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民辦職業院校思政課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2016-03-03 12:23甘曉蕓
關鍵詞:民辦思政課職業院校

陳 超 甘曉蕓

(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 四川資陽 641300)

淺析民辦職業院校思政課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陳 超 甘曉蕓

(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 四川資陽 641300)

民辦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國民辦職業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導致民辦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偏重于職業技能的教育,而忽視了職業精神的教育,尤其是沒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于職業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轉型期,企業越來越看重員工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職業院校職業精神培育的載體之一,應當擔負起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重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送更多可靠的人才。

民辦 職業院校 思政課 職業精神

愛因斯坦曾指出:“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則僅有專業知識的人,不過更像是一條經過良好訓練的狗?!庇纱丝梢?,在職業教育中對學生美德的培養遠比技能培養來得重要,而這恰恰又是民辦高職教育中被忽略了的、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現狀

自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猛。但是,如何縮小民辦類型的高等職業院校與公辦高等職業院校的差距,形成獨特的教學思想、教育模式,特別是如何發揮公共基礎課及各類學生活動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養成作用,如何改善重專業課輕基礎課的現狀,對民辦高等職業院校而言至關重要。而在民辦高職教育體系中,思政課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風尚、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等方面,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思政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簡稱。1985年10月國家教委文件將普通高?!榜R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簡稱為“兩課”,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又將“兩課”改稱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2007年起,“思政課”所屬課程有4門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還有《形勢與政策》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2門選修課。本、??圃盒λ颊n的開設有所不同:在本科院校中,上述四門課程是所有專業必修公共課程;在??圃盒V?,僅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兩門必修課程,其他選修課程基本以講座形式完成。目前,“思政課”不僅僅是向大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黨的發展歷程及思想、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主陣地,也是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弘揚社會主義和諧旋律的重要渠道,更應是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重要平臺??梢哉f,在民辦高職院校中,思政課理當占據培養大學生職業精神不可或缺的主導性地位。

我國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快速推進,科技發展機遇的客觀要求和產業升級的優化,現代企業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已不僅僅強調“實踐性”和“操作型”,還更加注重良好職業精神、道德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1]而“思政課”恰在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陣地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推卸的責任。思想政治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理應受到學校的重視。但是,由于我國民辦職業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重技能培養而輕素質教育,尤其是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導致許多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社會職場中因缺乏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創新意識、拼搏意識等職業精神而出現一系列問題。

二、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培養學生職業精神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體系中對學院規劃、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都有詳細評估指標和具體考核要求,卻沒有將職業精神培養作為考核大學生職業目標是否清晰,職業規劃是否合理的明確指標,所以呈現出當前我國各類高職院校普遍對職業精神培養缺乏足夠重視。和公辦職業院校相比,民辦高職院校更是忽視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目前民辦高職院校沒有開設職業精神培養這門獨立課程,也沒有將其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體系始終。根據筆者調查了解,思政課在職業精神培養方面主要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由于外部環境對職業精神培養的輕視,許多民辦高職院校沒有將職業精神培養上升到職業人才教育內涵的高度。尤其是受各種不同級別技能競賽導向的影響,省級以上大學生技能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可以發給相應的技能證書,大學生的英語、計算機等級證書及其他中級工、高級工證書可以置換課程學分;各院校實訓場地建設投入和思政課程建設投入處于失衡狀態,有些院校配備設施功能齊全的一流各類實訓場地及實驗室,而思政課程建設投入在場地、師資、科研、經費等方面都很難達到教育部2015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的要求。

其次,高職院校普遍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精神培養,即使對學生進行職業精神培養教育,也主要是通過思政課、就業指導課部分章節的講授過程中進行。而目前思政課中也僅有《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第五章“遵守道德規范 錘煉高尚品格”第二節“職業道德”所授內容涉及職業精神培養,但這章內容理論性較強,在講授中教師也必須把職業道德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來闡述。從某種意義說,并沒有從現實角度來剖析職業精神培養對高職學生的重要性,沒有切實起到培育的作用。

再次,思政課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脫節嚴重。思政課在培養學生道德素質、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方面發揮引領作用,把職業精神的培育滲透在思政課理論的教學各個環節中并應用于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才能達到思政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課程目標。而我們恰恰忽略了這個關系,目前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并沒有納入正規的課程體系;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也沒有詳細的教學大綱和計劃,學生的社會實踐隨意性較強,一些開辦了兩三年的高職院校甚至沒有建立大學生思想教育基地和“兩課”社會實踐基地。

