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中的懸念設置
——以《催眠大師》為例

2016-03-02 09:09鄧佳佳作者單位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
西部廣播電視 2016年5期
關鍵詞:電影

鄧佳佳(作者單位: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

?

電影中的懸念設置
——以《催眠大師》為例

鄧佳佳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

摘 要:近年來,中國電影票房發生了迅猛的發展,創造票房奇跡的影片也越來越多,但在高票房奇跡的背后仍伴隨著諸多問題,數字背后的泡沫值得所有人反思。本選題針對這一現象,通過對《催眠大師》中的懸念設置的深入剖析,明確電影市場需求,使電影懸念有效地服務于電影市場。

關鍵詞:電影;電影懸念;懸念設置

1 電影懸念的概述

任何敘事都具有一定的長度,讀者和觀眾的注意力則是相對有限的,因此通過懸念的設置與電影敘事結構相結合進行研究有益于抓住受眾需求。關于懸念,《電影藝術詞典》是這樣定義的:懸念是處理情節結構的手法之一,在電影中,懸念的建立與構成是在電影文本與觀眾遭遇之時實現的。懸念是構建情節、推動劇情發展的最具魅力并被頻繁使用的元素之一。在不同風格樣式的電影劇作中表現方式不同,如從寬泛的接受背景去審視,懸念通常被理解為一種心理誘因,一種誘導觀影者在進行電影敘事的觀賞時產生的一種強烈的觀影欲望。懸念既可以使故事情節最具有活力和張力,同時也是最富魅力的藝術元素。

2014年,國產心理懸念電影《催眠大師》上映4天就刷新了國產懸念電影的票房紀錄。對于電影而言,好的故事是關鍵;對好故事而言,嚴密的邏輯推理和縝密的情況分析更為重要,而懸念則是推動邏輯推理向前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國產電影以色彩絢麗、大制作、大場面、華麗動作來抓住觀眾眼球時,電影《催眠大師》則立足于電影本質——講故事。但是,懸念不是目的,它只是情節的構成元素和重要的表現手段。

2 電影懸念的信息表現

情感的表達是解釋懸念的開始,而人物懸念則對事件的發展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物件細節具有作用于情節結構的功能,所以運用物件細節本就很容易設置懸念。

2.1人物懸念

一個作者在事件的懸念上沒有辦法做得很完美,但如果人物的懸念設置好,完全可以彌補在敘事上的薄弱之處。影片《催眠大師》通過亦真亦假的人物身份的設置,將觀眾帶進了一種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中。影片一開始講述了徐瑞寧是心理醫生,擅長對病人進行催眠治療,并且在該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然而在他給任小妍進行治療的同時,自己卻被進卷入了一場“明爭暗斗”的心理較量。就像影片中夢境和現實一樣,兩人誰在給誰催眠也是難以分辨。真相慢慢揭示的過程讓人覺得詫異萬分,影片在進行揭示的過程中線索繁多,給觀眾造成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錯亂之感。

2.2情感懸念

懸念與故事密不可分,然而故事想要深入人心,讓觀眾產生“欲罷不能”的觀影效果,情感的有效表達會將這種效果放射到最大。所以在影片中,徐瑞寧由于那段被壓抑的記憶促使了自己自殘的行為。顧潔雖然原諒了他,但他自己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不斷自殘,于是方教授安排顧潔給徐瑞寧進行治療。當任小妍第一次出場,在那撥弄時鐘的分針的時候,就是她對徐瑞寧實施催眠的時刻,影片最后,其實都是徐瑞寧在被催眠狀態下的反應。當徐瑞寧意識到自己的愛人摯友再也回不來了,他開始學著接受,其實他是真的愛他們,他們同樣也“會”原諒自己。顯然這種原諒,并不是徐瑞寧尋找到了他人的諒解。而是他最終,愿意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贖的。

2.3物件懸念

物件細節具有作用于情節結構的功能,所以運用物件細節本就很容易設置懸念,如影片《催眠大師》中的病例、彈珠、鐘表、水杯和煙等物件,這些物件的設置豐富了影片的情節內容以及劇情的發展。在影片中最重要的物件就是水,無論是水杯里的水,還是洗手臺的水,或是池塘里的水,或是雨水、海水,都暗示著故事情節最重要的部分——徐瑞寧病情的原因。還有徐醫生在看病時手里拿的筆和紙,不僅是他作為醫生需要記憶的,同時使觀眾有意無意的記憶著,暗示觀眾聯想分析,體驗一把當心理醫生的感覺,并為他推斷的病情結果做了鋪墊。

