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芻議

2016-02-13 05:05徐棟梁劉姝彤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古代文學考查考試

徐棟梁,劉姝彤

(通化師范學院 文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2)

?

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芻議

徐棟梁,劉姝彤

(通化師范學院 文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2)

高等師范類院校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的重要基地,是國家培育后備人才的搖籃.在當前高等院校轉型發展和教育改革深入開展的大背景下,高師院校學生的基本能力培養和考核顯得尤為重要.古代文學課程作為高師中文專業的骨干課程,其考試模式不僅要貼近和適應當前教育實用化的發展方向,也要符合教育改革的規律,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拓展選做題模式、向多元化考試模式發展以及為部分特殊題型設置靈活的評分標準等.

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改革

高等師范類院校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的重要基地,是國家培育后備人才的搖籃.在當前本科高校謀求轉型、應用型人才相對缺乏的大形勢下,高師院校尤其要加倍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基本素養的日常培養和考核.古代文學課程作為高師中文專業的骨干課程,學生對于該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將來從事教師職業時教學水平的高低,因此,有鑒于當前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傳統考試理念、考試模式的不足導致無法完成考核學生、鍛煉學生的現實,古代文學課程的考試模式亟需適應當前高校轉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通過對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更加符合新高考改革的需求,同時也更加靠近當前教育實用化的發展方向.

1 當前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的現狀及不足

考試作為“檢驗高校培養學生水平最主要的方法,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古今中外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可以說,考試在高等院校的教學環節中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是檢驗高校教學效果的主要標準之一.因此,要對高校古代文學教學過程和古代文學的教學效果進行檢驗,必然要通過考試的方式加以驗證.但當前高校古代文學課程的考試普遍存在考試方式單一、考試內容僵化、考試目的不明確等現象,需要在未來的改革中加以補足和改進.

目前大部分高師院校都將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作為骨干課程進行講授,同時在考核的方式上基本都采用單一閉卷筆試的傳統模式.這種考試方式的優點是能夠比較直觀地體現出學生的成績差別,能夠簡單地通過分數高低對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日常講授傾向作出相對直接的評價.但是,這種方式也會產生一些弊端:第一,評分標準過于呆板.絕大多數高師院校在閱卷的同時要求教師提供標準答案,除了客觀題的答案必須固定之外,主觀題也要求有采分點,然后以此為標準對學生的試卷進行批改.但是,這樣勢必導致教師在講授時強調答案的統一性,而忽略文學類課程主觀題目的自由性和可擴展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對于本課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第二,考核方式過于簡單化.盡管不少院校在閉卷考試方面做了很多文章,比如增加題庫、提倡題型多樣化等,試圖藉此豐富考試內容,擴大考查的范圍,但畢竟是通過一份試卷來考查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在知識考查的廣度上已然顯得不足;而兩個小時之內的考試時間也使得試題的難度不會太高,因此在知識考查的深度上也顯得不夠.

另外,很多院校出于統一化管理的需要,規定在試題中必須有填空、選擇、名詞解釋、論述等固定題型,又極易導致考試內容的僵化.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要在三個或四個學期內講授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學演變過程、重要作家和作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龐雜,知識點也比較多,如果沿用固定的閉卷試題模式,則勢必難以涵蓋如此眾多的知識點,也不能更加深入地對關鍵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查.

最后,考試目的不夠明確也是當前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考試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高校中的考試目的應該是考查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借助考試對學生的成績予以區分.換言之,對于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不少高校對學生的優秀率、及格率都有一定要求,甚至要求學生成績的分布曲線要符合某種形式,這樣的做法已經脫離了大學考試所要達到的原初目的.

2 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主要思路

有鑒于當前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的現狀,傳統的考試方式和考試理念需要予以改革,方能改進不足、糾正目前所存在的弊端,讓考試真正能夠起到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考查教師授課水平和教學態度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地方高校轉型的大背景下,高師院校的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改革應該堅持如下的指導思想.

第一,要加大考試的范圍,減少考試的偶然性.古代文學課程有其特殊性,就是內容復雜、知識點多,每個學期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多以百計,另外還涉及當時的社會、歷史、文學理論等多方面的內容,所以在無法全面兼顧的情況下,學生要想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要么對老師講課的要點、課件著重復習,要么寄希望于老師劃范圍、抓重點.這樣的做法違背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的初衷,讓學生淪為應付考試的犧牲品.因此,應該盡可能地加大考試所涵蓋的范圍,涵蓋更多的知識點,避免試題中出現對相近考點的重復,減少對某一時段作家作品或對具體作家作品的單獨考查,而以綜合性強、更符合古代文學學科的考題取代.比如,以對比、比較的方式對古代作家、作品進行考查,可以增大考試范圍、加深學生對相近或相似風格、地位作家作品的印象;以“史”的角度對古代文學課程進行考查,以更好地體現中國古代文學的系統性,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和演變的了解和掌握.另外,考試范圍的加大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顧此失彼,也可以改掉學生平時不努力、期末靠突擊的不良習慣.

第二,要在基礎知識考查的基礎上,增加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查.地方高校的轉型關系到全國大部分省屬、市屬高校的體制改革,同時也決定著這些地方高校將來發展的方向.在當今地方高校普遍轉向專業化、實用化的趨勢下,高師院校的改革也要向著重視實際運用能力的方向發展.高師院校的師范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學技能,還要能夠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古代文學作為高師中文專業的骨干課程,既要起到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作用,還要起到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特別是學生對于古代文學的實際運用、綜合分析能力,也要加以考查.

