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黑人教堂對黑人女性身份之建構——以《向蒼天呼吁》為例*

2016-01-23 03:09范巧平
關鍵詞:社會制度意識形態

范巧平

(北京城市學院 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 101309)

?

論黑人教堂對黑人女性身份之建構
——以《向蒼天呼吁》為例*

范巧平

(北京城市學院 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 101309)

摘要:著名黑人男性作家詹姆士·鮑德溫的第一部小說《向蒼天呼吁》以其濃厚、 隱晦的宗教色彩受到評論界的關注和爭議, 但是極少有人注意到宗教和其中黑人女性角色之間的關系。 從黑人女權主義的視角來看, 黑人教堂具有種族加性別的雙重特征, 對黑人女性構成了制度性的壓迫; 宗教教義在意識形態的層面再次構建了黑人女性的弱勢身份。 鮑德溫以其親身經歷為基礎, 在《向蒼天呼吁》中揭開了宗教神秘的面紗, 以藝術的手法深刻揭示了黑人女性弱勢身份的宗教根源, 為受壓迫的黑人姐妹發出了微弱的呼救。

關鍵詞:黑人女權主義; 黑人教堂; 社會制度; 意識形態; 《向蒼天呼吁》

學術界普遍認為《向蒼天呼吁》的獨特性在于它以教堂為舞臺展開關于宗教信仰的敘事, 因此, 許多評論家把《向蒼天呼吁》中對宗教的反映與當代的道德、 社會和政治背景聯系起來。 比如, 評論家馬格里斯(Margolies)稱, 鮑德溫象征著宗教能量向政治和社會根源的過渡[1]60; 而林奇(Lynch)關注的是鮑德溫的精神焦慮及其宗教的不確定性; 林奇認為《向蒼天呼吁》中鮑德溫的宗教觀點是矛盾的。 他詳細說明了鮑德溫“反叛基督教”的矛盾性, 因為這種反叛植根于他對基督教的內化和他個人對于信仰與上帝的追尋基礎之上。[2]29-58

然而, 男性評論家的分析, 通常是以男性角色約翰或加布里埃爾為中心進行的。 他們更關注男主角信仰的改變和對基督教的踐行。 這種忽視其中黑人女性的分析是不公平的, 因為該小說接近一半的篇幅是從黑人女性角色伊麗莎白和弗洛倫斯的視角進行敘事的。

黑人女權主義者認為美國黑人女性遭受由種族、 性別和階級構成的交叉壓迫, 這種壓迫通過社會制度和文化建構而成, 導致了黑人女性的多重弱勢身份。[3]18

在《向蒼天呼吁》中, 詹姆斯·鮑德溫暗示, 在某種程度上, 黑人教堂的存在本身就是種族主義的結果——黑人去教堂, 既是受白人誘惑, 也是被白人強迫的結果。 與此同時, 黑人女性在結構上被排除在教會領導層之外。 同樣地, 教會的教義支持統治集團——白人和男性的立場, 黑人女性因此被困在了她們“應該呆的地方”[4]183-207。 就這樣, 作為社會制度與文化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教堂, 通過其組織結構和霸權意識, 逐步地把黑人女性打造成一個弱勢的群體。

1教堂對黑人女性制度性的壓迫

1.1種族壓迫的宗教制度

歷史上, 宗教常常是文化霸權的利器。 著名的黑人牧師保羅·斯科特(Paul Scott)揭露說, 在他們的祖先來到美國為奴之前, 他們有自己的神。 為了從身體到精神上奴役他們, 白人強迫他們相信耶穌基督。[5]然而, 同樣的信仰卻不能享受同等的社會機構。 黑人教堂本身是基督教傳播的最重要的地方, 卻也是黑人被種族隔離的機構, 成為種族主義的象征。 這是因為黑人教堂體現了白人的雙重標準:

