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說《詩經·國風》之美

2016-02-01 02:46魏岱華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5期
關鍵詞:文辭自然

魏岱華

(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遼寧 阜新 123000)

?

略說《詩經·國風》之美

魏岱華

(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遼寧阜新123000)

【摘要】《詩經》是整個周代時期禮樂文明的花朵,是華夏先民真純而清亮的第一聲歌唱。無詩不美,無情不歌,《詩經·國風》篇以其獨有的美濡養了歷代讀者的心靈,美是它的另一個名字。本文將從原初、自然及文辭三個方面對《詩經·國風》之美略說一二。

【關鍵詞】原初;自然;文辭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整個周代時期禮樂文明的花朵,是華夏先民真純而清亮的第一聲歌唱。它集歌樂、舞蹈、燕飧、祭典于一體,其表達的風情蘊藉,即是華夏先民在精神創生期的所感所思、對自己生存世界的理解、意義宣誓及善惡美丑的現實反映。無詩不美,無情不歌,《詩經·國風》篇以其獨有的美濡養了歷代讀者的心靈,美是它的另一個名字。本文將從原初、自然及文辭三個方面對《詩經·國風》之美略說一二。

一、原初之美

《詩經》中的“詩篇”,最初不是以現代人所謂的“詩篇”形式問世的,而是以“唱詞”形式出現。傅斯年先生在其《詩經講義稿》中指出,《詩三百》“是自山謠野歌以至朝廷會享用的樂章集,本是些為歌而作、為樂而設的?!倍对娊洝分械摹秶L》篇乃是以采詩或獻詩為主要方式集四方之音的集子,多數為地方民歌。歌者中,勞者敘其事,寒者嘆其衣,征者傷別離,愛者抒其情,皆是他們真實生活的寫照。之于這些詩篇,若不回至原初視覺賞之,定不會全然且真切地感受原汁原味,美感亦將失去大半。

譬如《周南·芣苢》篇。此篇與后人詩詞之細密不可等日而語。但若我們在品讀中借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跨越千年至那一國度,那一山川風土之中,當是這樣一種景與味:“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奔幢阌袑W人解讀此篇為祈子儀式上所唱之樂歌,同樣以聯想與想象還原祈子場景,亦可感受古風古俗之美。

再如《周南·桃夭》篇,它以燦燦桃花喻新娘之適齡風華;以斑斑其實、蓁蓁其葉預祝新人為夫家帶來吉祥。讀者若在潛心涵泳此篇時,想象當初新人出嫁的盛況,想象新人出嫁時親朋們美好的祝福歌唱,想象熱烈而鮮嫩的簇簇桃花與紅巾翠袖的新人相映照,該是多么吉慶的光景!每每如此,在閱讀中,以合理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還詩歌以原初景象、物象和事象,美自會在讀者心中搖蕩生情。

歌比之詩,更具音韻旋律之美,其抒情性更勝一籌?!对娊洝L》篇中的詩歌,歌唱在先,成詩在后。雖今昔相距三千多年,但今古之人情理亦是相通。詩篇中的第一歌者未必定是善歌者,他們皆因所遇不能用語言足以表達,于是,有一天,因緣感發,就那么詠唱了出來。故此,在閱讀詩篇時,不妨將自己忘掉,擬作那個第一歌者,以這樣“在場”的方式去心味、心觀、心游,在“無我”中“孤立自足”,詩歌之美亦會從固態的文字中蘇醒過來,鮮活起來。以詠唱再現詩歌的原初風情,亦是感受詩歌之美的好方法。

二、自然之美

啟功先生在其《啟功講學錄》的《論文學》部分中有言:“唐以前的詩是長出來的;唐人詩是嚷出來的;宋人詩是想出來的;宋以后的詩是仿出來的?!薄伴L出來的”自然沒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刻意,比后者少了些人工雕飾成分,更多了幾分真切和“情動于衷而辭發”的自自然然?!墩撜Z·為政》篇中,孔子一言以敝《詩三百》為“思無邪”,亦有說詩篇之情真意切無矯飾的成分。傅斯年先生在其詩稿講義中也提醒讀者注意,不要以“后人詩中藝術之細密,去遮沒了《詩三百》中摯情之直敘”。在他看來,詩人倘若斤斤于藝術之細,便是一種衰落的趨勢了。后人之詩,雖然刻畫得極為工麗細密、意匠曲折,但失去自然樸質,其情意非詭化者所能領悟,故“《詩經》之最大藝術,在其不用藝術處”。

