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鲪育苗技術的研究

2016-02-23 10:47欒凱
河北漁業 2016年2期
關鍵詞:餌料

欒凱

摘 要:研究了黑鲪親魚的選擇、運輸、暫養,苗種培育的適宜環境、餌料選擇、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一套繁育流程。在240 m3育苗水體中,最終培育出3 cm黑鲪魚苗43.7萬尾,成活率22.7%。

關鍵詞:黑鲪;親魚;苗種培育;餌料

黑鮶(Sebastods schlegelii)又名許氏平鲉、黑寨、黑頭、黑石鱸,隸屬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總目、鮋形目、鮋科。是我國沿海分布非常廣泛的石斑類魚種。黑鮶魚屬溫水性底層魚類,卵胎生,在我國東海、黃海、渤海暖溫地帶均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底有石礫、巖礁、人工填石、沉船海藻等區域,多數棲息于礁石縫隙和洞穴中。黑鮶魚有晝伏夜出的習性,食性雜,主要食物有魚類、蝦類、沙蠶類、甲殼類、管蛸類等。

近年來隨著漁業資源養護和海洋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力度的加大,海洋牧場建設工作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由于黑鮶具有較強的趨礁性,成為良好的生態修復增殖品種,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市在資源增殖的過程中,在增殖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等資源的同時,對海洋牧場建設區域,也應加大黑鮶等處于生態頂層魚類的放流力度,更好地豐富生物資源,提高生物多樣性。因此,需要加強黑鮶苗種繁育的技術研究開發,適應現代資源養護工作形勢的需要。

同時為配合我市人工魚礁的建設,需要放流趨礁性魚類,對礁區的資源進行補充。黑鮶作為新增品種,為了滿足放流工作的需要,需要對其繁育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1 條件與方法

1.1 育苗設備

6 m×5 m×1 m育苗池8個,鹵蟲孵化桶4個,羅茨鼓風機,沙濾罐,配水池。

1.2 餌料

親魚暫養階段不攝食。魚苗培育階段,主要使用輪蟲、鹵蟲無節幼體、鹵蟲、魚苗用配合餌料。

1.3 親魚培育

黑鲪雄魚2~3齡、雌魚3~4齡性成熟,常在10月交配,翌年4-5月產仔,屬卵胎生。即將產仔的雌性親魚,要求體表無傷、腹部膨大,體重2 kg左右。個體過大的雌魚所產仔魚的畸形率高,初產仔魚的死亡率也高。全長40 cm的黑鲪雌性親魚可產仔魚20萬尾左右。

親魚捕自山東省海域,捕獲后當地海水網箱集中,挑選即將產仔的親魚60尾用水箱運輸到天津。親魚消毒(聚維酮碘10 mg/L短暫浸泡)后暫養于30 m2的水泥池,水深1 m,暫養密度2尾/m2。暫養期間親魚不攝食,水溫保持在14~16 ℃,水溫長期高于18 ℃,初產仔魚的死亡率90%以上。日換水量100%,微充氣,遮光,光照控制在500 lx以下。

挑選的親魚受到捕撈、運輸的刺激,有可能在運輸途中產仔,所產仔魚未發現不良影響。親魚在入池后通常在2 d內開始產仔,大約持續1周。60尾親魚中,17尾產仔,獲得仔魚約192萬尾。產仔率28%,平均每尾親魚產仔11.3萬尾。

1.4 魚苗培育

1.4.1 仔魚布池 親魚一般在夜間產仔,健康的仔魚體色較深,通常集中在水體上層。不健康或已死亡的仔魚體色較淺或發白,常見畸形,分布在水體中下層。依據初產仔魚的成活率,可以用抄網或水桶將健康仔魚移走(成活率較低),或直接移走親魚(成活率較高)。如果采用移走親魚的方法,親魚出池后,應該少量換出表層水,并吸污一次。布池密度不高于10 000尾/m3,布苗后使用抗生素。盡量不要把多日出產的仔魚集中在同一水池中培育,避免未來產生較大的個體差異。