1.1.1白人歧視黑人“下等”的祈禱方式

在《向蒼天呼吁》中, 格蘭姆斯(Grimes)一家做禮拜的教堂被稱為“火的洗禮之殿”[6]13。

黑人的祈禱方式歷來被歐系基督徒所詬病。 小說中加布里埃爾的姐姐弗洛倫斯描述了“不雅的”黑人的祈禱方式:“跪在執事前, 在祭壇腳下大聲哭泣, 淚水嘩嘩地流, 以及其他的形式的表演”[6]71。 鮑德溫甚至公開把黑人教堂比作劇院, 他說, 那些年他一直回避不去劇院, 實際上, 他從來沒有離開過(黑人教堂)。[7]5-12鮑德溫想說黑人教堂就像一個劇院, 黑人基督徒似乎在表現他們的虔誠, 而不是發自內心祈禱。

歐系基督徒堅信虔誠不需要表現出來, 人們應該安靜地祈禱。 黑人的祈禱方式如喊叫、 大哭等為歐系基督徒所不齒。 在他們看來, 黑人太卑賤, 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基督教徒。

1.1.2白人鼓勵、 甚至強迫黑人去教堂進行“表演”

愛麗絲·沃克也承認黑人被迫信仰上帝:“他們(她的基督徒父母)被以宗教的形式, 強行喂食了白人的鎮痛片?!盵8]18

白人軟硬兼施、 威逼利誘黑人進入教堂, 免得他們在街上和白人打架, 所以教堂也是白人的統治戰略。 一方面, 白人用暴力或上帝的懲罰威脅黑人進入教堂; 另一方面, 他們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好處鼓勵黑人皈依: 成為“圣徒”可能是避免種族攻擊的一個手段。

在小說中, 詹姆斯·鮑德溫通過三個場景、 兩位女性角色的敘述和回憶來傳達這種思想:

場景一, 在故事開頭一家人吃早餐時, 當羅伊(加布里埃爾的親生兒子)抱怨父親命令和期望他來教堂而不讓他在街上玩時, 伊麗莎白試圖說服羅伊。 她說:“你聽你父親的, 我保證你不會進監獄?!?羅伊反問:“我不是想進監獄。 你認為世界上只有監獄和教堂嗎?你應該知道更多, 媽。 ”伊麗莎白證實道:“我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 除非你在上帝面前卑微地走, 沒有安全的地方。 總有一天, 你也會發現這一點。 傻瓜, 如果你依然我行我素, 你將會遭遇不幸?!盵6]26

伊麗莎白在這里第一次揭示了黑人的有限選擇: 進教堂或進監獄。 那么, 監獄是對不去教堂的黑人的暴力威脅。

場景二, 弗洛倫斯在教堂祈禱, 腦海里閃現出她母親如何在種族歧視中幸存的情景, 盡管這個思想并沒有清晰地表達, 但仍具有象征意義。 她把自己拖進教堂, 唱著“站在這兒, 需要禱告”的弗洛倫斯“為自己獲得了新的意義”[6]69。 還在孩童時期, 這首歌使她看到一個女人, 穿著黑色衣服, 獨自站在無限的迷霧中, 等待上帝的兒子帶她通過白色的烈焰”[6]70。

這里, “黑色”的衣服和“白色”的火具有象征性。 當時還是小女孩的弗洛倫斯, 就像《皇帝的新裝》里的那個小孩, 道出了關于祈禱的真相。 “一個女人, 穿著黑色的衣服”指的是雷切爾(Rachel, 弗洛倫斯的母親), 然而, 她象征著任何黑色皮膚的女人。 與此相對, “白火”象征著白人的暴力懲罰。 這里作者可能暗示黑人女性的表面虔誠是白人威脅的結果。

場景三, 伊麗莎白在祭壇腳下祈禱, 與此同時, 她正在思考她的兒子約翰。

他身上有種倔強很難被打倒,盡管如此, 總有一天會被打倒。 就像她和理查德曾經經歷的那樣——沒有人能逃脫。 上帝是無處不在的、 可怕的, 那活著的上帝; 就像歌里唱得那樣, 他是如此之高, 你無法超越他, 如此之低, 你無法低于他, 如此之寬, 你不能繞過他, 你必須從門口進來 。[6]188

