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長征過云南時黨的民族政策及影響研究

2015-12-08 10:59趙慶鳴
關鍵詞:長征少數民族云南

王 洪,趙慶鳴

(曲靖師范學院 政法學院,云南 曲靖655011)

中國工農紅軍于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 月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壯舉,是一首壯美的詩篇、一幅壯麗的畫卷和一曲響徹九州的凱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取得的一個開天辟地的新勝利。紅軍長征孕育了偉大而永恒的長征精神,長征經過之地播撒著革命的火種,傳播著革命的精神,進行著革命的斗爭,更實踐著黨的民族政策,豐富了黨的民族政策理論。紅軍長征轉戰大半個中國十幾個省,先后經過壯族、苗族、土家族、彝族、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和散雜居地區。在進入云南之前,紅軍已經制定過一些相對成熟的民族政策,但是進入云南后要面臨許多云南所獨有的少數民族及多民族散雜居這種現狀,必須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民族政策,而這些民族政策豐富了黨的民族政策的理論,為紅軍順利經過云南奠定了基礎,為紅軍長征勝利奠定了階段性的基礎,同時還推動了云南少數民族地區革命運動的發展,讓革命的火種在西南邊垂繼續燃燒,對于云南人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既影響云南新時期黨的建設,更影響到云南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

一、紅軍長征經過云南的基本概況

1934 年,由于受到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和紅軍中的錯誤影響,黨和紅一方面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遭到了慘重的失利,紅軍不得不撤出了多年辛苦拼搏建立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進行戰略大轉移。1935 年2 月,中央紅軍從貴州進入云南,紅軍乘滇軍龍云部轉入貴州救援貴陽之機,從滇東重鎮富源直插滇中,在尋甸嵩明等地威逼昆明。然而,紅軍并未攻打昆明,而是突然向西北急進,分別于金沙江皎平渡口、樹桔渡口渡過長江天險,擺脫了國民黨追兵,這是紅軍自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來第一次取得的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轉移中的勝利。中央紅軍先后在云南境內活動了20 多天,由滇東北至滇中先后經過昭通、曲靖、昆明和楚雄等地區。

1935 年11 月紅軍長征第二次經過云南,湘鄂黔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在長征初期的主要任務是策應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完成任務后,紅二、六軍團也撤離了湘鄂黔根據地開始了長征,紅軍長征第二次經過云南時所通過的地區更廣,歷時更長。云南和貴州交界地是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區,1936 年3 月初紅軍進人滇黔交界的烏蒙山區,到同年5 月離開滇西北高原藏區中甸縣(今香格里拉),先后經過了6 個地州27 個縣區。紅軍長征先后兩次過云南,得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支持,這種支持得益于紅軍一路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主張,云南各族人民對黨的政策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黨的民族政策得到了積極的擁護,紅軍所到之處、所經之地,云南各族人民都積極為紅軍捐款、獻糧、籌物,踴躍地積極給紅軍做向導和翻譯,與紅軍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二、紅軍長征過云南時所實施的主要民族政策和采取的民族工作方法

