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漠公園定義、特征及建設和管理探討

2016-02-01 09:11吳協保戴晟懋但新球吳照柏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16年1期
關鍵詞:石漠化巖溶公園

吳協保,戴晟懋,但新球,吳照柏

(1.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長沙 410014; 2.國家林業局石漠化監測中心,長沙 410014; 3.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 100013)

石漠公園定義、特征及建設和管理探討

吳協保1,2,戴晟懋3,但新球1,2,吳照柏1,2

(1.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長沙 410014; 2.國家林業局石漠化監測中心,長沙 410014; 3.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 100013)

系統地提出了巖溶、石漠化與石漠公園的概念及其關系,闡述了我國石漠公園的建設背景及意義,并從生態環境脆弱性、生態保護、游憩休閑、科學研究、科普宣教、社會公益性等6個方面分析了石漠公園的主要特征,對石漠公園體系建設、組織管理、投融資與運營機制、生態文明建設及建設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為石漠公園規劃、建設與管理提供參考。

石漠公園;定義;特征;建設背景;建設管理

我國西南地區是世界上三片喀斯特土地集中分布區之一的東亞片區核心地帶,因該區域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超負荷運轉,導致土地石漠化,石漠化已成為該區域最嚴重的生態問題?,F階段,國家林業局承擔著“三個系統一個多樣性”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的重任,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分別建立了以生態保護、生態文化、生態利用為核心內容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支撐平臺與體系。2013年國家林業局針對荒漠生態系統提出了建設國家沙漠公園,并下發了國家沙漠公園試點通知與管理辦法。截止2015年底,全國已正式批復55個國家沙漠公園開展試點建設。石漠化是西南巖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表現形式[1],在我國已納入荒漠生態系統管理范疇,因而探索建設石漠公園,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喀斯特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構建綠色富民惠民的生態文明建設平臺,可以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1 石漠公園相關定義及其關系

1.1 巖溶

巖溶即喀斯特,主要指水流對碳酸鹽巖(石灰巖、白云巖等)、硫酸鹽巖(石膏、硬石膏等)和鹵化物巖(巖鹽)等可溶性巖石,以化學作用為主、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過程及其所產生現象的總稱。由巖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稱巖溶地貌,巖溶作用所形成的土地稱巖溶土地。

在巖溶發育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作用,都是以可溶巖被水溶解的作用為基礎的,所以巖溶作用最本質的現象就是“巖石的溶解”,即是以地下水為主、地表水為輔,以化學過程(溶解與沉淀)為主、機械過程(流水侵蝕和沉積,重力崩塌和堆積)為輔的對可溶性巖石的破壞和改造作用。

1.2 石漠化

石漠化指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和巖溶極其發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為活動干擾,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壞,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基巖大面積裸露,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是巖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石漠化土地的認定與評定主要依據其地表基巖裸露度、林草植被蓋度、植被類型與土層厚度及土地利用狀況,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法評價與確定石漠化土地類型與程度狀況[2]。

1.3 石漠公園

石漠公園指以多樣化的巖溶地貌與生物景觀資源為基礎,以保護巖溶生態系統及其生態環境為基本出發點,以生態文化建設與科普宣教為主線,合理利用資源開展公眾游憩、旅游休閑和進行科學、文化、宣傳和教育活動的特定區域,屬社會公益性生態公園,是國家生態建設與巖溶生態系統(荒漠化生態系統)保護的重要建設內容。

巖溶土地在我國廣泛分布,占到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是我國的重要國土資源與民眾的重要生存空間,是石漠公園建設的基礎與范圍界定依據。石漠化屬退化的巖溶土地,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嚴重的生態問題,將其列為荒漠生態系統的特例,是我國實施重大生態修復的對象,于2008年啟動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石漠公園是我國巖溶地區尤其是石漠化區域實施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的一種創新性舉措,是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是石漠化土地防治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與科普宣教的集中展示平臺,是我國推進石漠化土地防治的試驗地。