1.4.2 日常管理 育苗用水需經過沙濾,pH值7.2~8.0,鹽度25‰~30‰,溶氧大于5 mg/L,水溫18~26 ℃。

初產仔魚開口以前(3 d內),保持微充氣,少量換水,每天一次換水20%左右。水溫應盡量保持在18 ℃以下。開口攝食后,水溫逐漸恢復到自然水溫,并逐漸加大換水量至50%,兩天吸污一次。7 d后(全長約6.5~7 mm)開始流水培育,流水量100%,并逐漸加大,每天吸污一次。吸污前減小充氣量或停氣30 min,待殘餌和糞便下沉后操作。3周后流水量達到200%,每天吸污1~2次(見表1)。

1.4.3 餌料投喂 初產仔魚依靠卵黃提供營養。水溫17~18 ℃條件下,初產仔魚3 d后開口,此時全長約6 mm。仔魚開口后投喂輪蟲,水體中輪蟲密度保持在5~10個/mL。一周后,仔魚全長達到6.5 mm,開始適量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密度0.5~1個/mL。兩周后,仔魚全長達到9 mm。此時魚苗基本不再攝食輪蟲,餌料以鹵蟲無節幼體為主,密度2~3個/mL,并開始少量投喂配合餌料。此時應加大流水量,并注意吸污。三周后,魚苗全長超過15 mm,開始投喂鮮活鹵蟲,減少或停止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此后餌料以鹵蟲和配合餌料為主(見表2)。通過觀察發現,魚苗在全長1 cm以前生長較為緩慢,當全長超過1 cm后生長逐漸加快,大約平均每天增長1 mm。在水溫18~26 ℃的條件下,初產仔魚生長到3 cm大約需要40 d。

1.4.4 分池與篩選 在餌料充足、水質適宜的條件下,因魚苗密度過大和個體規格差異而引起自相殘殺是影響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分池與篩選是減少自殘、促進生長、保證魚苗成活率的有效手段。魚苗全長超過15 mm后,自殘現象開始明顯。由于自殘時大魚無法完全吞食小魚,而同歸于盡,造成自殘死亡率有時超過40%。

當仔魚培育2周后,全長達到1 cm時,進行分池,使密度降低到5 000尾/m3以下。仔魚培育3周后,全長達到1.5 cm時,再分池一次,使密度降低到3 000尾/m3以下。由于此時魚苗自殘現象開始加劇,分池同時進行一次篩選。使用6~7朝的魚篩,把不同規格的魚苗分開后培育。此后1~2周左右依據魚苗生長情況,再進行一次分池篩選,把密度降低到2 000尾/m3以下。

1.4.5 疾病防治 疾病以預防為主,加強日常管理,做到定期鏡檢,及時發現。育苗期間,應保證水質清潔,創造良好的水環境,定期化驗,及時處理。日常操作中,定時、定量換水,注意吸污,及時清除水中的殘餌、糞便及死苗等污物。保證餌料充足,適時分池,降低魚苗密度,提高魚苗體質,增強抗病力。定期潑灑抗生素和藥浴,特別是布池和分池后,預防疾病發生。

2 結果與討論

經過10 d親魚暫養,50 d苗種培育。在240 m3水體中,繁殖仔魚約192萬尾,最終培育全長3 cm以上的黑鲪幼魚43.7萬尾,單位水體出苗1 800尾,成活率22.7%,不同日齡苗種規格見表3。

由于天津地區自然水溫較高,親魚暫養期間必須把水溫降低到17 ℃以下,如果親魚長期暫養在更高水溫的環境中,將造成魚苗無法順產,初產仔魚也基本全部死亡。

在苗種培育階段,由于本地輪蟲資源比較豐富,所以投喂輪蟲的天數較長,大約三周以后停止投喂。這對于前期生長較緩慢的部分魚苗有一定益處。鹵蟲無節幼體投喂前未經過強化,可能對魚苗的生長有一定影響。本地鹵蟲資源也比較豐富,后期培育時,餌料主要以鹵蟲為主,配合餌料使用較少,造成魚苗始終沒有完成馴化。

(收稿日期:2015-11-08)

猜你喜歡
餌料
香餌
鱖魚價格止跌上漲
HERA釣技揭秘
用餌之道貴在“善變”
HERA餌料的種類和基本特征
喂魚,你做對了嗎?
紫彩血蛤育苗過程中單胞藻培育技術
胭脂魚苗種生長應用不同餌料的影響
第三講 為魚挑食,更考驗耐心
黃顙魚工廠化育苗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