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2016-02-16 06:05◆劉
中國校外教育 2016年23期
關鍵詞:品德探究生活

◆劉 艷

(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小學)

品德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劉 艷

(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小學)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要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課程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币虼?,幫助學生參與社會、了解社會,通過各種社會活動形成良好的道德道德品質,已成為《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核心價值追求。

品德教學 主題探究 情景模擬 社會實踐

由于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生活水平日漸優越,長期嬌生慣養、養尊處優,導致其社會生活知識貧乏、社會實踐能力弱化、社會規則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意識缺乏。因此,幫助學生參與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堅強的意志,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談一下自己在教學中的幾個策略。

一、現狀

目前,由于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生活水平日漸優越,長期嬌生慣養、養尊處優,導致其社會生活知識貧乏、社會實踐能力弱化、社會規則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意識缺乏,具體表現為許多學生存在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弱的現象;有些學生缺乏與人溝通的自信和勇氣;有些學生自理能力差,缺少生活的基本技能;有些學生長期依靠家長,遇到問題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養成了“有困難,找媽媽(家長)”的依賴心理;還有些學生社會生活知識貧乏,小麥、韭菜分不清楚的學生大有人在……因此,幫助學生參與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堅強的意志,顯得尤為重要。

二、方法

1.讓學生在主題探究中認識社會

關于社會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轉化為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認識社會。比如,圍繞“社會生活具體包括哪些內容”這一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體驗,通過課堂上的討論探究,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明白社會生活不僅包括我們的社區生活、學校生活,還包括我們的城市生活、鄉村生活,它涵蓋了和我們每個人衣食住行相關的一切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此外,在教學前的探究活動中也可以通過主題探究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以未來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交通安全要注意》一課為例,圍繞“交通規則知多少”這一主題,首先,可以在教學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的交通法規的資料、圖片等;其次,要求學生在上學放學的道路上觀察周圍有哪些交通標識和交通設施,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最后,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人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如何,自己是否遵守交通規則,探究小組還可以通過觀察思考遵守交通規則的作用與違反交通規則的危害,等等。通過課前的主題探究,以調查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在社會中探究,在生活中了解。

主題探究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讓學生在圍繞一個主題的系列活動中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提升學生綜合探究的能力,而當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尋求答案,當一個主題探究有了收獲,這種收獲又可以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經驗,教師再引導學生將探究所得運用到社會生活中,提升學生社會生活的能力。比如,《交通安全要注意》一課,孩子們對于自己從主題探究中獲得的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將會更能自動、自覺、自發地去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遵守,從而達到品德教學由明理到導行的過程。

2.讓學生在情景模擬中認識社會

情景模擬是指通過設置與現實社會生活中類似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參與到模擬的現實社會生活中,從而引出其相應的情緒反應和道德行為。這樣的情景可以使學生在與教材的對話中獲得親身感悟和體驗,而且還為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搭建了平臺,會活躍課堂氣氛,還會有效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生活中的發展和需要,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的意識。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體現出來。如在《家鄉民俗探秘》中,通過學生小品表演的形式來展現家鄉的民風民俗,感受和體驗民族團結。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民俗都表達了怎樣的含義?它在家鄉人生活中起著怎樣的作用?通過這種情境中的體驗,學生既能覺得興趣無窮,又能激起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欲望。

當然,在情景模擬活動設計時,教師要選擇廣大學生熟悉的有典型情節的情景讓學生模擬體驗。通過體驗,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走進社會、感知社會的過程。當學生模擬不到位時,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必要時還可親自進行示范表演。比如,為了讓學生走進社會,培養選購商品的能力,可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買賣商品。在這樣的模擬中,學生通過挑選商品、討價還價、付款取物等活動,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同時,也會培養起學生文明購物、禮貌交際、合理理財的生活能力。教學《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教師在課前學生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不同職業的人是如何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并以情景模擬的方式表現出來,在模擬中進一步了解不同職業的人們,感受他們的作用,體會他們的辛苦。

3.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識社會

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W生在學習中獲得的一些認識和觀念必須要經過社會實踐,才能內化于行。因此,我們的品德課堂教學必須和生活、現實相關聯,和社會相關聯,讓學生到生活中、到社會中去深化認識,升華情感體驗。學校生活只是小學生整個生活的一部分,廣闊的社會生活才是學生成長的廣闊空間。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形成公民身份的認同感,組織學生參與到社區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調查訪問等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更多的社會知識,形成更強的實踐能力,養成更好的道德習慣。比如,在教學《快樂的鄰里生活》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讓孩子們去實踐的環節,首先,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去調查附近小區鄰里之間的關系如何?接著,大家通過走訪,了解了影響鄰里關系的原因。最后,針對“鄰里之間很少來往,所以大家彼此間漠不關心”“有些居民的不文明的居住行為影響了鄰里關系”等問題,孩子們集思廣益,為所在的社區群眾設計了幾項有意義的活動,通過活動來拉近鄰里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這一實踐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的機會,獲得還可以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他人的需要,有利于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的精神,最終使他們在參與社會活動中增強了能力,提升了品質。

三、深遠意義

《品德與社會》課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正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因此,教師更要將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放在關注學生的參與上,綜合運用以上策略,或是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更多更好的教學策略,開發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資源,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逐漸積累生活的經驗、深華知識、情感的體驗,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加深學生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這將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使之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1]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

[2]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解讀.

[3]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

猜你喜歡
品德探究生活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