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農場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2016-02-15 14:55沈素文
江蘇農業科學 2016年8期
關鍵詞:家庭農場建立完善

沈素文

摘要:在國家、江蘇省對家庭農場的輿論引導和政策扶持下,江蘇省各縣(市、區)的土地流轉在2015年上半年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蘇中地區,如江蘇泰興縣全縣有90%以上的土地流轉。據估計,截至2015年底,江蘇省的家庭農場數量可達2.5萬個。隨著這種規模種植的高速發展,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植保技術和方法已嚴重不適應,家庭農場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有效解決現有家庭農場植保技術服務難題的根本辦法。家庭農場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在政府引導并扶持的前提下,加強體系內多部門協作并規范體系內植保技術的指導及科學的企業化運營管理。體系內的多方盈利是家庭農場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生存和良性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家庭農場;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完善

中圖分類號: F325文獻標志碼: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8-0576-02

2015年2月5日,江蘇省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對2015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進行解讀。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農業經營格局已產生較大變化,經認定的家庭農場達2.1萬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了67%。根據《關于建立示范家庭農場名錄制度的通知》(蘇農經〔2014〕10號),全省各地按照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名錄申請要求,經鄉鎮農經農業服務中心等實地調查核實,縣級主管部門抽查復核,市級主管部門復核推薦至省,省級邀請相關行業專家開展綜合核評,并經各級公示,現已確定306個農場列入2015年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名錄。在國家、江蘇省對家庭農場輿論引導、政策扶持的影響下,江蘇省各縣(市、區)的土地流轉在2015年上半年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蘇中地區,如江蘇泰興縣全縣90%以上的土地流轉。據估計,截至2015年底,江蘇省的家庭農場數量可達2.5個。這其中絕大部分仍為種植型家庭農場,也稱種田大戶。隨著這種規模型種植的高速發展,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植保技術和方法已嚴重不適應這種新型種植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討專業性和和技術性要求都非常高的植保技術如何更好地服務家庭農場。

1家庭農場的概念

2013年,“家庭農場”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及。其實早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即1980年前后就有人提出“家庭農場”這一概念,那時所謂的“家庭農場”即“小規模種植”。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家庭農場”現在的內涵和外延均有了新的變化。嚴格意義上的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但現在也有不少家庭農場是以非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或者家庭農場主要經營者不是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而是另有其他收入主渠道,他們中不少是有較新的商業理念、有一定資金實力和較高管理水平“城里人”“生意人”或“外鄉人”。另外,中國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后,有的農戶向集體承包較多土地,實行規模經營[1],這些現在也都被稱為廣義上的家庭農場。

2我國家庭農場現有數量及規模

我國農業部2013年6月4日發布公告稱,農業部的首次全國家庭農場發展統計調查顯示,國內家庭農場已初具規模。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30個?。ㄊ?、區)(不含西藏、臺灣、香港、澳門,下同)共有家庭農場87.7萬個,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員4.33人,長期雇工1.68人。經營耕地面積達到0.12億hm2,占全國承包耕地面積的13.4%。

產業洞察網《中國農場、牧場行業市場深度評估》顯示,家庭農場平均經營規模達到13.35 hm2,是全國承包農戶平均經營耕地面積0.5 hm2的近27倍。2012年全國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為1 620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為18.47萬元。經營規模3.33 hm2以下的有48.42萬個,占家庭農場總數的55.2%;3.33~6.66 hm2的有18.98萬個,占21.6%;6.66~33.30 hm2的有17.07萬個,占19.5%;33.30~66.60 hm2的有1.58萬個,占1.8%;66.6 hm2以上的有1.65萬個,占19%。

2015年2月5日,中共江蘇省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2015年江蘇省一號文件進行解讀。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農業經營格局已產生較大變化,經認定的家庭農場達2.1萬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了67%。

“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這清晰地表明國家在農業規?;?、現代化經營的宏觀導向[2],在政策層面,國家也必將針對家庭農場有一系列的惠農政策,所以,預計在未來的3~5年,家庭農場的數量和規模有爆發式的增長。

