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F-FDG PET/CT在診斷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治療后發生第二原發癌的應用價值

2015-12-15 15:21樸永男金恩浩金光玉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影像科吉林延吉133000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年20期

樸永男 金恩浩 金光玉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影像科,吉林 延吉 133000)

?

18
F-FDG PET/CT在診斷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治療后發生第二原發癌的應用價值

樸永男金恩浩金光玉(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影像科,吉林延吉133000)

〔關鍵詞〕正電子發射斷層現象/計算機斷層成像;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第二原發癌

第一作者:樸永男(1974-),男,博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影像學研究。

多原發癌是指患者的單個或多個器官、組織,同時或先后發生2個或2個以上的原發性惡性腫瘤〔1〕。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發生第二原發癌的病例雖然罕見,但是一旦發生,被發現時多數是中晚期,生存率明顯下降。早期診斷(包括Ⅰ期和Ⅱ期)第二原發癌在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8氟-2-脫氧-D-葡萄糖(18F-FDG)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計算機斷層成像(PET/CT)在腫瘤術后的復發或轉移診斷準確度等方面與傳統CT掃描相比較有了明顯的提高〔2~4〕。本研究旨在評價18F-FDG PET/CT在SCCHN患者接受治療后隨訪期間發生的第二原發癌的早期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40例經過治療后的SCCHN患者進行18F-FDG PET/CT檢查,鼻咽癌16例,喉癌10例,舌癌5例,下頜癌3例,上頜癌3例,口底癌2,頰黏膜癌1例,均由組織病理學檢查所證實,并且通過全身檢查未發現其他臟器腫瘤。男女比例約為3. 5: 1,年齡46~78〔平均(62. 3±13. 7)〕歲。18例接受了根治手術治療,14例接受了外照射放射治療,8例接受了內照射放射治療,全部患者接受了相應的化學治療。

1. 2檢查方法檢查前禁食4~6 h,經肘靜脈注射18F-FDG 180~350 MBq(4. 9~9. 5 mCi),靜脈注60 min后采用PET/CT Biograph 16HR進行掃描、采集圖像、采集層厚為5 mm,將CT和PET圖像傳送至后處理工作站,進行衰減校正及圖像融合,重建獲得軸位、矢狀位和冠狀位圖像?;颊呓邮軝z查時間為頭頸部原發癌治療后4個月~2年,平均11個月。其他影像學檢查包括64排多層螺旋CT,Siemens3. 0T高磁場磁共振掃描及內鏡檢查。

1. 3圖像分析由2名核醫學醫師采用雙盲法對各種圖像進行評價及分析,PET圖像評價以半定量分析FDG的組織攝取量,測得最大攝取值(SUVmax),PET/CT結果與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2 結果

通過PET/CT檢查發現3例(7. 5%)第二原發癌,距治療第一原發癌后時間間隔為6個月~2年,平均1年5個月。分別為肺癌2例(66. 7%),食道癌1例,3例均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第二原發癌。3例平均SUVmax值為5. 2(4. 5~5. 7),國際抗癌聯盟(UICC)Ⅰ期,均行切除治療,并且預后良好,見表1。另外,PET/CT正確診斷3例通過CT或MRI檢查為偽陽性(包括胃癌2例、肺癌1例)的患者,最后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PET/CT檢查還正確診斷了4例肺轉移瘤。

