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者”視角下北京形象變遷研究

2016-01-11 14:06周春霞田麗艷
山花 2015年20期
關鍵詞:京味他者北京

周春霞 田麗艷

“他者”視角下北京形象變遷研究

周春霞 田麗艷

京味文化固然形成了一些被人們所認為的固定特征,如獨特的京味語言(京片兒),以胡同、四合院為標志的建筑,但是,也從來沒有停止變化的步伐。于是,“他者”視角成為考察京味文化變遷的一個合理有效的角度。京味文化的形成是在漢文化的基礎上,融合滿、蒙等少數民族文化,并經多年融合、轉化形成一樣,京味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在與其他地域、民族、國家文化相互磨合、碰撞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著自己的內容與表現形態的。因而,從城市移發的“他者”視角對京味文化的變遷進行研究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

對京味文化及北京形象變遷的研究,在王一川教授的著作《泛媒介場中的京味文學第三代》及其相關論文中已有所涉及。王教授認為,隨著媒介從紙媒向影視等電子媒介的快速轉換,京味文學第三代借影視文學蓬勃發展,但是在完成了從高雅文化向大眾文化的轉變之后,“作為一種以品味故都流興或殘韻為集中標志的現代地域文學現象,京味文學終結了?!蓖踅淌谧詈笠猿錆M期待的心情寫道:“不妨預期,小區與胡同和大院的并存及小區與周邊城鎮或鄉村的交錯,多種多樣北京的人交匯,形形色色北京話、普通話或外地方言等的交響,都注定了會成為21世紀新京味的有力的生長場。當故都流興已成絕響,新京味何以發生不妨拭目以待?!雹倌敲?,我們的問題是,新京味到底表現出哪些特點?新京味與傳統“京味文化”有哪些關系?隨著新京味的出現,北京形象發生了哪些變化?

語言:從京片兒到“南腔北調”

提到“京味文化”,其鮮明特征首推北京的語言,被稱為“京片兒”的北京話。從老舍《茶館》中地道的北京話,到陳建功《鬈毛》里那句“敢情!”再到王朔的小說中主人公帶有幾分油滑的調侃語言,北京話都是作為京味文化的一個鮮明特征被人們所稱道的?!氨本┤巳缯湟暺湮奈锕袍E、珍視其胡同四合院一樣,珍視北京話?!雹凇毒┤A煙云》《城南舊事》,老舍作品中的人物都表現出對北京話的迷戀。地道的北京話,不僅是語言內容的載體,更是北京人性格、情緒的體現與表達。

作為明清時期的帝國中心,北京城中并非只有北京話一統天下,但與其他方言相比,北京話的優越性,卻是十分突出的?!熬熑撕?,各方人士雜處,其間言龐語雜,然亦各有界線,旗下話、土話、官話,久習者一聞而辨之,亦間摻入滿 、蒙語……又有所謂回宗語、切口語者,市井及倡優往往用之,以避他人聞覺,更子后則往往摻入一二歐語、日語,資為諧美而已,士大夫弗屑顧也?!雹圻@里雖然寫出了舊京亦有“南腔北調”甚至外國語的現象,但是更突出強調的,應該是其中的“各有界線”,因“久習者一聞而辨之”,“士大夫弗屑顧也”。

這種狀況,到了現當代有了明顯的變化。帝制的廢除,人民政權的建立,將人從三六九等的等級制度下解放出來,全都成為社會的主人。在語言方面,也將帶著鮮明等級的官方、貴族語言與普通大眾的語言解放出來。1956年前后,普通話的全國推廣行為,也對北京話起了不小的沖擊作用。老舍的京味文學那字里行間透露的北京味,演變成只言片語的殘留,再到王朔的調侃式北京話,普通話的成分更大,而地道的北京話,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線。

北京話的變味,首先表現在普通話代替了北京話。近些年來,故事發生在北京的影視劇,多采用普通話?!缎陆Y婚時代》中,顧小西的爸爸媽媽,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醫生。但是他們的語言中已經完全沒有了北京話的痕跡,而是一口純正的普通話?!侗本┣嗄辍分型辽灵L的北京四個堂兄弟,何東、何西、何南、何北,甚至他們的父母親一輩,其語言中也難覓一點老北京話的足跡了。