3目前家庭農場在植保方面存在的問題

3.1家庭農場分散經營與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的矛盾突出

以江蘇為例,目前,江蘇的每個縣(市、區)有各種類型的家庭農場幾十個,小的幾十畝,大的數千畝。而每個家庭農場在種植結構、茬口安排、栽培品種和栽培方式等各有不同,這就必然帶來田間病蟲草害發生的差異,在病蟲草害防治的時間和藥劑的選擇上也必然存在差異性。所以,這給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3.2病蟲草害防控主體力量薄弱

農田病蟲草害的防治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對病蟲害防控主體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近年來,由于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留守人員大多為老人、婦女,由于這部分人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很大,他們習慣于傳統的耕作模式,對栽培新技術、植保新方法、作物新品種不太容易接受[3]。在病蟲草害的防治上,也是“跟風型”。這往往會造成盲目噴藥或防治成本較高或藥劑防治效果不好或藥劑藥害及殘留等問題。

3.3基層植保體系不健全,家庭農場的植保防治缺乏專業人員指導

不少縣鄉級植保站或農技站中經驗豐富的植保員在機構改革中被下崗分流,專業人才大量流失,大學畢業生又不愿到鄉鎮從事比較艱苦的植保工作,所以植保專業技術人員在基層嚴重缺乏,難以對所有家庭農場的植保技術進行全面的技術指導。

3.4由于受土地流轉年限的限制,大型、高效的植保施藥機械難以大面積推廣使用

江蘇省的家庭農場中除少數農戶對土地30年承包剩余年限全部流轉外,其余大多在5年左右,有的甚至是1~3年。1臺大型的現代化植保施藥機械要花費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農場主由于受土地流轉年限的限制,不可能花巨資購買這樣大型的施藥器械。

3.5缺少解決糾紛的組織或機構

每年由于或是農藥經銷商農藥產品質量問題,或是農藥經銷商用藥指導問題,或是農藥本身質量沒問題但農場主未能正確使用,或者是其他因素導致的防治效果不好或藥害等問題時有發生,糾紛發生后,往往是農場主找經銷商,經銷商找農藥生產廠家,大多農藥廠家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給予農場主一定數額的補償以化解這樣的糾紛。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有時會誤傷農藥企業,有時也會誤傷農場主。

3.6缺少政策、資金支持

家庭農場的專業化防治工作是“公共植保,綠色植?!钡膬热葜?,尤其在家庭農場的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積極的政策引導和財政的大力支持,能否在土地流轉的年限上、大型植保施藥器械的購買補貼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專項補貼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財政上的支持,為家庭農場病蟲害的專業化防控工作提供政策和經費保障。

4家庭農場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和必要性

針對如上所述的家庭農場現階段在植保方面存在的幾大問題,一個專業化、社會化的植保防治組織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必然之需。首先,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民進城務工后老弱勞力從事農業生產的后顧之憂,也是當前植保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和方向[4]。其次,家庭農場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有利于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民防治費用、讓農民增產增收,也有利于維護農業生態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于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家庭農場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建設與運營

5.1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家庭農場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是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由具有一定植保專業技能的人員組成,利用先進的設備和手段,對病蟲防控實施專業防治的社會化組織服務。所以,“統籌”和“專業”則是這個服務組織的必然屬性。各?。ㄊ?、區)農業植??蒲屑巴茝V機構作為當地的農業植保方面的技術權威,在“統籌”和“專業”上有其獨特優勢,所以各?。ㄊ?、區)農業植??蒲屑巴茝V機構在家庭農場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頂層設計”上優勢更為明顯。2015年,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在家庭農場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頂層設計”上作出了一些探索,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組織江蘇省植保站、江蘇省農業科技報社和江蘇省蘇科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家庭農場服務聯合體”,該聯合體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雄厚的科研人才和技術儲備為后盾,以江蘇省植保站的強大推廣網絡為支撐,以江蘇農業科技報廣大的讀者群為宣傳平臺,以江蘇省蘇科農化有限責任公司高效低毒的植保產品為依托,充分整合研究院(所)、農技推廣部門、宣傳媒體、企業和區域經銷商的優質資源,開展高技術、多層次、省工節本、全方位的“托管式”或“保姆式”服務。