民族政策是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的方針、辦法和措施,是民族國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針對國內的民族關系和民族問題形成的。①何龍群:《中國共產黨名族政策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11 頁。民族工作就是在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指導下,為團結少數民族,實現民族平等,促進民族發展而采取的具體措施和所運用的方法。紅軍長征經過云南時,為了團結各民族人民共同革命,實現革命的目標,黨在這一時期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民族政策,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特別是在進入云南這個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后所實施的系列民族政策為紅軍長征順利通過云南奠定了基礎,為長征的最后勝利做好了鋪墊,同時更對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不斷豐富宣傳手段,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本著全心全意為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奮斗的原則與反動統治進行著長期斗爭,黨認真執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政策,同時積極維護各民族的根本利益,認真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幫助老百姓提高對黨和紅軍的認識,保護群眾的利益,幫助條件成熟的少數民族建立自己的武裝隊伍,動員各少數民族同胞加入紅軍。在長征開始初期,黨和紅軍就注意到了少數民族問題的重要性,看到了要實現長征的勝利必須解決少數民族問題,紅軍總政治部為此專門發出了《關于爭取少數民族的指示》,指示指出:“野戰軍今后的機動和戰斗,都密切關聯著爭取少數民族的問題,這個問題之解決,對于實現我們的戰略任務,有決定的意義,因之各軍團政治部,必須立即把這個問題提到最重要的地位?!雹谥泄仓醒虢y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年版,第339 頁。毛澤東主席曾說過:“長征是宣傳隊,是宣言書,是播種機”。紅軍所到之處積極通過書寫標語與發布口號等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積極開展民族工作,動員呼吁廣大農民群眾要勇于反抗。在尋甸,在紅軍的耐心講解下,尋甸回民們接納了紅軍,一部分回民還積極加入到紅軍隊伍當中來,一起反對民族壓迫。紅軍長征時,曾在尋甸柯渡鎮墻壁上留下“紅軍是抗日救國的先鋒隊!”“紅軍絕對保護回家工農群眾利益”③《老紅軍回憶長征過柯渡》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編印。等一系列標語。在云南沿途的其它地方,紅軍向少數民族同胞宣傳“彝民團結起來,不交租,不還債”、“紅軍保護土司頭人生命財產”、“番民們團結起來,組織番民獨立軍”等,以各種形式宣傳了黨和紅軍的民族宗教政策。

(二)不斷完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認真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紅軍長征的歷史也是黨的民族政策不斷完善和成熟的歷史,紅軍長征經過了眾多的少數民族地區,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情況,作為年輕的黨和年輕的紅軍處理民族問題尚沒有完全可以借鑒的方法,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去完善。紅軍進入云南后在滇東門戶富源散發了《對苗族的標語口號》的小冊子,其主要內容有“紅軍是扶助苗族、僮族解放的武裝;蘇維埃和紅軍絕對保障苗族、僮族的解放與自由;取消一切苛捐雜稅,解除苗家、僮家的痛苦;苗、瑤、僮、回和漢族一切勞動弱小民族一致聯合起來?!?“1935 年4 月至5月,中央軍委縱隊和紅五軍團先后駐進云南尋甸回族較集中地柯渡壩子……在這里紅軍宣傳和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和尊重回族風俗習慣政策,使回族群眾認識到紅軍是自己的軍隊?!雹苤苋鸷?《中國共產黨早期尊重清真飲食習俗的政策及其實施》,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2003 年9 月。紅軍到達之前,云南民族地區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民黨政府施行反動的民族壓迫剝削政策,它阻礙了民族間的交流與發展,造成了民族之間的嚴重對立與隔閡。紅軍長征路經云南,尤其重視少數民族問題,尊重少數民族宗教習俗,堅決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在中甸,國民黨當局在藏族同胞當中進行過“紅軍來了要搶牛羊,殺人滅教”“紅軍共產共妻”等不實宣傳,可當紅軍渡過金少江進入中甸后,嚴格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尊重當地人民群眾的風俗習慣,以切身行動影響感化藏族群眾和僧侶,藏族群眾積極熱情地幫助了紅軍,紅軍在中甸還籌集了大批的物資。

(三)創新民族工作方式,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真正實現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的相互關系中,處于平等的地位,具有同等的地位,具有同等的權利,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的地位、待遇和權利、利益的平等”。①金炳鎬:《民族理論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第480 頁。我國是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實現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問題處理的根本原則,也是黨一直堅持和貫徹的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更是黨處理民族問題最基本的方針政策,如果沒有真正意義的民族平等就談不上民族團結,團結和平等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團結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沒有民族團結和平等就沒有今天安定和諧的經濟社會建設大環境。中國共產黨在1935 年8 月發布的《八一宣言》中宣布,“實行中國境內各民族和漢族一律平等政策”。紅軍長征經過少數民族聚居區,召集群眾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向人民揭露了國民黨對少數民族的壓榨及一系列罪行,并極力調節少數民族同漢族人民之間的關系,推行民族平等政策。紅軍的言行使人民群眾第一次看到了希望,被長期壓抑的求解放、爭取民族平等愿望的實現成為可能。

