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問題歸謬

2016-03-03 13:53
許昌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應用型辦學轉型

高 心 湛

(許昌學院 發展規劃處,河南 許昌 461000)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問題歸謬

高 心 湛

(許昌學院 發展規劃處,河南 許昌 461000)

由于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緩慢和遲滯;由于對轉型發展缺乏以社會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宏觀的系統的理論研究與社會考察,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出現不少偏離甚至違背正確方向的舉措而亟待糾偏正誤;促進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又好又快發展,需要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轉型。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問題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的發布表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由探索、討論乃至爭論,發展到重點推進階段,同時也表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低下。綜合近十年特別是近三年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步履維艱的事實便不難發現,地方本科院校在走向“應用”的過程中,既有認識上的誤區、實踐中的差池,也有政府管理上的失當,亟需在認識上理清是非、去偽存真,在實踐中見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在管理上簡政放權、回歸本位。

當中國的高等教育在政府主導之下,在擴招的普遍性和升格的沖動性共同作用之下,迅速由精英教育走進大眾化并豪邁地向著普及化高歌猛進的時候,社會各界逐漸并普遍意識到,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其實主要是基于入學率的統計意義,而距離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協調與融合則相去甚遠;高校發展與社會進步、畢業生素養與職業需求之間已然若即若離甚至漸行漸遠,而地方本科院校特別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是普遍存在發展方向與定位的偏離甚至錯位的問題。追本溯源,其癥結在于認識上的錯訛。

其一,高低問題,即辦學水平的評價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評價,既沒有加入國際通行的評價體系,也沒有形成自己的評價體系,國人對大學的評價主要依據兩點,一是舉辦者——民辦、市辦、省辦、國辦,一是招生規格——???、本科、碩士、博士,等而上之。前者雖然會因其手中掌握的資源及其配給能力與水平的不同而對辦學水平產生影響,但毫無疑問,學校的舉辦者與辦學水平并不發生直接關聯;后者雖與人才培養直接關聯,但學校的升格條件并沒有與社會需求和社會評價發生廣泛和直接的聯系。由此,提升學校規格便成為各方競相搏取的唯一目標。這種目標和方向的唯一性,最終使中國高等教育的評價走上了一個自娛自樂式的封閉的單行道,出現了“自古華山一條路”,各家競相抬身價的局面。在這一升格晉級的熱潮中,辦學水平的評價標準被嚴重地扭曲和簡單化,人們常常忘記甚至是有意忽視高等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

這種源于高教領域內部并進而影響波及全社會的評價方法,由于其從根本上不符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最大限度的需要,最終使高等教育特別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發展陷于困頓之中。而當這些高校試圖通過改革去紓解困局時,卻發現他們的學校幾乎完全被這種偏狹的評價所俘獲,幾番努力之后,他們最終還是不能越雷池一步。

其二,大小問題,即學科和專業的范圍問題。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設和轉型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學科和專業的建設問題也必將是一個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選擇過程。一所大學建設水平的高與低、發展得快與慢等,與所舉辦學科和專業的多少并無根本性的聯系。然而,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各類高校包括地方本科院校都把學科的多少和專業的眾寡,當作評判一所高校發展的快與慢、好與差的標準。于是不顧社會需要,盲目追求學科專業大而全的局面出現了,不顧自身條件與能力,沒有條件也要上的現象出現了。必須特別明確的是,學科和專業的多少,確實影響高校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如新興學科特別是交叉學科的產生、興起等,但問題的關鍵并不在此,而在于盲目地、不恰當地將學科和專業的多少與學校的社會地位、自身發展前景等掛鉤,以致于在面臨轉型發展,可能要對一些學科和專業進行壓縮、改造、合并甚至是裁撤的時候,產生認知與行動上的嚴重對立,最終不得不將既有的一切全都披掛在身,拖著龐大臃腫的軀體,負重前行,去做披荊斬棘的新事業。

其三,學術問題,即科學和技術的地位問題。長期以來,在中國高等教育中,有兩句先哲的話時常被拿來說明大學的本質或作為大學的定義,其一為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1]148。另一為梅貽琦先生所講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1931年12月2日梅貽琦在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就職演講中首次提出。載于《國立清華大學??返?41號,1931年12月4日?!按髱煛焙汀案呱顚W問”成了大學的代名詞,在“科教興國”戰略背景下,“科學”便自然而然地成為大學的唯一終極目標,而與科學并列的“技術”則在林林總總、各色各樣的評審、評估、評比中被人為地置于次要地位。在上述行為的慣性推動下,大學更是發展到輕視甚至是鄙視技術的地步,盲目和武斷地認為,在大學里科學為上,技術為下,科學為源,技術為流,貴科學而賤技術。毫無疑問,這種認知既不符合過往的歷史事實,也不適應當今時代對科學與技術的要求。在人類歷史上,自科學誕生以來,既不存在科學與技術孰主孰次的問題,也不存在誰先誰后的結論,因為主次與先后的討論,最終都會陷入“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怪圈。近代以降,其景尤甚。同時,對現當代產業文明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繁榮來說,技術的發明與創新更是厥功至偉,技術對人類社會影響范圍之廣、程度之深,因為沒有任何異議完全不需要進行討論。而問題的嚴重性恰恰就在于,在人們普遍明了技術在當今人類社會中的巨大而廣泛的作用、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并正快速走向普及化階段、大學的人才培養現狀與社會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大學卻仍抱殘守缺,看技術為下品,視轉型為危途。

