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打造期刊的核心競爭力紀略

2016-01-26 05:48黃曉峰韓榮霞孟艷玲謝彥菊楊雪麗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基礎醫學免疫學學術期刊

黃曉峰 韓榮霞 孟艷玲 謝彥菊 楊雪麗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打造期刊的核心競爭力紀略

黃曉峰 韓榮霞 孟艷玲 謝彥菊 楊雪麗

在數字化的沖擊下,原本競爭激烈的期刊市場面臨更多的挑戰。打造核心競爭力是期刊擺脫同質化困境、脫穎而出的有效措施和必然選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期刊的質量和內容,而期刊的質量和內容又取決于稿件質量,質量又與稿源數量存在必然聯系,稿件數量則取決于作者群的大小。因此,有了穩定的作者就是源頭活水!

以爭取獨特話語權和以作者為中心的思路,使《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贏得了廣大讀者、作者的喜愛,也得到眾多專家和學者的肯定,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優質稿源增加,質量提升,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達到了雙效期刊的目標。

一、爭取期刊的獨特話語權

期刊的競爭力體現在期刊的品質,而談到期刊競爭力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談論現在我們國家的主要核心期刊評價體系。我國現有的主要期刊評價體系及核心期刊數目如下:北京大學圖書館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版共收錄47個學科,1983種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共收錄核心期刊1989種,新入選35種,淘汰54種;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簡稱CSCD,2015年版共收錄核心期刊1141種,其中中文期刊1011種,新增45中,淘汰52種,外文期刊130種;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2015-2016版, 共收錄6201種學術期刊,在65個一級學科產生權威期刊(A+)316種,核心期刊(A和A-)1572種,準核心的學術期刊1848種,一般期刊1828種,較差期刊637種;在高職高專成高院校學報的單獨評價中產生核心期刊(A和A-等級)82種,準核心期刊78種,一般期刊80種,較差期刊25種。綜合現有的評價機構,所有的核心期刊總數不超過2000種。

在核心期刊評價體系中,不同層次的期刊也進行了區分。以中信所的評價系統為例,可以看出期刊層次的金字塔結構:其中統計期刊約10000種,其中選出科技期刊6225種,從中遴選出核心期刊1989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選出以中文出版的中國精品科技期刊300種和中國杰出學術期刊100種,可以說越近塔尖越難。不僅如此,中新所的核心期刊采用的是動態管理機制,設置了期刊的退出機制和預警機制,各期刊也應充分了解。

中信所對2012年度期刊進行了指標監測和評價,確定53種期刊退出核心期刊。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是以下幾方面:①存在違反國家期刊管理和出版管理各項法律、法規行為,一號多刊、期刊內容偏離辦刊宗旨;②存在學術不端、學術誠信缺失,以降低學術質量牟取利益的期刊:以自引、集團互引等手段人為操縱評價指標,大幅增加發文量而同時不能有效執行同行評議審稿制度,導致期刊學術指標較低;③學術綜合評價指標連續處于學科末尾,或通過指標分析結果顯示某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的期刊。結合具體情況,通過全面評估,分析期刊指標差異的主要原因,分別采用退出和預警等方式處理。對連續處于學科末位,學術指標持續較低或連續多次預警沒有改進的期刊,取消核心期刊資格;④不能連續出版的期刊。此外,也設立了期刊的預警機制,主要體現在:2012年綜合評價總分末位;他引率〈40%;基金論文數在3篇以下;文獻選出率〈50%;短篇論文比例大,增刊論文過多;短篇論文比例大,他引率〈50%;影響因子〈 0.1,總被引頻次〈100;地區分布〈3,機構分布〈10。

可見要保持期刊進入核心序列而又不被淘汰,只能做好質量和內容。我們主要是通過樹立獨特話語權和以作者為中心的舉措進行期刊核心競爭力的創建!

