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源縣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實施成效與經驗

2016-02-06 19:07汪楊軍李銀剛白淑芳
中國水土保持 2016年6期
關鍵詞:漢源縣經驗總結工程建設

汪楊軍,李銀剛,白淑芳

(1.漢源縣水務局,四川 漢源 625300; 2.漢源縣建筑總公司,四川 漢源 625300)

?

漢源縣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實施成效與經驗

汪楊軍1,李銀剛2,白淑芳1

(1.漢源縣水務局,四川 漢源 625300; 2.漢源縣建筑總公司,四川 漢源 625300)

[摘要]漢源縣先后實施了“長治”工程、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生態修復水土保持項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等,且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制度創新,尤其重視水土保持科技創新。介紹了雙溪鄉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桂賢小流域紅巖子片區坡面水系綜合治理、大田鄉建設村坡改梯重點片倒虹管噴灌節水措施、桂賢小流域松林五組小流域生態家園試驗示范等典型經驗和做法。

漢源縣位于四川省西部偏南,轄8鎮32鄉,面積2 388 km2,人口33.91萬人,地處東經102°16′~103°00′、北緯29°05′~29°43′,位于四川盆地與西藏高原之間的攀西河谷地帶,海拔550~4 021 m,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有大涼山北部大陸氣候特點,高地寒冷,河谷炎熱,雨量偏少且不均。受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因素影響,全縣滑坡、泥石流發育,水害與干旱頻發,加之人們為了生存長期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經營,使生態環境失去平衡,水土流失加劇。據1985年調查資料,全縣有水土流失面積1 515 km2,侵蝕模數4 878 t/(km2·a)。水土流失形式有水力侵蝕、重力侵蝕等,主要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下的中低山區和采掘區域。這些地區地貌破碎、植被稀疏、表土松軟、人類活動頻繁,往往隨暴雨過程發生大量土壤流失,導致土層減薄、肥力降低、植被破壞、旱洪災害頻繁,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漢源縣水土保持工作概況

針對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漢源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以小流域實施規劃為基礎,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把工程、生物和農耕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集中成片,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見效一片。1988年漢源縣開始實施以工代賑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之后陸續實施了“長治”四期(1997—2000年)、六期(2001—2004年)、七期(2005—2008年)工程,漢源縣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生態修復水土保持項目(2009—2011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2013—2015年),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2007—2016年)等。

2水土保持建設成效

1988年以來,漢源縣在大田、富莊、前域、建黎、河西、桂賢和富泉等18條小流域實施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0 km2,治理區水土流失程度大大減輕。據中國科學院衛星遙感影像,漢源縣流沙河一帶水土流失程度已由治理前的中度變為輕度,成為四川省少有的一塊治理效果顯著、農民增收較快的生態農業區。

生態效益方面,項目區林草覆蓋率提高了10百分點以上,徑流量減少50 216.52萬m3/a,侵蝕量減少1 305.80萬t/a,侵蝕模數減少2 860 t/(km2·a),生態和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經濟效益方面,項目區人均基本農田增加約0.01 hm2,經果林增加約0.02 hm2,農田水利工程的實施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保證了農田的灌溉水平,實現了糧食增收。18條小流域糧食作物及經果林直接經濟效益增加值達6 288.28萬元/a,人均農業產值增長671元/a。社會效益方面,項目區植被狀況得到了改善,促進了生物多樣化,旱、洪、風、雹災害嚴重的狀況有所緩解。同時,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項目區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對發展農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加快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3主要做法和經驗

(1)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管理機構。成立了漢源縣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水務局局長及相關鄉(鎮)黨政一把手任副組長,水土保持工程技術人員及鄉上相關人員為成員。此外,大田鄉等18條小流域的相關鄉(鎮)均成立了小流域農田水利綜合治理工程指揮部。

(2)健全、落實各項管理制度。首先,實施項目法人制。由各鄉(鎮)黨政一把手任項目法人,負責項目的啟動、實施、驗收等全面工作。其次,積極推行水利工程公示制。為了讓有限的農田水利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漢源水務局推行農田水利工程公示制,做到在每項工程開工前向群眾張榜公布工程建設內容、規模范圍、質量要求、竣工期限、補助方式與標準、兌現日期、相關制度、組織領導、獎勵辦法等,在施工過程中公示工程進度、質量評價、改進措施,竣工后公示各項措施完成數量、評比結果、群眾應享受的國家補助等,公示10天后無重大異議才結算付款,把工程建設全過程置于群眾監督之下,對避免工程腐敗、規范項目管理、保護農民利益、調動群眾積極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再次,實行縣級報賬制。各鄉(鎮)為國家補助資金、地方配套資金設立專賬專戶,??顚S?,嚴禁挪用,嚴格按照財務制度、會計法規和有關財經紀律,完善審批手續,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留下10%的質量保證金,待一年期滿質量無問題時再付清余款。最后,實行治理成果產權確認制。漢源縣農田水利綜合治理工程管理辦法規定,所處位置土地使用權所屬者,工程建設出資、投勞者為治理成果的所有者,充分調動了項目區廣大群眾參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3)發揚苦干精神,搞好技術服務??h水利水保股全體工程技術人員在時間緊、任務重、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發揚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不分節假日堅持駐守現場負責技術指導,解決工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做到蹲點第一線,嚴把質量關、技術關。