表1 多原發癌3例資料

3 討論

第二原發癌的治療不及時和治療不正確是發生遠處轉移、病情惡化、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早期、正確診斷第二原發癌對癌癥高發病率的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一般來說,第二原發癌的發病原因可能與遺傳因素、醫源性因素、內分泌因素、機體易感性及免疫力減低有關,惡性腫瘤患者具有較高發生多原發癌的傾向,全身任何組織器官均可出現多原發癌。國內學者〔5〕觀察多原發癌以頭頸部、食管、肺、胃等臟器居多,原發SSCHN者多原發癌的發生率可為此類病例的10%~40%。國內專家通過研究〔5〕發現,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病例多原發癌的發生率為2. 22%,且最常見部位仍是消化系統。王春梅等〔6〕報道稱賁門癌術后十多年出現食管癌,可能與長期胃食管反流損傷食管黏膜有關,CT檢查是判斷食管癌術后胸胃重復癌的重要手段,能同時了解鎖骨區、縱隔淋巴結及肺野轉移灶〔6,7〕。如果結合功能影像學PET將進一步提高轉移灶的診斷準確率,也可以進行炎癥反應性腫大的淋巴結及轉移性淋巴結的鑒別。對于高危群體,除針對第一原發癌進行相應的檢查、治療和隨訪外,應提倡和注重將整個消化道和呼吸道檢查作為常規檢查。本研究發現PET/CT檢查在定性診斷方面遠優于其他影像學檢查。

隨訪期間發現的腫瘤是與第一原發癌無關的第二原發癌,還是轉移癌,在選擇治療手段及確定治療方案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是第二原發癌,與第一原發癌毫無關系,可以進行相應的放射治療及根治性手術治療,如果是轉移性腫瘤則需要接受姑息性化療或局部放射治療。本研究中有2例通過CT檢查發現胃竇部可疑占位患者及1例肺腫瘤患者,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MRI-DWI)序列中均呈輕度高信號,考慮為第二原發癌。但是通過PET/CT檢查所見未發現局部糖代謝的異常增高,SUV-max值均低于2. 5,初步排除了惡性的可能性,3例患者均通過胃鏡組織活檢及肺腫瘤切除后組織病理學檢查被證實。Fukui等〔8〕報道腫瘤直徑小于1. 0 cm的SUV陽性閾值應該小于3. 0,結合前期研究的結果和經驗本研究中判斷陽性的SUV閾值設定為2. 5。大約75%的SCCHN患者首次就診時已經處于中晚期或出現轉移,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約為6個月。一線治療失敗后的患者生存期急速下降,通常在3個月內死亡。很多病人如果有第一原發癌,在其他臟器發現腫瘤時往往需要與轉移瘤相鑒別。不能及時發現和診斷第二原發癌很可能導致發生其他臟器的轉移,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細致隨訪和定期復查、早期明確診斷和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提高這類患者的生存率〔9~11〕。

4參考文獻

1張海,李慶,楊香山,等.異時性甲狀腺癌合并乙狀結腸癌重復癌臨床分析及文獻復習〔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3; 7(1): 81-2.

2 Andrade RS,Heron DE,Degirmenci B,et al.Posttreatment assessment of response using FDG-PET/CT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finitive radiation 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 65: 1315-22.

3 Yao M,Smith RB,Graham MM,et al.The role of FDGPET in management of metastasis from head-and-neck cancer after definitive radiation treatment〔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 63: 991-9.

4翟歌,李彪,徐昊平.異時性重復癌一例報道〔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9; 10(8): 1274-7.

5劉寶剛.發現多重癌要力求根治〔N〕.健康報,2010-11-02.

6王春梅,張麗艷,徐剛.食管、本門異時性重復癌1例〔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 22(11): 1137-40.

7鄭石芳,余文昌.異時性食管-胃重復癌的影像學診斷〔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7; 20(12): 4-6.

8 Fukui MB,Blodgett TM,Meltzer CC. PET/CT imaging in recurrent head and neck cancer〔J〕.Semin Ultrasound CT MR,2003; 24(4): 157-63.

9周永春,李曉明,高春梅,等. 71例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多原發癌臨床資料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 39(4): 232-6.

10李鳳岐,李現軍,馮志徐,等. 99Tcm-右旋糖酐頭頸部淋巴顯像的臨床價值〔J〕.中華核醫學雜志,2008; 6(1): 22-3.

11趙亮,張百華,薛奇,等.同期食管與食管胃交界雙原發癌外科診治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1; 91(39): 2761-4.

〔2014-09-17修回〕

(編輯苑云杰/杜娟)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946-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134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44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