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新視界

2016-02-13 23:30陳紅軍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紀念活動紀念載體

陳紅軍

(星海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紀念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新視界

陳紅軍

(星海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紀念活動承載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操控下實現教育主客體間的良性互動,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紀念活動載體具有指向性、參與性和滲透性等特征并通過文本紀念、活動紀念、實體紀念、網絡紀念等多種形式表達,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紀念活動載體;特征;表達形式

思想教育活動最終教育目的的實現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通過一定的途徑得以實現,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載體,缺乏一定的溝通交流渠道,教育方法無法應用,教育目標也不能達成。但是,當前我國學術界對于思想教育載體的界定都存在較大的分歧,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活動論”“要素論”“中介論”等幾種。無論對思想教育下何種定義、賦予何種內涵,紀念活動都在其意域之內。紀念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不自覺的載體由來已久,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理論研究卻是新的視角。本文擬對紀念活動緣何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紀念活動載體的主要特征及其表達形式作一粗略探討。

一、紀念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緣由

“載體”本是一個科技術語,意為“某些能傳遞或運輸其他物質的物質”, 20世紀90年代初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學界取其引申含義傳播思想教育內容、承載思想教育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的綜合,正如一切新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必定會隨研究的深入不斷深化與拓展一樣,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也在不斷探索、設計和應用中發展。

(一)紀念活動承載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能夠承載他物是作為載體的根本屬性,盡管不同種類載體運載他物的方式不同,但其運載他物的功能屬性是相同的,并且在“載”與“被載”的關系中表現出來的對象性運動樣態是相同的。思想教育作為思想教育信息的載體,承載了思想教育主要的信息,也是思想教育活動得以開展的重要工具和選擇前提,但載體本身并不是教育信息或者內容,載體功能的發揮還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和教育方式來實現。紀念活動根據紀念對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重要事件、重大節日、重要人物紀念三種類型。

重要節日紀念是黨和國家經常舉行的一種慶典儀式。以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節日紀念,承載著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粹,凝結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以“七一”建黨節、“十一”國慶節、“五四”青年節等為代表的具有革命意義的節日紀念,蘊含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內容和黨史國情教育內容等。

中國共產黨從百廢待興的舊中國中建立到現在,走過了風雨征程的96周年,其中有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值得我們去銘記。如中共建立、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港澳回歸等。每逢這些重大事件的周年紀念,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承載著擁護黨的領導、愛國主義、民主與科學精神、民族自尊自信、民族團結、奉獻精神、祖國統一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教育內容。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上,曾經涌現出無數的英雄人物;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中,同樣有一大批值得我們永久紀念與緬懷的人。對歷史重要人物的紀念,承載了太多的思想教育內容。有歷史人物所承載的民族精神、優良品格和文化傳統;有政治領袖所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與革命意志;有知識精英所倡導的自由、民主、責任意識;還有在平凡中彰顯偉大精神的“小人物”們所代表的奉獻精神、道德規范等內容。

(二)紀念活動是教育主客體良性互動的有效形式

紀念活動作為一種有規律、不斷重復的儀式化行為,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由組織方來控制,但整個過程需要教育主客體共同參與。教育主體通過儀式象征符號的使用過程,使原本不能直接被感覺到的信仰、觀念、價值、情感和精神氣質變得可見、可聽、可觸摸。教育客體則在參與紀念活動時,把主體的愿望從觀念的東西,從他們的想象的、表象的、期望的存在,轉化成他們的感性的、現實的存在,從觀念轉化成生活,從想象的存在轉化成現實的存在。紀念活動的重要性就體現在紀念活動能夠構建起一個溝通教育兩大主題之間的互通關系,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與循環。

二、紀念活動作為載體的主要特征

紀念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既具備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共同特征,如承載性、中介性、可控性、目的性、階級性,同時,它還具有其自身特點。充分認識紀念活動載體的優勢與特征,合理設計載體表達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一)紀念活動載體具有鮮明的目標指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作為一種工具性的手段本身并無目的性,但其一旦被教育主體運用、控制、操作,便會表現出明確的目標指向,這種目標指向取決于人類活動的明確目的性。恩格斯曾經指出:“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為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逼淠繕酥赶蛐杂葹橥怀?。所有紀念活動的舉行,都是圍繞一定主題和目的,有明確的紀念對象、固定的紀念程式、相對穩定的紀念參與群體。紀念活動的開展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是為了能夠讓我們能更好地前行,實現更加偉大的目標。