5.2組織構建

組建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必然要求[5],“社會化”和“市場化”是其發展的必由之路,應堅持“政策扶持、專業指導、有償服務、自我發展”的原則,即政府部門給予機械扶持,機手自愿組成,在農業植保部門指導下,按市場化運作,自負盈虧,開展有償服務。為加快植保專業化防治組織的建設,可積極與機械、農藥生產企業加強溝通合作,由農業植保部門負責機防隊的日常管理、培訓和指導,植保專業服務隊則按照植保部門和企業提供的用藥技術方案用藥。相關企業提供機械,或賒銷農藥產品,或提供相關補貼等,這種多方共建的舉措,不僅緩和植保專業服務組織建設初期資金上問題,同時也拓寬企業產品推廣渠道,實現雙贏或多贏。

5.3加強指導,規范管理

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能否在家庭農場持續、高質量服務,管理是關鍵。為提高植保專業服務組織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確保持續發展,可由縣農業植保部門和所屬的鄉鎮農技站共同管理,并與各組織簽訂協議書,明確各自職責。在農業植保部門的指導下,可制定《專業防治服務公約》《機手立卡[CM(25]建檔管理制度》《專業防治隊管理制度》及《專業防治隊服

2015年2月5日,江蘇省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對2015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進行解讀。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農業經營格局已產生較大變化,經認定的家庭農場達2.1萬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了67%。根據《關于建立示范家庭農場名錄制度的通知》(蘇農經〔2014〕10號),全省各地按照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名錄申請要求,經鄉鎮農經農業服務中心等實地調查核實,縣級主管部門抽查復核,市級主管部門復核推薦至省,省級邀請相關行業專家開展綜合核評,并經各級公示,現已確定306個農場列入2015年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名錄。在國家、江蘇省對家庭農場輿論引導、政策扶持的影響下,江蘇省各縣(市、區)的土地流轉在2015年上半年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蘇中地區,如江蘇泰興縣全縣90%以上的土地流轉。據估計,截至2015年底,江蘇省的家庭農場數量可達2.5個。這其中絕大部分仍為種植型家庭農場,也稱種田大戶。隨著這種規模型種植的高速發展,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植保技術和方法已嚴重不適應這種新型種植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討專業性和和技術性要求都非常高的植保技術如何更好地服務家庭農場。

1家庭農場的概念

2013年,“家庭農場”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及。其實早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即1980年前后就有人提出“家庭農場”這一概念,那時所謂的“家庭農場”即“小規模種植”。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家庭農場”現在的內涵和外延均有了新的變化。嚴格意義上的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但現在也有不少家庭農場是以非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或者家庭農場主要經營者不是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而是另有其他收入主渠道,他們中不少是有較新的商業理念、有一定資金實力和較高管理水平“城里人”“生意人”或“外鄉人”。另外,中國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后,有的農戶向集體承包較多土地,實行規模經營[1],這些現在也都被稱為廣義上的家庭農場。

2我國家庭農場現有數量及規模

我國農業部2013年6月4日發布公告稱,農業部的首次全國家庭農場發展統計調查顯示,國內家庭農場已初具規模。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30個?。ㄊ?、區)(不含西藏、臺灣、香港、澳門,下同)共有家庭農場87.7萬個,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員4.33人,長期雇工1.68人。經營耕地面積達到0.12億hm2,占全國承包耕地面積的13.4%。

產業洞察網《中國農場、牧場行業市場深度評估》顯示,家庭農場平均經營規模達到13.35 hm2,是全國承包農戶平均經營耕地面積0.5 hm2的近27倍。2012年全國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為1 620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為18.47萬元。經營規模3.33 hm2以下的有48.42萬個,占家庭農場總數的55.2%;3.33~6.66 hm2的有18.98萬個,占21.6%;6.66~33.30 hm2的有17.07萬個,占19.5%;33.30~66.60 hm2的有1.58萬個,占1.8%;66.6 hm2以上的有1.65萬個,占19%。