3 懸念的設置技巧

設置懸念,實際上就是平時所說的“故弄玄虛”,特指把故事的內容寫得曲折起伏,能引發讀者的好奇和關注,滿懷濃厚興趣。巧設懸念,可以使作品的情節因此而跌宕多姿,波瀾起伏[1],從而引起觀影者對影片故事的發展、變化的好奇和關注,使他們產生揣摩下文、探究結局的急切心情。

3.1懸念的“未知性”

觀眾到影院中觀看電影,不外乎就是尋求娛樂和刺激,獲得審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悅。但是觀影者一旦由于懸念的“未知性”被帶入進劇情,他就會關注起劇中人物的命運,由來參與意識之后,其心理狀態就會變得極為復雜,而懸念的“未知性”對觀眾產生的心理效應更為強烈。中國電影偏向于通過從恢弘的場景、超強的明星陣容以及強烈的視覺沖擊來展現故事,往往只重視場景、視覺而忽視敘事。然而《催眠大師》卻反其道而行之,從電影的本質出發。雖然它是一個當代故事,但由于“時空”的穿梭,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

有很強的“未知性”,種種的欲望信息使得每一個故事都以人物為中心,一個人物在不同時空中的不同故事以一種自由的方法展現。內容上變得更加豐富龐大,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前世今生”,看上去同樣很豐富。

3.2懸念的積累

有人總結近年來國內懸疑片的敘事方法:“懸念無外乎是個系扣解扣的過程。大懸念中套著小懸念,環環相扣才見精彩;人物命運的不確定性,人物置身于危險之中,他不知而你我知;步步驚心、氛圍詭異三種懸念方式是所有懸念設置取勝的必殺三招?!保?]《催眠大師》在情節上更多的是創造一些似是而非的“未知性”,系扣但不急于去解開,對疑問只暗示不解釋。影片用長時間的“只暗示不解釋”的懸念積累,攤出了一個處處充滿“未知性”的“大餅”,將觀眾困在里面,形成了一種“他不知,而你我也不知”的狀況。因而才能引發觀眾強烈的探索欲和挑戰欲,讓人不明白不罷休。只有到了最后才會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之感。

3.3懸念的留白

“展示”或者“不要告訴”意味著對觀眾的智慧和感受能力的尊重。邀請他們將其最佳狀態帶入這個故事儀式中,讓他們自己去觀看、去思想、去感覺并得出自己的結論。經典的故事專家們都同意故事的魅力在于間接的暗示人們真理而不是左腦邏輯推理式的直接教導。當我們在敘事的過程中,對信息的展示留有余地,給觀眾自己從碎片式的事實中領悟到隱藏在事實表面的內在真相時,觀眾會產生一種如同破解“縱橫字謎”游戲一樣的領悟快感。這種領悟快感的本質是來自對表面無關信息的內在有機聯系的洞察。這種敘事上的“留白”空間,因為給觀眾獲得“領悟”的快感提供了基礎,反而使得這個故事更具魅力、更具說服力,從而當影片中任小妍說“你能原諒的只有你自己”,在情感上與觀眾就達到了共鳴。然而正因為無從得知才使影片更具吸引力,這就是合理運用懸念留白的魅力。

4 懸念的價值分析

懸念是藝術創作中造成受眾某種急切期待和熱烈關切的心理狀態的一種手法。一部好電影事實上是從選擇故事的題材開始,然后確定與這個題材相適應的敘述形式,并且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逐步建立完美而又個性化的影像風格,最終創造出具有隱喻意味的美學意境[3],這是一個從電影藝術的思維領域到創作領域、從電影的藝術風格向電影的美學意境逐級提升的完整過程。藝術貴在創新,無論是懸念電影還是推理電影,都必須確定新的觀念和新的視點,突破前人的窠臼,開創新的局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王心雨.影視導演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美]羅伯特·考克爾著,郭青春譯.電影的形式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孫宜君.影視藝術鑒賞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社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鄧佳佳(1987-),女,河南林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新聞傳播。

猜你喜歡
電影
徐克電影的視覺風格解讀
馮小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
1980—1983年電影中的審美體驗
電影《飄》中的女權主義意識研究
由《萬物理論》看英國傳記文學的改編
從小說到電影:看《推拿》的改編
論胡玫《孔子》編劇藝術得失
莫言文學作品電影改編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解讀張藝謀影片的視覺審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