“活著的上帝”顯然指的是白人。 伊麗莎白年輕時跟隨她的情人理查德來到北方, 希望離開南方嚴重的種族主義環境, 過上有尊嚴的新生活, 然而, 理查德被白人無故毆打后自殺身亡。 從那時起, 她理解了神圣的上帝和世俗的上帝之間的密切關系: 在某種程度上, 他們是相同的。 對于黑人, 白人和上帝一樣, 同樣無處不在, 同樣強大無比。 “必須從門口進來”, 這扇“門”是指教堂的門。 在教堂祈禱是被白人允許的唯一的出路。

因此, 在《向蒼天呼吁》中, 黑人教堂本身就是種族主義的象征。 在某種程度上, 宗教的上帝是黑人尋求世俗的上帝(白人)接納的現實需求; 另一方面, 如果他們不這樣做可能會受到懲罰。 盡管教會的種族結構壓迫并不特別針對黑人女性, 她們還是在白人統治的社會中受到這些不公待遇。 實際上, 除了種族壓迫, 教堂也系統地建構了黑人女性的性別附屬地位。

1.2性別壓迫的宗教制度

弗雷德里克·哈里斯(Frederick Harris)認為黑人教堂是特權父權制, 是另一種影響黑人女性生活的統治形式。 黑人婦女被排除在教會神職領導和關鍵決策過程之外, 這一事實使黑人男性權威合法化, 加深了黑人女性在私人層面作為“執行者”和“承受者”的傳統性別角色。[9]155這種現象在《向蒼天呼吁》中也有體現。

小說中, 南方和北方的教堂均沒有女性牧師, 這種女性的缺席使讀者能夠對教會領導層性別不平等的現象得以一瞥。 在教堂中, 身為男性的約翰、 神父詹姆斯以及加布里埃爾都可以在神壇上合法地傳道, 而那些女性圣徒如華盛頓媽媽、 麥卡姐姐等等, 只有傾聽和附和的權利。

當傳統的宗教圣日來臨時, “福音傳教士——云集一堂, 共進圣餐”[6]107。 鮑德溫創造了一種莊嚴、 光榮的氣氛, 在這樣的氛圍中, 加布里埃爾作為最年輕和最杰出的長老之一被接納。

這段話中一共出現了三個“men”, 第一個“men”指的是所有人, 尤其是黑人; 而第二個和第三個“men”特指“男性黑人”。 所有二十四位圣徒都有資格在這個偉大的儀式上布道, 但他們都是男性。 教堂讓女人相信她們等同于第一種“men”, 而很輕易地被排除在第二、 三種“men”之外。 女性作為一個群體, 在這里被不留痕跡地徹底忽略了。 故意還是巧合, 鮑德溫靈巧轉變“人”的含義證實了弗雷德里克·哈里斯(Frederick Harris)關于在教堂領導層性別歧視的思想。

“上帝作為天父的形象使很多婦女在生活中不自覺地聯想起自己的父親, 這種形象又被自然而然地轉移到男性牧師?!盵6]169這里哈里斯指出了教堂男性領導傳統的起源。[9]157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這一傳統在《向蒼天呼吁》中似乎是荒謬的。 盡管加布里埃爾承認黛博拉比自己更神圣、 更虔誠[6]116 - 117, 但布道的仍然是他, 而不是黛博拉或任何其他女人站在講壇上。 那么, 成為牧師的先決條件就是男性, 這就是宗教和邏輯的區別。

可見, 黑人婦女最初被白人趕進教堂去祈禱, 在教堂中不得不聽從男人的“教誨”, 因為白人至上和父權制是這個社會制度的基本結構。

2教堂對黑人女性意識形態方面的壓迫

2.1宗教教義對于種族的奴役

著名黑人民權活動家諾蘭德·沃克(Noland Walker)說, 面對新教徒的抵達, 非洲裔面臨的兩個核心問題是: 第一、 我怎么能信奉奴役我的人的宗教? 第二, 為什么我要向他們的神祈禱? 歷史學家雷切爾·哈丁(Rachel Harding)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他認為非裔美國人通過修改奴隸主和傳教士所傳達的教義, 從而勉強接受壓迫者的宗教。[10]

