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到“歷史理論”
——馬克思敘述歷史話語體系的命名問題

2016-02-28 07:00
學習與探索 2016年6期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馬克思

王  蒞

(北京大學 哲學系,北京 100871)

?

從“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到“歷史理論”
——馬克思敘述歷史話語體系的命名問題

王蒞

(北京大學 哲學系,北京 100871)

摘要:馬克思在其理論生涯中對歷史問題展開了多方面的探討,留下了豐富的理論遺產,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通常冠之以“唯物史觀”或“歷史唯物主義”之名。然而,當深入經典作家的文本中進行仔細研讀時,我們發現“唯物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恩格斯在闡述馬克思對“唯心史觀”和“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的變革時提出的兩個概念,重在揭示馬克思研究歷史的理論性質。除此之外,馬克思還針對具體的歷史問題寫就了大量的文本,它們體現出馬克思研究歷史得到的理論內涵?;诖?,只有將理論性質和理論內涵兩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建構起馬克思敘述歷史的話語體系。

關鍵詞: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歷史理論”;馬克思

歷史研究無疑是貫穿馬克思多年理論生涯的重要議題——博士論文時期研究的古希臘哲學史,克羅茨納赫時期研究的英國、法國、德國歷史,19世紀40年代準備編寫的社會主義學說史,1848年革命時期研究的歐洲歷史,50年代研究的政治經濟學史,60年代研究的剩余價值學說史,70年代前后研究的東方社會歷史,80年代前后研究的古代社會歷史和世界歷史……然而,當深入馬克思的文本時,我們發現他關于歷史研究的理論遺產極具模糊性。這種“模糊性”一方面表現在他本人沒有對自己研究歷史的所得結論進行命名或總結,只在《德意志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等少數幾處明確提到自己的“歷史觀”的基本要點;另一方面,在從資本主義的歷史深入人類歷史的研究過程中,他發現了具體情境對于歷史研究有制約作用,許多基于資本主義社會得出的方法和結論需要進一步檢驗。為了深化對資本主義的認識,進而對人類歷史做出整體上的把握,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之后深入對前資本主義歷史史料的具體研究,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沒有完成。

在馬克思逝世之后,出于理論爭辯和宣傳的需要,恩格斯率先對馬克思研究歷史的理論成果進行命名和概括,這構成我們建構馬克思敘述歷史的話語體系的切入點。無可否認,恩格斯在馬克思思想的傳播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恩格斯的提煉、概括和再闡釋,馬克思的很多重要思想都將面臨被誤讀的危險。因此,在討論馬克思敘述歷史的話語體系的命名問題時,恩格斯的特殊指認顯得尤為重要,這主要體現在他重點使用的兩個概念上,即“唯物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下文筆者將按照出場學研究的方式具體分析恩格斯在何種背景下提出這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具有怎樣的理論功能,以及這兩個概念能否表征馬克思敘述歷史的話語體系等問題。

一、“唯物史觀”的出場語境

從概念使用的時間先后上看,恩格斯最先用“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曾使用過“唯物主義(的)歷史觀”(die materialistische Anschauung der Geschichte)和“唯物史觀”(materialistischer Geschichtsauffassung)兩個概念指稱馬克思研究歷史的理論成果,但通過文本語境詳細比較我們認為兩者的內涵基本一致。因此,本文除引文之外,均以“唯物史觀”簡稱“唯物主義歷史觀”,并且將兩者視為等同概念。指稱馬克思研究歷史的理論成果。早在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出版之際,恩格斯就將馬克思的名字與科學的、獨立的、德國的經濟學聯系在一起,他說:“這種德國的經濟學本質上是建立在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礎上的,后者的要點,在本書的序言中已經作了扼要的闡述?!盵1]597按照恩格斯的提示,“唯物史觀”是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經典表述”的稱謂,即馬克思自稱的“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經得到就用于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1]591。如果聯系恩格斯此后對“唯物史觀”的使用與闡釋,我們會發現他一直用這一概念指稱“經典表述”的內容。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恩格斯以“唯物史觀”表達從人們的存在說明其意識的觀點,并且明確指出:“唯物主義歷史觀從下述原理出發:生產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是一切社會制度的基礎;在每個歷史地出現的社會中,產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隨的社會之劃分為階級或等級,是由生產什么、怎樣生產以及怎樣交換產品來決定的。所以,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盵2]547

