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漢族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動態對比分析研究——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

2016-01-18 05:57高峰,肖志民,趙懷東
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體質健康

蒙漢族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動態對比分析研究
———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

高峰,肖志民,趙懷東

(包頭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內蒙古包頭014030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和數理統計等方法,對包頭師范學院2005-2012級8屆蒙漢族大學生從2007年開始進行動態的分析研究,通過測試數據來對比分析研究我校蒙漢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方面的動態變化趨勢,揭示當前我校蒙古族與漢族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狀況。為體育教學與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蒙漢族大學生;體質健康;動態對比分析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簡介:高峰(1976-),山西省興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

中圖分類號:G479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大學生作為一個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的主力,其體質健康狀況和水平體現了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潛力。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研究分析指出:體質是人體的質量,它是在遺傳和獲得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綜合相對穩定的特征[1]。大學生的健康狀況體現著一個民族旺盛的生命力,也是一個國家興盛繁榮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表現。蒙古族歷史悠久,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內蒙古自治區是蒙古族主要聚居區,包頭師范學院作為內蒙古地區的一所高等師范院校,在校大學生將近12000多名,其中蒙古族大學生占到學生總數的五分之一左右。關于青少年生長發育的趨勢國內外均有報道[2],但蒙古族學生生長發育的體質指標報道卻非常少。由于蒙古族學生成長發育環境、遺傳、膳食結構和社會風俗等與漢族學生有一定的不同,所以體質健康指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為了全面的了解我校蒙漢族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水平及其發展趨勢,本論文將對2005級—2012級8屆大學生進行的動態對比分析研究來充分全面的了解我校蒙漢族學生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體質健康狀況指標的發展趨勢去揭示我校蒙漢族學生體質健發展的特征、規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選用2005—2012級8屆在校的蒙漢族200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每屆符合測試研究的學生人數為2500人,其中漢族學生八屆總數為16000人,蒙古族學生八屆總數為4000人。

1.2測試項目

身體形態(身高、體重);機能(肺活量);耐力項目(男:1000米;女:800米);速度、靈巧項目(50米、立定跳遠);柔韌、力量項目(坐位體前屈、男:引體向上,女:一分鐘仰臥起坐)

1.3測試方法

嚴格按照《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一書的測試要求進行,在測試過程中規范測試的內容和方法,所用儀器采用教育部指定廠家生產的儀器設備。

1.4數據統計

將測試的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蒙漢族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變化趨勢

從表1可以看出來在大學四年期間蒙漢族學生身體質量指數(BMI)存在明顯的差異性(p<0.05),漢族學生的肥胖率在四年期間從11.5%上升到17.2%上升區間為5.7個百分點,而蒙古族學生肥胖率從18.7%上升到了22.7%上升區間為4個百分點,雖然上升的區間沒有漢族學生大,但蒙古族學生的肥胖率明顯高于漢族學生(p<0.05),蒙古族學生的超重比例也明顯高于漢族學生(p<0.05),而標準和偏瘦的比例卻比漢族學生偏低(p<0.05)。另外不管是漢族學生還是蒙古族學生四年期間身體質量指數(BMI)尤其是肥胖和超重的比例不斷上升,特別是在大二之后更為顯著,標準體重的比例在不斷下降,漢族學生偏瘦的比例在下降,但蒙古族學生偏瘦的比例沒有顯著性變化(p>0.05)。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與蒙漢族學生之間飲食的不同有很大的關系,蒙古族學生雖然近幾年在飲食方面奶類和肉類食品的攝入量有下降的趨勢但仍然比漢族學生的攝入量高,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使蒙古族學生的體重通常比漢族學生的體重大,從而造成身體質量指數(BMI)相對偏高。而大二之后蒙漢族學生的質量指數上升趨勢明顯的原因可能與大二之后學生沒有體育課不存在體育達標的顧慮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減收有關。

表1:蒙漢族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的變化趨勢

2.2蒙漢族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肺活量指數)的變化趨勢

從表1可以看出來在大學四年期間蒙漢族學生身體質量指數(BMI)存在明顯的差異性(p<0.05),漢族學生的肥胖率在四年期間從11.5%上升到17.2%上升區間為5.7個百分點,而蒙古族學生肥胖率從18.7%上升到了22.7%上升區間為4個百分點,雖然上升的區間沒有漢族學生大,但蒙古族學生的肥胖率明顯高于漢族學生(p<0.05),蒙古族學生的超重比例也明顯高于漢族學生(p<0.05),而標準和偏瘦的比例卻比漢族學生偏低(p<0.05)。另外不管是漢族學生還是蒙古族學生四年期間身體質量指數(BMI)尤其是肥胖和超重的比例不斷上升,特別是在大二之后更為顯著,標準體重的比例在不斷下降,漢族學生偏瘦的比例在下降,但蒙古族學生偏瘦的比例沒有顯著性變化(p>0.05)。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與蒙漢族學生之間飲食的不同有很大的關系,蒙古族學生雖然近幾年在飲食方面奶類和肉類食品的攝入量有下降的趨勢但仍然比漢族學生的攝入量高,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使蒙古族學生的體重通常比漢族學生的體重大,從而造成身體質量指數(BMI)相對偏高。而大二之后蒙漢族學生的質量指數上升趨勢明顯的原因可能與大二之后學生沒有體育課不存在體育達標的顧慮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減收有關。

