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媒體呈現研究
——以《人民日報》為例

2016-02-28 03:32張莉燕
西部廣播電視 2016年24期
關鍵詞:人民日報輿論畢業生

張莉燕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媒體呈現研究
——以《人民日報》為例

張莉燕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

為探討我國主流新聞媒體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呈現,探索其中存在的問題、原因以及影響,為我國新聞媒體報道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參考性的建議。本文通過文本分析法,以《人民日報》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對大學生就業的報道為樣本進行研究。研究發現,《人民日報》在呈現大學生就業問題時注重明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各主體的責任,然而卻存在對貧困大學生的刻板印象、過于注重黨報的輿論引導而使報道缺乏平衡性、缺乏全面深度報道的問題。因此,在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呈現時,《人民日報》不但應繼續明確各主體的責任,還應實現其輿論引導力與公正客觀的平衡,更好地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建言獻策。

新聞媒體;大學生就業問題;人民日報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人數連年突破歷史新高,2016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已達到765萬。在此形勢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當下熱點問題。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僅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也成為了媒體報道的熱點議題。因此,本文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進行研究,如媒體是如何呈現的?媒體的呈現是否存在問題?這些問題原因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又是什么?

1 研究對象與樣本采集

本文選取《人民日報》作為研究對象?!度嗣袢請蟆凡粌H是黨和政府的喉舌,還承擔了反映社會民生,記錄中國社會的變化,報道中國正在發生的變革的責任,是中國第一大報,是中國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

在新聞傳播學領域,一些學者對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有研究,主要是從媒體呈現方面進行的?!吨星鄨蟆防每蚣苓x擇性地呈現大學生就業問題[1]?!吨袊嗄陥蟆妨⒆泓c與政府和就業政策保持一致[2]?!冻於际袌蟆返膱蟮荔w裁多樣,報道角度多樣,報道內容豐富,但缺少深度報道,缺乏人情味[3]。大學畢業生就業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的工程,牽涉到社會維穩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在報道大學生就業問題時,部分媒體通過各種方式來實現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彰顯媒體的公信力與社會責任,但同時也存在著種種報道缺失[4]。但現有研究缺乏對媒體呈現問題的原因及其影響進行探討,且大多以《中國青年報》與一些都市媒體為研究對象。因此,以《人民日報》為例,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媒體呈現進行研究是比較有意義的。

時間上本文選取的是2015年11月1日-2016年11月1日的報道,最終得到有效樣本共計35篇。

2 研究發現

2.1 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注重明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各個主體的責任

《人民日報》在呈現大學生就業問題時主要是根據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幾大主體(大學生、高校、政府、社會和用人單位)來進行的,這體現出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的《人民日報》積極發揮其輿論引導的作用,積極為社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學生畢業人數連年創下歷史新高,而結構性就業矛盾卻越發突出,大學生就業形勢越發嚴峻。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要大學生個人、政府、高校、用人單位、社會和社會組織的共同發力。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要政府的支持。報道多次強調,政府堅持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與創業引領計劃,不斷制定各種政策扶持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資金保障,積極組織開展各項面對大學生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并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定制服務計劃。此外,報道還提到了對于大學生在就業與創業中面臨的性別歧視、戶口與租房等社會問題,呼吁政府應積極解決相關問題。

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就業乃民生之本,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社會應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一個積極良好的環境,并不斷轉變大學生成才觀,尊重大學生就業的每一個選擇,讓大學生能更理性,更從容地設計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為社會輿論所困。

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高校也要盡一定的責任。部分高校在大學生在校期間,將創新創業融入學生培養計劃中,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專業課程教育中,實現就業、創業與學業的無縫連接,轉變重學術輕應用傳統,積極促進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并對學生的質量實行全過程監控,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報道還舉例說明,高校對學生的教育要與時俱進,適應市場的需要,針對當下社會需要提供專業的高質量人才,才能使社會對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認同并接受。在大學生即將畢業之際,許多高校紛紛轉變其育人理念與成才觀,不要過多地簡單關注學生就業率,而是更多地關注大學生就業的滿意度與個性化就業匹配度,正確看待大學生“慢就業”的現象,幫助學生明確其個性特長并為其提供精準推送就業服務。