(二)紀念活動載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雙向活動過程。在活動與交往中,人的道德觀念得以形成與發展,而紀念活動恰可為這種交流與交換提供有效的場域。一方面,紀念活動所創設的時間、空間、場所等客觀環境,為思想教育活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空間,塑造了一個完美的平臺。另一方面,紀念活動本身就具有交流與交換基本功能特性,人們參加紀念活動的過程本身就是個體與群體間思想交鋒與契合的過程。

(三)紀念活動載體具有明顯的象征性

紀念活動既是一種政治儀式,也是一種政治象征,而儀式本身就是受規則支配的象征性活動。紀念活動是人們在規定或傳襲的規程下,圍繞既定主題而開展的一場程式化儀式。紀念活動通過紀念時空的建構、紀念場景與紀念程序的設置,實現對紀念對象象征意義的理解、重構和應用。參與其中的群體,因儀式操演而強化了個體對于組織的依附關系。

三、紀念活動載體的表達形式

思想教育可以以紀念活動為載體,在思想教育過程中需要通過多種紀念活動和手段,以達到更好的宣傳教育效果。紀念活動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具體可分為文本形式、活動形式、實體形式和虛擬形式。

(一)文本紀念形式

文本紀念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文化期刊、新媒體、互聯網平臺等傳播紀念文章的模式、途徑的總和,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并善于利用文本紀念來詮釋黨的政策和策略、宣傳黨的政治主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宣言、通告、口號具有簡潔明快、富有號召力、鼓動性強等特點,假使應用得當,對于強化宣傳效果、落實宣傳要求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加之其運作成本低、傳播范圍廣,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紀念活動當中。很多核心刊物、重要學術文章等都是紀念重大歷史事件、銘記重要歷史人物的重要平臺,文化刊物、學術期刊一般用于重大事件或重要歷史人物的周年紀念活動中,對于回顧歷史、緬懷先賢、總結經驗、實現思想教育的目的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活動紀念形式

紀念活動多種多樣,尤其是以紀念大會、學術研討、閱兵式、文藝活動等為主要形式。紀念大會規模宏大、形式莊重,一般被應用于重大紀念活動之中。座談會、研討會、學術交流會等形式的紀念活動相對紀念大會檔次稍低,但因其針對性強,參與者層次高,產生的紀念成果往往較其他形式更加豐富與全面。閱兵、游行、文藝演出、陳列展覽等活動都是主辦方精心組織并有著多重政治目的的儀式,如通過閱兵、游行等活動,對內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輝煌成就,對外宣示國家主權、彰顯國際影響力;通過設置一定主題的文藝演出與展覽陳列,實現紀念活動向日常生活空間的滲透,增加紀念活動的參與性,以強化紀念對象的象征符號建構。紀念活動是一種“策略性互動”,旨在通過儀式形成特定的社會語境,讓置身其中的人形成“話語性實踐”,而這種“話語性實踐”的實現過程有賴于活動紀念的開展。

活動紀念有參與性、娛樂性、滲透性等特點,通過身處集體活動中人們的身體與語言重復來形成“習慣性記憶”。在歷史記憶里,個人并不是直接去回憶事件;只有通過閱讀或聽人講述,或者在紀念活動和節日的場合中,人們聚在一塊兒,共同回憶長期分離的群體成員的事跡和成就時,這種記憶才能被間接地激發出來。在這種“記憶排練”中,組織方對于紀念對象意義的把握與傳播,對集體活動的掌控與組織成為紀念活動開展成功與否的關鍵。