第三,要對當前的評分標準加以改革.一刀切、搞嚴格規范化標準答案的方式對古代文學這類側重理解能力,需要學生充分發揮的科目而言是非常不適合的.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中,許多內容如《詩經》編訂的方式、《左傳》《戰國策》的作者等都是尚未定論,同時目前學術界又充滿爭議的;另外如詩詞鑒賞、作品的藝術特征等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比如某首詩歌的鑒賞,除了直接分析其藝術風格之外,既可以從韻律方面去探討,也可以從寫作背景角度去探析,還可以聯系、對比其他作品,如果在批改試卷時采用固定的答案,勢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死記硬背,就失去了教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意義.

3 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具體措施

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既要符合當前地方高校轉型的需要,同時又要兼顧教學實踐中的實際情況,符合教學規律,最終做到真正能夠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為提高學生的能力服務.具體而言,其措施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第一,加大能力考查內容,樹立以能力為核心的考試觀念.“高校應明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質,轉變傳統的課程考試觀念,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以市場為主導,以科學發展觀為依據,通過改革傳統的課程考試模式,建立基于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新型考試理念和模式.”基于此理念,高師院校的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應該改變當前必做題占據絕對主流的傳統出題模式,拓展選做題模式.要想加大考試的范圍,減少考試的偶然性,同時又不增加考試時間、考試內容,是當前高師院校古代文學課程考試的矛盾所在,同時也是古代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困難.如果在考試時增加選做題,一方面能擴大考查范圍,將更多的知識點包括在一份試題中,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又比較擅長的題目去答題,就相當于在與傳統考試模式同樣的時間內、同樣的題量中對學生古代文學知識的多方面掌握程度做了考查,從而避免了學生平時學習顧此失彼的問題.

第二,增加關聯性、綜合性考題,減少識記性考題.當前絕大部分高校的古代文學課程都是以袁行霈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郭預衡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或游國恩等人的《中國文學史》為教材,在實際講授過程中也是在注重文學家和文學作品的同時注重文學史發展的脈絡和線索,如此才能更好地將中國古代文學以歷史為線索前后貫串,從中找出中國文學發展的規律.因此在考試時,應該盡量減少單獨性、識記性的考題,而要增加關聯性、綜合性考題.如單獨對《史記》或《漢書》敘事藝術的考查,不僅在考查內容上顯得單一,而且在考查方式上也顯得過于簡單,不能起到讓學生融會貫通的效果;而要是用對比《史記》和《漢書》這兩部史書敘事藝術的考查方式來取代原先對單一知識點的簡單考查,則會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另外,對中國古代某一文體在某一時間段內發展情況的考查,如中國古代散文從萌芽到漢代散文的發展情況、中國古代詩歌從《詩經》的四言體到文人五言詩再到律詩的因襲與變化情況等等,都可以起到督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前后聯系、注重文學發展變化情況的作用.

第三,向多元化考試模式發展.傳統考試基本都是閉卷筆試,過程過于單一,極易導致考試內容的僵化,也使考試難以達到考核、檢驗的效果.當前國外許多高校都已經在學生的結業考試中采取多元化的考試模式,如英國佩斯利大學商學院理論課程的考試,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主要有六種形式:常規考試、寫作、演講、口試、課堂測驗和實踐性考試.具體到每門課程都包含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考試形式.同樣,在我國高校的古代文學課程考試中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試模式.比如,筆試與口試相結合不僅可以起到改變考試模式的作用,還可以讓學生的口才得到鍛煉,增加學生的教學能力;閉卷與開卷相結合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查找資料、借助工具書和課外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隨堂考試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可以讓教師更加靈活地掌握考試時間、考試內容.

第四,為部分特殊題型設置靈活的評分標準.對于中國古代文學這樣一門綜合性、整體性較強的課程而言,其部分題型如賞析題、論述題等并不適合當前標準化的評分標準,如果強求統一,就會僵化學生的思維、禁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建議在適當的題型中只給出不同層次答案的給分范圍而不設定標準答案,讓老師在批改試卷時綜合考量學生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課外知識的拓展程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甚至字體的美觀整潔程度等,最后給出分數.這樣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古代文學加以理解和消化,也能夠讓學生將掌握的知識情況從更多的角度加以體現.

總之,考試應該在完成考核任務的同時,通過對考試模式的創新,體現出現代教育的開放性、民主性、多樣性的理念,這既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將來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

[1]陳冬根,吳翔明.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考試方法改革芻議[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7):114.

[2]史楠,劉柏霞.應用型本科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4).

[3]翟晶.英國高校課程考試模式對我國高??荚嚫母锏膯⑹綶J].教育與職業,2009(2).

(責任編輯:章永林)

2016-06-15

本論文系通化師范學院院級教研基金重點項目“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文師范專業古代文學教學研究”(JY2014005007)的研究成果.

徐棟梁,山東諸城人,文學博士,通化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吉林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后.

G642

A

1008-7974(2016)05-0105-03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10.032

猜你喜歡
古代文學考查考試
韓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探析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簡介
基于新媒體分析的古代文學傳播途徑分析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你考試焦慮嗎?
準備考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