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醫療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綜述

2016-02-22 23:14陳梓曦黃刊迪
科技視界 2016年5期
關鍵詞:移動醫療

陳梓曦 黃刊迪

【摘 要】隨著正式進入4G時代,醫療與信息通信技術進入了飛速融合階段。這種融合不僅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也提高了醫療服務效率;不但推進了人民健康和衛生服務平等化進程,而且使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革不但蘊含著社會價值還能創造經濟效益。本文簡要闡述了移動醫療的概念及背景,并對國內外近十年來“移動醫療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綜述,以供國內同行借鑒。

【關鍵詞】移動醫療;醫療信息化;應用綜述

1 移動醫療的概念及背景

伴隨著科技水平持續良好發展,中國已然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網絡成為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徑。在醫療領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移動醫護推車、床旁信息終端的普及滲透率日漸提高,醫療信息領域的移動互聯化需求迅猛增加。對于移動醫療,美國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協會(HIMSS)給出的定義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智能手機、3G/4G移動網絡和衛星通信等,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移動醫療以它使用便利、成效明顯、易普及等特點,推動了醫院信息化進程,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2 國內外移動醫療在醫療信息化中的應用及發展現狀

就當前全球移動醫療的應用情況來看,美國占到了半數以上,歐洲約占五分之一,非洲與拉美地區占12%,亞太地區則僅占4%。移動醫療服務領域主要有以下一些應用:遠程監測、遠程管理、遠程數據獲取、疾病與流行病傳播的跟蹤及診療、面向醫療技術人員的聯合診療與護理以及慢性病與健康管理等支持。

2.1 移動醫療在臨床工作管理中的應用

移動醫療在臨床工作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主要是醫療系統在無線網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的應用。20世紀90年代,國外醫院的數據采集工作就普遍使用掌上電腦(PDA)來完成。此后,技術人員將PDA的優點融入到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中,醫生利用移動設備就能隨時隨地查看電子病歷,獲取相關診斷和處置信息以及下達新醫囑,更加方便了用戶獲取移動醫療服務。我國研發的手機具備醫用PDA功能,此功能憑借共享檢驗圖像來實行遠程移動會診。醫療工作者能夠使用它與醫院系統進行信息的互聯互通,從而完成在病床前了解患者訴求、下達醫囑等工作,并在第一時間傳輸至HIS數據庫,讓醫生與患者不再陌生與疏遠。此外,移動護理工作站的應用使護士運用平板電腦,將移動網絡和醫院的信息系統連接在一起,從而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藥狀況等信息,同時,醫院系統中涉及的信息也將實時傳輸。

2.2 移動醫療在病患跟蹤監測管理中的應用

監護管理工作是近年來移動醫療獲得新發展的重要領域。以社區、家庭為對象,遠程醫療監護系統研究炙手可熱。通過對遠端患者的主要生理參數進行監測,然后運用通信網絡把遠端生理信息、醫學信號傳送到監護中心,最后專家或專家系統給出診斷結果并提出處理意見。這樣能夠有效地預防疾病并使醫療診治加速進行。美國是移動醫療技術最發達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NASA憑借遠程監護技術讓監測太空中宇航員的生理參數成為可能。隨后人體狀態監護儀的微型設備在戰場上得到運用,可以實時監測使用它參戰的戰士的體溫、血壓、心率等各項生理參數。當前,有些主要的能夠持續監測生理參數的技術仍在研發階段?,F在已經應用的有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的無創連續監測技術。隨著可穿戴醫療技術的發展,諸如Amon、Lifeguard等多種可穿戴傳感器和系統的應用得到了推進,比如通過各種可穿戴服飾來得到人體呼吸、心跳、脈搏、血壓等生理參數,并且能夠隨時隨地監控著衣者的大量持續性的主要生理參數,在參數表現異常時立即報告。中國聯通的便攜式體征信息監測終端——“智慧醫療急救監控”系統,其關鍵即是使用便攜式心電監測儀等感知設備來及時獲取醫療感知終端采集的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解析和傳輸,最后利用中國聯通公司自有網絡把視頻、體征、所處位置等信息傳送到后臺服務系統,從而使醫療組織的遠程醫療急救監控、診療與咨詢的一系列服務更加便利。

