深秋時節的風情意境……

陳禮忠從普通的壽山石轉向大家廢棄的石頭,再到他山之石,逐步從材料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極大地拓寬了壽山石雕的內涵與外延,從而探索出一條壽山石雕藝術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使壽山石雕藝術不斷延伸、不斷發展。

壽山石雕刻“秋荷”系列是他最為引人矚目的作品,作品中融入了濃厚的傳統文化的元素,觀者感受到的卻是清新的時代氣息??莺梢庀?,在歷代的文人詩詞中經常出現,繁華過后的枯荷敗葉顯示出一種大徹大悟的、震撼人心的大美。蓮荷的香銷葉枯這一自然現象往往容易引發文人對生命有限而自然永恒這種強烈對比中的感傷情懷,他們在對枯荷的吟詠中,伴隨著對生命的思考和追問。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詩:“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笨莺汕镉甑那屙?,增加了環境的寂寥,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明代畫家文徵明在《錢氏池上芙蓉》中也說:“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睆倪@個角度看,秋荷要比熱鬧非凡的夏荷更具審美內涵。按照佛教的說法,任何事物的榮枯盛衰,都只是一種假相。荷的榮衰都是非本性的,榮是虛妄的,衰也是虛幻的。不以物喜,不為己憂,淡泊自在,澹然自喜,任運自然,這才是事物的本性,也即是佛性之所在。陳禮忠把夏荷雕刻得輕盈、溫潤欲滴,又通過殘荷表現出成熟豐碩所蘊涵的內斂與自在。在殘荷的蕭瑟里,他體會到了一種特殊的生命在流動。他從自己的人生經歷出發,執著地守望著秋天的荷塘,把他源于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匠心獨運營造了一種獨特的充滿禪意的藝術境界。他創作的《荷塘秋色》、《金秋時節》、《留得秋荷聽雨聲》等藝術作品詮釋了他對秋荷的特殊情感,表現出一種深刻的人文精神,表達了他對于自然、對于生命的一種感悟。

陳禮忠強調因材施藝,經過巧妙的藝術加工,使得一塊普通的石頭變成一個非凡的藝術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與大自然息息相通,尤其在點、線、面的使用以及在色彩的運用上,融會貫通,見解獨到。他把一些美學的道理、藝術的思考上升到一種文化思考,一種對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命力的思考,從技藝的境界升華到了藝術的境界。他在壽山石雕藝術上之所以成就非凡,源于他恪守傳統,卻從不墨守成規,以敏銳的洞察力提煉出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精神,傳統的壽山石雕在陳禮忠的創作中具備了當代的元素。

陳禮忠耐得住寂寞,五年磨一劍的作品《春聲賦》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福建館鎮館之寶。這件作品用整塊高山雞母窩石雕刻而成,高1.4米,寬0.78米,雕刻著56只飛禽和一對鳳凰共聚一顆松樹,寓意中國56個民族團結和睦與新中國繁榮富強,一輪紅日在祥云的繚繞中冉冉升起,形成百花盛開、百鳥和鳴的祥和景象,形象地道出了祝福新世紀盛世中國的寓意。陳禮忠說:“其實在我第一次見到石頭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已經呈現出飛禽、花木融合的奇妙景象?!贝撕笪迥?,他一心撲在這塊石頭上,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雕刻,巨石終于成為一件工藝品,也同時成為他藝術人生的一個巨大轉折點。石本無語,觀者覺其有聲。在藝術的世界里,大師和匠人的分水嶺從來都是明晰的。

陳禮忠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這對于藝術創作來講至關重要?,F在很多工藝美術大師,因為缺乏文學修養,在藝術上往往不能突破,拘禁在傳統里,故步自封,沒有更多的創新。陳禮忠用心研讀文學作品,學詩詞繪畫,提高文學藝術修養。他注重藝術作品的形態美、內涵美、外延美,每一件作品都有自身的立意,不重復、不雷同,包括作品的題詞都富有詩歌文學性。他甚至能夠專注某一種題材,形成個人的獨特手法貫穿在里面,很好地處理了創意與工藝的關系問題,并把它們很巧妙地結合起來,經過既寫實又富有意境的處理,使得石材具有了溫度,從而有了生命氣息。陳禮忠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對壽山石本體語言的一種創新、深化,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心態來進行藝術實踐。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所)

猜你喜歡
枯荷壽山壽山石
枯荷
中國壽山石館簡介
枯荷
壽山石雕刻的藝術性研究
不滅的初心(節選)
劉愛珠 情注壽山石雕
廖德良的壽山石緣
留得枯荷
著著寸進 洋洋萬里 漫談鄭幼林壽山石雕刻
趙壽山三次進諫楊虎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