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品德與社會》課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016-02-15 18:24桂金紅
中國校外教育 2016年17期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主體作用品德

◆桂金紅

(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十一小學)

淺談在《品德與社會》課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桂金紅

(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十一小學)

《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高年級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課程。課程改革后,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教材的利用與開發與以往有所不同。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宰者至關重要。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努力構建多元化的學習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品德與社會 學生 主體作用 自主學習 實踐

從新的課程改革開展以來,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更新角色的要求。以前的灌輸式教學顯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學效果也不顯著。新的教學改革是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轉變。在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夠自主的學習,在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一直以來,我們的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導,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單純的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從卷面看,學生的成績很高,但是實際上卻扼殺了學生的相像力和求知欲。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課上放手,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充滿想象的課堂。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對一個學科的喜歡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喜歡所教學科的教師。因此,我會特別注重和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我尊重每一個學生,試著去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其次,我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可能他們會有這樣那樣的差異,但是都會有讓你稱贊的地方。所以會發現他們在生活中的優點,加以表揚。第三、在課堂上我會抓住每一個表揚激勵學生的機會,對表現好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這樣,不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又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愿望。以激勵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學習興趣。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有興趣,才能真正的主動去學習。在教學中,我會利用生動有趣的導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講三年級下冊教材中《一分鐘能做什么》這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的。我先是播放了一分鐘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貓和老鼠》,然后假裝播放軟件出現問題,讓學生在焦急的情況下等待一分鐘,最后讓學生交流,看動畫片的時間長,還是等待的時間長。通過這樣的情景實驗式導入,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采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保證學生主體作用真正發揮

《品德與社會》課這門學科與主干學科不同。主干學科更注重知識傳授的系統性與準確性?!镀返屡c社會》學科則更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知分辨能力的提升?;诖?,我的課堂大多采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老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課堂做的只是在關鍵處啟發或者點播及最后的總結。這使得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既獲得了知識,又學會了如何獲得知識。

在講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6課《隔海相望》一課的時候我就是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在課前我把學生分成四組布置下了這樣的任務:(1)做個歷史學家,介紹臺灣的歷史。(2)做個導游,介紹臺灣的風景。(3)做個美食家,介紹臺灣的飲食特色。(4)做個評論家,介紹臺灣的文化名人。每組選擇一個主題查找資料,制作PPT。學生在課前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在查找過程中,對臺灣有了大致的了解,這種了解要比教師在課堂上填鴨式的講解印象更加的深刻。課上,我又引導學生把握教材,充分閱讀,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查找資料心得,及對資料內容的看法。最后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組在這一課中的收獲。

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利用校外資源輔助教學

《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不能依靠知識的灌輸和道德的說教來實現,必須要通過學生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教師講得再多,再精彩也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課程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提高學生與社會交往的能力。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理解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生活行為習慣。

在教授小學六年上冊《品德與社會》教材中的第二單元“社會文明大家談”的時候,我采用了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要求學生有目的的對自己生活的學校、社區或進出的公共場所做了一次調查,找出身邊的文明與不文明的現象。并分組撰寫了調查報告。通過調查、撰寫報告,學生找出了一些文明行為,如公交車上給老人和孕婦讓座位、主動排隊上車、銀行取款時站在一米線以外等。同時也列舉了一些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扔紙屑;隨意踐踏綠地;說臟話;便后不沖廁等不文明現象。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調查報告和大家分享,并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差距,從小事做起,慢慢使自己成為一個講文明的人。

學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品德與社會》課的最終目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源于生活,最后的教育成果又在生活中得以體現。所以一定要學生主動參與進課堂課堂效果才會好。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努力構建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袁忠德.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感悟[J].中國農村教育,2007,(Z1).

[2]顧雪飛.感受著·感動著·行動著——一堂“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設想[J].思想·理論·教育,2006,(10).

猜你喜歡
品德與社會主體作用品德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人民群眾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主體作用解析
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
精心設計,開辟品德與社會課新天地
小學品社課堂結合時事教學初探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品德
充分發揮黨員在創建先鋒示范城中的主體作用
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