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在非洲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研究

2016-02-22 20:39劉海舟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傳播策略非洲

劉海舟

【摘 要】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目前已經傳播到了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文論述了中醫藥在非洲主要國家傳播的歷史、現狀、面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傳播策略。

【關鍵詞】中醫文化;非洲;傳播策略

1 中醫在非洲發展歷史及現狀

第一,中醫在非洲的傳播歷史悠久。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11億。歷史學研究表明,中醫和非洲交流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朔至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期。但中醫藥在非洲的發展比其他地區相對落后,診所數量、從業人數都相對較少,非洲國家對中醫藥的管理缺乏成套法規條例,醫學教育也尚未形成自己的體系,中醫師多由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培養。

第二,中藥在非洲受到普遍歡迎。非洲國家普遍存在缺醫少藥的狀況,簡便驗廉的中醫藥在非洲地區普遍受到歡迎。目前,我國中藥出口非洲地區的37個國家,2012年出口總值達3605萬美元。以天士力集團為例,2002年,天士力集團在南非成立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并以此為起點逐步向非洲各國開拓市場,目前已在尼日利亞、科特迪瓦、貝寧、喀麥隆、南非、莫桑比克、贊比亞、剛果共8個非洲國家建立分公司和辦事處,營銷網絡遍布非洲14個國家和地區。同時,為了更好地推動海外市場對中藥產品的接受,先后在南非、尼日利亞、加納等國開設了3家中醫連鎖診所,并以輔助藥品、保健品、健康食品身份注冊中藥產品達40余個,成立了7個分公司、20個辦事處、200家專賣店,采取“培訓+體驗”、“營銷+消費”的方式,造就了一支數量可觀的營銷團隊,僅南非就達12萬人。中藥對非洲的出口對促進中醫藥在非洲的發展、進而傳播中華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中醫藥積極參與援外醫療工作。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在49個國家派駐有援外醫療隊,其中在42個國家有中醫師在援外醫療隊里開展工作,尤其是派駐在非洲國家的援外醫療隊,幾乎每個隊都有中醫醫生。常年將近1200名中國醫生和隊員在非洲國家工作,就中醫專業醫師來說,占總數的7%左右。其中針灸和按摩尤其受歡迎,很多非洲國家,包括一些政要點名要求增加中醫方面的人員。2013年8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受到表彰的援外先進集體和個人,包括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療隊以及5名中醫醫療工作者在內的全國先進集體和個人代表受到親切接見。其中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許金水醫生前后6次參加援突尼斯醫療隊執行援外任務,獲得“全國援外醫療先進個人稱號”。

第四,中醫藥服務廣大非洲民眾,鞏固了中非傳統友誼。瘧疾和艾滋病是整個非洲地區面臨的重大政治、社會、經濟、醫療問題,幫助非洲國家解決抗瘧、防治艾滋病問題就是對非洲人民最有力的援助。多年來,中醫藥充分發揮在防治重大傳染病領域的獨特作用,幫助非洲國家抗擊瘧疾、試治艾滋病,為中國在非洲國家贏得了最廣泛的民眾基礎。在50年援外醫療工作中,有部分中醫師在任務結束后被派駐國邀請留下繼續從事醫療服務,有些已成為外國政要的保健醫,充當了中非外交獨特使者。

我國自主研發的青蒿素類藥品受到非洲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共有約2.19億瘧疾病例,死亡約66萬人,其中81%瘧疾病例和91%死亡發生在非洲地區。近年來,在中非30個抗瘧中心建設工作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自主研發的青蒿素類藥品已經成為目前全球廣泛應用的抗瘧主打藥。其中,廣州中醫藥大學與非洲科摩羅合作的青蒿素復方快速控制瘧疾項目已開展五年,有效地將科摩羅莫埃利島和昂儒昂島的瘧疾發病率分別減少95%和90%,在上述區域實現了瘧疾零死亡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國際社會尤其是科摩羅全國上下的廣泛關注和肯定。青蒿素抗瘧項目,不僅促進了中非友誼,還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影響,同時探索出一條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的新路徑,是中非中醫藥合作的一大典范。中非中醫藥試治艾滋病項目為國際衛生領域治療艾滋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艾滋病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非洲蔓延,東非的坦桑尼亞成為重災區之一。應坦桑尼亞前總統要求,在鄧小平同志的親自關懷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坦桑尼亞衛生部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在坦桑尼亞開展中醫藥試治艾滋病項目工作。迄今為止,中方已共派出64位中醫藥專家赴坦工作,運用十幾個中藥復方和辨證論治湯藥,免費治療了1.6萬例次艾滋病患者,在減輕或消除患者臨床癥狀、穩定或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通過在坦桑尼亞大量的臨床實踐,了解了艾滋病流行病學特點和發生發展規律,運用中醫辨證論治對艾滋病進行探索性研究,總結了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方法。