2.3 移動醫療在遠程醫療協同監護管理中的應用

移動醫療通過應用醫療信息技術、智能手機、移動醫療應用程序和軟件應用程序,創建了一個更周密的遠程衛生保健模式來轉變醫療保健的合作模式。移動遠程醫療以病患為中心,聚合了從醫療記錄系統與遠距離監控獲得的數據,從而產生了以時間為順序的健康記錄。它還憑借移動醫療技術,增進了患者、醫療照護團隊、患者社會支持這三者間的聯系,維護了人們的健康。在研究方面,希臘在1998年就己經對各種遠程協同應用展開研究。帕特雷大學與里恩大學醫院憑借GIS、GPS、IEEE802.1.1等技術,協作研制了一種新型移動醫療系統,主要應用在醫院救護車的運載、策劃及評價方面。里恩大學醫院的損傷傳送中心承擔管控移動醫療系統的全部操作,使用通用無線分組業務,經由每輛急救車內配置的全球定位系統的進行信息交互。研究中也為了創建整體的配套輔助機制,而配備了為保障急救車交通順暢的十字路口調節機制。Bursell等曾研究過糖尿病患者眼部健康遠程醫療問題,結果告訴我們:遠程視網膜監測項目憑借一臺便攜式移動設備來獲取低亮度級視網膜圖片,再通過計算機輔助方法,迅速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進行檢查和診療。病患在查看視網膜圖片后,能夠實現對自我管理行為的有效控制和對臨床結果準確性的提升。這一檢測項目比標準的眼部護理更具有減少投入和提升視覺的成效。在更多的欠發達國家,監控類應用部署較多,包括預防疾病發生應用、災害救援應用、定位應用等。

3 移動醫療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未來發展趨勢

3.1 以“拉近醫患關系”為著手點、軟硬件相結合

移動醫療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硬件方面逐步由傳統的PC機向終端轉換,一些具備新式特征的醫療終端被廣泛應用。例如,家庭、社區醫療終端,它讓家庭自主監護和診斷變成可能;再如網絡醫療終端,它讓醫療數據的遠距離傳送變得不再困難;亦或如無創、微創的醫療終端,它必將是醫療終端未來發展的一個新方向。當前在我國使用較為普遍、效果較好的醫療終端有以下三類。第一類,具備醫用PDA功能的手機。此類醫療終端因為能夠共同使用醫學檢測后的圖片,所以為實現遠程移動會診提供了可能,并且也為改善醫生與病患之間的關系做出了巨大貢獻。運用EDA技術設計生產的醫用PDA不但內置了WLAN和射頻識別設備,而且還內置了專屬軟件。通過此類醫療終端醫護人員不僅可以實現與醫院的信息交流,還可以實現在病床前完成有關病歷,醫囑,病患等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并且同步傳輸至HIS數據庫。第二類,便攜式體征信息監控終端。中國聯通公司研發的“智慧醫療急救監護”系統就是此類醫療終端。它利用人機友好交互界面管理體征信息。具體來說,先采用視頻等感知設備接收醫療感知終端實時數據,然后通過手機網絡將體征信息等檢測結果發送到后臺服務系統。這樣就可以讓遠程體征信息監測分析與預警功能得以實現,它具備低功耗、易操作等特點。第三類,健康管理終端。此類終端運用有線和無線網絡,把醫療監測儀與健康管理終端連接在一起,為多種來源的生物醫學信號同時搜集和保存提供了可能。通過配備的醫療監護模塊,醫療機構對其進行解析,并在終端屏幕上呈現監測內容。