其次,各地方言、港臺味與北京話混雜。影視劇中用方言的現象越來越多,如唐山話、河南話、山東話屢屢出現在影視劇中,在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中,雖然主要還是王朔色彩的調侃味語言占據主導地位,但在李琦表演的山西廚子那個橋段里面,已經流露出一些“南腔北調”的味道了。賈樟柯導演作品《世界》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展示的是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在北京的生活狀態。其中的山西方言、貴州方言,已經滲入到北京的大街小巷。其他如范偉的東北腔、李瀚祥的河南味、黃渤的山東口音,等等,與北京話相互混雜在一起,人們也見怪不怪了?!抖爬氂洝分械耐醮髠ゲ僦豢诟叟_普通話的現象在影視劇中已經屢見不鮮了。在一個以北京為背景的故事中,創作者們不僅不避諱各種口音,甚至熱衷于用“南腔北調”來展示京味文化向現代化的轉變。北京的語言經歷著從“京片兒”到“南腔北調”的轉變。

城市空間:從大雜院到“大褲衩”

北京作為一座國際性都市,吸引著四面八方的“移民”投入其中,他們生活在北京,工作在北京,形成獨特的“移民”文化。從明清時期的人口大遷移,到近現代文人從四面八方在北京聚集,再到現當代社會政治經濟因素引發的外來人口涌入北京。這些城市“移民”在北京尋求他們的發財夢、明星夢、仕途夢、城市夢等。如同本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中的“游蕩者”一樣,他們觀察著城市,發現著城市。北京,在他們眼中,有著全然不同的面貌,構成迥異于“老北京”眼中的城市文化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外來務工人員對城市建設的貢獻功不可沒,正在建設的樓群、寫字樓里的搬家工、清潔工、快遞員,都參演著北京故事的講述?!侗本矍楣适隆烽_場的“跳樓”場景,就在國貿附近的大廈頂上,置身城市之中,遠眺CBD樓群,城市空間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充滿了張力??Х瑞^、酒吧、高級商場、取代了老北京天橋的表演、賣東西的吆喝。北京的家庭倫理劇,將人物、情節限定在單元樓里面,那里面,住著冷冰冰的岳父岳母,歧視外地人的“第一代移民”,住著惡婆婆、兇媳婦。四合院里鄰里間的相互忍讓、爭斗,大雜院里鄰里之間的相互幫忙,變成了北京人與外地人之間的喜樂悲歡。寫字樓里上演著辦公室政治,為了地位、財富的明爭暗斗?!盃幝氂洝?、“厚黑學”是當代北京人的處世哲學。

人物形象:從“北京爺們兒”到“鳳凰男”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在北京打拼,純正的“京味文化”正不斷被“移民文化”所沖擊的背景下,北京題材的影視劇中體現得更多的是城鄉矛盾、階層差異。如果說《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京味文學的絕唱,“京味文學中的主人公還沉浸在樂觀的自我滿足”中的話。之后的北京題材影視劇,更多地展現伴隨“移民文化”而來的城鄉矛盾、階層差異。