目標成本的控制和實現應該貫穿建設工程項目的整個過程。一般目標成本有多個版本,例如,拿地版本、立項版本、概念設計(或初步設計)版本、擴初設計版本、施工圖設計版本等,顆粒度越來越細,子項越來越多,很多企業的目標成本一直到施工圖設計階段才能得到比較準確的估計,因此,做目標成本要類似于做限額設計,在不同階段調整子項目數量及精細化程度,然后保證目標成本總額穩定,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實際上, 無論黑人怎樣修改, 他們仍無法完全逃脫這些教義的影響。 女權主義者凱特·米利特(Kate Millett)揭露說, 當一個權力系統處于完全統治地位時, 根本不需要自己聲明。[11]60-68黑人, 為了生存, 不得不在白色暴政下揀起基督教。 然而, 就像一則諺語所說, 謊言說三遍, 自己信為真, 他們也將遵守教義, 長期被奴役。

在黑人牧師保羅·斯科特(Paul Scott)看來, 教會教義扮演的是一種壓迫角色: 自從第一個白人傳教士踏上非洲海岸以來, 歐版的基督教(通常被稱為白人的宗教)一直用于奴役和剝削非洲人民。[5]教會的“軟實力”(Soft power)在歷史上一直是文化霸權的工具。[12]對于黑人婦女, 這種文化霸權至少包含雙重壓迫: 種族與性別。

在小說中, 鮑德溫講述了教堂對黑人女性的特定文化統治, 即種族和性別的交叉壓迫。 白人和男性慣用圣經故事來說服黑人女性既是有罪的種族, 也是有罪的性別, 因此應該努力贖罪。 這樣, 統治階級就為奴役黑人女性找到了看似合理的借口。

在小說中, 雷切爾對于黑奴解放的理解是:“黑奴的解放是上帝對信徒日日夜夜從未停息的禱告的回應?!盵6]74雷切爾對于自己的認識深信不疑, 因為她所受的唯一的正規教育是在教堂聽神職人員講述圣經故事。 她只能按照圣經故事的字面意義去理解, 所以她努力成為一個純粹的圣人。 她順理成章地把黑奴的自由歸功于上帝而不是歷史因素。

黑人女權主義者柯林斯(Collins)揭示了黑人婦女受到學校、 教堂、 媒體和其他社會組織構成的制度層面的矩陣控制。 她相信這些機構傳達的思想代表著統治集團的立場和利益。 例如與圣經教義密切相關的黑人教堂, 無論是五旬節教派、 天主教, 還是基督教, 他們在慰藉信徒心靈的同時, 更鼓勵順從和消極。[4]207特魯迪爾·哈里斯(Trudier Harris)還揭示了基督教的“打左臉給右臉”效應, “相信耶和華, 等待他來干預人類事務等于屈服于命運的任何安排, 扛起強加給自己的任何負擔”[7]12。 恰如卡爾·馬克思所說的, “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 是“人民的鴉片”。[13]2

經過漫長的奴隸制, 雷切爾的奴性意識已經根深蒂固。 等候上帝解救、 等待上帝在審判日將壓迫者懲罰, 雷切爾的一生都在等待中度過。 即使在獲得解放之后, 她一如既往地依賴主人。 她認為黑人女性應該為白人做奴做仆。

白人宣揚黑人受奴役也是“原罪”的結果, 這使得很多黑人認為奴隸制是他們為贖罪付出的代價。 在《向蒼天呼吁》中, 鮑德溫揭示道:“啊, 諾亞那被詛咒的兒子, 將詛咒傳給了現在呻吟的一代: 他必給他的弟兄作奴仆的奴仆?!盵6]211許多白人奴隸主強奸黑人婦女致使其受孕, 然后讓他們的孩子世代為奴, 這在諾亞詛咒偷看自己裸體的小兒子的圣經故事里找到了宗教上的解釋。 鮑德溫對此有著強烈的意識, 他說“所有的黑鬼都被詛咒過”, “所有的黑鬼都來自于諾亞這個最不孝的兒子”[6]212。 但是, 另一方面, 鮑德溫并不相信他的原罪, 他沉思:“約翰怎么可能因為一萬年前另一個人——如果那個人曾經生活過——看到躺在敞開帳篷里的裸體而受到詛咒呢?”[6]212他開始懷疑諾亞故事的真實性, 質疑其荒謬的邏輯。