從以上的引文可以知道,恩格斯在使用“唯物史觀”這一概念時有明確的理論指歸,即從人們的社會存在說明社會意識,并且認為社會存在的基礎是現實的經濟生活。雖然這段話在文字表述上與“經典表述”不相同,但是引文涉及的“生產”“交換”“經濟”等議題是“經典表述”的主要內容,并且與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至此,恩格斯以“唯物史觀”這一明確命名提煉出“經典表述”的主要觀點,對后來的研究者把握馬克思的思想提供了便捷而準確的道路。除此之外,“唯物史觀”這一概念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提示我們從與它的對立面即“唯心史觀”的關系辨析中,思考馬克思哲學的變革作用。對此,恩格斯表述道:“現在,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后的避難所即歷史觀中被驅逐出去了,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被提出來了,用人們的存在說明他們的意識,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用人們的意識說明他們的存在這樣一條道路已經找到了?!盵2]547如果將恩格斯的上述論述對應到《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的表述,我們將會發現“唯物史觀”這一概念在揭示馬克思歷史觀的性質方面與馬克思本人的思想高度一致。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針對唯心主義歷史觀闡明了自己歷史觀的主要觀點:“這種歷史觀就在于: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闡述現實的生產過程,把同這種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從市民社會作為國家的活動描述市民社會,同時從市民社會出發闡明意識的所有各種不同的理論產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各種觀念形態……”[3]544

考慮到《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上述內容在馬克思、恩格斯生前并未發表這一事實,如果我們再聯系“經典表述”的內容,就不難發現“經典表述”關于社會結構理論的原型脫胎于《德意志意識形態》,只不過到了“經典表述”階段馬克思所使用的經濟學術語更加成熟,在運用政治經濟學理論批判現實社會方面更加深入。將以上兩個文本關聯起來進行分析,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經典表述”的內容關涉對“唯心史觀”的批判問題,進而是馬克思哲學對德國古典哲學的變革問題。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尚未發表、馬克思本人尚未對自己的歷史觀進行命名的時候,恩格斯以“唯物史觀”這一概念一方面揭示出馬克思對“唯心史觀”的變革意涵,另一方面又在不違背馬克思思想的前提下準確提煉出他研究歷史的基本觀點,對于我們把握馬克思理論的性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從相反的方向來看,我們也需要意識到“唯物史觀”只是表明馬克思“歷史觀”的基本觀點,并且有反對“唯心史觀”的強烈訴求。恩格斯本人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8年單行本序言》中反思《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出“唯物史觀”時就指出:“這種闡述只是表明當時我們在經濟史方面的知識還多么不夠?!盵4]266從馬克思研究歷程來看,在1845年,甚至到了1859年,馬克思對于歷史問題的研究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量的歷史材料并未進入馬克思的視野,并且研究的范圍主要在資本主義社會。因此,“唯物史觀”不等于馬克思研究歷史的全部理論,不宜用于命名馬克思敘述歷史的話語體系。

二、“歷史唯物主義”的出場語境

除了“唯物史觀”,恩格斯還使用過“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指稱馬克思研究歷史的理論成果,時間主要集中于1890年之后。在此,我們需要思考恩格斯為什么在馬克思逝世以后重新提出一個概念指稱馬克思的思想,以及這一命名的提出相較于“唯物史觀”具有怎樣的理論價值。從文本出處來看,恩格斯關于“歷史唯物主義”概念最明確的表述出現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92年英文版導言》。在這篇文章中他指出:“我在英語中如果也像在其他許多語言中那樣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達一種關于歷史過程的觀點,我希望英國的體面人物不至于過分感到吃驚。這種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盵2]508-509

從引文的內容可以發現,“歷史唯物主義”概念并沒有提出比“唯物史觀”更多的理論內容,甚至可以從理論內容表述上將它視為“唯物史觀”的同義語使用。但是,“同義語”的解釋并不能回答恩格斯為什么要在1890年之后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概念。近年來,國內學界根據MEGA2第一部分第32卷以“論歷史唯物主義”為題出版通常所稱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92年英文版導言》的德文翻譯本這一文獻學事實提示出恩格斯在德文翻譯過程中重點建構“歷史唯物主義”概念并將其作為文章標題,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理論行為。 研究者的上述結論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它將“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的提出與恩格斯晚年的理論活動關聯起來。按照這一思路,當我們回到恩格斯稍早一些的通信中就會發現他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的理論背景。在1890年9月21—22日恩格斯致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他指出:“我也可以向您指出我的《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實行的變革》和《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我在這兩部書里對歷史唯物主義作了就我所知是目前最為詳盡的闡述?!盵5]593按照恩格斯的這一提示,我們有必要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提出原因和出場語境作進一步闡釋。