除上述問題之外,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存在的主要問題還與思政課在民辦高職院校的開設出現“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尷尬局面有關:

1.主觀因素呈現先天不足。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民辦職業院校重視技術教育而忽視基礎通識教育,這就導致很多職業院校學生在就業中缺乏職業精神,缺乏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許多民辦高職院校在生源條件上不具備相關優勢,大部分學生屬于

高考成績相對較低的情況,再加之民辦高職院校只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以及學生以技術為主導的思想,導致很多學生在職場中誠信意識、成本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淡薄,缺少敬業精神,出現工作拈輕怕重、崗位目標不明確、反復跳槽等普遍現像,無形中增加了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成本。

2.客觀因素導致后天畸形。部分企事業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只重視學生的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市場為導向”型的職業教育缺乏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大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加大實踐技能教學比例,突出了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職業精神的培養,有些院校甚至把技術或者技能作為學生就業的唯一條件,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厚實的文化基礎和堅定的職業精神作為后驅力。但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永續發展不止需要一流的技術,更需要一流的職業精神作為永恒的助推器。

3.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學歷、職稱、年齡結構欠合理,思政課教師也不例外,存在“一老一新”的問題。教學經驗豐富的高職稱老教師大多是從公辦院校退下來的,書本理論知識扎實,但與產業對接的實踐環節欠缺;而剛從高校本科、研究生畢業的學生,倉促走上講臺,自身又缺乏職場體驗,只能一味研究教材的本體功能,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對職業精神理解不到位,難以根據實際情況開發課程的隱形價值,或者說沒有從根本上做好通過對學生知識講解的過程中來有效的、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三、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對策分析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內涵較豐富,具體包括以職業道德規范為核心的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以職業發展為核心的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作風。在職業實踐中主要體現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勤業創業、遵守行業規范、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2]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今天,如何培育和引導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精神,既是國家人才戰略的需要,也是高職教育內涵的體現。在筆者看來,通過思政課對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3]

1.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走職業技術精、專的路,一條腿走職業精神紅、堅的道路。當前民辦高職院校對于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所達成的目標與國家、企業所要求的人才素質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屹立于競爭激烈的世界民族之林,要切實做到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優質制造、精品制造,就必須從本質上培育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精神。應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把愛國主義教育和職業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培育出有強烈愛國主義情操的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和建設者。還要把艱苦創業精神與職業精神相結合,培育新一代敢于吃苦,能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在艱苦條件下發揮主觀優勢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具備強技能高素質的人才。

2.同時還應注意“點、線、面”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還需要各層面的共同配合,如職業技能的夯實,職業作風的養成等,更需要專業教師發揮相關作用,把思政課作為職業精神培育的孵化器。在師資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考慮建立專門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機制,提高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門坎;而作為民辦高職院校本身來說,可以優先聘任具備雙師素質的思政課教師,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頂崗、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職業意識,加快教師隊伍的職業化進程。同時,要讓職業精神貫穿于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始終,通過專業教師指導的實習實訓、實際操作過程以及校園文化、學生活動等來灌輸、培養和發展職業精神。還應結合社會輿論,國家培養目標以及政策引導等,多維度、多層面的為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的發展及職業精神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成長土壤。[4]

3.建立思政課程教育與職業精神教育融合培養機制,構建完備的職業精神內涵教育體系。在民辦高職教育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離職業精神內涵教育,兩者應進行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應緊扣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培育。同時,在其他具體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也應不斷地滲透職業精神內涵的培養,通過多途徑、多方位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從而改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5]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民辦職業院校思政教育者更應充分認識到思政課對于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思政課應在完成既定課程標準預定目標的同時要有意識的去開展關于職業精神培育的相關教學工作,同時在做好課題的引申和拓展基礎上,建立一個與民辦高職院校相協調的德育培養機制,并充分發揮好思政課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基礎孵化作用,使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在培養國家未來職業人才的過程中充分展現民辦高職院校的優勢。

[1]鄭麗梅.《追求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的融合》中國教育報2015.10

[2]楊春花.《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及其培養探析》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0.03

[3]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2015.8

[4]王前新.《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學》,北京:紅旗出版社, 2003.

[5]王春秀.《芻議人文價值教育理念之“仁愛”》浙江樹人大學學報(文社會科學版)2009.02

猜你喜歡
民辦思政課職業院校
基于職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數學建模實踐活動探索
新時代加強民辦中小學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三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啟示——以四川工商學院教改為例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論民辦獨立院校的“企業化經營”
基于學科競賽的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