4科技創新措施

漢源縣在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實施過程中,加強科技創新,探索了水土流失治理新技術和新模式。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的實施,實現了對整個坡面徑流蓄、引、排的綜合治理,達到了固定土壤、涵蓄水源的目的,項目區水土流失大為減輕,農業穩產高產,經濟、生態效益顯著,深受當地群眾歡迎,為打造山川秀美的新漢源起到了試驗示范推廣的作用。

(1)雙溪鄉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在2012年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現場踏勘并設計了具有蓄、引、排功能的蓄水池、引水渠和排洪溝,不僅能蓄積山泉、雨水,保證經果林及莊稼的澆灌用水,確保樹苗及莊稼成活,而且能排出雨季的洪水,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工程采取集中連片、有規模的綜合防治,以科技為支撐,以基本農田和水利設施建設為基礎,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效益顯著,共新增蓄水量12 000 m3、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67 hm2、改善灌溉面積82.67 hm2,每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96萬kg、新增經濟作物產值156萬元。

(2)桂賢小流域紅巖子片區坡面水系綜合治理。為防治水土流失,使坡耕地及荒山得到綜合治理,并充分發揮坡面水系蓄、引、排系統的工程效益,改善生態環境,保土保水保肥,增強農業發展后勁,2002年漢源縣水務局水利水保股將桂賢小流域紅巖子片區列為“長治”工程重點片,同時該片也是2002年《四川坡面水系工程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項目工程示范片及長江委科研課題植物籬生物梯地試驗區。該片區面積66.66 hm2,坡面水系綜合治理措施包括:完成石坎坡改梯及新銀合歡植物籬生物梯地13.33 hm2、魚鱗坑及地埂經果林53.33 hm2,修建蓄水池16口(蓄水容積700 m3)、沉沙池20口、渠道1 300 m、田間耕作道路500 m;安裝了1 950 m鋼管,不僅節約了大量的取水勞動力,而且用水量只有原來的20%;建設抽槽19 200 m,栽植優良品種——黑寶石李子(株距2 m),成活率達95%;實施固氮植物籬構建生物梯地技術,在坡耕地中間隔3~6 m高密度種植新銀合歡植物籬,以阻擋泥土下移,經過多次攔截,可減少耕地50%~60%的地表徑流,減少土壤流失量90%以上,經4~7年耕作后坡耕地自然成為緩坡地或梯地。

(3)大田鄉建設村坡改梯重點片倒虹管噴灌節水措施。大田鄉建設村坡改梯重點片面積13.47 hm2,針對該片區缺乏石料、土層厚實的狀況,采取山、水、田、林、路綜合配套措施,按照“順彎就彎,等高放線,生土筑坎,熟土鋪面,先做倒坡平面,后筑斜面地坎”的方法,全部實施坡改梯。該片區缺水嚴重,水保技術人員在水系配套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他們根據倒虹原理,利用2#池與4#池之間16 m的高差,布設內徑80 mm的倒虹管420 m,水池之間用水管相互連通,不僅2個蓄水池都蓄滿水,而且水池之間還可以相互調節水量,形成嚴密的水網。倒虹管上還均勻分布著30個三通,可直接用于澆灌,保證了重點片經果林及莊稼的灌溉用水,有助于逐步實現節水灌溉。該片區蓄水池布設在高于控灌區40~65 m的荒山頂部,高水頭及大管徑保證了高壓水的及時供應,2個水池同時供水保證了噴出的水達到最佳霧化狀況,為滴灌、微灌、噴灌創造了基礎條件,同時設計有2個總閘、過濾網及排渣孔,并安有6個活接頭以便于管道檢修。該工程(倒虹管)控灌面積大(6.67 hm2)、質量好,解決了旱片死角缺水問題,使項目區生產條件大大改善,為缺水地區水土保持建設提供了示范。當地農民稱贊該工程:“長治重點片,坡地變梯田,銀龍繞山坡,碧水映藍天?!?/p>

(4)桂賢小流域松林五組小流域生態家園試驗示范。桂賢小流域松林五組為生態家園示范片。該片區屬貧困落后地區,過去群眾燃料來源主要是上山砍柴,砍完自家責任山又砍鄰近村的大維山,每戶每年為砍柴花掉100多個工日。針對該問題,在該片區推廣了沼氣池工程,并配套國家對口補助,目前全組沼氣池點火使用率達100%。沼氣池項目實施后,不僅保護了植被,而且節約了勞力,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據估算,52口沼氣池每年可節柴110~130 t,保護植被26.67 hm2以上,節約勞動力4 000個以上,每年提供的沼肥相當于2 000 kg碳銨、1 600 kg過磷酸鈣。該片區還修筑蓄水池30口(蓄水容積1 219 m3),栽植優質大櫻桃和漾濞核桃5 600株,圈養牲畜300余頭。實施的池+沼+果+畜生態家園模式對保護生態環境、加快生態自我修復、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李楊楊)

[中圖分類號]S157.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0941(2016)06-0041-03

[作者簡介]汪楊軍(1964—),男(瑤族),四川漢源縣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土保持技術研究及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06

[關鍵詞]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經驗總結;科技創新;漢源縣

猜你喜歡
漢源縣經驗總結工程建設
王曉燕教授治療帕金森病思想經驗總結
漢源縣:四項治欠措施為農民工工資護航
陳建杰教授治療低病毒載量慢性乙型肝炎經驗總結
四會市“多規合一”試點工作實施與技術經驗總結
漢源縣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關于漢源縣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新型軍隊工程建設管理模式研究
對西藏強基惠民駐村工作經驗總結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