2015年2月5日,中共江蘇省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2015年江蘇省一號文件進行解讀。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農業經營格局已產生較大變化,經認定的家庭農場達2.1萬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了67%。

“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這清晰地表明國家在農業規?;?、現代化經營的宏觀導向[2],在政策層面,國家也必將針對家庭農場有一系列的惠農政策,所以,預計在未來的3~5年,家庭農場的數量和規模有爆發式的增長。

3目前家庭農場在植保方面存在的問題

3.1家庭農場分散經營與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的矛盾突出

以江蘇為例,目前,江蘇的每個縣(市、區)有各種類型的家庭農場幾十個,小的幾十畝,大的數千畝。而每個家庭農場在種植結構、茬口安排、栽培品種和栽培方式等各有不同,這就必然帶來田間病蟲草害發生的差異,在病蟲草害防治的時間和藥劑的選擇上也必然存在差異性。所以,這給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3.2病蟲草害防控主體力量薄弱

農田病蟲草害的防治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對病蟲害防控主體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近年來,由于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留守人員大多為老人、婦女,由于這部分人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很大,他們習慣于傳統的耕作模式,對栽培新技術、植保新方法、作物新品種不太容易接受[3]。在病蟲草害的防治上,也是“跟風型”。這往往會造成盲目噴藥或防治成本較高或藥劑防治效果不好或藥劑藥害及殘留等問題。

3.3基層植保體系不健全,家庭農場的植保防治缺乏專業人員指導

不少縣鄉級植保站或農技站中經驗豐富的植保員在機構改革中被下崗分流,專業人才大量流失,大學畢業生又不愿到鄉鎮從事比較艱苦的植保工作,所以植保專業技術人員在基層嚴重缺乏,難以對所有家庭農場的植保技術進行全面的技術指導。

3.4由于受土地流轉年限的限制,大型、高效的植保施藥機械難以大面積推廣使用

江蘇省的家庭農場中除少數農戶對土地30年承包剩余年限全部流轉外,其余大多在5年左右,有的甚至是1~3年。1臺大型的現代化植保施藥機械要花費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農場主由于受土地流轉年限的限制,不可能花巨資購買這樣大型的施藥器械。

3.5缺少解決糾紛的組織或機構

每年由于或是農藥經銷商農藥產品質量問題,或是農藥經銷商用藥指導問題,或是農藥本身質量沒問題但農場主未能正確使用,或者是其他因素導致的防治效果不好或藥害等問題時有發生,糾紛發生后,往往是農場主找經銷商,經銷商找農藥生產廠家,大多農藥廠家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給予農場主一定數額的補償以化解這樣的糾紛。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有時會誤傷農藥企業,有時也會誤傷農場主。

3.6缺少政策、資金支持

家庭農場的專業化防治工作是“公共植保,綠色植?!钡膬热葜?,尤其在家庭農場的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積極的政策引導和財政的大力支持,能否在土地流轉的年限上、大型植保施藥器械的購買補貼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專項補貼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財政上的支持,為家庭農場病蟲害的專業化防控工作提供政策和經費保障。

4家庭農場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和必要性

針對如上所述的家庭農場現階段在植保方面存在的幾大問題,一個專業化、社會化的植保防治組織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必然之需。首先,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民進城務工后老弱勞力從事農業生產的后顧之憂,也是當前植保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和方向[4]。其次,家庭農場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有利于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民防治費用、讓農民增產增收,也有利于維護農業生態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于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家庭農場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建設與運營

5.1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家庭農場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是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由具有一定植保專業技能的人員組成,利用先進的設備和手段,對病蟲防控實施專業防治的社會化組織服務。所以,“統籌”和“專業”則是這個服務組織的必然屬性。各?。ㄊ?、區)農業植??蒲屑巴茝V機構作為當地的農業植保方面的技術權威,在“統籌”和“專業”上有其獨特優勢,所以各?。ㄊ?、區)農業植??蒲屑巴茝V機構在家庭農場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頂層設計”上優勢更為明顯。2015年,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在家庭農場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頂層設計”上作出了一些探索,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組織江蘇省植保站、江蘇省農業科技報社和江蘇省蘇科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家庭農場服務聯合體”,該聯合體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雄厚的科研人才和技術儲備為后盾,以江蘇省植保站的強大推廣網絡為支撐,以江蘇農業科技報廣大的讀者群為宣傳平臺,以江蘇省蘇科農化有限責任公司高效低毒的植保產品為依托,充分整合研究院(所)、農技推廣部門、宣傳媒體、企業和區域經銷商的優質資源,開展高技術、多層次、省工節本、全方位的“托管式”或“保姆式”服務。

