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地區新生兒黃疸的診斷及影響因素

2016-02-18 10:33春花
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藏族黃疸海拔

春花

(西藏大學醫學院 西藏拉薩 850000)

西藏地區新生兒黃疸的診斷及影響因素

春花

(西藏大學醫學院 西藏拉薩 850000)

新生兒黃疸即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最為常見的臨床問題。黃疸的原因復雜,既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文章結合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和病理性黃疸的常見病因,從高原地區的地理環境、民族與區域差異以及藏族群眾的生活習慣等方面分析了高海拔地區藏族新生兒黃疸的影響因素。

新生兒黃疸;膽紅素腦??;高原紅細胞增多癥;藏族;高海拔

有文獻報道50%的足月兒及80%的早產兒可發生新生兒黃疸[1],可見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是最常見的體征之一。除了病理因素外,還存在生理性因素,而后者又受諸多影響因素,如,人種、膚色、胎齡、小時齡等,甚至與海拔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新生兒黃疸的診斷目前還是最具爭議性的,尤其在高海拔地區。

有文獻報道,高原地區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水平較平原地區高,如在海拔3100m地區出生的嬰兒比在1600m地區的出生的嬰兒發生黃疸的概率高兩倍[2]。另有研究顯示,藏族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和漢族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無差異,但藏族新生兒高膽紅素峰值較漢族新生兒高,漢族新生兒膽紅素峰值為(296.5±17.8)μmol/L;藏族新生兒膽紅素峰值(300.3±15.0)μmol/L[3]。這些研究都顯示了海拔、人種等因素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特點具有相關性。從海拔因素考慮,可能是由于高海拔地區胎兒在宮內長期處于相對缺氧的環境,刺激了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引起了紅細胞生成增多,新生兒出生后又隨著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濃度提高,過多的紅細胞就被破壞,膽紅素生成量增加,導致了新生兒體內膽紅素水平比低海拔地區高;從人種因素考慮,可能是不同民族間決定膽紅素代謝的基因存在差異,但這一方面目前還未見相關文獻報道。因此,分析高海拔地區藏族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特點及病理性黃疸的病因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對高海拔地區藏族新生兒黃疸的診斷及影響的因素進行了探討。

1 現有的新生兒黃疸診斷標準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也稱為非生理性高膽紅素血癥?,F有診斷標準較第7版《兒科學》中的診斷標準有所改動,診斷標準的變更內容主要有:①生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加了血清總膽紅素尚未達到相應日齡及相應危險因素下的光療干預標準;②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不再提到膽紅素的上限值,以前膽紅素足月兒超過221umol/L(12.9mg/dL)、早產兒超過257umol/L(15mg/dL)[4],現變更為血清總膽紅素值已達到相應日齡及相應危險因素下的光療干預標準,或每日上升超過85umol/L(5mg/dL),或每小時<0.5mg/dL[5],這一變更是符合臨床實際,應和了膽紅素水平存在胎齡、小時齡、種族、民族等差異性的觀點。但是這一診斷標準中的相應日齡及危險因素下的光療干預指標是來自于平原地區的標準,是否適用于高海拔地區,還有待研究。研究指出,高海拔地區的藏族新生兒黃疸出現的時間、高峰值及不同海拔高度都存在差異,對于血清總膽紅素值的干預值,高海拔地區與平原地區有無差異也有待考證。筆者認為,平原地區的標準不可能完全適用于高海拔地區,這是因為在高海拔、缺氧環境下,機體會出現諸如紅細胞的增多等一些代償,所以相應在同一時間內被破壞的衰老紅細胞數量也會增多,造成膽紅素來源就增多。另外種族的不同,會導致基因上存在差異,基因差異會導致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在膽紅素代謝的作用發生變化。

2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常見病因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依據膽紅素的代謝過程分為三大部分,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攝取膽紅素的能力低下以及膽紅素的排泄障礙,主要包括感染、溶血、圍生期窒息、先天性膽道畸形,溶血以及海拔等[6]。在高原出生的藏族新生兒中這些病因很常見,且存在一些特點,這些特點也是導致高海拔藏族新生兒黃疸發病率高的因素。