2 石漠公園建設背景及實施意義

石漠化是我國巖溶地區最大的生態問題,被稱為“地球癌癥”,已成為巖溶地區的災害之源、貧困之因、落后之根,嚴重制約著石漠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21世紀初,石漠化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國家林業局于2001年啟動石漠化監測與防治項目,制訂了統一的監測技術規范,2005年完成了我國石漠化土地本底資源調查,2006年由國務院新聞辦向社會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以該監測成果為基礎,牽頭編制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06—2015年)》,于2008年啟動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截止2015年底,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已在全國316個重點工程縣實施,實現了滇桂黔三省區石漠化縣全覆蓋,共安排專項投資119億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2.25萬km2,其中林草植被建設面積222.09萬hm2,坡改梯2.18萬hm2,并整合退耕、天保、長防、珠防、農業綜合開發等相關資金初步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4.75萬km2,初步實現了《規劃大綱》確定的預期目標。2011年國家林業局組織完成了第二次石漠化監測,于2012年向社會發布,摸清了我國石漠化土地現狀與動態變化。習近平、李克強、溫家寶等7位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進行了批示,其中習近平同志的批示為:“石漠化是生態建設方面的嚴重問題,石漠化地區扶貧任務也很重。遏制石漠化雖有成效,但形勢仍很嚴峻,要繼續作為今后的工作重點”;李克強同志的批示為:“要鞏固石漠化綜合治理成果,結合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擴大防治覆蓋面?!睘槲覈^續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推進巖溶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1]。

在2008年批復的《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06—2015年)》中,明確“要充分發揮巖溶地區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大力開展特色旅游,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在科技支撐中明確“石漠化綜合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在石漠化整治中的支撐作用,將先進、成熟的科學技術應用到石漠化綜合治理實踐中去”。隨著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構想,全面推進小康社會進程;黨的十八大把建設生態文明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與全過程中,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來操作。明確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提出“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為此,如何在巖溶地區保護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以石漠化防治成果展示與推廣為主題,構建巖溶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陣地,是今后石漠化治理與區域扶貧與可持續發展需重點研究的事宜。

現階段,國家林業局承擔著“三個系統一個多樣性”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的重任,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分別建立了以生態保護、生態文化、生態利用為核心內容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支撐體系與平臺,已成為我國森林、濕地資源保護與生態文明宣教的重要場所,深受廣大民眾喜愛與擁護。2013年國家林業局針對荒漠生態系統提出了建設國家沙漠公園,并下發了國家沙漠公園試點通知與管理辦法,截止2015年底,全國已有55個國家沙漠公園開展試點建設,有力地推進了防沙治沙與區域生態文明建設。

為豐富我國石漠化防治手段,實現“治石與治貧”相結合,探索西南喀斯特脆弱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我國荒漠生態系統和巖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提供新的途徑,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步伐。2014年底,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召開的“防沙處長”會議中,決定依托巖溶地區良好的巖溶地貌景觀、秀美的自然山水風光和先進的石漠化防治成果與技術,在巖溶地區開展國家石漠公園試點建設,與國家林業局已開展的國家沙漠公園試點建設共同支撐我國荒漠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事業。

石漠公園建設是對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內容的具體落實與體現,是探索喀斯特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亦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3]。石漠公園建設對實現喀斯特脆弱地區生態環境、地質地貌與生物多樣性的實施重點保護與修復,維護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普及石漠化防治科學技術,落實石漠化治理成果鞏固措施,加快石漠化土地修復進程,構建生態文明建設載體;并探索依托區域良好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以生態旅游、科普教育為主的喀斯特資源合理利用途徑,減少對巖溶土地的直接依賴,加速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石漠公園的主要特征

3.1 石漠公園屬巖溶生態環境脆弱區域

石漠公園選址界定為我國巖溶地區,巖溶地區因其獨特的地表地下雙層水文結構,巖溶地表下墊面透水性強,巖溶地下水文過程活動強烈,呈現漏斗效應,缺土少水是我國巖溶地區最核心的生態問題。巖溶土地成土母巖主要為純灰巖,間或有少部分泥質灰巖或硅質灰巖。碳酸鹽巖質地較純,含不溶成分較少,風化成土速率極慢,且巖溶土壤土被不連續,土層與下伏的剛性巖石直接接觸,缺少母質層,土層薄,易侵蝕,土壤理化性質有別于地帶性的土壤,表現為富鈣、偏堿性,有效營養元素供給不足且不平衡,質地粘重,有效水分含量偏低,嚴重限制著區域物種選擇和森林生態系統的修復進程。特別是長期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干擾,致使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季節性缺水問題突出,區域生態環境整體脆弱。