(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維護民族利益,爭取少數民族開明進步人士和上層人士。

1935 年8 月毛兒蓋會議決議指出,必須挑選一部分優秀少數民族骨干“給以階級的與民族的教育,以造成他們自己的干部”②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9 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6 年版,第498 頁。黨和國家一直重視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紅軍長征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黨和紅軍一方面積極吸納少數民族青年加入紅軍,同時也盡一切可能的形式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培養自己的干部。事實證明,通過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促進少數民族兄弟對黨和紅軍的認識,加深了他們對革命的了解,他們參加革命的熱情更高了,黨和紅軍得到少數民族兄弟的認可和支持。

在舊中國,少數民族上層人士是少數民族群眾的剝削者和壓迫者,少數民族勞動人民與之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他們又受到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殘酷打壓, “這些上層人士大多數都具有反帝,反國民黨軍閥的愛國立場,有的還與之進行過長期流血的武裝斗爭?!雹壑苠a銀:《論長征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族、統戰和宗教政策》,《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 年第5 期。此外,少數民族上層人士在本族內部有較高的威望,大部分上層人士和少數民族領袖熟悉本民族的歷史和現況、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和辦事規則,更容易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因此做好少數民族上層人士的工作,有利于紅軍團結少數民族進行斗爭。

紅軍在麗江石鼓渡過金沙江擊退汪學鼎兵團進入中甸縣城后,松贊林寺的掌教八大老僧就禁閉寺門積極商議紅軍到來的對策。1936 年4 月29 日下午,松贊林寺派夏那古瓦活佛為大寺的代表帶領吳呂單巴、阿古呂等人進城在紅軍指揮部與紅軍進行了會談。賀龍等紅軍首長積極歡迎代表進入指揮部,向他們詳細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介紹紅軍長征的情況,說明紅軍通過中甸的計劃,同時將幾份黨和紅軍的布告及一些宣傳品連同一封信委托代表夏納古瓦轉交大寺的八大老僧。爭取和聯合少數民族上層人士,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少數民族內部矛盾,以保證少數民族的利益得以維護和民族工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順利開展。

(五)支持少數民族革命斗爭,建立少數民族武裝,反對民族壓迫。

紅軍長征時期,黨和紅軍一方面從反對民族壓迫、爭取民族獨立與民族解放入手,對民眾進行政策的普及和喚起民眾的覺醒。另一方面,紅軍還嘗試幫助少數民族建立起自己的武裝政權。中央紅軍1934 年12 月在黔東南的黎平縣幫助建立了第一支少數民族武裝部隊——苗族侗族武裝自衛隊(游擊隊),自衛隊還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親切接見和鼓勵,希望自衛隊積極開展武裝斗爭,并堅持革命到底。受其影響以及紅軍的幫助和支持,紅軍長征所到之處一大批少數民族武裝如雨后春筍般地相繼出現。1936 年2 月發布的《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省革命委員會布告》中指出:“武裝民眾進行抗日戰爭,紅軍是抗日聯軍的中堅支柱,本會號召廣大工農民眾自動加入,以擴大抗日的紅軍,爭取直接對日作戰?!?931 年右江特委以及紅軍獨立師派出工作組到滇黔桂邊區展開工作,建立了以富寧、廣南為中心依托當地少數民族的滇黔桂革命根據地,這在云南近代紅色革命戰爭的歷史上是第一次。遵義會議后為適應形勢發展,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縱隊轄云南的鎮雄及威信等地,轉戰于三省邊區20 多個縣推翻反動統治,紅軍爭取民族解放的觀念深入人民心中,革命的火種在云南這片土地上熊熊燃燒。

