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禎的三個皇子去哪兒了

2016-03-01 03:32向斯
山海經 2016年15期
關鍵詞:吳三桂李自成崇禎

●向斯

崇禎的三個皇子去哪兒了

●向斯

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九日凌晨,在李自成的大軍兵臨北京城下時,崇禎帝用三尺白綾吊死在煤山上。

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十六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十四歲,皇四子朱慈煥只有十歲。崇禎帝為給大明保留一絲血脈,讓兒子們都換上平民衣服,由太監護送逃出北京城。臨死,他還寫下遺詔,要求各地官員協力輔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么,這個出逃的太子和他的兩個弟弟又到哪里去了呢?三個十多歲的少年,從一出生就生活在富貴鄉里,他們能在紛飛的戰火中生存下來嗎?尤其是太子朱慈烺的下落更是成為各方勢力高度關注和爭奪的對象,因為一個國家的繼承人如果仍然活著,那就不能說這個國家已經亡了,他隨時有可能召集愿意追隨他的人重建國家。那么朱慈烺的歸宿到底如何?

第一種說法:兵荒馬亂之中失蹤

卻說親信太監接受崇禎皇帝囑托,藏匿了太子等三人。李自成進入北京后,發布懸賞令,尋找這三個重要人物的下落。太監見利忘義,為重賞所誘,很快交出了三人,邀功請賞。李自成鑒于他們還未成年,沒有處死他們。太子乘機向李自成提出三條建議:第一,不可驚動祖宗陵寢;第二,迅速安葬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殺害百姓。

從以后的事態發展來推斷,李自成似乎接受了這些建議。李自成出征山海關兵敗后,把太子等三人,交給了吳三桂。多爾袞命令吳三桂不得進入北京,向西追擊李自成,吳三桂不得不把太子等送到太監高起潛處暫時落腳。隨著政權的迅速更迭,兵荒馬亂之中,太子等三人便不知下落了。

第二種說法:被清廷捕獲殺害

崇禎太子一行三人后來到了外公周奎家中,還和長平公主見過一面,大家抱頭痛哭?;视H周奎害怕引來禍水,便將他們逐出家門,被巡邏的士兵逮捕。叫來太監辨認,都說是真太子,于是把他們送入宮中,考察他們對宮廷的熟悉情況,都對答如流。而一些投靠清朝的前明官員為了避免麻煩,極力證明太子是假的。一時間眾說紛紜,真假莫辨。攝政王多爾袞的態度很明確,不必繼續爭論,真假都無妨。隨后處死了主張太子是真的官員,又在次年四月初四,公開布告天下,說太子是假的,然后把他們秘密處死。清朝廷為什么這么做呢?因為不愿意承認前明的太子,果斷處死,是為了避免改朝換代之際引起民心動搖。

這種說法在《石匾書后集》中的《烈帝本紀》及《太子本紀》中均可看到,應該說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但是,又有記載說后來太子在南方出現了,與此種說法似乎矛盾:懾于多爾袞的命令,吳三桂不得進京,他在途中釋放太子,在皇姑寺把他交給太監高起潛。高起潛和太子前往天津,由海路抵達揚州。他發現南明當局并不歡迎太子,想殺死了事。他的兒子高夢箕(原任鴻臚寺少卿)極力反對,挾太子渡江,輾轉來到蘇州、杭州。

這時候已經當了監國的朱由崧,聽說崇禎皇帝的太子前來投奔,十分害怕,因為如果證明這個少年真是太子,他就得歸政,于是朱由崧打定了主意,堅決不承認前來投奔的少年是真太子。但是無論在朝廷上如何盤問,少年都對答如流;從北方逃過來的老太監也都指認少年確實是太子朱慈烺,盡管如此朱由崧還是一口咬定少年是假扮太子,不由分說把他關進監獄,并將知道內幕的一些大臣毒死。據說,后來清軍攻破南京,太子朱慈烺被押回京,在北京被清朝當局處死。清朝方面的行動,使真假太子之謎又蒙上了一層政治色彩,更加難以辨別了。

第三種說法:做了和尚

在李自成軍隊敗退北京的路上,劉宗敏受了重傷,放松了對太子的看管,他就找了個機會和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從闖王的軍中逃了出來,后來到了李士淳的老家廣東嘉應州陰那山出家當了和尚。據說太子死后,廟里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滅了,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后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了太子,并把太子帶回自己的家鄉,兩人還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種種說法,難辨真偽,不過,這都是皇太子生死之謎的一個環節,給歷史增添了不少撲朔迷離的色彩,更顯出它的無窮魅力。

猜你喜歡
吳三桂李自成崇禎
多爾袞巧降吳三桂
從心理傳記學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構想
“能吏”的“魄力”
明末的中樞決策與權力格局演進:以崇禎帝“改票”為視角
“有君無臣”論:明清之際崇禎君臣的歷史評價與君臣觀流變
短暫的輝煌
試論明崇禎年間閣臣的更迭
李自成起義失敗的教訓再思考
清初吳三桂控制下的云南社會
崇禎朝“欽定逆案”三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