3.2 石漠公園屬生態保護場所

石漠公園屬生態脆弱區域,具有典型的巖溶地貌特征、原生態的森林群落、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經自然演替與發育的巖溶生態系統,是區域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的重要載體與生態基質,通過實施全面保護策略,保障區域巖溶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安全,充分發揮其生態功能,為后代子孫提供一個能夠公平地享受人類自然資源的機會。

3.3 石漠公園屬游憩休閑場所

劃定巖溶地區具有美學、愉悅性、觀賞及游憩價值的自然景觀及文化歷史遺產的特定區域,為公眾提供一個回歸自然,欣賞生態景觀,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天然游憩休閑場所,通過發展第三產業減少社區居民對巖溶土地的直接依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增加群眾收入,繁榮區域經濟,進一步推動石漠公園的生態保護。

3.4 石漠公園屬科學研究場所

石漠公園內擁有的大量未經人類開發活動改變或干擾的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域、動植物及人文歷史等資源,地質地貌特征典型、生物多樣性豐富,人文底蘊深厚,在石漠化防治理論研究和地學、生態學、生物學等方面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3.5 石漠公園屬科普宣教與生態文明建設場所

石漠公園內有豐富的地質地貌、生物及人文資源,蘊藏著深厚的科學知識與生態文化內涵;實施的石漠化生態修復工程與科普宣教設施,是普及推廣石漠化防治技術及生態文化知識的生態文明建設場所,也是廣大中小學生開展自然科學知識普及的實習基地。因此,石漠公園建設也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3.6 石漠公園屬社會公益性生態型公園

石漠公園是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強調保護脆弱的巖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但也不排斥游憩、科研、教育等合理的資源利用,可認為是人類在現代生活中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一種體現,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綠色基礎設施;是對傳統園林的繼承和拓展;是長期以來人們對生態環境被破壞造成嚴重生態后果的一種認識和反思;也是物質生活豐富后,人們向往健康、舒適生活環境的一種愿望。其設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護特殊巖溶生態系統以及自然和人類歷史文化遺產,把人為的影響降到最低點,以實現自然及文化歷史遺產的代際共享,是“綠色、共享”理念的集中展現,具有社會公益特性,又是以生態保護為主的生態型公園。

4 石漠公園規劃建設與管理探討

4.1 構建完善的全國石漠公園體系

石漠公園建設應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布局原則,應綜合考慮各地的巖溶土地資源特點、石漠化防治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特點,國家林業局應組織制定全國性的石漠公園建設規劃,逐步構建金字塔結構式的縣級、省級與國家級石漠公園保護網絡體系,成為巖溶地區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地質地貌、生態保護、科普宣教等方面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石漠公園建設國家或省級石漠公園,給予重點扶持,發揮其在石漠化防治與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紤]到石漠公園建設投入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和自籌資金,全國性石漠公園建設規劃為指導性規劃,各省可以制定全省的石漠公園建設與發展規劃,平衡轄區內的區域布局,突出區域特色。

4.2 構建政府主導、多部門協調的組織與管理機制

石漠公園是以區域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為主導的生態型公園,屬社會公益性事業,一般應以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建立林業、環保、建設、水務、土地等多部門的聯合協調機制,明確林業主管部門為石漠公園建設與管理的實施主體,牽頭成立相應管理機構。各級林業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石漠公園的業務指導,在石漠公園的規劃、建設和監管中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管理和組織協調作用。石漠公園實行滾動式管理,推行“準入—退出”機制,對有明顯不良記錄的,責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停止石漠公園建設。

4.3 構建靈活、多樣的投融資與運營機制

應采取“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建設機制,因其具有公益屬性,應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與政策扶持,積極爭取林業、農業等方面的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引導和鼓勵企業、民眾、民間組織投資與贊助,同時,針對公園內的建設項目等可采取合資、合作和股份經營等運作方式,多渠道地籌集資金,多種模式建設石漠公園。