在《反杜林論》及其簡寫本《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恩格斯重點辨析了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英國唯物主義、法國唯物主義的關系,并且引證了《神圣家族》中馬克思在“對法國唯物主義的批判的戰斗”一節中討論的內容。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唯物主義在它的第一個創始人培根那里,還以樸素的形式包含著全面發展的萌芽”,但是“唯物主義在以后的發展中變得片面了”,這種片面性具體表現為“唯物主義變得漠視人了”[3]331。具體說來,馬克思通過梳理培根之后霍布斯和洛克開啟的兩種不同唯物主義路向,證明英國唯物主義的機械論特征和法國唯物主義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上的空想性,指出他們在研究歷史問題時要么漠視人、要么以虛幻的方式談論人。到了《反杜林論》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階段,恩格斯再一次比較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英國、法國唯物主義的區別,并以“歷史唯物主義”命名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之時,他的理論意圖是要劃定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英國、法國唯物主義的界限,進而是與機械論、不可知論和空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界限,以此防止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被降低為一般的唯物主義。

進一步,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又提出了將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劃界的任務。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在黑格爾哲學如日當空的年代無疑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對于這一理論貢獻都直言不諱。但是,當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接觸到社會現實,進而是人類歷史領域時,它的片面性就突顯出來。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就指出:“當費爾巴哈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的時候,歷史在他的視野之外;當他去探討歷史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在他那里,唯物主義和歷史是彼此完全脫離的?!盵3]530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具體分析了費爾巴哈在社會領域內沒有前進,因而在歷史觀上轉向了唯心主義。對于馬克思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區別,恩格斯表述道:“自從歷史也得到唯物主義的解釋以后,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也在這里開辟出來了?!盵4]281-282因此,恩格斯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概念是要在劃清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英國、法國唯物主義的界限之上,進一步劃清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界限。這一點可以從1893年2月7日恩格斯致雅柯夫列維奇·施穆伊洛夫的信中得到印證:“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在我看來,您在我的《費爾巴哈》(《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就可以找到足夠的東西——馬克思的附錄其實就是它的起源!”[5]647至此,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恩格斯是在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時提出“歷史唯物主義”的,并且將“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追溯到《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即:馬克思全面批判費爾巴哈的起點。

與以上兩類唯物主義劃界是馬克思在世時就已經完成的理論任務,“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的提出一方面與這一工作關聯緊密,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直接導致恩格斯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的原因是馬克思逝世之后思想界和無產階級對馬克思學說的普遍誤解。這種誤解的典型代表和主要根源就是保爾·巴爾特,他在《黑格爾和包括馬克思及哈特曼在內的黑格爾派的歷史哲學》中將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解讀為“經濟決定論”(可視為一種“經濟唯物主義”思想),認為現實歷史的一切發展變化都可以運用經濟因素進行解釋。這種解釋一方面因簡單而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又由于有馬克思的表述為根據,在當時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但恩格斯對此完全不贊同,他批評道:“對德國的許多青年著作家來說,‘唯物主義’這個詞大體上只是一個套語,他們把這個套語當做標簽貼到各種事物上去,再不作進一步的研究,就是說,他們一把這個標簽貼上去,就以為問題已經解決了?!盵5]587進一步,恩格斯指出:“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起決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盵5]591

因此,當恩格斯在1890年之后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概念,指出馬克思在歷史領域內徹底貫徹唯物主義的原則時,他的理論旨趣在于與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劃界,其中包括英國的機械論、不可知論唯物主義,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義和以保爾·巴爾特為代表的經濟唯物主義。由此可見,“歷史唯物主義”是繼“唯物史觀”之后,恩格斯對馬克思研究歷史所得結論的性質的進一步探討。從理論內容上看,它并沒有提供比“唯物史觀”或“經典表述”更多的東西;但是,它的重大意義在于在厘清了與“唯心史觀”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厘清與“從前一切唯物主義”的關系,是馬克思在歷史領域內徹底貫徹唯物主義的準確說明。為此,恩格斯反復強調“歷史唯物主義”只是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能代替對歷史問題的具體研究,他告誡我們:“必須重新研究全部歷史……在這方面,到現在為止只做了很少的一點工作,因為只有很少的人認真地這樣做過。在這方面,我們需要人們出大力,這個領域無限廣闊,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盵5]587可見,我們同樣不能將“歷史唯物主義”視為馬克思研究歷史所得結論的理論總和,這一概念同樣不適于命名馬克思敘述歷史的話語體系。

