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班故事教學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2016-03-02 04:41程度黃梅湖北大學幼兒園湖北武漢430062
關鍵詞:襪子小班小狗

程度 黃梅(湖北大學幼兒園湖北武漢430062)

?

淺談小班故事教學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程度黃梅
(湖北大學幼兒園湖北武漢430062)

摘要:創造力是一種能力或技能,它是人類智慧的最高表現,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現代社會對現代教育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3~4歲的小班幼兒,已有了創造力的萌芽,在故事教學活動中,幼兒能憑借故事的人物活動、線索,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想象故事的發展和創編。本文主要通過觀察小班幼兒在故事教學活動中的實際表現,探索發展小班幼兒創造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班故事教學發展幼兒創造力

所謂創造力,是成功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解放兒童的頭腦、眼睛、嘴、雙手、時間、空間”。如今,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現代社會對現代教育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美國杜克大學史蒂芬·漢列尼博士認為: 2—6歲的幼兒是想象力、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間。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想象力豐富,是創造力發展最有潛力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如不好好的培養,以后就很難重新燃起這種創造的火種。小班幼兒正處于想象較為豐富的時期,他們的思維特點是跳躍、零散的,容易受他人影響,喜歡模仿別人。他們的創造行為屬于自發創造,是一種原發性過程。[1]

幼兒故事是以幼兒為欣賞對象的故事,其內容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具備娛樂性,留有廣闊的想象空間,語言形象生動、有感染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富于兒童情趣的情節,為孩子們打開了廣闊有趣的世界,是豐富他們想象的鑰匙。幼兒在講故事、聽故事、復述故事、編故事、演故事等過程中,在聽、講述、表演等一系列動態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進行大膽想象、積極參與思維,努力擴展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本文通過認真觀察小班幼兒在故事教學活動中的客觀表現,初步探討和總結了在小班故事教學活動中發展幼兒創造力的策略。[2]

一、選擇幼兒喜歡、滿足其發展需要的故事內容

案例:前段時間,家長贈送了一套《不一樣的卡梅拉》故事繪本給我們班的圖書區,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套書。在一次餐前故事時間里,筆者給孩子們講述了《我不要被吃掉》(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之一)這個故事,一邊講,我就發現孩子們聽得不太認真,故事講完了,當我請孩子們說說:“這個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做了些什么”時,僅有幾個小朋友并不完整的說有卡門、小胖墩等,至于第二個問題,孩子們更是說不出來。這時,我反思了一下,覺得這套書雖然好,但是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并不合適,書中的故事過于復雜、人物過多。

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有趣的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講述、創造欲望。案例中,教師選取了不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故事作品,使孩子們對故事興趣不高,也不能理解故事內容,更談不上想像、創造了。所以,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所選擇的故事內容應該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如《小狗的小房子》中有非常貼近幼兒生活中常用語言的對話、社會性教育童話故事《老爺爺的帽子》以"老爺爺關心小鳥,小鳥關心老爺爺,"這一主題,將我們放入了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愛的世界、“彼得兔系列”的故事的主角只有一到兩個,每次都圍繞一到兩個有特點的小動物展開故事、《爺爺一定有辦法》營造的趣味點經得住反復回味、《小黑魚》中有出乎意料的結尾、《木偶奇遇記》有著神奇而又美妙的情節的童話……這些故事題材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還能引起他們的遐想,啟迪他們的智力。

二、創設生動激趣、輕松自主的故事講述環境

案例:在小班故事《我的影子》教學活動中,先請孩子們看故事圖片,在前兩幅圖片中,故事里的小朋友在沙灘上快樂的玩沙,沙灘上出現了小朋友和小桶等物品的影子。第三幅圖時,我在活動前把小朋友的影子用白紙遮住了,這時我請孩子們猜一猜:“圖上的小朋友有影子嗎?為什么呢?”聽到這個問題,孩子們七嘴八舌的開始說了:“沒有影子,因為沒有太陽”,有的孩子又反駁道:“那前面那幅也沒太陽,有影子啊”、“太陽躲在后面了”、“沒有影子,影子掉到海里去了吧”……這時,笑笑大聲的說:“有影子吧,老師你看旁邊的小桶、烏龜都有影子啊”,聽到這里,孩子們都跟著他說旁邊的物品有影子。當我最后向他們確認這個小朋友是否有影子時,都肯定的告訴我:“有”。最后我拿掉白紙,露出影子時,孩子們都開心的叫了起來。

輕松無壓力的語言環境是調動幼兒大膽表達的必要條件。案例中,當教師拋出了一個分析性問題后,孩子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這時,教師并沒有急于的去告訴孩子們正確的答案,或者很肯定的說出誰對誰錯,而是讓孩子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由地去說、去表達。因此,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一個輕松無壓力的語言環境。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地位,當幼兒討論、理解故事時,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參與者;當幼兒回答錯誤、判斷理解失誤、表達不清時,教師是幫助者、示范者;當幼兒積極思維、大膽表現時,教師是欣賞者、支持者。關心、尊重、鼓勵、支持每個幼兒,洞察他們的所思所想,令幼兒在無多大壓力的自由愉快的氛圍中去聽、去想、去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他們創設自主表達與自由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自主、自由的氛圍中,有話愿說,有話敢說,成為自主學習者。[3]