5.2組織構建

組建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必然要求[5],“社會化”和“市場化”是其發展的必由之路,應堅持“政策扶持、專業指導、有償服務、自我發展”的原則,即政府部門給予機械扶持,機手自愿組成,在農業植保部門指導下,按市場化運作,自負盈虧,開展有償服務。為加快植保專業化防治組織的建設,可積極與機械、農藥生產企業加強溝通合作,由農業植保部門負責機防隊的日常管理、培訓和指導,植保專業服務隊則按照植保部門和企業提供的用藥技術方案用藥。相關企業提供機械,或賒銷農藥產品,或提供相關補貼等,這種多方共建的舉措,不僅緩和植保專業服務組織建設初期資金上問題,同時也拓寬企業產品推廣渠道,實現雙贏或多贏。

5.3加強指導,規范管理

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能否在家庭農場持續、高質量服務,管理是關鍵。為提高植保專業服務組織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確保持續發展,可由縣農業植保部門和所屬的鄉鎮農技站共同管理,并與各組織簽訂協議書,明確各自職責。在農業植保部門的指導下,可制定《專業防治服務公約》《機手立卡[CM(25]建檔管理制度》《專業防治隊管理制度》及《專業防治隊服

務承諾制度》等規章制度。農業植保部門對服務組織進行編號登記管理。機手在作業時,按照農業植保部門提供的防治方法、藥劑配方、防治時間等統一作業,并要求機手服務要有田間記錄檔案。同時,為提高機手的技能,方便機手操作和聯系,可編印含有農業植保部門相關技術人員的聯系電話、植保專業服務組織機械的維修和保養各項規章制度、主要病蟲害的識別和防治、作業注意事項、田間檔案記錄方法等的《植保機防隊員手冊》,確保機手服務規范。

5.4注重示范,以點帶面

為加快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建設,擴大植保專業化服務在家庭農場中的市場份額,吸引更多的家庭農場加入到植保專業服務組織的體系中來,可適時召集當地縣(市、區)有影響力的家庭農場主集中開現場會,從防治規范性、專業性、用藥成本和防治效果等方面與家庭農場的一些自防田進行比較。同時,通過各種會議、電視、報紙、網絡等廣泛宣傳,努力提高植保專業化防治組織在家庭農場主中知名度和影響力。

5.5努力爭取政策扶持

要抓住中央對家庭農場高度重視及國家、江蘇省增加農業投入的有利時機,千方百計多渠道爭取各級財政增加對家庭農場、植保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適當延長現行的土地流轉及承包期限,擴大植保藥械補貼范圍和補貼標準,把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治保險和植保專業化防治人員生產安全保險列入農業保險補貼范圍,積極申報專業化防治項目,爭取專項資金的扶持。

參考文獻:

[1]朱曉強,金曉斌,周彬. 蘇南地區農業生產模式創新與運作風險分析[J]. 地域研究與開發,2006,25(3):104-108.

[2]郭熙保. “三化”同步與家庭農場為主體的農業規?;洜I[J]. 社會科學研究,2013(3):14-19.

[3]田曉玉,盧青,周潔,等. 不同條件下農戶土地流轉差異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5):15636-15637.

[4]王貽術,林子華. 土地集體所有制下的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方式研究[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7):29-33.

[5]肖斌,付小紅. 關于發展家庭農場的若干思考[J]. 當代經濟研究,2013(10):41-47.

猜你喜歡
家庭農場建立完善
沂源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對策
建立良好的公證質量保證體系措施研究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
談森林管理管理體制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