四、紅軍長征過云南時所實施民族政策及采取的民族工作方法的歷史意義及影響

(一)豐富了黨的民族政策的理論。

長征初期,黨對民族工作的開展和民族政策的宣傳并未著重研究,但隨著長征經過民族聚居地區的增多,自然環境和社會情況都比較復雜,民族關系也異常緊張,這時,制定相應的民族政策顯得尤為重要。黨對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紅軍長征過云南之時,經過前期在湖南、廣西、貴州等省份少數民族地區的實踐黨的民族政策已相對形成和逐漸成熟,接連不斷地公布了一系列指示、決議和布告,促使紅軍和途經的少數民族地方的同胞迅速融合,幫助紅軍順利通過了少數民族地區,黨的民族政策和所做民族工作深深影響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1934 年11 月發布的《關于爭取少數民族的指示》,1935 年1 月李富春在貴州頒發的《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布告》等珍貴的布告,都以透徹明了的方式向民眾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反對民族壓迫和爭取民族解放的決心。紅軍長征兩過云南,廣泛的與云南少數民族接觸,大力宣傳黨的政策和呼吁群眾加入到反蔣抗日的隊伍當中來。紅軍宣傳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解放等主張豐富了民族政策理論。長征時期黨的民族政策極大豐富了黨的民族政策理論,影響很長一段時期黨的民族政策的制定,新中國成立后確立的黨的民族政策的基本方針很大程度上都有這個時期的影子。

(二)為紅軍順利經過云南奠定基礎,為紅軍長征勝利做好了準備。

在紅軍到達云南之前,國民黨在各少數民族地區廣泛散播關于紅軍不好的言論,混淆視聽,意圖丑化紅軍,利用老百姓來阻擋紅軍長征的進程。然而,紅軍在進入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后,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嚴密遵守黨和紅軍的紀律,積極開展民族工作,幫助貧苦民眾推翻壓迫在身上的封建勢力。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與國民黨所實行的殘酷鎮壓和民族同化政策相比,紅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產黨才是人民真正的保衛者,紅軍也由此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诋敃r的社會情況,紅軍的首要任務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抗日戰爭做準備。雖然紅軍在云南期間,少數民族群眾為紅軍提供住宿,幫助紅軍購買糧食,悉心照顧傷病員,這些都是對紅軍長征的重要支援,都為紅軍順利通過云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紅軍在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取得的勝利是階段性的勝利,但也影響了紅軍長征的進程,首先是對長征前期少數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一個實踐和檢驗,事實證明黨和紅軍民族工作的方針是正確的,政策是科學的,同時更為紅軍長征后半程的戰斗做好準備,有了更多的經驗和教訓,為后期經過四川甘肅等少數民族地區奠定了基礎,更為整個長征的勝利做好了準備。

(三)正確民族政策的推行讓長征精神在高原大地代代相傳。

長征期間,紅軍一方面從反對民族壓迫、爭取民族獨立與民族解放入手,對民眾進行政策的普及和喚起民眾的覺醒;另一方面,紅軍還嘗試幫助少數民族建立起自己的武裝政權,紅軍長征先后兩次經過云南,沉重打擊了云南各地反動統治,領導各族人民進行反對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斗爭。長征是整個革命的一部分,長征是為了保存紅軍的實力取得最后的勝利,雖然紅軍在云南停留的時間并不長,但為保留已取得的革命果實,但紅軍仍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一切條件幫助云南少數民族同胞組織建立起自己的武裝,讓革命的火種和長征的精神在少數民族地區繼續延續。在紅軍大力廣泛宣傳下,各族人民積極支持和加入紅軍,其中紅二、四軍團在云南會澤一次擴紅1300 多人,為該軍團擴紅史上最多的一次;在祥云一次擴紅900 多人,在整個紅軍生長征擴紅史上都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同時還積極為紅軍籌糧,備物和捐款等,一部分有志青年還向紅軍匯報云南的情況和敵情,配合紅軍的工作。紅軍適時發動少數民族群眾與反動派進行激烈斗爭。紅軍走后,云南少數民族又陸續進行了數場反壓迫、求解放的戰斗。推翻反動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觀念深入人民心中,革命的火種在西南邊垂紅土高原這片土地上熊熊燃燒,長征精神也代代相傳,鼓舞和激勵云南各族人民在新時期社會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四)是對遵義會議后確定的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地位的檢驗和對“左”傾軍事路線有力抨擊。