譬如《召南·摽有梅》篇,寫的是一位待嫁女子,望見梅子落地,觸發青春將逝之傷感,因此歌詠傳情。周時代有“會男女”的一種野性習俗:在仲春時節,青春男女會聚,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擲向她屬意的男子,對方若同意,會在一定期間送上禮物,二人便可結為夫妻。故有學人認為這是一首擲果時女子們唱的歌。不論是哪一種解讀,詩篇中都顯露出歌者毫無掩飾的切直、心口如一的單純、無所顧忌地對求偶之情的袒露以及所激蕩出的原始生命力。在讀者的反復吟誦中,我們這個過分被“文化”了的古老民族,在其少年時的若“粗野”若“璞玉”般的青春氣息就會乍然再現。

《詩經·國風》篇多為感發之作,有很多詩篇皆以自然之物比興,以清新自然態抒發和袒露出真性情。純凈無過于潔白,藝術無過于自然,這便是又一種美。

三、文辭之美

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如《邶風·擊鼓》篇直接陳意抒情,其“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句,最能撼動人心,已是千古名句。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对娊洝菲吕锉缺冉允?。如《周南·樛木》篇中,用“樛木”喻新郎,用“葛藟”喻新娘,用“葛藟累之,葛藟荒之,葛磊縈之”喻新郎新娘天作人和,情意纏綿,可謂恰如其分;《衛風·碩人》篇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之句,使碩人之美鮮活于紙上。興者,先言他物再引起所詠之辭,故多稱“起興”。這種表現手法對詩歌中渲染氣氛、創設意境有非常作用。興句,又兼有象征、比喻、烘托等成份,它原本是詩人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即使有實在的意義,亦是虛靈縹緲,讓人浮想聯翩,妙不可言。如《周南·關雎》篇首聯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句,原是歌者見眼前景致,觸動心中潛伏情事而感發的歌唱。寫鳥鳴、沙洲及河流的冉冉光景,實是一種具有自由聯想的比興手法。吟讀此句,人們可以由雎鳩鳥的親昵和鳴聯想到男女的婚嫁之事,可以聯想到夫妻之和諧恩愛,可以生發出這樣的內心視像:春日,冰雪消融,波光粼粼的水流緩緩流淌著。平曠的沙洲,點點泛綠,鳥兒們成雙成對,嬉戲覓食。而天空蔚藍,浮云幾抹,楊柳拂面,春光萬里……詩歌中比興手法的運用,使得讀者在這樣縱橫開闊的意緒中怡心怡情,回味無窮。

《詩經·國風》篇中,還大量使用了復迭和復沓的手法,使其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譬如《周南·螽斯》篇是一首祝福人多子多孫的詩歌。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首章祝多子興旺;次章祝世代昌盛;末章祝歡聚一堂。而“詵詵”、“振振”、“繩繩”、“揖揖”、“蟄蟄”、“薨薨”六組擬態擬聲復迭詞的運用,讀來形象鮮明,音韻鏗鏘。篇中復沓的使用,進一步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既渲染了子孫滿堂、其樂融融的氣氛,突出了家室瓜瓞綿綿、蓬勃興旺的主題,又使詩歌回旋跌宕,讀來余音裊裊。

《秦風·蒹葭》篇中,其秋水伊人的幽美意境更是令萬千讀者回味無窮。本篇重章疊調,一唱三嘆,集前述多種表現手法于一體,可謂一往情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詩人以景起興,勾勒出秋晨一派凄清蒼涼又明凈的景象;“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雖然似有千山萬水之障,也擋不住逆流、順流不停求索者的腳步;“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伊人忽東忽西,忽左忽右,即便那份執著堅如磐石,終歸是盈盈一水間,如花隔云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所謂伊人,在水之涘”,秋水茫茫,秋波無際,所謂伊人,依稀身畔又遙不可及,閬苑仙葩映水中……詩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讀來蕭疏曠遠,纏綿悵然,實在是《國風》中虛靈縹緲第一作。

《詩經·國風》篇,兼用多種表現手法,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成為后代詩歌之濫觴,亦會以其美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傅斯年.詩經講義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李山,華一欣.對話《詩經》[M].北京:中華書局,2013.

[4]李山.風詩的情韻[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

[5]裴溥言.詩經[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5.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猜你喜歡
文辭自然
熊浩《萬世師表》演講賞析
《文心雕龍》“風骨”內涵新論
咬嚼:讓課堂建構更靈動
《自然》:中國的生物倫理并不狂野
就“文辭”淺談如何讓文章出彩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論中國古代戲曲史的重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