如果說地方本科院校在走向應用型的路途上,因上述認識上的錯誤缺乏原動力而優柔寡斷,步履蹣跚,甚至是裹足不前;那么在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為主力的轉型實踐中,則主要由于對轉型發展缺乏以社會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宏觀的系統的理論研究與社會考察,出現了種種偏離甚至違背正確方向的現象,亟待糾偏正誤,以遏其萌。

其一,片面工科化。迄今為止,以??茖W校為基礎組建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幾乎無一例外地呈現出兩個基本方向:一是盡速擴大學科專業建設范圍,二是自覺和不自覺地將專業建設與中國經濟建設中的工業化聯系起來。特別是畢業生就業率被納入高校的辦學評價指標體系之后,中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及其對生產一線技術與管理人員需求的宏大增量,便促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科專業建設聚焦工科。近年來,隨著轉型發展的推進,一部分學校在面向地方的過程中,不能全面認識和理解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內涵,對社會需要的多樣性估計不足,認識不清,對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與特色等,缺乏清晰的了解和準確的判斷;低估甚至忽視文科特別是應用文科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作用和重要地位,輕率、簡單乃至粗暴地對待文科專業的去留存廢,不顧自身和環境條件,片面發展工科專業,把建設獨大獨秀的工科專業作為學校的發展愿景。

其二,專業趨同化。與老牌的高水平大學相比,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市場上的最大缺陷是不具有市場開發能力。這種先天不足,決定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于抄襲和模仿老本科院校的階段,從專業名稱、人才培養方案到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在外在形式上常常表現出和老本科院校專業建設的高度一致性。為解決這一問題,在上下共同努力推動下,近年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開始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專業建設之路并取得不俗的成績,但由于專業建設的著眼點只是由全國轉向地方,地域范圍縮小了,而專業建設的基礎和依據依然是社會需要、就業現狀,省域經濟甚至大區域經濟建設,沒有對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更深入更精細的分析、前瞻和預判,于是在應用型這一層面上,再度出現了專業建設趨同化的現象。在目前中國高等教育開始實施分類管理的情勢下,可以預見的是,雖千校一面不再,但確有百校一面之憂。

其三,弱人文化。專業建設的特性,決定了不同學科專業建設在形式上、內容上的不同。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各專業實際,依據各專業的不同需求,全面從事專業教學基本建設。然而這種不同,不僅沒有在實際工作中依據專業特性予以凸顯,反而由于理工科專業建設的緊迫性和可量化,被人為地忽視和削弱。突出的表現便是在學校有限的人財物的分配上,嚴重不均衡現象的普遍存在,其中文科專業的投入嚴重不足最為突出。非惟如此,在強調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前提下,片面強調受教育者的技術技能方面知識與能力的獲取和養成,而對養成健全人格缺乏深刻認識,人文課程資源嚴重不足,擠占壓減人文課程課時現象普遍存在,人文素質課程的內容與形式缺乏根本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洗禮靈魂、升華思想、保護良知、發展個性、培育正氣等具有源泉意義的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建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其四,培養面向單一化。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是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應用,其基本點是技術和技能。在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中,從學校定位的應用型,到人才培養的應用型,是一以貫之、有機聯系的;在應用的前提下,技術和技能具有最為突出的支撐作用,或具有最為明顯的代表性特征,應用與技術技能之間的關系,既不能顛倒,也不能互換。質言之,技術和技能既非應用型的全部,亦非應用型人才的全部。應用型人才之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全面而豐富的,涉及到全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次;在終身教育的時代,受教育者對應用型的教育資源和產品的需要,同樣也是全面而豐富的,涉及到全部既有和潛在的受教育者,也涉及到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受教育者。只有正確全面認識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責使命,才不至于將人才培養局限在為生產一線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田地,也不會僅僅以傳統的技術技能的概念去翻模出自以為是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其五,人才培養崗位化。對于職業教育而言,中國高教界對職業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一直都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即職業教育面向崗位,而普通本科院校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則面向行業。近十余年來,職業教育由于定位準確、方向明確、途徑正確而快速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雖定位明確,但因方向飄浮不定、路徑方法模糊不清而發展維艱,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職業院校之間,如何確立符合自己本質屬性的專業體系、人才培養模式體系、課程體系和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等應用型大學的核心構成建設,既沒有任務書,也沒有路線圖、時間表。在認識到不能跟在老本科高校后東施效顰般地自我發展時,應用型本科院校便又積極主動地將目光投向職業教育,希望通過兼采兩家之長,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人才培養之路。然而,當這些學校走向應用型、提高實踐教學的占比、走進企業的時候,發現企業能夠提供給學生的只是某個具體崗位,實習生往往要在這個崗位上度過整個漫長的實習期。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學生基本上只有兩種選擇,即要么接受,要么退出。隨著此種情形的持續發展,倒逼學校對既有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從而使人才培養定位向崗位化異動。