2.1 感染因素

目前已證實感染是新生兒黃疸的主要病因,感染可以引起紅細胞膜的破壞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也可引起肝功能障礙,導致肝臟處理和攝取膽紅素的能力低下而引起高膽紅素血癥,其中宮內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因素。宮內感染主要是TORCH感染由弓形蟲(toxoplasm,TOX)、風疹病毒(rubella rubivirus,R V)、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等引起的。新生兒出生后感染的病原體多為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以及真菌等。有研究顯示,高原地區的藏族婦女TORCH IgM陽性檢出率較高,其中弓形蟲陽性率高達1.27%,CMV感染率也較高(2.81%),HSV感染率為15.82%,均高于其他地區[7]。弓型蟲感染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藏區農牧民養狗盛行,且多為放養式,導致動物間交叉感染及污染水源,從而增加了人的感染幾率;而HSV和CMV感染率高的原因可能與西藏廣大農牧區存在過早性行為、多個性伴侶及不潔性交等高危因素有關。由于藏區婦女上述病原體的感染率高,增加了新生兒感染的風險,自然新生兒黃疸的發病率就高。除此之外,西藏基層地區衛生意識及自我保健意識的缺乏,增加了新生兒感染的幾率,如新生兒易患臍炎、尿布皮炎、肺炎和敗血癥等,由此黃疸的發生率就高。

2.2 溶血因素

溶血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外溶血和同族免疫性溶血。血管外溶血如頭顱血腫、顱內出血、肺出血及其他部位的出血,主要是由出血灶紅細胞破壞引起膽紅素生成增多引起黃疸,這組病因引起的黃疸在臨床上較易發現與診斷;而同族免疫性溶血在臨床上較常見,主要是ABO溶血和RH溶血,前者臨床癥狀較輕,出現時間與生理性黃疸出現時間相仿,容易誤診,而后者往往是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即出現黃疸并進行性加重,伴貧血與髓外造血現象。在臨床上存在父母血型不合、不明原因的死胎死產病史時應高度懷疑同族免疫性溶血,出生后應及時檢查父母血型,進行抗人球蛋白(Coomb′s)試驗和抗體釋放試驗(antibody release test)以確診。G-6-PD酶缺乏引起的溶血在臨床上較少見,在西藏未曾有病例報告。還有一種溶血是由不規則抗體引起的,不規則抗體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Landsteiner法則的血型抗體,也就是ABO系統以外的血型抗體。一般有IgM和IgG性質之分,是引起遲發性免疫反應的主要原因,對于孕婦而言,不規則抗體能引起新生兒溶血?。?]。不規則抗體的頻率及抗體分布存在著民族差異,調查結果顯示,不規則抗體檢出率為0.21%,其中漢族人群為0.197%、藏族人群為0.254%、回族人群為0.474%[9]??梢钥闯霾刈迦巳罕葷h族人群檢測率要高,故藏族新生兒發生溶血性貧血的幾率也較高。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更應重視不規則抗體的檢測,降低新生兒溶血的發生率和黃疸的發生率。

2.3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分為早發型和晚發型。早發型即母乳喂養性黃疸,常發生于出生后1周以內,是由于母乳攝入不足導致新生兒體內熱卡不足,胎糞排除延遲,腸肝循環增加而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癥,可通過早期開奶,增加母乳的攝入量和哺乳次數來預防和治療;晚發型即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中含有抑制肝酶活性的物質,如孕二醇、葡萄糖醛酸酐酶等,障礙膽紅素的結合并增加腸肝循環而引起的黃疸,停喂母乳24~48小時即可減輕黃疸,恢復母乳喂養后,體內總膽紅素水平會略有回升,但幅度<42.7 umol/L(2.5mg/ dL),故母乳性黃疸不是母乳喂養的禁忌癥,可繼續母乳喂養。西藏地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存在喂養母乳的誤區,如,新生兒出生后沒有盡早開奶,以喂食酥油糌粑取代母乳,甚至不喂初乳等,造成了新生兒能量得不到滿足,導致胎糞排除延遲及膽紅素代謝發生障礙引起新生兒黃疸。

2.4 圍產期因素

圍產期因素包括孕母因素和新生兒因素。孕母因素主要為妊高癥、孕母糖尿病、難產、手術產等;新生兒因素包括窒息、低血糖、低蛋白血癥、早產等。圍產期因素主要是由于新生兒缺氧、酸中毒、肝功能損傷及抑制膽紅素聯結而引起的黃疸,在新生兒黃疸中較常見。有文獻認為,圍生期因素是新生兒黃疸的首位因素[10],如王玲等[11]指出,高膽紅素血癥因素在剖宮產與難產中所占比例為46.1%,表明剖宮產可能是導致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原因之一,這一機制是否與術中麻醉藥有關,還是由于剖宮產的新生兒容易出現濕肺、低氧血癥等因素有關,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圍生期因素引起的新生兒黃疸是可以預防的,如加強產前保健,降低難產、早產發生率,減少產傷的發生,都可以有效減少黃疸的發生。在高原地區,尤其是農牧民地區缺乏圍產保健意識,甚至胎齡不詳,孕期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癥狀未能及時發現和處理,從而造成胎兒長期處于缺氧狀態,增加了難產的幾率;再者基層產科落后,缺乏急救設備及急救技能,增加了新生兒發生窒息的幾率,引起新生兒黃疸甚至死亡。有研究顯示,高原孕婦的胎盤成熟度較平原地區孕婦提前,平原地區孕婦約在孕38周左右胎盤成熟度達Ⅲo時,而高原地區孕婦提前至32周左右[12],表明高原地區易引起胎盤老化而增加了胎兒的窒息幾率。這可能也是高原地區新生兒易出現黃疸且程度重的原因。