三、注重幼兒對故事情節、角色的理解與感悟

案例:在小班故事《化裝》的教學活動中,我聲情并茂的給孩子們完整的講述了一遍故事,并一邊講一邊看故事掛圖。孩子聽完,我會問: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于是,孩子就把自己對作品的感悟與理解說出來,“我喜歡里面強壯的恐龍”、“美麗的公主就是我”、“海盜還拿著刀”等……“最后的那個小朋友怎么掉到箱子里了?”這時,璨璨提出了一個問題,孩子們又大聲的說:“因為他的眼睛蒙住了啊……”、“是別人把他推進去的吧……”孩子們也開始進入對了故事的討論。

案例中,教師首先通過自己的語言和掛圖,給了孩子一個完整的感知,并通過孩子們的表達,了解了孩子對故事的的理解,引導幼兒把自己的問題呈出與大家交流探討,發揮其想像、創造。這一過程是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相互學習的好機會。在每次故事的教學活動中,應讓幼兒充分表現自己對故事情節、角色的理解和感悟,教師盡可能地為幼兒創設環境,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自由地選擇用繪畫、動作、表演、講述等多種方式來體驗作品的情感脈絡,幫助幼兒學習。把看、聽、講、做有機結合起來,使故事活動更富于情趣。例如:把故事《誰吃我的大餅》制成多媒體課件,使視、聽結合起來,不但使幼兒感到觀看動畫故事的快樂,同時更易理解不是鱷魚、兔子、小鳥、烏龜、狐貍偷吃了小豬的大餅,因為它們的牙印和大餅上的牙印形狀不同。當老師提出問題:小豬的大餅到底是誰偷吃了?幼兒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答案也各不相同,有的說是小熊吃了,因為小熊的嘴巴圓圓的、有的說是聰明的小猴子拿剪刀剪了一塊……在以上“活”而“變”的思維過程中,幼兒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變通性得到了最佳發展。

四、挖掘開放性、引發幼兒大膽想象的問題

案例:《襪子》是小班孩子比較喜歡的一個故事,比起簡單的故事,孩子們更喜歡它有趣的故事線索??垂适聮靾D時,當孩子們看到小狗把襪子咬下來掉進泥巴地里、干凈的襪子變成臟襪子時,都哈哈的笑了起來,這時,我問孩子們:“如果你是叔叔,你會對小狗說什么呢?”孩子們有的說:“小狗,快走開!”“討厭的小狗”、“小狗,你把襪子弄臟了”、“小狗,快去洗襪子”、“我也要把你弄臟”……接著我又問:“襪子都變臟了,叔叔會怎么做呢?”有的孩子說叔叔會再去洗襪子,有的孩子們叔叔會讓小狗去洗襪子,還有的孩子說叔叔下次不會再把襪子晾在這里了。[4]

提問法是故事教學中運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在上述的案例中,通過“如果你是叔叔,你會對小狗說什么呢?”、“襪子都變臟了,叔叔會怎么做呢?”兩個開放性的問題激發了孩子大膽想象、創造的欲望。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設計分析性問題、究因性問題、歸類性問題、假設性問題、創造性問題等,采用插入式提問(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情節的發展及時地提出問題)、前置性提問(將故事的結局在活動前展現出來,然后啟發幼兒展開想象)、后續性提問(在無結局的情況下,讓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設想),極大的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啟發幼兒從多角度主動地思考,并轉變成“想說、敢說、樂于說”,從而促進其創造力和語言有效的發展。

五、啟發幼兒圍繞故事情節發展主線進行創編

案例:當小班的孩子們對故事《蟲蟲蟲蟲爬》十分熟悉后,我給孩子們出示了池塘全景圖,讓他們觀察“除了故事中出現的動物外,池塘里和池塘周圍還可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的家在哪里?它們是怎么活動的”?在我的的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對故事的續編:“鴨子鴨子游,游到了小狗家。小狗小狗跑,跑到了青蛙家。青蛙青蛙跳,跳到了烏龜家……”一個簡短的故事被孩子們編得越來越長、越來越豐富。續編結束后,我們還邀請家長幫助一起制作了動物頭飾和道具,將續編后的故事進行了表演。

故事創編是一種基本的活動形式,是對幼兒具有積極意義的創造性活動,小班的幼兒在故事創編形式上以續編和表演為主。案例中,當孩子們對故事熟悉之后,通過讓幼兒觀察圖片引出對故事的續編和表演。在故事教學活動中,在故事熟悉之后,我們可以引導幼兒續編故事,使讓孩子成為故事的主角,老師多做孩子的聽眾和記錄員,大大的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各種靈活多樣的創編故事活動:1.編故

猜你喜歡
襪子小班小狗
襪子少年
小班教學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軍事游戲的開展
不一樣的襪子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區域活動
襪子
小狗
小狗走丟了
小班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