三、“馬克思歷史理論”的建構初探

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表述經過第二國際和蘇聯教科書的強化,成為“正統馬克思主義”理解馬克思對歷史問題研究的“標準答案”——歷史唯物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內的應用。然而,他關于“必須重新研究全部歷史”的諄諄教誨卻被思想界長期遺忘了。在將恩格斯的表述“正統化”過程中,“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對馬克思研究歷史問題的深入挖掘,誤將恩格斯對馬克思理論性質的指稱當做馬克思研究歷史的全部結論?;仡欛R克思主義發展史,對于蘇聯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在西方學界肇始于20世紀20年代初,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是這一學術動向的開山之作。然而,真正從歷史研究角度反思蘇聯正統馬克思主義的學術探索則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之后。其中,望月清司《馬克思歷史理論的研究》(1973年)、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1976年)、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1978年)和吉登斯《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批判——權力、財產與國家》(1981年)是四個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他們幾乎在同一時間對蘇聯正統馬克思主義標榜的“應用說”進行深刻批判。

在批判正統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望月清司從史學研究的角度反思“唯物史觀”或“歷史唯物主義”,與我們建構的馬克思敘述歷史的話語體系有相同旨趣。他認為以往的研究是用“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這樣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概念遮蔽了對馬克思本人思想的深入挖掘。正如他在《馬克思歷史理論的研究》一書中所說:“一般認為,表明馬克思歷史觀的各種命題和記述直接就可以等同為‘唯物主義的歷史認識’(所謂‘唯物史觀’)或者‘歷史唯物主義’。但是嚴格地說,所謂馬克思的歷史觀等只是‘唯物史觀’的下屬概念。因為,后者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一個不言自明的事實,它還包括恩格斯和列寧的歷史觀?!盵6]2與本文的觀點一致,望月清司也認為盡管恩格斯、列寧在“唯物史觀”的闡釋和實踐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這并不能代替對馬克思本人思想的深入開掘。在歷史問題研究上,望月清司極力主張要從“馬克思主義”回歸到“馬克思本人”。他說:“時代要求我們去回答當代資本主義和當代社會主義所提出的問題,去重構本來意義上的馬克思,而不是去重構馬克思主義?!盵6]5-6在重構馬克思關于歷史研究的思想方面,望月清司提出了“歷史觀”“歷史認識”和“歷史理論三個概念”,并且重在通過“馬克思歷史理論”的建構將馬克思從馬克思主義中分離出來,進而將他視為一位獨立的歷史理論家。如果把對于馬克思的各種不同理解作一個比較,我們將會發現“歷史理論”是日本馬克思主義學界對馬克思研究歷史所得結論的代表性指稱,它的提出是針對正統馬克思主義將“唯物史觀”或“歷史唯物主義”做教條化理解這一時代背景的。從概念使用上看,“歷史理論”一詞曾出現于內田義彥和平田清明的著作中;事實上,望月清司對這一概念的使用也源自以上兩位學者。然而,他的學術貢獻主要在于通過考察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研究,具體闡明“馬克思歷史理論”的內涵,豐富我們對馬克思研究歷史所得結論的認識?;谝陨峡剂?,望月清司明確提出了“馬克思歷史理論”的定義:“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從本源共同體以后的人類史=世界史的積累出發去具體描述資本主義在世界歷史中的過渡性邏輯的。同時它還是論證資本主義屬于本來就能為必將到來的‘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創造客觀條件的歷史過程的理論。即它不是要解釋和整理過去,而是要預見未來?!盵6]5