首先看一下我們期刊所處的環境:2015年9月1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4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報告中給出的2014年全國共出版期刊總數是9966種,其中 哲學、社科類期刊2618種,占期刊總數的26.26%;自然科學、技術類期刊4974種,占全部期刊的49.91%;文化、教育類期刊1363種,占期刊總數的13.67%;文學、藝術類期刊646種,占6.50%;綜合類較少,365種,只占全部期刊的3.66%。對于學術期刊,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標準,2014年11月18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批認定的學術期刊共5756種,其中社科類2043種,科技類3713種,總數不到6000種。從中可以看出科技類期刊占據大多數,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批學術期刊的認定,還不知具體情況。

再看一下醫藥衛生類期刊的情況,從大的方面看,醫學期刊屬于科技期刊。但細分門類較多,包括14個門類1492種期刊。其中醫藥衛生總論381種、預防醫學/衛生學213種、中國醫學140種、基礎醫學52種、臨床醫學130種、內科學118種、外科學101種、婦產科學/兒科學35種、腫瘤學42種、五官科學56種、神經病學/精神病學36種、藥學134種、特種醫學43種、皮膚病學與性病學11種。核心期刊的總比例約18%(269/1492),不同門類中核心期刊數目如下:醫藥衛生總論(51/381)、預防醫學/衛生學(27/213)、中國醫學(20/140)、基礎醫學(18/52)、臨床醫學(21/130)、內科學(28/118)、外科學(22/101)、婦產科學/兒科學(12/35)、腫瘤學(18/42)、五官科學(12/56)、神經病學/精神病學(8/36)、藥學(19/134)、特種醫學(8/43)、皮膚病學與性病學(5/11)。

從中可以看出基礎醫學不同評價體系,基數不同,核心期刊數量也不同,但核心期刊總數在14~25之間,基礎醫學核心期刊比例略高,達到25%左右,說明基礎醫學的總體水平較高。也意味著要想進入核心期刊體系,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與我們同處于一個系列的其他期刊,大多數是中華系列和中國系列的刊物,很多都是名刊。如《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中國藥理與毒理學雜志》《中華病理學雜志》《中國病理生理學雜志》《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生理科學進展》等等;與我們一樣的免疫學刊物就有中國免疫學會的會刊《中國免疫學雜志》,還有老牌的刊物《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等,說明我們面臨的環境是非常不利的,想超越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面對如此現狀,我們期刊怎么辦?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85年創刊,原名《單克隆抗體通訊》。因為專業范圍的限制,選題的內容收到很大制約。而基礎醫學是學科門類較復雜的綜合體,我們既然注定要排在這個系列中,就要想辦法適應。所謂“適者生存”,不適應,就淘汰!一定要有話語權!

在部分時段,因為認識誤區,局限于專業的限制:認為既然是免疫學期刊就必須完全刊登免疫學論文,既然是基礎醫學就不能涉及臨床,更有甚者認為只能刊登與人類免疫相關的論文,不能涉及動物。這樣做的結果是稿源大量萎縮,論文數量不足,質量下降、陷于自我封閉的怪圈。在2009年的期刊分學科排名中由第4下降至第6位!我們認識到有關情況,積極改弦更張,免疫學是一種與其他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交叉的學科,免疫學方法、免疫學相關技術、免疫學分子、免疫調節的物質都是免疫學相關的內容都屬于免疫學的內容,都可以納入本刊的收稿范圍,為此確立了“基礎與臨床并重,理論與實踐兼容”的辦刊方向。因為措施得當,在RCCSE學術期刊分學科排行榜——基礎醫學中,我們刊物從2011-2012年的第六位恢復到2013-2014年的第四位,更在2015-2016年進入前三,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一切以作者為中心

除了爭取必要的話語權,我們的另一個舉措就是“一切以作者為中心”。用作者的視角去處理稿件,全心全意為作者著想,努力為作者營造良好的投稿環境和氛圍,形成良好互動的“氣場” !