在報道中,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們紛紛希望大學生在校期間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水平,將知識學以致用,并且能更勇于表現自己,增強與他人溝通與交流的能力。此外,用人單位還呼吁大學生流向新興產業,流向民營企業與小微企業,大學畢業生在那里同樣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報道中還提到了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存在的問題,如過多重視學校學歷,招聘流程不透明等,打擊了部分大學生的就業信心。

從功能主義看來,社會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構成的整體系統,各部分都在系統中承擔一定的作用或功能。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牽涉到社會的許多主體,《人民日報》從功能主義的角度,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呈現,它通過對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相關的各個主體進行報道,通過議程設置提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方法,明確各個主體的責任,提高各個主體的社會責任意識,最終促進大學生就業問題系統化的解決。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要靠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相關的主體各自著力,并共同合力,才能最終促成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

2.2 過于注重黨報的輿論引導作用,報道缺乏平衡性

在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報道時,《人民日報》過于注重黨報的輿論引導作用?!度嗣袢請蟆吩趫蟮乐卸啻翁岬秸南嚓P政策與計劃,各個高校的積極轉型,以及大學生就業觀變得越發理性成熟,常常只用一句話“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連年增長,就業形勢嚴峻”就概括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而對政府政策和計劃的實施效果、高校轉型中出現的問題、就業觀并未轉變的大學生或就業觀轉變后出現的問題進行報道?!度嗣袢請蟆返膱蟮浪茉斐隽艘粋€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片大好的擬態環境。擬態環境會使人們忽視客觀事物的整體,依據媒介傳播的信息,形成帶有主觀性的心理環境,而這種環境與現實是有所偏差的[5]。這種擬態環境會帶給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偏離認知,讓社會以為有了政府政策、高校轉型、大學生就業觀的轉變就能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了,大學生就業問題很快就可以不成“問題”了,大學生就業形勢良好。

應提醒人們注意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真實客觀地對大學生就業形勢進行報道,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報道做到既不回避其嚴峻性,也不片面夸大其嚴峻性,讓大學畢業生與社會能夠清晰地認識就業現狀,并做出及時與準確的準備。

3 總結與討論

《人民日報》是我國的中央黨報,是我國黨和人民的喉舌,肩負著我國其他媒體所沒有強大的輿論引導力。而大學生就業是我國當今的一大社會問題,關系著社會穩定與人才的創收。因此,主流媒體必須將大學生就業作為一項重要的議題進行報道,并且發揮其議程設置的作用,通過主要報道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幾大主體,提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方案。但在報道大學生就業問題時,《人民日報》出現了過于注重其輿論引導力與黨報原則的問題。因為大學生就業問題涉及到社會的穩定,所以報道呈現出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是呈現出一片大好的現狀與趨勢,這樣的擬態環境雖有利于鼓舞人心與維持社會穩定,但卻未能讓公眾清晰地了解就業形勢的實際情況。同時,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雙創”口號與政策,在報道中提到了許多大學生創業的正面案例,但卻幾乎沒有提到大學生創業的困難與挑戰,雖有利于促進大學畢業生投入到創業大軍中,解決就業問題,但容易給大學生造成創業容易的幻覺,使其降低對創業風險的提防。

因此,在報道大學生就業問題時既要遵循黨報原則,積極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引導力,又不能因為過于注重發揮其輿論引導力而忽略了報道的平衡性、深度性與全面性,要始終堅持報道的深度平衡,展現其報道的權威性,這樣才能有利于大學生與社會清晰地認識到當前的就業現狀,并及時而準確地做出相應的措施。

[1]殷子然.框架理論下大學生就業的媒介呈現——以《中國青年報》大學生就業報道為例[J].新聞界,2009(5).

[2]郭文靜,郭瑾.大學生就業報道的內容分析——以《中國青年報》為例[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10(2).

[3]占小利.《楚天都市報》在報道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的得與失[J].東南傳播,2009(8).

[4]郭小平,梁媛媛,董朝.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報道與新聞輿論引導[J].今傳媒,2009(6).

[5]李建宏,沈彤,李雪銘.擬態環境的形成及其與現實環境的關系[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猜你喜歡
人民日報輿論畢業生
傷心的畢業生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最“叛逆”的畢業生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