如果我們將望月清司的這一概括與恩格斯關于“唯物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定義做一個比較,那么將不難發現望月清司關注的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歷史的實際研究過程和具體研究結論,特別是通過追溯資本主義的起源和揭示資本主義的矛盾來為共產主義創造條件。在實際研究過程中,他高度重視馬克思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對于分工、地租、市民社會、農奴制等具體歷史事實的分析,這一點與“經典表述”和恩格斯的指認有很大的區別。在此,我們并不否認“經典表述”“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從社會結構和人類進程的宏大敘事結構把握歷史的理論價值。但是,我們也需要指出對于馬克思研究歷史所得結論的厘清工作不容忽視他本人對具體歷史問題(特別是涉及資本主義社會的重大歷史問題)的分析,這一點恰好構成馬克思超越以往歷史哲學從先驗框架和概念范疇把握歷史演進的關鍵。因此,望月清司的理論啟示在于要通過馬克思研究歷史問題的具體進程仔細甄別和判定他得到的結論,這一點已經從恩格斯對于理論性質的指認深入到馬克思的文本進行理論內涵的建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借用了日本馬克思主義學界的“歷史理論”這一概念。

望月清司對“馬克思歷史理論”這一概念的重新提出與闡釋已經觸及馬克思思想的內涵層面,其實質是以一種史學研究的視角揭示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特別是資本主義歷史)上重大問題的分析。這種研究方式將關注點放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上,是在“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被人誤讀、受人詬病的年代重新展示馬克思思想豐富性的重要努力。事實上,在反思蘇聯正統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突出強調馬克思對具體歷史問題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除了望月清司以外,科恩在《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中明確指出:“馬克思至少提出四組思想:哲學人類學、歷史理論、經濟學和對未來社會的遠見?!盵7]將“歷史理論”作為馬克思思想的獨立甚至是重要組成部分,不管對列寧關于馬克思思想的“三個組成部分說”(馬克思思想由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構成),還是對斯大林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應用說”(歷史唯物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內的應用)都是一個重要的超越,我們也認為將歷史問題研究作為馬克思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但是,以往的學者在闡釋馬克思歷史理論這一概念時由于時代背景和問題視域的限制,都還存在一些缺憾。例如,科恩的研究可謂“辯護有余而建構不足”,他所謂的“歷史理論”主要是對“經典表述”的有效性辯護,主要體現為生產力首要性命題和發展命題,事實上并沒有挖掘出馬克思研究歷史的更多理論成果。望月清司雖然在挖掘馬克思研究歷史所得結論方面有重要貢獻,并且完成了個人對“馬克思歷史理論”的建構,但是他的主要缺陷在于“建構不徹底”。換言之,他并沒有將馬克思研究歷史的全過程納入考察范圍。在《馬克思歷史理論的研究》一書中,望月清司的討論主要集中在《資本論》及其之前的文本,重點是《德法年鑒》《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雇傭勞動與資本》、《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資本論》?!恶R克思歷史理論的研究》一書的中譯者韓立新教授在分析“東方社會能否納入市民社會”這一問題時也同樣指出了望月清司理論建構的不徹底:“很遺憾,望月對馬克思歷史理論的解讀是到《大綱》為止,那以后的《資本論》《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及其草稿以及晚年的東方社會研究和人類學筆記等并沒有進入本書的分析視野,因此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盵6]6因此,站在建構馬克思歷史理論的角度,我們并不滿足于望月清司已有的研究。很明顯,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之后馬克思對于俄國、印度等東方社會的歷史以及愛爾蘭、波蘭、北美合眾國等西方國家的歷史都進行過仔細研究,對于無產階級如何通過革命實現共產主義進行過長期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對于俄國公社能否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難題做出了審慎的思考,并在生命的最后歲月摘錄了人類學、歷史學研究的大量實證材料……以上這些馬克思對歷史具體問題的分析都應該成為建構“馬克思歷史理論”的重要材料。

綜上所述,馬克思為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用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展開了歷史研究。其中,既包括從歷史觀層面把握歷史的哲學思考如“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也包括從具體歷史事件分析得到的理論內涵。以上兩方面構成馬克思敘述歷史的話語體系的理論內含基礎和方法論前提,我們用“歷史理論”這一概念加以命名。囿于篇幅所限,本文對馬克思歷史理論的性質、方法論基礎、內在邏輯、主要內容、理論地位等諸多問題都沒有涉及,我們將在另外的文章中加以詳細闡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望月清司.馬克思歷史理論的研究[M].韓立新,譯.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7]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M].段忠橋,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87.

[責任編輯:高云涌]

收稿日期:2015-11-10

作者簡介:王蒞(1990—),男,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中后期思想、歷史唯物主義研究。

中圖分類號:B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462X(2016)06-0020-06

·當代哲學問題探索·

猜你喜歡
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馬克思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唯物史觀視域下的資本主義發展史教學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到《共產黨宣言》看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的初心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岳麓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