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經電生理檢查在吉蘭-巴雷綜合征中的應用

2015-12-15 15:20葛繼暉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內科2區河南鄭州450004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年20期
關鍵詞:吉蘭肌電圖

葛繼暉 (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內科2區,河南 鄭州 450004)

?

神經電生理檢查在吉蘭-巴雷綜合征中的應用

葛繼暉(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內科2區,河南鄭州450004)

〔摘要〕目的探討吉蘭-巴雷綜合征(GBS)的神經電生理特點。方法對29例GBS患者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F波、肌電圖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觀察其與臨床表現的相關性。結果MCV異常率(47. 57%),高于SCV異常率(24. 60%)(P<0. 05);上肢MCV異常率(10. 68%)低于下肢(36. 89%)(P<0. 05); F波異常率80. 77%;臨床程度輕型患者MCV異常率(64. 71%)低于臨床重型患者(91. 67%)(P<0. 05); EMG靜息時可見正銳波、纖顫電位(61. 21%),大力收縮時呈單純相或單純-混合相(38. 79%)。肌電圖異常出現率在病程2~3 w內最高,臨床程度重型患者在病程1 w內即出現異常肌電圖。結論GBS為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主要表現為神經根和周圍神經損害,肌電圖檢測陽性率高,對GBS早期診斷、分型、判斷預后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肌電圖;神經電生理;吉蘭-巴雷綜合征

吉蘭-巴雷綜合征(GBS)是免疫機制參與的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主要病變是神經根、神經節和周圍神經,也常累及顱神經,表現為四肢對稱性遲緩性癱瘓、腱反射減退或消失,伴或不伴有感覺異常。電生理檢查可對進行早期診斷、分型和判斷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本組29例GBS患者均符合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編委會1993年制定的我國GBS診斷標準〔1〕。男17例,女12例,年齡45~78(平均61. 6)歲。急性起病27例,亞急性起病2例;病程2 d~5 w。臨床表現:前驅感染史13例;對稱性肌力減弱,肌力1級2例、2級9例、3級6例、4級10例、5~級2例。其中下肢肌力低于上肢18例,上肢肌力低于下肢2例,近端重于遠端10例,遠端重于近端6例。腱反射減弱11例,消失17例,正常1例。主觀存在肢體麻木或疼痛、客觀淺感覺檢查減退8例,痛覺過敏3例,主觀感覺麻木或疼痛而客觀感覺檢查正常11例,無感覺障礙7例。伴有肌肉萎縮1例,肌肉壓痛1例。伴腦神經損害癥狀7例。無呼吸肌麻痹。臨床程度輕型(肌力≥3級)17例,重型(肌力<3級)12例。

1. 2方法使用丹麥KEYPOINT肌電圖儀,在25℃室溫下,每例均常規測四肢運動、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測定206條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分別對正中、尺、腓總、脛神經應用表面電極進行檢測。對MCV運動誘發波、遠端潛伏期(ML)進行記錄。分別對正中、尺、脛、腓淺神經共126條應用表面電極記錄感覺神經傳到速度(SCV)及感覺誘發波。應用同樣方法對正中、尺、脛、腓神經共126條進行F波的檢測,對出現率、潛伏期及傳導速度進行。對三角、肱二頭、拇短展、第一骨間、股四頭、脛前肌這些受累肌肉164塊采用同心圓針電極檢測肌電圖(EMG)。觀察靜息時異常自發電位、輕力收縮和最大力收縮時的EMG變化。

1. 3評價標準神經傳導速度參照文獻〔2〕標準將傳導速度異常程度分為輕度減慢(比正常值減慢<20%)、中度減慢(20%~39%)、重度減慢(≥40%),運動誘發波幅比正常值降低為異常。神經受損程度分輕度異常(包括輕度)和重度異常(包括中度、重度和無波者)。F波出波率<79%為異常。EMG在靜息時出現纖顫電位或正銳波為異常,肌肉小力收縮時時限延長>正常值的20%,大力收縮時募集差為異常。

1. 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 0軟件行χ2檢驗。

2 結果

2. 1神經傳導、F波檢測結果MCV的異常率為47. 57%,與SCV的異常率(24. 60%)有統計學差異(P<0. 05);上肢運動神經的(10. 19%)明顯低于下肢運動神經的傳導異常率(36. 41%)(P<0. 05);腓總神經的傳導異常率(26. 21%)高于脛神經(10. 19%)、正中神經(5. 34%)、尺神經(4. 85%)異常率(P<0. 05)(見表1、表2)。測定12例患者共26條神經F波,7 例(58. 33%)病人共有21條(80. 77%)神經表現出出波率下降或沒有引出波形。見表1,表2。

