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官從政務戒“舒適地帶”思維

2016-03-01 12:03唐任伍
人民論壇 2016年4期

唐任伍

【摘要】隨著條件的改善,一些官員越來越適應于“舒適地帶”,越來越嫌棄艱苦。他們習慣于坐辦公室、發文件、作指示,不愿意下基層、下田頭、訪炕頭、走鄉下。為官從政者如果長期習慣于“舒適地帶”,形成“舒適”的慣性心理狀態和行為定勢,于黨于國于己都無益處。

【關鍵詞】懶政怠政 干事創業 動力激情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時刻,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正處在經濟增長速度進入換擋、結構調整面臨陣痛、前期刺激政策進入消化的“三期疊加”期;正處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矛盾多發期。要擺脫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環境污染加劇、社會矛盾增加、國際壓力變大的“舊常態”,就必須有一批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啃得了硬骨、有改革創新激情的好官員、實干家。然而,隨著條件的改善,一些官員越來越適應于“舒適地帶”,越來越嫌棄艱苦。他們習慣于坐辦公室、發文件、作指示,熱衷于住城里、跑發達地區,不愿意下基層、下田頭、訪炕頭、走鄉下,更不愿意到“老少邊窮”地區開山辟路。一句話,嫌貧愛富、喜舒厭艱、好逸惡勞。

環境塑造人,為官從政者如果長期習慣于“舒適地帶”,形成“舒適”的慣性心理狀態和行為定勢,于黨于國于己都無益處,其危害有三:

第一,“舒適地帶”容易造成懶政、怠政、庸政。官員在舒適地帶工作時間久了,身心慵懶,上班無所事事,不想做、不想動,處于懶政狀態;工作上拖拖沓沓,沒有政績、沒有亮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庸碌過日子;更有甚者,干脆該辦的不辦,該干的不干,拖著壓著,以消極怠工的方式,敷衍工作。尤其是中央推出“八項規定”和反“四風”以來,一些官員的灰色收入沒有了,能得的好處也不敢要了,為了保住“舒適”位置,就采取庸政、懶政、怠政的“軟對付”方法,工作不去抓,歪風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無為。因此,“舒適”思維誤黨誤國,貽誤事業,是一種新的腐敗。

第二,“舒適地帶”消磨官員的進取心和干事創業的激情。物質條件豐裕的“舒適地帶”,導致很多官員嬌生慣養、意志消沉、怕苦怕累。官員精神貧困了,習慣于鮮花和掌聲,創業時期、打拼時期的闖勁、沖勁、進取心和干事創業的激情沒有了,改革創新的銳氣和勇氣消失了,理想信念動搖了。

第三,“舒適地帶”容易使人喪失憂患意識,不利于培養青年干部。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意識如何,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事業是不是后繼有人?!吧趹n患,死于安樂”,青年干部迷戀“舒適地帶”,容易喪失憂患意識,缺少本領恐慌,不利于青年干部的培養和鍛煉。今天,我們正在經歷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需要我們千千萬萬的官員摒棄“舒適地帶”思維,重拾“革命老前輩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奮斗精神,臥薪嘗膽,奮力拼搏。官員是實現“中國夢”的帶頭人,干部更要先干一步。尤其是年輕干部,吃點苦、受點挫折是件好事,能更加知道人生的不易,懂得改革創業的艱辛。因此,黨和國家把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放到“老少邊窮”地區、改革任務繁重的關鍵崗位和艱苦環境中去磨煉,派到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去摔打,看看他們有沒有改變落后面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本領,有沒有化解矛盾、處理復雜問題的智慧,有沒有不怕失敗、愈挫愈勇的膽識,有沒有不怕誤解、敢于擔當的胸懷。態度決定一切,面對艱苦環境下的工作崗位,是拈輕怕重、挑挑揀揀、貪圖安逸,還是像焦裕祿那樣,把熱情和赤誠捧在手上,這時候就能試出真金,挑出真才,鑒出真寶,這是關系到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國家長治久安、人民福祉安康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

責編/劉瑞一 美編/宋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