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活動

2015-12-15 15:44楊志川李子蓉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48期
關鍵詞:思維定式批判性思維案例教學

楊志川 李子蓉

摘要:地理新課改重視學生地理思維與地理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習慣與能力,地理課堂是地理學科教學的主陣地,而課堂活動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有效與否,本文從課堂活動的案例和實施途徑兩方面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案例教學;思維定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248-03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當中提到: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是達到高中地理內容標準的重要途徑,可以采用讓學生接觸各種不同觀點、對問題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這要求在高中學習階段,需要學生具備提取信息、綜合分析、比較、判斷與選擇的能力,重視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的培養。本文基于高中地理課堂的實踐研究,從課堂活動的構建角度探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批判性思維的概論

1.批判性思維的概念。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評估、比較、分析、批判和綜合信息的能力,能夠持辯證、質疑的態度看待問題,向流行的看法挑戰。諾里斯認為,首要的是鼓勵學生的批判精神,需要學生具有真正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夠沖破盲從,發散思維并進行反思,敢于對以往知識進行反思與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2.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心理學家諾曼說過:“很奇怪,我們要學生學習,卻很少教他們如何學習?!蹦壳?,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形式更多的是知識教授與接收的關系,灌或練的現象明顯,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沒有過多追究知識的起源、形成過程,對于地理現象沒有概念與形象,死記硬背地理原理和規律,學習方法都沒掌握,更談不上終身學習,他們為考試拼命背誦與做練習。教師總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總是幫學生整理好一切,并且希望學生只是機械地按照教師所建立的“模式”進行學習與應用,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老師講的都是對的,根本沒有進行反思與質疑,于是出現了考試當中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有限、批判精神匱乏、情感體驗單一、自信心喪失、答案千篇一侓,乃至學習的緊張與煩躁等問題,更不懂得如何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

3.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課改要求?!兜乩碚n程標準》強調,發展地理思維能力,獲得地理基本技能,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和解決問題的對策。這需要學生能夠合理分析,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提出建設性的措施。中學生正處在對知識的學習極具好奇心的階段,具有強烈的獨立思考欲望,可塑性強,他們可通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和引導得到很大的提升。以往那種以老師為主體,過度重視地理知識的傳授的教學方式,只是教學的一個側面,應該往深層次的思維能力發展,如發散思維、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乃至創新思維。

二、基于批判性思維的課堂活動案例

1.角色扮演式案例開拓思維。角色扮演式的案例設計往往更具有開放性,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分析問題,以主人翁的態度更能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問題,更加能辯證地看待問題,而且通過學生的不斷質疑與反思,能夠極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勇于突破慣性與常規,創新性地提出新的發展思路。如農業的區位選擇案例:陳埭鎮緊挨晉江市區和泉州市區,該鎮有一塊農田20畝,緊鄰九十九溪下游河段(該河是磁灶、陳埭等地工業污水的重要排出渠道),該農田位于晉江市區連接泉州市區的公路邊上,地勢較低洼些,雨季常會有些積水,一直以來都是發展水稻種植,近年來由于勞動力不足,準備出租給三霞農場(租期15年),農場長聘請你幫他寫一份發展計劃(計劃的重心是發展方向),請你根據農業區位選擇相關知識提出發展方向,并說明理由。

學生在作業的設計當中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提出水稻種植的,有提出蔬菜種植,有提出水果、蓮藕種植和養魚等。課堂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水稻比較教學。①該農田種植蔬菜一定好嗎?有什么不利因素?這時候有同學從水質差、雨季積水、勞動力不足等方面提出質疑,老師與同學一起討論分析其影響因素及改進措施。②該農田選擇水稻種植能比蔬菜來得好的理由有哪些?節省土地改造成本、機械化替代勞動力不足、水質差影響較小、氣象災害的影響較小等,完成農業區位內容的教學,課后再布置學生進一步完善發展計劃。

2.辯論式案例激活學生。案例: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案例:改革開放后,晉江逐漸形成了鞋服、磁磚、石材、玩具等主導產業,2010年以來,晉江提出“二次創業”開始將石材(永和)外遷,磁磚使用天然氣生產,部分鞋服加工廠轉至內地,支持機械生產、高端印刷業、商務區、物流、光電等行業發展,城市化也大幅度提升,構建濱江商務區、市區大拓展、幾大城鎮組團等。問題:(1)晉江應該重點發展傳統產業還是光電、物流等新興產業?(2)假如你是市委書記,在資金的扶持方面你是先著重推動城市建設還是先推動產業發展?通過本土案例來進行知識的教學與遷移應用,學生更感興趣,更容易接收,通過時間發展的線索學會產業的升級及其區位條件,最后通過對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城市化與工業化的互相作用方面進行辯論式的研討。

3.問題導學式案例啟發學生思維。高中生已經具備比較強的自學能力,能夠針對一些知識進行自我的認識與思考,啟發式的問題設置能夠比較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水資源短缺的成因”的問題設置可以從三個問題導學:(1)說明我國西北出現缺水的自然原因?(2)分析我國華北春旱嚴重的自然原因?(3)除上述理由外,珠三角地區、海南省為什么也會經常缺水?西北的缺水讓學生認識到年降水量少是主因,而華北地區年降水量適中,但其季節不均也出現了嚴重的春旱,而珠三角水資源較豐富但人為因素則出現了短缺,海南省儲水條件差是重要因素。在解決問題中,學生自然而然完成知識的學習,思維具有遞進式的深入,學生由易入難,不斷完成自我突破,具有成就感,問題的設置更多傾向于比較式、辯證式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辯證地看待問題,引領學生深層次地認識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endprint