從2006年播出的《新結婚時代》開始,北京題材的影視劇就一改張大民那種在自我調侃中隱忍地過活的主題,變成“鳳凰男”與北京女的婚姻家庭生活矛盾的大戲,“何建國出身農村,不是城市近郊,比如昌平懷柔之類,是典型的農村:山東沂蒙山區。小西媽曾帶醫療隊下過鄉,太知道那種農村是怎么回事兒了,因而堅決反對女兒的這樁婚事,”劇中對顧小西嫁給“鳳凰男”,多少帶有一些同情色彩。對農村出來的何建國及其家人身上先天具有的農村氣質與觀念,絲毫不留情分?!对滥傅男腋I睢分新槔痹滥岗w慧玲的“三不”擇婿標準,“第一不”就是“不找外地的”,因為對于北京女孩兒來說,找外地女婿就會帶來“戶口問題”、“房子問題”以及“婚姻問題”。特別是外地男人,受傳統觀念影響,會把父母接來大城市生活,就會產生地域文化差異、生活習慣差異帶來的婆媳矛盾問題,勢必影響家庭和諧、婚姻穩定?!督鹛堑男腋I睢分行∶讒尳o女兒下死命令,不能找外地人,“非北京男孩不嫁”?!缎屡鰰r代》中丈母娘李桂蘭,想盡一切辦法,試圖阻止丁勝利跟女兒的成親,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丁勝利在北京土著人眼里是“無房無車無錢”的北漂一族。除了外地女婿受歧視之外,外地媳婦也受歧視,《誰來伺候媽》里林母給開出租的兒子找對象,當得知兒子熱戀上東北來京的打工女金巧時,強烈反對,甚至發誓不參加婚禮,因為在她看來,金巧不過是為了兒子的北京戶口和房子而已。我們看到,北京就是資本,北京人有著作為優勢地區人群的優越感,而這種地域歧視的背后,更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貧富差距之下的“賤貧”心理的體現,因為所謂外地女婿、外地媳婦的背后,就意味著一個落后的家鄉、一個貧窮的家庭。

于是,“地域歧視”中與優勢地區人群的優越感相應,還有劣勢地區人群的自卑感?!缎屡鰰r代》中丁勝利與向美麗的婚姻,在他自己看來也是癩蛤蟆與白天鵝的搭配,這份愛多少帶著自卑,所以甘愿為牛為馬把媳婦奉為女神,正像片頭曲唱的“我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不怕累和臟;我睡得比你晚,我起得比你早;擦地洗衣淘米做飯,菜炒得噴噴香;工作家庭兩頭忙,我對得起孩兒他娘?!备鼮槊黠@的還有《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來自東北的金亮父子并沒有強調東北地域的身份認同,而通過所謂的皇胄后裔身份,來拉平北京的“地域歧視”,從而獲得象征性的所謂面子和平等。金老頭時刻強調“咱們家是皇族后裔”,你奶奶是前清格格,而且還要兒子反復告訴別人細節,你奶奶每次進宮,“走的都是正門”,這一切都要如實地講,因為“人活這一輩子,就是為了個面子”。

在這類家庭倫理劇里面,一個突出的變化,就是主人公從純“北京爺們兒”,變成一個個從農村跳龍門一樣跳到北京的“鳳凰男”。于是,劇集的主題也從北京爺們的或傲慢,或隱忍的故事,變成鳳凰男與北京女的城鄉差別。結合“北漂、蟻族、高富帥、富二代、屌絲”等詞匯的流行,老北京人身上那種潛在的優越感正在一點點流失,代之而起的,是新京味文化的主人公們在當代社會夾層中尋求生路的辛酸?!岸嗌偃俗咧鴧s困在原地,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分離,多少人笑著卻滿含淚滴,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生命已變為何物,是否找個借口繼續茍活,或是展翅高飛保持憤怒,我該如何存在?!睂⒁幌盗秀U摰脑~語組合在一起,展現著當代青年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苦苦掙扎的狀態。

如同正在飛速變化的城市一樣,作為城市文化重要標志的“京味文化”無異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遷。我們要做的,并不是阻止、反對北京形象的變化,而是在這種變化中分析其時代特征,厘清其背后的動因,把握其未來發展方向。

注釋:

①王一川:《京味文學——絕響中換味》,《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12期。

②趙園:《北京:城與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頁。

③轉引自古柏:《市井的回響——〈三俠五義〉中的方言與京華說書人》,《北京: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164頁。

田麗艷,女,北京人,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此文章受北京聯合大學校新起點項目“‘他者’眼中的北京形象”(sk10201306)資助。

周春霞(1976— ),女,山東臨清人,北京聯合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京味他者北京
許恬寧:My Travel Plan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京味兒印象》
“莉迪亞死了”——《無聲告白》中他者的悲劇解讀
他者視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為“他者”負責:論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
從電影《頑主》看京味喜劇片的低俗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