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時間窗降壓及其幅度對腦出血預后的影響

2015-12-19 07:09張文燕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年19期
關鍵詞:腦血管病血腫腦出血

張文燕

河北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衡水 053000

本文選取2011-09—2013-12我科治療的96 例ICH 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不同血壓管理在ICH 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1)入選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2)經顱腦CT/MRI掃描證實,出血量20~40 mL,入院時血壓155~210/95~110mmHg;(3)生命體征穩定,不考慮開顱手術治療。排除標準:二次腦出血、外傷后腦出血;入院時已發生腦疝或深昏迷;抗凝劑、動脈瘤或血管畸形等導致的腦出血;病情危重,呼吸、循環衰竭者。

1.2 分組 將納入標準的96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8 例。治療組男28 例,女20 例;年齡48~72歲,平均(60.5±10.4)歲;入院時血壓155~210/100~110mmHg;發病6h內就診的患者24 例,6~8h10例,>8h14例;血腫量按多田公式計算,血腫量25~40mL,平均(30.6±6.2)mL;出血部位:基底節區32 例,合并破入腦室6例,皮層下出血1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7~70歲,平均(59.6±9.8)歲;入院時血壓150~210/95~110mmHg;發病6h內就診26 例,6~8h10 例,>8h12例;血腫量20~40mL,平均(29.4±6.8)mL;出血部位:基底節區30例,合并破入腦室6例,皮層下出血12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血腫量、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2組入院后常規應用20%甘露醇脫水降顱壓、止血、控制感染、營養神經及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均于入院后給予鹽酸烏拉地爾250mg加入生理鹽水中24h內持續靜滴,初始滴速2mg/min,再視血壓水平調滴速。治療組血壓控制在140~150/90~95 mmHg;對照組控制在160~180/100~105 mmHg。期間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變化,根據病情變化隨時復查頭顱CT;治療前及治療后24h、72h行頭顱CT 檢查,了解血腫體積。

1.4 療效評定 分別對2組治療前及治療后7d、14d、21d進行療效評定,按照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進行評分:0~15分為輕度,16~30分為中度,31~45分為重度。采用GCS評分判斷意識狀態,評估并發腦梗死發生率和血腫體積。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血腫體積比較 治療組發病后6h內啟動降壓治療對血腫增大的影響明顯低于8h;發病24h、72h血腫增大體積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GCS評分比較 見表2。

2.3 2組腦梗死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腦梗死發生率2.08%(1/48),對照組為2.08%(1/48),2 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腫體積比較 (±s,mL)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腫體積比較 (±s,m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24h 治療72h治療組 48 30.6±6.2 30.9±6.8* 30.5±6.4#對照組 48 29.4±6.8 34.8±7.6* 34.9±7.5#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GCS評分比較 (±s)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GCS評分比較 (±s)

注:與術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 GCS評分治療前 治療7d 治療14d 治療21d 治療前 治療7d 治療14d 治療21d治療組 22.6±9.7 20.4±5.6 15.6±6.2 11.6±5.2*# 6.2±1.4 7.9±2.6 9.7±2.4 13.1±0.5*#對照組 21.7±8.5 21.5±7.5 19.7±8.4 15.8±7.4*6.3±1.6 7.2±1.2 8.3±1.6 9.5±1.2

3 討論

腦出血是腦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殘率很高的一種疾患。ICH 最常見病因是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長期高血壓可使腦細小動脈發生脂質透明變性和纖維素樣壞死,管壁彈性減弱,當血壓驟然升高時,血管易于破裂出血。出血到一定程度,形成血腫。血腫體積大小直接影響患者預后轉歸。以往研究認為,ICH 患者顱內出血會在發病后數分鐘內停止,病情加重主要是血腫周圍水腫和占位效應所致[3]。大量研究表明,ICH 患者早期血腫形成是一動態演變過程,是導致早期病情惡化的重要原因[4]。血腫增大多發生于發病后24 h內,尤其最初6h內[5]。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治療24 h血腫體積增大幅度對照組較治療組明顯(P<0.05)。治療72h2組血腫體積變化不明顯,但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GCS評分好轉從7d開始,14d、21d明顯好于對照組。提示ICH發病后6h內啟動降壓治療對血腫增大的影響明顯低于8 h,早期啟動降壓治療,可明顯減少血腫增大的發生率,降低致殘率、病死率,改善臨床轉歸,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急性期越早開始降壓治療,24h血腫增大降低的患者比例越高;且收縮壓維持在140~150 mmHg,舒張壓維持在90~95 mmHg時致殘率最低;而腦梗死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由于本研究病例較少,有待增加臨床病例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

[1]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7,13(1):3-4.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

[3]陳娣,唐洲平,張蘇明.自發性腦出血早期血腫增大[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7,15(11):829-833.

[4]Shah QA,Ezzeddine MA,Qureshi AI.Acute hypertension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J Neurol Sci,2007,261(1/2):74-79.

[5]Balami JS,Buchan AM.Complications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J].Lancet Neurol,2012,11(1):101-118.

猜你喜歡
腦血管病血腫腦出血
腦出血聯合慢性不可預知溫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為學相關性分析
急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與動脈自旋標記的應用價值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硬腦膜外和硬腦膜下血腫相關知識,你應了解嗎?
擴大翼點入路改良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并腦疝療效觀察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介入治療的療效分析
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進展
穿刺顱內血腫消除術在基層神經外科臨床應用
CT混雜征對腦出血血腫擴大的預測價值
高壓氧在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