4.習題訓練式案例糾正思維定式。習題訓練能針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很好的運用與鞏固,平時的教學練習多進行打破思維定式的訓練,能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更好地提升能力。如習題:陰山山脈的大青山其北坡1200米以上出現森林為主,南坡則出現草原為主的景觀,該山南北坡植被差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北坡為A.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豐富;B.冬季風的迎風坡,雨雪較豐富;C.陰坡,蒸發較弱,水分條件較好;D.陽坡,光照充足,熱量條件較好。本題,學生看到植被差異聯想到迎風坡降水多,極易錯選到B答案,甚至為了迎合降水豐富,選擇A答案,夏季風帶來的水汽,這種錯誤比較典型,學生對知識沒有形成自已的觀點,平時學習并沒有辯證地看待問題。影響植被的因素以水分與熱量為主,本題是土壤的水分影響較大,取決于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固選C。老師再問,如若要答案是降水較多,需要針對什么的山脈?(處于水汽來源較多的迎風坡,如陰山的南坡)。講解過程中,老師這種反面的角度追問,具有反思性、質疑性思考,能讓學生學習更加全面、深入,從多角度地引導學生思考,能取得良好效果,并且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看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有學生提出,若位于南半球的山脈,南坡降水較多但陰坡熱量少,則南坡自然帶較北坡高或低?學生提出問題,說明有充分的思考加工。

三、課堂案例教學的有效途徑

1.構建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輕松的課堂能夠讓學生的精神興奮、思維靈活、靈感激發,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多正面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對學生一些標新立異的想法,哪怕是錯誤的思維,也應該給予一定的表揚與肯定,而這些標新立異的想法往往正是創新的源頭,而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會讓學生感覺到認同感,才有配合與積極思考的勇氣與動力。如講到人口數量多的影響,我們常常從不利方面去思考,當學生提出其對勞動力資源、戰爭、消費市場等方面的積極影響時,不要急于否定,而應該給予肯定,并從綜合的角度整體評價。只有受尊重的課堂才能民主,只有民主的課堂才能輕松,才能迸發出不同的思維與觀點。

2.構建開放的情景平臺。情景的鋪設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角色,而情景的構建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開放性的、有內涵的情景平臺能讓學生更加具有探究的興趣與意義。比如,在講解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知識時,老師可以結合當地的城市建設與布局入手,讓學生以市民的角色入手去觀察與思考??吹靡姷牡乩憩F象,更加有利于討論與分析空間布局的特點、成因、合理性,學生更加具有探究的方向與思路。

3.設計具有層次性、可思考性的問題。問題導學法是課堂教學當中常運用的教學模式,它能讓學生步步深入學習,而且思維能緊跟著老師的教學順序,問題的設計則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它應該是讓學生具有回答的欲望、學習的價值。如大氣的受熱過程知識點的自學,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問題解決。問題1:為什么大氣上界的太陽能比地面豐富?問題2:地—氣的溫度既然來自于太陽輻射為主,為什么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問題3:不考慮天氣因素,一天當中太陽輻射最強是12∶00,但氣溫最高往往在14∶00左右,為什么?問題4:青藏地區太陽輻射強烈,但晚上的氣溫較低,為什么?由一開始的能量來源、大氣的削弱作用,到大氣的保溫作用、受熱過程的緩沖性等知識點,這種學生獨自學習與分析的形式,比老師純粹的教學更加有效,而且問題具有一定的對比性與矛盾性,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和批判性地思考問題。

4.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式。中學生從眾心理和依賴老師的心理很明顯,有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對自己與別人不同的答案感到不安,大部分人認為老師講和課本的知識總是對的,很不利于標新立異、質疑。因此,老師應該多途徑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打破這種唯書、唯師的思維定式,在遇到新情景應該經常進行反思與比較,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如講到冷鋒天氣帶來的氣溫變化,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氣溫下降,但實際上在鋒面到達的前一兩天,因為暖空氣受到壓縮,氣溫往往是先升高。

5.利用鄉土地理案例激發學生欲望。鄉土案例能讓學生更加熟悉、更加興奮、更加有探究欲望,會讓學生不自覺產生一種責任感,而且他們都關心自己未知的家鄉事,因此利用鄉土案例能夠更多全面地激活課堂活動,學生會更清楚如何思考,也能更加地出現不同的智慧火花。

總之,教師也必須打破常規的思維定式,應該勇于質疑和創新,創設平臺,引導學生形成或學習知識的思考,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知識的來源、形成過程與運用環節中,以訓練學生的分析與思考能力為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活力的、精彩的、多樣的學生,乃至民族創新文化氛圍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地理1(必修)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摩爾帕克.批判性思維:帶你走出思維的誤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4]楊麗靜,劉樹鳳.打破思維定勢 強化批判性思維[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3,(3).

[5]李彤.高中生地理課堂批判性思維能力調查分析[J].地理教學,2013,(14).endprint

猜你喜歡
思維定式批判性思維案例教學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高三學生解生物選擇題時易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溯源創新文,純樸立新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