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與“色彩”的碰撞
——印象派音樂與繪畫

2016-02-04 09:02
黃河之聲 2016年14期
關鍵詞:印象主義印象派畫作

白 楊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北京 100048)

“光”與“色彩”的碰撞
——印象派音樂與繪畫

白 楊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北京 100048)

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產生了歐洲藝術史上著名的藝術流派——印象派。藝術家們以鮮明的個性將“光”與“色彩”的碰撞在藝術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們不再拘泥于以往藝術的形式與格局,將創作靈感聚集于外部世界瞬間的印象之上,使美感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以瞬間的、含蓄的、不完整的藝術之美沖擊著以往的審美觀念,以另一種奇特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美的世界,一個由印象主義所構建的新世界。

印象主義;音樂;繪畫;藝術

1874年,莫奈一幅名為《日出—印象》畫作的展出,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并受到“學院派”藝術家的攻擊,一些評論家將該類型的作品戲稱為“印象派”,印象主義由此出現在歐洲藝術史的舞臺之上,并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光輝。從廣義上來講,印象主義同樣也存在于其它藝術形式之中,如音樂、文學等,這些藝術形式同樣表現出印象主義的突出特點。以下,筆者將重點介紹音樂與繪畫中的印象主義特征,并就音樂與繪畫兩種形式的藝術性結合進行討論。

一、“光與色彩的舞蹈”——印象派繪畫

繪畫是視覺藝術、空間藝術,旨在通過線條、色彩等元素對客觀世界進行描繪、展現,繪畫者敏銳的捕捉身邊的美,并用不同的筆觸加以模仿、描繪,同時將自身的情感融入畫作當中,帶給欣賞者視覺上與心靈上的震撼。印象主義畫家正是如此,他們將目光定格于自然界的瞬間印象,將瞬間的美迅速地記錄下來,采用不同于傳統繪畫作品細膩、精致的筆觸來進行描畫。印象派的繪畫作品中少了清晰的線條、明確的輪廓,他們更注重作品的整體效果,抓住一瞬間的情景,努力表現絢麗的光感與色彩,亮麗的色調,整個畫作充滿了歡樂、明快的感官印象,仿佛將自然界所有傾瀉的光與反射的色彩全部匯聚在畫布之上,并通過理性的思維揣測自然界不同情景下的光與色彩的呈現,最終呈現出一副朦朧、絢麗、光與色交替、纏繞上升的視覺與空間美的畫作,帶給我們色彩美與光感美得極致震撼,以另一種方式向我們揭示了瞬息萬變大自然的美好以神奇。

二、“音色與旋律的躍動”——印象派音樂

音樂是聽覺藝術,空間藝術不同于繪畫,音樂無法將自然界的客觀情景以其原本形態展現出來,但音樂作品通過音色、音響、節奏、曲調、旋律等基本音樂元素的有效組合直接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從而表現作曲家的主觀情感,得到聆聽者情感上的回應。與印象派繪畫的表現手法類似,印象派音樂的創作重點也放在對于客觀情景瞬間印象的感覺之上,作曲家突破了以往的大小調音樂語言,以瑰麗而豐富的聲音色彩,模糊的形式結構,細膩變換的音色,呈現出一副幽靜神秘、朦朧奇妙的印象派音樂畫卷。瞬間的音樂美不斷沖擊著我們的聽覺器官,以搖曳變幻的魅力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德彪西,作為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許多作品《雨中花園》、《水中倒影》、《塔》,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一幅幅美麗的瞬間景象,像展開的畫卷一般,增減音程、大跨度音程關系的巧妙使用,極精妙的表現出雨中花園、水中倒影之境給人的那種迷幻、朦朧的感覺,躍動的樂句,瞬間的變化,帶著濃濃的情感,在美的世界中熠熠生輝。

三、“靈魂的交融”——音響與色彩的交融

印象主義的誕生,以其大膽的形式、絢麗的色彩、朦朧奇幻的表現效果,不斷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音樂與繪畫這兩種看似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卻以相同的表現特點存在于我們的審美表現之中。藝術是相通的,我們需要在這個美妙的世界中進一步感受,尋找每一次美的觸動。

在一些現代舞臺表演中,已經將音樂與繪畫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不同的表現形式,相同的性質使兩者在舞臺上的結合豐富而和諧,畫家的每一次起筆落筆伴隨著音樂旋律的流動變化,無需刻意的表演,隨性而發,隨樂而動,樂終畫成,從而構筑了一幅宏大的視聽盛宴。兩者的結合發展,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豐富了音樂與繪畫織體,將繪畫賦予音樂的流動性,將音樂賦予繪畫的細膩、色彩性,營造一種氣韻相通、視聽相襯、動靜結合的器樂音畫。

在印象派的藝術作品中,已經展露出繪畫與音樂的結合的初期萌芽,到表現主義時期,繪畫與音樂得到進一步完美融合,音樂與美學的同一性在美學思想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在印象派藝術作品中,通過來自日常生活情景的藝術材料,藝術家旨在追求光與色彩瞬間的朦朧印象,從不試圖明確的展現、描述具體事物、事件所營造的氛圍,充斥在音樂與畫面間的那迷離、朦朧、神秘意味,標志著印象派藝術對傳統藝術的徹底顛覆,以另一種方式詮釋著它的藝術魅力與認知價值。

在欣賞現代的一些繪畫作品時,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與之交融的音樂元素,我們甚至可以試圖用音樂分析的方式來解讀這些作品:用音樂曲式解釋繪畫構圖、節奏型解釋細節處筆法、旋律流動解釋繪畫線條,力度變化織體變化解釋色彩明暗對比,音樂作品中的和聲解釋整體畫面的協調性,這種大膽創新方法的運用,將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作品,理解音畫相容的意義。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融合、結合不等于替代。隨著時代不斷前進,音樂與繪畫藝術形式的不斷變遷,兩者之間將一直存在著某種聯系,將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相互交融、相互發展,但永遠不會相互替代?!?/p>

[1] 傅曉龍.光色與音色——印象派繪畫與印象派音樂異同探源[D].合肥工業大學,2013,4.

[2] 劉智平.音樂與繪畫的情感交流[J].北方文學,2011,11:96-97.

[3] 韓玉軒.潛意識之中的繪畫心理[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93-95.

猜你喜歡
印象主義印象派畫作
從拉威爾的《波列羅舞曲》議印象主義風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爾《山谷鐘聲》主題形象塑造引發對泛印象主義風格的思考
「印象派畫家」金農
淺談許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義》
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
學生畫作欣賞
最好的禮物——印象主義大師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行走的時髦畫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