(三)實體紀念形式

實體紀念即通過紀念場所的設置、紀念物品的生產等開展的紀念形式。紀念場所大致可分為意圖性紀念場所與非意圖性紀念場所兩類。意圖性紀念場所包括紀念館、紀念碑、紀念陵園、紀念塑像、紀念塔(樓)等,如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雷鋒塑像以及遍布各地的紀念樓、紀念圖書館。非意圖性紀念場所主要包括遺址遺跡等非創設性空間建構,如故居、會址、戰場遺址等,對此中央曾明確要求“用適當方式保存,留作紀念?!背⒋笮偷募o念場所之外,紀念物品的生產也是保存集體記憶的有效途徑。紀念物品因其制作成本相對較低、針對性強、便于攜帶、保存方便久遠等特點受到紀念活動主辦方的青睞,如紀念徽章、郵畫冊、錢幣等,既生動形象,又內涵豐富。

實體紀念種類繁多、內容直觀,紀念效果明顯,其主要特點有象征性、記憶性、感染性。實體紀念通過紀念性空間、形體、符號來實現與紀念對象之間的關聯,并運用隱喻、暗示、聯想等環境手段來引導人們的思考,啟發人們的想象力,從而表達出空間的紀念性。紀念實體通過歷史、形式、文化心理的表達與濃縮,營造特殊的“場域精神”,并通過這種方式塑造集體記憶。

(四)網絡紀念

網絡紀念是一種新生事物,因其成本較低、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廣泛等特點而備受關注。網絡紀念可分為個人網絡紀念和公共網絡紀念兩種類型。個人網絡紀念主要指因血緣、地緣、人緣關系而組織的網絡紀念形式,這一類紀念網站既有專業人士搭建的個性化平臺,旨在把現實生活中的歡慶、紀念、祭奠等活動引入虛擬世界,突破紀念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也有個人專屬紀念空間,保持高度的私密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網絡紀念活動,網路紀念活動有其鮮明的時代性、互動性和現時性等特征。紀念網站的設立符合信息時代人們對于資源攝取的習慣,也是紀念活動大眾化、時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紀念網站通過虛擬場景再現歷史瞬間,讓紀念者如身臨其境,身心受到震撼;紀念網站通過人機對話完成儀式,突破時空與身份限制,讓紀念者隨時隨地都能表達紀念愿望;紀念網站還能保存每一次網絡紀念的記錄,累積民眾的紀念情感,營造紀念氛圍,有助于提升紀念的廣度、深度和力度。

階級社會中,掌握和控制意識形態的領導權成為實現與維護階級統治的重要手段。當代著名學者斯威德勒提出:“意識形態是文化世界中最少被想當然接受的一極,常識是文化世界中最多被想當然接受的一極,傳統是文化世界中可以被表述或不需要表述就可以被接受的地帶,是文化世界的中值?!边@就告訴我們,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不可能自動自覺地進入人們的頭腦,對于民眾教育而言,需要在思想上強化意識形態教育,實現思想上的統一和協調。意識形態的教化并不容易,民眾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認同并不像常識與傳統那樣被想當然地接受,需要統治階級應用恰當的方式與途徑來加以規訓。要實現政治思想教育時效性的提高,就必須要選擇恰當而合適的政治思想教育方法。紀念活動以其承載的豐富內容與主客體間良好的互動關系,成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絕佳選擇。

[1]張澍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陳秉公.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理論體系[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3]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M].合肥: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4]陳紅軍.紀念活動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學社會主義,2012(4).

[5]維克多·特納.象征之林——恩登布人儀式散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48-49.

[6]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4.

[7]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4-395.

[8]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9]習仲勛.在新華社建社五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A].習仲勛文選[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361.

[10]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0.

[11]陳金龍.紀念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以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的紀念活動為視角[J].思想教育研究,2008(8).

[12]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2-23.

[13]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M].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3.

[14]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第3冊)[C].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249.

[15]田云慶.室外環境設計基礎[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96.

[16]中共中央編譯局.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17]約翰·R·霍爾,瑪麗·喬·尼茲.文化:社會學的視野[M].周曉紅,徐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345-347.

G641

A

1673-0046(2016)12-0056-03

猜你喜歡
紀念活動紀念載體
紀念九一八
創新舉措強載體 為僑服務加速跑
特別的紀念
黑龍江線上線下融合開展十四項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堅持以活動為載體有效拓展港澳臺海外統戰工作
奧斯威辛為何在大屠殺紀念活動中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
為紀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我也來兩圈
忘不掉的紀念
50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