表2:蒙漢族大學生身體機能(肺活量指數)指標的變化趨勢

2.3蒙漢族大學生耐力項目指標變化趨勢

耐力項目指標反映的主要是人體心血管及肌肉長時間維持運動的能力,是對人體有氧運動能力的判斷。從表3可以得出不管是蒙古族學生還是漢族學生他們一到三年級耐力項目的成績沒有顯著性的變化(p>0.05),大四年級和前三年相比則明顯耐力指標下降且與前三年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前兩年的系統公共體育課的鍛煉以及體育課考核的因素對學生耐力指標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5]。表3還反映出蒙古族學生的總體耐力水平明顯低于漢族學生(p<0.05),可能與蒙古族學生一方面體重偏大,另一方面平時飲食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較少有關系。

表3:蒙漢族大學生耐力項目指標的變化趨勢(單位:秒)

2.4蒙漢族大學生速度、靈巧項目指標的變化趨勢

表4:蒙漢族大學生速度、靈巧項目(立定跳遠指數)指標的變化趨勢

由于50米在2013年之前沒有進行測試,數據不具備進行系統分析的條件,所以以立定跳遠為代表進行統計。立定跳遠是測量受試者向前跳躍時腿部肌肉快速收縮的力量,反映的主要是人體下肢的爆發力。從表4得出蒙古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在一、二年級的時候立定跳遠的成績呈上升趨勢,三年級以后開始下降,四年級的時候與前三年相比下降的非常明顯具有較大的差異性(p<0.05),以上結果表明二年級體育課結課時學生的。下肢肌肉爆發力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三年級,時基本保持或略有下降,畢業時下降已非常明顯。表4中蒙古族和漢族學生立定跳遠指數相比偏低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平時實際測試數據來看雖然蒙古族學生立定跳遠的成績和漢族學生差別不大,但由于蒙古族學生體重普遍偏大使得立定跳遠指數低于漢族學生。

2.5蒙漢族大學生柔韌、力量項目指標的變化趨勢

2.5.1蒙漢族大學生力量指標的變化趨勢

表5:蒙漢族大學生力量項目指標的變化趨勢(單位:個)

仰臥起坐測試是評價力量和耐力的方法之一。通過表5得出蒙古族女生和漢族女生無論是在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上都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引體向上主要測試上肢肌肉力量的發展水平,為男性上肢力量的考查項目,是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力的懸垂力量練習由表5可知蒙漢族大學生在四年大學期間引體向上的縱向變化沒有明顯差異性(p>0.05)。但是蒙古族男生引體向上的數值明顯高于漢族學生(p<0.05),提示蒙古族學生的力量素質整體高于漢族學生[3]。

2.5.2蒙漢族大學生柔韌素質(坐位體前屈指數)的變化趨勢

表6:蒙漢族大學生柔韌素質(坐位體前屈指數)的變化趨勢

坐位體前屈測試反映的是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依據表6的數據得出不管是蒙古族大學生還是漢族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坐位體前屈指數的總體縱向指標沒有顯著地差異性(p>0.05),而從及格率方面考慮漢族學生的及格率明顯高于蒙古族學生(p<0.05)??赡芘c蒙古族學生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有關。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我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水平不容樂觀,有下降的趨勢,與馬長會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4]。超重和肥胖率相對比較高,耐力水平一般,力量素質較差,身體機能指標相對偏低。

我校大學生的整體體質健康水平呈現出在大學一二年級逐步提高而三四年級又下降的趨勢,尤其四年級比較明顯。

在身體形態方面蒙古族學生的超重肥胖率明顯高于漢族學生,機能方面差別不顯著,素質方面女生的力量方面蒙漢族學生沒有明顯的差異性,但蒙古族男生的力量明顯高于漢族男生,立定跳遠指數漢族學生高于蒙古族學生。

3.2建議

(1)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多從事有氧體育鍛煉,來提高大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尤其是學生耐力方面的素質亟需提高。

(2)創新思維轉變高校體育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體質方面的問題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

調整,使學生的體質盡可能的符合或接近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

(3)把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與學生體育課的成績考評結合起來,使學生對體育課及自身的體質健康狀況得到足夠的重視。

(4)把體質健康狀況水平與學生獎助學掛鉤,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體質健康狀況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國家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 2000年國家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葉琬生,肖建文,葉恭少. 中國漢族兒童生長的長期趨勢[J]. 人類學學報,1989,8(4):355-366.

[3]陳國權. 蒙古族學生體質發育及動態研究[J].人類學學報,2001,(1):28-30.

[4]馬長會,耿海燕,李曉煥.師范院校大學生體質追蹤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 (23):144-146.

[5]李丕偉,陳雷.大學生體質變化規律成因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25 (1):92-95.

Analysis of Dynamic Contrast about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of Mongolian Students and Han Students

——Taking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as an Example

GAO Feng,XIAO Zhi-min,ZHAO Huai-dong

(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Baotou Teachers College,Baotou 014030)

Abstract: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 trend of Mongolian students and Han students on the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from 2005 to 2012,using literature method,experimental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analysis reveal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ngolia nationality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the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 in our school.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ports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Analysis of Mongolian students and Han students;Physical health;Dynamic contrast

猜你喜歡
體質健康
農村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分析及對策
晉中學院2012~2014年學生體質健康結果分析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影響西安市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體育教學視閾下大學生個性化體質健康促進效果分析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體育大課堂觀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研究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