3.2 以安全為目標逐步升級防御技術

網絡體系的建設者與管理者必須充分意識到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創建工作中,從設計到實行再到管理,全方面多角度的提高醫院網絡信息安全性,力爭做好事前的預防、事中的監管和事后的反饋,持續推進安全技術與戰略的發展。首先,醫療終端的安全頻頻受到各種挑戰,容易被攻擊的劣勢是導致數字醫療信息系統安全性低的原因。每個用戶的健康數據都涉及其個人隱私,因而,相關工作人員應防止數據泄露等問題的發生,設計穩妥的加密解密算法并創建密鑰管理系統。其次,因為醫療終端的數據收集量很大,而且對于臨床診斷來說數據又至關重要,所以要預防被無端清除和更改等問題則應該設計大容量存儲空間并創建安全的存儲機制來加以解決。再次,醫療終端設備可能在其它無線網絡中被覆蓋,因此,既要保障其它網絡不受到它的干預,也要防范其它網絡對它的干預。此外,由于醫療終端大量集中,醫療組織為維持數據的即時連續傳輸,應該處理好怎樣避免擁堵、怎樣控制擁堵的問題。最后,為了醫療數據能夠在不一樣的終端間精準互認、共享,既要避免信息不暢又要防止反復投入,相關組織務必擬定信息交互與共享的準則。

3.3 以開拓醫院信息化新模式創建“醫療云”平臺

通過創建“醫療云”平臺,醫院業務系統能夠快速部署并進行統一維護,那么,醫院就能夠實現購進更少硬件設備和軟件許可,從而減少了采買成本。未來醫療信息化建設方向之一即是“醫療云”平臺與移動醫療服務的大融合,這種發展能夠為用戶提供基于“私有云”的無線醫療服務,能夠為用戶隨時隨地掌握自己的健康信息提供便利。運用新技術的“醫療云”平臺,打破了眼下普遍存在于各個醫院間的信息壁壘,使區域醫療信息化不再受地域的束縛,在更廣區域內實現醫療信息的暢通交互。此外,還可以全方位維護醫院信息數據的安全性,保障醫院業務系統的持續性。近年來,云計算技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所接受,而且絕大部分的醫療應用都可以在云平臺上運行。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各種物理服務器會被這種虛擬服務平臺一步步取代,或許這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但趨勢不可逆轉。

4 結語

誠如本文中的相關文獻所示,當前對移動醫療的運用包括了從人際交流到人與健康系統的交流,從醫院醫療監測到病后實時無縫隙監測,從書面記錄報告監控疾病到隨時隨地監控疾病等。同時,人們也在不斷地探索它更廣泛的應用范圍。移動醫療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的研究是一項持續的可以不斷突破的課題。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未來的移動醫療將會在醫院的基礎構成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會為將來重整醫療工作進程、改變原有就醫模式、為醫療服務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變革。

【參考文獻】

[1]王巍.淺談移動醫療技術在醫院的發展及應用[J].科技風,2010(8):249-250.

[2]吳民.移動醫療的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2,3:12-14.

[3]國偉,劉長興.移動醫療系統臨床應用的必要性[J].實用醫藥雜志,2010(2):13-15.

[4]李剛榮.遠程醫療技術的發展趨勢[OL/J].數字醫療網,2010.

[5]譚慶華.從產業鏈看中國移動醫療的挑戰與機遇[J].集成電路應用,2011(10):16-17.

[6]任行.國外移動醫療體系發展現狀[J].中國數字醫學,2013.

[7]王海燕,郭珍軍.海外移動醫療信息化進展[J].技術專題,2012.

[8]林敏,喬自知.移動醫療的需求與發展思考[J].移動互聯網專題,2010.

[9]黃葉莉,段蘊鈾,等.醫院移動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

[10]李建功,趙文東,王寧,等.移動醫療終端呈現四大發展趨勢[J].通信世界,2011.

[11]王園園,劉硯燕,等.移動醫療在衛生領域的應用與研究現狀[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

[12]中國互聯網數據中心.2012年度行業報告[R].

[13]美國醫療信息管理體系學會.2010年報告[R].

[14]朱超,緱文海,王福義,等.醫院體檢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效果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2,24(3):55-57.

[15]林敏,喬自知.移動醫療的需求與發展[J].移動通信,2010(6):31-35.

[16]艾媒網.2012-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年度報告、互聯網數據中心[R/OL].2012行業報告.

[17]佚名.iOS軟件邁入醫療領域[J].中國信息界:e醫療,2012(10):28.