4.4 突出石漠公園是新農村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石漠公園一般位于城鄉結合部或者遠郊區,是區域重要的綠色基礎設施,不僅可以保護和美化區域生態環境,構建良好的宜居環境,同時也是民眾游憩、休閑、文娛、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因此,通過建設石漠公園,依托公園資源優勢,發展第三產業,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為周邊社區增加收入,提供就業崗位,推進新農村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4.5 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

1)科學選址。在石漠公園的規劃、建設中,應對石漠公園的選址、范圍進行科學論證,嚴格審批,確保區域內土地權屬無爭議,石漠公園經營機構應具有土地使用經營權(包括承包、委托經營管理協議),相關利益主體無爭議。

2)詳實調查。對石漠公園區域開展包括地質、地貌、水文、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石漠化與人文歷史資源等方面的詳實科學考察,摸清建設石漠化公園的有利與制約因素,科學評價巖溶生態系統狀況,為總體規劃布局提供科學依據。

3)明確思路。遵循“師法自然、全面保護、適度利用、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以維護巖溶生態系統的結構完整、保護巖溶地貌、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基本出發點,遵循因地制宜、人為干預最小化的原則,根據公園內的自然地理條件、鄉土動植物、生態景觀和歷史文化等資源特征,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盡量采用本地物種,慎重引進外來物種,通過人工促進或人工造林等措施促進巖溶生態系統的修復或景觀重建,維護巖溶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同時合理利用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積極開展生態觀光、游憩、休閑、科普宣教等為主的生態旅游與生態文化教育活動,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轉變,實現石漠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4)合理分區施策。根據石漠公園特性及其資源條件與功能定位,通??煞譃楸Wo保育區、生態修復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分區制訂發展策略,落實重點建設內容,突出分區特色。其中保護保育區為石漠公園的核心保護區域與生態基質,其面積原則上不能低于公園總面積的60%。針對公園內石漠化嚴重狀況與林草植被退化程度,選擇鄉土植物及原生態植物群落為參照,盡量恢復近自然植被群落,提高公園生態環境質量,培育風景林。管理服務區應選擇在交通、水源、電力等條件便利,靠近鄉鎮或居民點區域,提高其管理服務水平。

5)科學測算環境容量。研究石漠公園的生態環境容量和巖溶森林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自我恢復能力,科學測算其年游客數量與合理生態環境承載量,同時,針對石漠公園的不同區域、不同時段采用動態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定,特別是在周末與節假日要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確保既不對公園環境造成破壞,又能保障游客的舒適度。

6)落實科研與監測規劃。石漠公園規劃中應制定科研與監測規劃方案,針對石漠公園的特色資源、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通過內引外聯方式設立專項科研課題,推進公園科研隊伍與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在石漠公園運營初期就要定期開展監測活動,加強對區域生態環境和園區管理的監測,及時分析監測結果,適時調整管理對策,實現科學經營管理。

[1] 但新球,吳協保,白建華,等.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規劃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

[2] 但新球,李夢先,吳協保,等.中國石漠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4.

[3] 白建華,但新球,吳協保,等.繼續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5,34(2):62-66.

Discussionon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Background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ofRockyDesertPark

WU Xiebao1,2,DAI Shengmao3,DAN Xinqiu1,2,WU Zhaobai1,2

(1.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14,Hunan,China;2.Rocky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Center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3.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Manangement Center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13,China)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conceptions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rocky desert park and its relationship,also 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rocky desert park in our country. We summarized main features of the rocky desert park ranging from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cre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 education, social welfare, also proposed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the rocky desert park system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vestment financing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etc.,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of rocky desert parks.

rocky desert park;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 backgrou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2016 — 02 — 01

吳協保(1972-),男,湖南安化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石漠化、濕地、濕地公園等資源監測與規劃設計工作。

X 171.4

A

1003 — 6075(2016)01 — 0066 — 05

10.16166/j.cnki.cn43 — 1095.2016.01.014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編輯部

猜你喜歡
石漠化巖溶公園
穿越巖溶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某石灰巖礦區巖溶涌水治理處理方法
魯甸縣石漠化發展趨勢及綜合治理對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與評價
廣西南寧市巖溶土地石漠化狀況及動態變化分析
在公園里玩
探討巖溶區高速公路勘察技術方法
典型巖溶區不同水土流失強度區石漠化特征分析
可溶巖隧道基底巖溶水處理方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