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研究

2016-02-22 20:58張勇明肖丁趙金超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裝備

張勇明+肖丁+趙金超

【摘 要】建立了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了基于熵權法與理想點法的評估模型,并通過實例驗證了該模型的可行性。

【關鍵詞】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

裝備調配保障是實施開展裝備保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焖?、準確、高效的裝備調配保障,是保障平時訓練、戰時持續作戰的重要舉措。裝備調配保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裝備保障能力的發揮,影響著裝備保障任務的完成。因此,對裝備保障部隊的裝備調配保障能力進行評估研究,分析出影響和制約裝備調配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找出差距,彌補不足,為全面提升裝備調配保障能力提供服務。

1 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的指標體系

裝備調配保障能力,是指通過計劃、籌措、儲存、供應、運輸和管理等工作環節,裝備調配滿足部隊訓練和作戰需求的有效程度。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裝備籌措、儲備、補充、換裝、調整及退役與報廢等。

建立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指標體系通常在遵循科學性、完備性、獨立性、客觀性、可比性、可測性、簡明性等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裝備調配保障能力的影響因素,通過專家咨詢法,構建裝備調配保障能力的多目標型評估指標體系,即總目標層為裝備調配保障能力C,單目標層分別為裝備籌措能力C1、裝備儲備能力C2、裝備補充能力C3、裝備換裝能力C4、裝備調整能力C5以及裝備退役與報廢能力C6,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2 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的模型

從前面的指標體系可以看出,裝備調配保障能力涉及眾多定性與定量的因素,有些因素易于量化,而有些因素難以量化。對此,本文采用客觀賦權的熵權法和理想點法相結合的思路構建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模型,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評估人員的主觀隨意性,促使評估結果更加科學合理。

2.1 基于熵權法與理想點法建立評估模型

(1)基于熵權理論的權重確定。設有n個待選裝備保障分隊,每個分隊涉及到裝備調配保障能力有m個評價因素,建立原始數據矩陣:

ci越大,說明待選保障分隊與理想保障分隊的接近程度越大,與負理想保障分隊的接近程度越小,當ci=1時,待選保障分隊就是理想保障分隊。

對各待選保障分隊與理想保障分隊和負理想保障分隊的歐幾里德距離計算后,根據式(6)計算各待選保障分隊與理想保障分隊的接近程度,確定最優保障分隊。

2.2 算例分析

設有4支裝備保障分隊(即B1,B2,B3,B4),要求選擇其裝備調配保障能力最強的一支。對此,邀請相關領域部分專家給上述4支待選保障分隊基于上述16項指標進行打分(打分采用10分制,對效益型指標分值越大越好,對成本型指標分值越小越好),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指標原始得分數據

將以上數據進行無量綱標準化和歸一化處理后,按照式(2)~(5)相應計算出4支待選保障分隊與理想保障分隊和負理想保障分隊相應距離,如表2所示。

表2 各待選保障分隊與理想保障分隊的距離

根據表1按照式(6)計算每支待選保障分隊與理想保障分隊的接近度:

c=(0.3780,0.4783,0.584,0.5595)。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4支待選保障分隊各有優勢,以保障分隊B3與理想保障分隊的接近度最大,是4支保障分隊中裝備調配保障能力最強的一支。

3 結束語

裝備調配保障能力評估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運用熵權法和理想點法相結合的方法對裝備調配保障能力進行綜合評估,有利于裝備機關綜合考察各裝備保障部隊的調配保障能力狀況,對促進裝備保障部隊的裝備調配保障工作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智舜.軍事裝備保障學教程[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2.

[2]滕兆新,楊世興,傅學慶.基于嫡權的布雷作戰方案優選[J].火力與指揮控制,2008,7(33):143-145.

[責任編輯:湯靜]

猜你喜歡
裝備
看,秦軍的炫酷裝備
好裝備這樣造
這些精銳與裝備馳援瀘定
港警新裝備
裝備環境工程
美軍大型無人機裝備發展概述(上)
防曬裝備折起來
演習中的閱兵裝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