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2016-02-02 00:03金小燕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9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民俗群眾

金小燕

(南昌市新建區文化館,江西 南昌 330000)

試論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金小燕

(南昌市新建區文化館,江西 南昌 330000)

民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不同的地區形勢,具有濃厚的地域性,不同的民風形成不同的民俗。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締造了豐富的、多樣性的源遠流長民俗文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此過程中,民俗文化的保護也沒有其應有的強度,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傳統民俗文化游走于瀕臨滅絕的邊緣。因此搶救、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顯得至關重要。

民俗文化;保護;探討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涉及到了廣泛的人文、地理、歷史風情等多種領域,也植根于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多個層面。近年來,民俗文化逐漸走入廣大人民群眾的視線,針對民俗文化的保護也有著越來越高的呼聲,這一方面說明了有關部門和群眾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也從側面反映了其受到了較大沖擊的事實。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侵襲,因此,采取多樣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民俗文化的保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等多方面內容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疇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它具有較強的普遍性、傳承性和變異性。實際上,民俗文化是集體遵從的、反復演示的、不斷實行的群體性體現,所以具有增強民族的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

凡事以人為本,人是民俗的產物。所謂的民俗,就是人民群眾約定俗成而不斷傳承的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民俗活動形成一定的民俗文化,我們的祖先或前人所創造的民俗活動即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具有相對較多的內容,而我國的民族構成相對復雜,發展歷史相對悠久,這就使得我國的民俗文化更加富有多樣性。傳統的民俗文化包括:民俗工藝文化、民俗裝飾文化、民俗飲食文化、民俗節日文化、民俗戲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繪畫文化、民俗音樂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

二、傳承和保護民俗文化的必要性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幾千年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譬如南昌市新建區“西山萬壽宮廟會”,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是一種大型民俗活動,萬壽宮文化成為全國民俗文化專家和學者十分看好和關注的課題和研討項目。全國各地萬壽宮(含江西會館)多達1000余個,形成的群體性廟會香火連綿1600余年,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和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民俗文化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民俗文化,中國人無論是在物質層次還是在精神層面都會有較大的缺失。

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應當具備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民俗文化的地位依然岌岌可危。另外,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已經逐漸在消退,甚至已經有很多傳統的民俗文化內容已經徹底消失。因此,保護民俗文化的迫切性顯而易見。譬如說張衡的“地動儀”、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假如真有古籍中記載的那么“神奇”和實用價值,由于時代和社會的種種局限,導致其制作技術失傳,換一句話說,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予以傳承和保護,為國為民都是一個較大的損失和遺憾。在保護中得到傳承、在傳承中得到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根本。

三、當前民俗文化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民俗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的時期亟待予以保護和傳承。但在實際狀況中,部分民俗活動在人們的視野中 ,逐步淡出人們視線,究其原因一是人才凋零,致使民俗文化傳承中斷,往往需要具備相關專業技術的人才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尤其是在傳統手工藝品等方面,由于傳統的技藝學習周期往往相對較長,同時,其社會適用范圍相對較窄,因此,很多年輕人并不愿意進行學習。這就使得傳統的民俗文化隨著老一輩人的老去而失去傳承的途徑,人亡藝息的情況也讓人不禁扼腕。

二是環境改變,致使民俗文化成為無本之木。當代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高樓大廈、鋼筋水泥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人居環境。同時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受到了經濟時代思維方式的深刻影響,這就使得民俗文化賴以生存的人居環境、精神環境、經濟環境等都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和嚴重的破壞。在這種境況下,民俗文化已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傳承尚且乏力,其發展更加缺乏動力。

三是政府不當參與,致使民俗文化保護工作受到阻滯。一方面,有的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出于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原因,對有關的民俗文化進行過度的商業性開發,致使民俗文化出現不良的變質現象,阻礙了優秀民俗文化的保護。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工作并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沒有對瀕臨滅絕的民俗文化調動相應的物力、人力、財力等進行保護,致使其保護工作難以持續。

四、加強民俗文化保護工作的策略探討

加強民俗文化保護,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行動起來,采取系列可行性的保護舉措。

(一)樹立正確觀念

群眾文化群眾民俗就是群眾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而正確的觀念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民俗文化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從而使其從更多層次上參與到民俗文化的保護工作中來。

一方面,在教育層面,應當對廣大的受教育人群進行有關文化保護觀念的積極滲透。首先,學??梢蚤_設專門的民俗文化課程,通過系統的學習使學生增強對民俗文化的理解,同時,認識到民俗文化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強化自身的意識。其次,學??梢詫⒂嘘P民俗文化的內容貫穿到教學中去,由于民俗文化自身的特性,其與歷史、地理、語文等多個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可以將民俗文化的保護觀念貫穿到教學中。

另一方面,在社會層面。各級政府等有關部門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強對傳統民俗文化的宣傳力度,諸如,對傳統節日進行大力宣傳,有利于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民俗文化保護氛圍。例如新建區文化館在今年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三),于南昌市儺文化公園,參加南昌市電視臺的“金猴騰躍鬧新春”文藝惠民演出活動。讓更多群眾走近“非遺”,組織“新建得勝鼓”上場,讓民俗文化走進千家萬戶,使其更進一步的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

(二)保護民俗文化賴以生存的基礎環境

就像生物離不開水、空氣和陽光一樣,所有的文化現象都離不開其滋生、發展的土壤,只有在良好的環境下,民俗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由于我國當前處于快速的經濟發展階段,因此,在某些城市建設方面往往進行大刀闊斧的拆遷和改造,但顧此失彼,給民俗文化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致使部分古建筑古遺址或多或少地受到“易容”或損毀,這就使得民俗文化賴以生存的基礎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鑒于此況,就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措施,保護民俗文化賴以生存的基礎環境。

在城市建設規劃中,要注重“文化內涵”,否則,就算是“高樓林立”表面氣派,但缺少歷史文化底蘊,猶如“海市蜃樓”。因此,針對傳統的老宅、或者大面積的古城等,開發商應當積極與當地部門進行協調,避免對傳統建筑進行違規拆除,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同時,針對民俗文化氣息濃重的村莊,應當避免對其進行強制轉型,并采取一定的幫扶手段輔助當地農民保持其古樸氣息。

(三)政府部門適當參與,指導民俗文化保護的有關工作

保護傳統的民俗文化理應成為政府職能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當前我國民俗文化大量衰減的前提下,政府更應當將其作為自身的日常工作內容之一。

在針對民俗文化的開發方面,有關的政府部門應當做好相應的規劃,避免過度開發現象的發生對民俗文化造成不可逆的破壞。例如,針對有關的民俗文化開展有關的旅游項目時,應當充分考慮其文化內涵以及景區的合理承載范圍。

在針對民俗文化的保護方面,有關的政府部門應當加強自身的投入力度,無論是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都應當給予充分的便利條件。例如,加大投入,建設民俗文化博物館,鼓勵民俗文化科研機構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等等。

五、結語

綜上所述,民俗文化的保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普通的人民群眾,還是有關的研究工作人員,甚至是政府的各級職能部門,都應當加強對民俗文化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用于面對當前出現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進行改進。

[1]梁潤.我國民俗文化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38-40,55.

[2]張婕,鐘蕾.基于民俗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11):148-150.

[3]冉文偉.國外保護和發展民俗文化的經驗與啟示[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3(3):96-101.

[4]陳紅玲,裴銳南.旅游開發與民俗文化保護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S2):101-102.

G21

A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民俗群眾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多讓群眾咧嘴笑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民俗節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漫畫民俗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