具體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投稿環節的電子化:建立簡便的網上投稿模式(E-mail和網站投稿系統),使作者方便投稿、查詢和稿件處理;②審稿環節的快速化:完善審稿人隊伍建設,我們建立了300人左右的審稿人隊伍,實行動態管理,隨時進行優化和篩選,保留審稿速度快、審稿質量高的審稿人,去除審稿不認真、不及時或帶有偏見的審稿專家,審稿環節做到快速、優質;③編輯環節的專業化:要求具備一定的學科專業素養的編輯人員:不僅要求編輯有基本的編輯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文字功底和學科專業素養;還要有能力確定作者對于專家問題回答的準確性;有能力進行初步實驗設計合理性的解讀、有能力看出實驗設計的缺陷與不足;④排版和校對環節的精細化:不僅要細心、多次校對,對于制圖不僅要美觀、注意圖片的審核,判斷圖片的質量并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必要和適當的處理,如圖像的基本處理,包括對比度、反差等調節,當然不是造假,而是使結果更具有說服力! ⑤作者反饋的信息化:我們建立了QQ群,并在期刊封面增加了二維碼。建立1年目前在線已經有200多位作者。實時在線,隨時隨地回答作者的提問,答疑解惑。同時,二維碼的掃描可直接進入本刊主頁,防止假冒網站。盡管因為魏則西事件,有關搜索引擎對假冒網站進行了清理。但僅僅局限于醫療領域,對于期刊網站遠遠沒有進行。在百度和360搜索界面,以《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進行搜索,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都是論文網站的頁面,部分假冒網站不僅冒用本刊圖片,還費工夫將我們學校的新聞進行實時更新,看起來我們更像假冒網站。而且進行網絡舉報也不受理!可見打擊假冒,任重道遠,只能自求多福了。⑥終審定稿的否決制:發現問題,最后給予修改和解釋機會,如不能回答相關問題,則退稿處理。學術不端,一票否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由于措施得當,我們的做法得到了廣大作者的積極回應和良性反饋,多次投稿的作者(回頭客)達到1/4以上。往往是一個作者投稿帶動一片,一個單位的集體投稿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源頭活水從此來!

根據第三方#公司的統計,本刊網站2015年訪問量143472次,每月約12000次。除了春節和暑假2個假期,其他時間都處于高位。

2015年統計結果顯示,投稿來源包括中國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和中國臺灣。占據前列的為北京市、廣東省、陜西省、浙江省、重慶市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各地的科技發展水平。城市排序結果說明北京、廣州、杭州、天津、上海、陜西、鄭州、武漢等城市排在前列。與近2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河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的來稿增加相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稿件的質量水平。作者的年齡統計發現29歲以下人群占67.5%,說明大部分作者是來自科研一線的研究生,也是作者的主體,一定要特別關注。

只有充足的稿源,才有篩選的條件。否則“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通過以上措施,我們獲得了廣大作者的信任。有了作者基礎,就有了稿件的來源。本刊的年來稿量,也從最初的300多篇,達到現在的1200篇左右。篩選的余地大大增加,退稿率從10%左右上升到40%以上,優質稿件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當然隨著稿件的大量增加,我們的出版周期也略有延長,綜述稿件在1年左右。

我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本刊也獲得了包括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2015)、中國精品期刊(2014)、中國高校技術類優秀期刊(2015)、陜西省科技精品期刊等在內的各種的榮譽,同時也是同時被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信所《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庫、RSSCE等所有國內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的期刊。此外,本刊同時被國外美國國家圖書館PubMed/MEDLINE、荷蘭Scopus、EMBASE、日本JCT China、WHO西太區醫學索引(WPRIM)等多種著名數據庫收錄,其中PubMed/MEDLINE、Scopus、EMBASE等都是醫藥衛生類的權威數據庫。

總之,核心競爭力來自對作者的尊重和理解,以及為作者服務的態度和能力,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吸引優質稿源的能力,核心競爭力的實現依賴于團隊的協作和敬業!

(作者單位系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編輯部)

猜你喜歡
基礎醫學免疫學學術期刊
廣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一流學科建設成效
2020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獲獎證明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基礎醫學背景下的“教”與“學”現狀分析
豬流行性腹瀉的免疫學機理與臨床應用
《中國免疫學雜志》第八屆編委會名單
《中國免疫學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中國免疫學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秾Ш蕉ㄎ慌c授時》學術期刊創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