[18]王姝淼,鄭秋瑩.手機健康軟件Apps的監管問題研究[J].管理觀察,2013(22):81.

[19]張文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潛力巨大[J].中國醫院院長,2012.

[20]吳元立,楊宏橋,吳飛,等.電子病歷在移動醫療中的研究與發展[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2(11):122-166.

[21]陳敏亞,鄭孔林,滿祎.醫囑封閉環管理在我國院醫院的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11):858-859.

[22]趙冠人,馮端浩,楊宏橋.手機短信用藥依從性提醒及藥學服務系統的建立[J].中國藥師,2011.

[23]國偉,劉長興.移動醫療系統臨床應用的必要性[J].實用醫藥雜志,2010.

[24]劉麗杭,陳小玲,陽歷.移動醫療服務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11.

[25]黃慧勇.中國移動“診療短信通”在我院的建立與應用[J].醫學信息學,2015.

[26]蘇小剛,董秀珍,漆家學,等.移動醫護工作站在醫院的應用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08.

[27]尹占芳,呂文紅,郭銀景,等.基于CDMA的移動醫療系統的研制[J].醫療設備信息,2008.

[28]吳元立,楊宏橋,吳飛.適用于iPad的跨平臺電子病歷查閱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2011.

[29]楊宏橋,蒲衛,吳元立.軍隊數字化衛勤建設系列講座[J].移動醫療系統的開發與應用,2012.

[30]史森中,劉洋.3G遠程醫療監護系統的設計及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

[31]凌澤軍.孫震強.倪冰.莊永昌.張志榮.物聯網手機設計研究[J].移動通信,2012.

[32]徐倩,趙文龍.國內外移動醫療應用現狀及啟示[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

[33]劉哲源.基于智能手機的醫療檢測系統[D].天津工業大學,2014.

[34]蘇秋玲.基于嵌入式技術的移動醫療系統終端設計與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1.

[35]李建功,趙文東,等.移動醫療終端呈現四大發展趨勢[J].通信世界周刊,2011.

[36]高源,張政波,等.基于智能手機的穿戴式移動監護系統[J].THESIS&RESEARCH

REPORT,2013.

[37]周衛權,尹柯.全科醫療網絡信息化建設的初步思考[J].醫學信息,2012,25(1):11-12.

[38]羅永剛,孫軍,司子瑾.移動醫療應用中的信息風險分析[J].中國數字醫學,2013.

[39]王強.論信息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地位[R].2006.

[40]楊國良,左秀然.醫院移動醫療應用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數字醫學,2011.

[41]張會麗.移動醫療在我國的廣泛應用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1.

[42]Microsoft Understanding the Remote Desktop Protocol 2007.

[43]Istepanian RH,Laxminarayan S,PattichisCS. Eds.M-health: emerging mobile health systems[R].Springer,NY,2006.

[44]Mechael P.WHO m-Health Review: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n m-Health Strategy[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45]Carol T. The m Health Summit local & global converge [EB/OL].http://www.caroltorgan.com/mhealth-summit,2014.01.14.

[46]Bursell S E,Brazionis L,Jenkins A.Telemedicinean docular health in diabetes mellitus[J].ClinExp O ptom,2012.

[47]AliSM,Aijazi T,Axelsson K,et al.Wireless remote monitoring of glucose using a functionalized zno nanowire arrays based sensor[J].Sensors,2011.

[48]Lee R G,Hsiao C C,Chen C C,et al.A mobile-care system integrated with bluetooth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monitor,and cellular phone[J].IEICE Trans Inf Syst,2012.

[49]Figueiredo C P,Becher K,Hoffmann K P,et al.Low power wireless acquisition module for wearabl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C].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Buenos Aires, ARGENTINA,2010.

[50]Lv Y,Zhao H,Liang Z,et al.A 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 service improves perceived control of asthma: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Telemed Health,2012.

[51]Robert Finn. FDA Clears iPhone/iPad App. Internal Medicine News Digital Network.2014.

[責任編輯:王楠]

猜你喜歡
移動醫療
醫院移動助醫APP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