2.5 民族與種族

新生兒膽紅素水平在不同民族和種族間存在較大的差異,Carceller等[13]報道維族爾族與漢族高危因素存在差異,且維吾爾族高膽紅素血癥發病率相對低;還有文獻報道,東亞地區足月新生兒出生后每小時膽紅素增高的風險較白種新生兒高,亞洲和美洲印地安足月新生兒出生后每小時膽紅素上升的速率明顯高于白人和黑人,其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也明顯高于白人和黑人[14]。在關高膽紅素血證的基因學方面,目前重點在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UGT),UGT分為兩大類,即UGT1與UGT2。UGT的主要功能為催化膽紅素、酚等結合反應的同工酶。目前大多數研究發現UGT1A1的Gly71Arg基因多態性與我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相關,Gly71Arg基因突變頻率逐漸增加,且存在地域間差異。Beal等[15]研究發現,亞洲人(中國、韓國、日本人)和美國印第安人新生兒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的最高水平是高加索人和黑種人的兩倍,亞洲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發病率更高,病情更重,黑種新生兒黃疸風險最低??梢娀虻耐蛔兪且鹦律鷥狐S疸存在民族、種族及地域差異的一個因素。

3 結語

新生兒黃疸是一個臨床體征,其影響因素錯綜復雜。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存在明顯的民族與區域差異,各民族新生兒膽紅素水平及分布特點有待進一步研究。西藏地區以藏族居多,且地處高海拔地區,故新生兒的膽紅素水平與平原地區或其他少數民族間是否存在差異,病理性黃疸的發病率是否較高,有待進一步研究。

[1]金漢珍,黃德珉,關希吉.實用新生兒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6.

[2]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71.

[3]馬紅.青藏漢族早期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病情況分析[J].海醫藥雜志,2012,42(10).

[4]薛新東,杜立中,毛萌.兒科學(第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5.

[5]薛新東,杜立中,毛萌.兒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35.

[6]馮向春,解芳,國偉婷.256例NICU新生兒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4,21(4):239-240.

[7]劉壽,錢濤,曹勝男,等.青海省藏族育齡婦女TO R CH感染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9):1217-1218.

[8]向東.ABO亞型的檢測[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8):577-580.

[9]魏春梅,趙鐵民,楊尖措.青海高原地區漢、藏、回不同民族不規則抗體檢測分析[J].高原醫學雜志,2014,24(1):48-49.

[10]諸福堂.實用兒科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439.

[11]王玲,何海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圍產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兒健,2004,12(6):528-529.

[12]王元勝,劉芳.探討高原環境對胎盤成熟度的影響[J].西藏醫藥雜志,2007,28(4):47.

[13]Carceller BA,Cousineau J,Delvin EE.Pointof care testing;transcutaneous bilirubinometry in neonates[J].Clin Biochem,2009,42(14):3-9.

[14]Voutetakis A,Maniati-ChristidiM,Kanaka-Gantenbein C,etal.Prolonged jaundice and hypothyroidism as the Presenting symptoms in aneonatewith anovelproplgenemutation(Q83X)[J].Endoerinology,2004,150(3):257-264.

[15]Beal AC,Chou SC,Palmer R H,etal.The changing face of race:risk factors for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J].Pediatrics,2006, 117:1618-1625.

Diagnosisofneonatal jaundice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ibetareas

Chunhua

(Medical collegeof TibetUniversity,Lhasa 850000,Tibet)

Neonatal jaundice or hyperbilirubinemia i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problems for newborns.The causesof jaundice arecomplex and it can be physiologicalor pathological reasons.In the presentpaper,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onatal jaundice in Tibetwere analyzed from aspects of geographicalenvironment,ethnic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ibetand living habits of Tibetan peoplecombined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common causesof the pathological jaundice.

neonatal jaundice;bilirubin encephalopathy;high altitudinalpolycthemia;Tibetan;high altitude

10.16249/j.cnki.54-1034/c.2016.02.012

R722.1

A

1005-5738(2016)02-078-005

[責任編輯:索郎桑姆]

2016-09-16

春花,女,藏族,西藏昌都人,西藏大學醫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科腎臟。

猜你喜歡
藏族黃疸海拔
新生兒黃疸治療箱常見故障處置及預防性維護實踐
魯曉嵐:黃疸
高海拔的甘南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碳氧血紅蛋白在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中的臨床意義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場
新生兒出現母乳性黃疸可以繼續喂母乳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