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的重大轉折點,是紅軍和中國革命由挫折轉向勝利的偉大轉折,同時也有力抨擊黨和軍隊當中“左”傾教條主義者。中國革命興起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一直在中國共產黨內占統治地位,結果丟失已經逐漸發展壯大的中央根據地,丟失了大好革命形勢,致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全面陷入被動,為了保存實力繼續戰斗,紅軍不得不進行長征實行戰略轉移。在長征初期直至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左”傾冒險主義領導人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以及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使紅軍被限制在內線作戰的被動地位,人數由初期的八萬六千多人銳減到三萬多人,而且隨時面臨被消滅的危險。遵義會議的召開是對黨和紅軍的拯救,是危機關頭的良藥秘方,遵義會議不僅批判了“左”傾軍事路線的根本性錯誤,還深刻準確剖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根本原因,正確而勇敢地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真正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把黨、紅軍、中國革命從錯誤、危機和困難中挽救出來,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真正改變了黨和紅軍的命運,改變了中國革命的命運由被動走向主動,逐漸走向勝利。紅軍長征在遵義會議后進入了云南,且一進入云南威信就召開了扎西會議。扎西會議是遵義會議的一個延續,兩個會議的召開是紅軍長征中的一大轉折,扎西會議在政治、軍事、組織上為紅軍二渡赤水再克遵義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四渡赤水南下烏江,佯攻貴陽做好了準備,紅軍長征進入云南取得的勝利是遵義會議后確定的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地位的檢驗,更是對“左”傾軍事路線有力抨擊。

(五)影響云南新時期黨的建設,影響云南經濟社會文化變遷。

紅軍長征是中國土地革命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紅軍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亦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人類戰爭史的光輝壯舉,長征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案锩侵饕纳鐣Y構中發生的基礎的、快速的、暴力的變化,這一變化牽扯到社會基本結構,包括內部政治組織、利益關系、階級分層、經濟控制在內的改變?!雹偈返傥摹ね吒?《社會變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地77 頁。1935 年至1936 年紅軍長征兩過云南,對云南近現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災難深重的舊社會,人民群眾是毫無任何政治權力的,紅軍長征在政治上經過黨和軍隊的努力特別是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云南的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接納認可了為人民抗爭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特別是在地下黨組織的影響下,日益覺醒的云南民眾跟躍報名參加紅軍,讓革命的力量得以充實和延續。紅軍長征經過云南的過程中,沿途解放了大部分縣城,推翻了國民反動政府在當地的統治,開倉放糧,懲處惡霸,為人民翻身做主人重新開展農業生產進行商業活動奠定了基礎,提升了信心,影響至今。紅軍長征對于改善云南的民族關系、促進民族認同起到了積極作用,不同民族的青年同時報名參加紅軍,幫助紅軍增進了民族間的溝通和聯系,紅軍的家屬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有了共同的信仰和目標,極大地推動了云南民族關系的發展,促進了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為今天云南社會安定和諧,各少數民族共同發展,共享繁榮奠定了基礎。

猜你喜歡
長征少數民族云南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爺爺的長征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少數民族的服裝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長征七號——讓長征火箭實現脫胎換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