鮑德溫很清楚, 約翰的皈依是一個復雜的“事件”, 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逃避父親的暴力, 而不是真正信仰基督教。 所以, 約翰對于原罪的質疑也幫助了黑人女性理清她們在現實社會中的種族原罪一說。

此外, 萬能的白人上帝形象強化了種族歧視。 “甚至今天, 他們(父母)永遠不能成功地想象一個不是白人的上帝”, “這真的很殘忍”, 愛麗絲·沃克說。[8]27神人同形同性論總是讓黑人無意識地把神圣的上帝(耶和華)與世俗的上帝(白人)聯系在一起。 這種世界觀影響了他們對待顏色的態度: 白色被認為是純潔和優雅的, 相反, 黑色是有罪和邪惡的。 例如, 基督教普遍認為獲得“重生”的人已經被羔羊血洗干凈, 他們的靈魂“白如雪”; 反之, 則是一個人的靈魂被罪惡 “涂黑”。[7]12“白神”與白人的聯系滋養了白人的優越感, 也催生了黑人的自卑感。 社會和宗教中白色的形象給黑人有限的想象空間來欣賞并確認自我的身份。

小說中, 大多數非裔美國人憎恨白人壓迫者, 而另一方面, 他們相信自己的下賤。 弗洛倫斯總是批評黑人男性為“下賤的黑鬼”, 并相信他們是天生下賤, 永遠是扶不起的阿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當弗蘭克問“現在是誰粗俗呢, 弗洛倫斯”, 她清楚地知道她也是其中的一員。[6]92這表明, 一般來講, 黑人確信自己不如白人, 甚至連一個五歲的男孩都珍視白人的贊美而鄙視黑人的基本評價能力。

2.2宗教教義對于性別的壓迫

宗教教義將黑人女性定義為有罪的和劣等的種族, 同時也鑄就了黑人女性的性別弱勢。

2.2.1紅顏禍水說

在與埃斯特的婚外戀中, 加布里埃爾為他的不負責任找到了借口: 因為“男權制得到上帝的佑護”[11]68。 一次晚禮拜時, 加布里埃爾率先試圖用他那迷人的布道引誘埃斯特。 然而, 在他們短短的戀情后不久, 加布里埃爾一再聲稱, “撒旦引誘了我, 我就墮落了”[6]141。 “墮落的”亞當的故事總是歸罪于女性。 加布里埃爾把自己當做“墮落的”亞當, 他是“妖婦”埃斯特的犧牲品。 在圣經故事里, “妖婦”數不勝數, 夏娃、 耶洗別(Jesebel)、 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都等同于邪惡; 而所涉及的男性, 均是無辜的。[11]66加布里埃爾的“我不是第一個受邪惡的女人引誘而墮落的人”[6]141深深植根于圣經的男權視角。 因此, 在基督教社區, 埃斯特從他們戀情的開始就注定要失敗。

2.2.2性別角色的桎梏

教會的另一個作用是幫助父權制讓女性“找準位置”。 一方面, 神圣的女性楷模如嬤嬤、 姐妹、 女兒、 戀人、 妻子等角色試圖否認女性的不同類型和個性, 而把她們牢牢地困在男人挖就的理想陷阱里。 另一方面, 那些教義試圖通過詛咒來維護女性應該履行的性別角色, 強調脫離這些角色是有罪的, 上帝終將懲罰那些罪人。 上帝的懲罰常常阻止女性脫離他們規定的角色, 威脅也常常把女人推到教堂懺悔和贖“罪”。