2 中醫藥在非洲傳播的機遇

第一,國家的重視與支持是開展中非中醫藥合作的重要保障。近年來,中央對中醫藥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大力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國務院專門頒布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推動中醫藥全面發展的任務。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支持中醫藥發展作為單節列出,作為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六項重點任務之一。國務院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中醫藥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符合中醫藥特點和發展規律、有利于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政策措施。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是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扶持政策為促進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二,中醫藥自身的特色優勢為中醫藥對非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發展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倡導與推崇。世界衛生組織認為21世紀的醫學將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發展,從重治療向重預防發展,從對病源的對抗治療向整體治療發展,從對病灶的改善向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發展,從群體治療向個體治療發展,從生物治療向身心綜合治療發展,從強調醫生的作用向重視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發展,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發展。在這種趨勢下,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順應了世界醫藥市場的新需求,展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非洲國家的普遍重視與支持。

第三,非洲國家特有的社會發展環境使中非中醫藥合作面臨廣闊發展空間。非洲是人類繁衍最早的大陸之一,在生存過程中,形成了包括傳統醫藥在內的“本土知識”,并世代相傳,沿襲至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個因素使得中醫藥在非洲國家接受程度較高,因而中醫藥在非洲具有比在西方國家更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非洲絕大部分國家經濟水平低下,現代醫學治療的高昂費用讓許多非洲人民難以負擔,簡便驗廉的傳統醫藥治療方式成為許多民眾唯一的選擇。

第四,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中非中醫藥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以南非為例,作為世界上藥用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南非約3000種植物具有藥用價值,其中130余種植物廣泛應用于傳統醫學領域,這是傳統醫藥文化得以延續的物質基礎,也為處于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非洲民眾提供了治療疾病的現實選擇。

3 中醫藥及文化在非洲的傳播策略

第一,增設中醫藥援外中心。據援外醫療隊了解,目前受援國民眾不僅對針灸重視,對中醫藥治療需求也日趨增加。建議設立中醫藥援外醫療隊,增加中醫師數量、提高中草藥使用率,以促進更多中藥產品走向非洲。同時,建議在非洲的肯尼亞和尼日利亞等國,建立中醫藥中心,為當地社區居民提供中醫、針灸、推拿、養生等全面中醫藥服務或針對各國不同情況提供抗艾滋病、抗瘧疾等??茖2♂t療服務。

第二,制定專門的中非中醫藥合作國家戰略。鑒于非洲在中國外交和經濟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建議從國家整體戰略角度出發,從國家層面盡快制訂中非中醫藥合作戰略,對現有重點項目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第三,以非洲國家的需求為導向,分步實施,先在尼日利亞、坦桑尼亞、馬拉維、馬達加斯加等已經有意推動復方青蒿素清除瘧疾技術方案的國家,選擇研究區域,研究總結出適合各自特點的快速控制和清除瘧疾模式,從國家援外經費中列項給予支持;成立中國-非洲瘧疾防治研究中心,構建國家復方青蒿素援非抗瘧協同創新機制,建立一支能夠長期堅持本領域研究的專家隊伍和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四,在中非衛生合作論壇框架下設立傳統醫藥議題,開展傳統醫藥的管理、政策和信息的交流,支持中國與非洲機構間進行傳統醫學醫療、教育和科研合作。在2015年12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在未來三年內推行中非合作十項計劃,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幫助非洲國家改善其醫療衛生現狀。

【參考文獻】

[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8-09/5144101.shtml[OL].

[2]劉保延,鄧良月.世界針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譚雅昕.淺析中醫藥文化在海外的傳播策略及效果[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09).

[4]陶林,張宗明.論中醫文化傳播的困境與突圍[J].理論月刊,2015(3).

[5]王尚勇,孔丹妹.中醫藥在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現狀(上)[J].亞太傳統醫藥,2006(08).

[6]張其成,劉理想.中醫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N].中國中醫藥報,2009.06.01.

[責任編輯:王楠]

猜你喜歡
傳播策略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記(三十四)
非洲反腐敗新觀察
非洲鼓,打起來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非洲的遠程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