2. 2神經傳導異常和病情之間的關系29例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檢測中,臨床表現輕型檢測出神經傳導速度的異常率(64. 71%)低于臨床表現重型神經傳導速度的異常檢出率(91. 67%),見表3。

2. 3 EMG檢測結果共檢測116塊肌肉,靜息時有71塊(61. 21%)可見正銳波、纖顫電位,肌肉大力收縮時45塊(38. 79%)肌肉呈單純相或單純-混合相??梢娬J波、纖顫電位的出現率在病程2~3 w內最高,臨床程度重患者在病程1 w內即出現明顯EMG異常。見表4。

表1  29例GBS患者運動神經的傳導檢測結果〔n(%)〕

表2  29例GBS患者感覺神經的傳導檢測結果〔n(%)〕

表3 神經傳導異常的檢出率〔n(%)〕

表4 肌電圖異常分布〔塊(%)〕

3 討論

GBS是一種可能與感染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主要病理改變為周圍神經的單核細胞浸潤及節段性脫髓鞘,脫髓鞘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改變之一;嚴重病例除了節段性脫髓鞘,還可能伴有軸突變性,因而神經電生理檢查是本病很有價值的輔助檢查。電生理檢測中,MCV減慢可反映脫髓鞘改變,遠端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波幅降低是軸索損害的指標。脫髓鞘病變伴有的傳導阻滯、繼發性軸索損害,或者傳導速度存在很大差異,結果使得誘發的波幅明顯降低,通常伴有傳導速度顯著減慢。本研究結果表明GBS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和波幅降低同時存在,闡明了周圍神經的損害不但有脫髓鞘,同時也有軸索病變,脫髓鞘病變是其主要病變。GBS是一種以運動神經損害為主的周圍神經病,在神經電生理檢查中MCV異常較SCV更為常見,與文獻報道〔3〕一致。F波主要測定近端運動神經的傳導,F波異常在GBS病程中較早出現,說明近端神經根的脫髓鞘和軸突變性更為顯著,王新德等〔4〕認為F波是診斷GBS高度特異且敏感度較高的指標。因此對GBS的早期診斷、鑒別診斷尤為重要。

有研究表明〔5〕,自發電位最早出現于神經損傷后7~16 d,恢復期的隨意動作電位出現以后,自發電位開始減少,而纖顫電位是軸突受損的主要特征。因此,自發電位的有無、多少、持續時間長短可幫助判斷預后。肌肉大力收縮時無運動單位電位或數目減少,是由于神經損害使運動單位電位脫失。本組患者第1周末即出現纖顫電位和正銳波,第2~3 w內最高,臨床程度重患者在病程1周內明顯出現異常肌電圖,因此EMG對GBS早期診斷意義不大,但其對鑒別診斷及預后評估有一定價值。神經損傷程度情況表明,遠端運動神經較感覺神經損傷重,下肢神經較上肢重,神經損傷程度與病情呈正相關,與病程無明顯的關系。

綜上所述,神經電生理檢測中,F波是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MCV是輔助診斷的客觀依據,EMG可進行鑒別診斷及協助評估預后,為臨床診斷和康復評估提供了客觀依據〔6,7〕。所以神經電生理檢查可作為判斷預后和隨訪判定病情的客觀指標。

4參考文獻

1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編委會.格林-巴利綜合征診斷標準〔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94; 27(6): 380.

2張云書,高長玉,王淑英,等.電生理檢測中運動神經傳導變異對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的評估意義〔J〕.中國臨床康復,2004; 8(28): 6084-6.

3王紅衛,謝明.電生理檢測對格林-巴利綜合征的臨床意義〔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 35(5): 678-80.

4王新德,湯曉芙.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 279.

5 Raman PT,Taori GM.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lec-trodiagnostic studies in the guillain-barrésyndrom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76; 39(2): 163-70.

6黃沙荷,羅映暉,許潔松. H反射、F波和神經傳導速度在早期診斷格林-巴利綜合征中的作用〔J〕.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08; 21(1): 47-9.

7包敏,楊業新,肖克娜.格林-巴利綜合征的臨床與神經電生理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9; 4(3): 196-9.

〔2014-10-15修回〕

(編輯袁左鳴)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780-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045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74

第一作者:葛繼暉(1981-),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與基礎研究。

猜你喜歡
吉蘭肌電圖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吉蘭—巴雷綜合征簡史
327例腕管綜合征患者的肌電圖分析
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
血漿置換在吉蘭—巴雷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不同神經營養或神經保護藥物治療吉蘭-巴雷綜合征對患者神經及肌力的影響
26例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神經肌電圖分析
關于腰骶神經根病變與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肌電圖檢查
壞壞惹人愛凱倫·吉蘭
肌電圖檢查在兒童癱瘓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雷沙吉蘭治療帕金森病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