小說中, 鮑德溫細膩地刻畫了弗洛倫斯對上帝懲罰的恐懼,“引導她去神壇的力量既不是愛, 也不是謙卑, 而僅僅是恐懼”[6]70。 弗洛倫斯對于自己離棄臨終前的母親、 嘲笑弟弟的圣職、 違反丈夫的意志等行為感到愧疚[6]70, 她認為即將降臨的死神是來自上帝的懲罰。 然而, 如果仔細探究她負罪感的根源, 不難發現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她沒有能夠完全扮演好作為女兒、 姐姐或妻子等的女性角色。

基督教強大的意識形態使黑人女性很容易將日常磨難歸因于來自上帝的懲罰, 因此, 她們參加教堂的活動并遵循教義。 逐漸地, 她們試圖扮演好統治集團所期待的角色, 或者為未能盡職而懺悔, 然后變成男人的“他者”, 甚至自己的“他者”。

3結語

不同于其他傳統黑人男性作家的作品, 《向蒼天呼吁》剖析了教堂如何在社會制度上和意識形態上對黑人女性施加種族加性別的雙重壓迫, 深刻揭示了黑人女性弱勢身份的宗教根源。 正如凱特·米勒特(Kate Millett)所說, 當壓迫被暴露和質疑時, 將不僅會成為討論的話題, 也意味著改變。[11]60鮑德溫以其親身經歷為基礎, 在《向蒼天呼吁》中, 揭開了宗教虛偽的面紗, 并以藝術的手法, 為受壓迫的黑人姐妹發出微弱的呼救。

參考文獻

[1]Margolies E. The Negro Church: James Baldwin and the Christian Vision[G]//Harlot B. James Baldwin. New York: Chelsea House, 1986.

[2]Lynch M F. A Glimpse of the Hidden God: Dialectical vision in Baldwin’s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G]//Trudier H. New Essays on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96.

[3]Collins H. Black Feminist Thought: Knowledge, Consciousness, and the Politics of Empowerment[M]. 2nd e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4]Collins H.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black feminist thought[G]//JoyJames and E.Denean Sharpley-whiting. The Black Feminist Reader.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5]Scott P. A Tale of Two Religions; One Black, One White [EB/OL]. 2001-09-26 [2013-12-18]. http://www.hartford-hwp.com/archives/45a/599.html.

[6]Baldwin J.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M]. Lodon: Black Swan, 1984.

[7]Harris T. New Essays on Go Tell It on the Moutain[M]. 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96.

[8]Walker A. The Black Writer and the Southern Experience [G]//Walker A. In Search of Our Mothers’ Gardens.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 1983.

[9]Harris F C. Something Within: Religion in African-American Political Activism[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0]Butler A. A Peculiar Synergy: Matriarchy and the Church of God in Christ[D]. Vanderbilt University, 2001.

[11][美]凱特·米利特. 性政治[M]. 宋文偉, 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0.

[12]簡易. 總統布什: 從強硬到溫和[J]. 英語學習, 2005(5): 10-13.

[13]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卷[M].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譯.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A Study on How the Church Constructs the Identity of Black Women——TakeGoTellItontheMountainas an Example

FAN Qiaop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1309, China)

Abstract:GoTellItontheMountain, the first novel of the famous Black male writer James Baldwin,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nd argued for its rich and ambiguous religious element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Black heroines has often been ignored by the critics. Analyzing in the Black feminist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Black people’s church embodies both racism and sexism. Together with its religious teachings, Black church constructs the disadvantageous identity of Black women at levels of both social system and ideology. Based on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Baldwin artistically unfolds the mysterious veil of the religion, reveals the religious origin of the Black women’s disadvantaged identity, and calls for help in a faint voice for his oppressed Black sisters.

Key words:Black feminism; Black church; social system; ideology;GoTellItontheMountain

中圖分類號:I712.0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6.01.024

作者簡介:范巧平(1976-), 女, 副教授, 碩士, 從事專業: 英美文學。

*收稿日期:2015-09-15

文章編號:1673-1646(2016)01-0115-05

猜你喜歡
社會制度意識形態
不同意識形態的社會制度對法律功能實現的影響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基于美德倫理的品格教育思考
基于社會平等的社會制度建構理論辨析
不受羈絆的女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