其六,轉型政績化。近年來,隨著國家到各省級轉型發展試點校、示范校的次第遴選,轉型發展工作的全面推進,各項鼓勵政策和促進措施的密集出臺,許多地方本科院校已經敏感地觸碰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這個歷史性拐點,明確感到新的大潮般發展機遇的到來,他們積極面對,搶抓機遇,勇立潮頭,借勢發展,短時期內使學校的轉型發展工作出現顯著進步。但同時也有一些學校,對轉型發展的認識,既無廣度,也無深度,轉型發展的舉措更是虛實皆無,兩眼只是緊盯轉型發展的政策紅利,希冀通過“新瓶裝舊酒”的方法,僅僅挑起一面轉型的旗幟,就可以獲得多種實實在在的利益,把轉型發展僅看作一種政績,而不是一種神圣的使命,一旦利益到手,便依然故我。這種轉型政績化雖屬個別現象,卻是需要嚴加防范的。實踐將證明,所有形似而神不備的所謂轉型發展,不僅貽誤學校自身的發展良機,而且容易混淆視聽,給整個轉型發展工作帶來諸多阻遏。

部分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并不意味著這些學校既往辦學的失敗,而是現實中國與未來中國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年的象牙塔已經在將來要投身到社會各個層面、各行各業的數以千萬計的在校生面前轟然倒塌。生源的多元化和就業的多樣化,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必須破解的基本課題。上述認識和實踐中的諸多問題,既與學校有關,更與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的管理體制、機制密切相關,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由于主辦者、管理者的原因,它們往往不能越雷池一步。

其一,市場中的越位。地方本科院?!稗D型發展”的提出,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在人力資源或人才市場方面,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同市場的“無形之手”的博弈中失敗的間接宣示,是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成效不彰的明證。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國際貿易國,市場早已在配置社會資源中發揮著主要的、決定性的作用。而高等學校作為人力資源要素中的重要輸出地,其辦學權來自政府授權,其辦學活動要經政府的“授權審批”,其辦學資源(包括顯性和隱性)由政府掌控和分配,于是大學的諸多建設,特別是學科和專業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導并通過一定的方式推行和實施的,帶有明顯的“自上而下”“自外而內”的特點,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所顯露出來的規范性、導向性以及由此獲得的豐厚資源,使其所隱含的標準成為大學建設模式選擇和建構的參照系。高校成為接受政府委托和授權、開展教育活動和辦學活動的“被委托人”和“代理人”,而不是面向市場依法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是以它們普遍地面向政府辦學,而不是面向社會和市場辦學。管教育的政府成為實際上的辦學者,而真正的辦學者則成為政府辦學的執行者,加之法制建設的滯后,使這二者都不對自己的辦學行為負責,高等教育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便成為必然。所以,轉型發展的實質即是要用市場化的邏輯解決學校不能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而轉型發展的核心要義則包括以下兩點:一是要使高校成為名副其實的面向市場依法辦學的法人實體,二是要讓市場競爭機制在高校的發展中起基礎性作用。

其二,治理中的錯位。市場的核心要義在公平競爭,市場經濟的精髓在法治。如果政府不僅可以決定院校設置、學校治理結構,還在學科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招生計劃等方面具有不容置喙的絕對權力,并且能夠通過撥款制度、招生考試制度、資源分配辦法等去不斷強化自己行政決策執行力,卻要一部分高校勇敢地走向市場,要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市場的需求,便無異于緣木求魚。在相當程度上,中國高等教育治理中的無法可依,甚至是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現象還不絕如縷的情況下,又有幾個轉型的學校能夠真正走向市場,又有什么東西可以保證轉型發展不會中途夭折。因此,政府需要確立從高等教育管理走向高等教育治理的現代政府觀念,從自身做起,義無反顧地將“辦大學”的職權還給高校。當然,政府作為高等學校的主辦者退出對高等教育的直接管理,并不意味著對高等教育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需要奉行“積極的不干預主義”策略,即以積極態度堅持依靠市場自動調節,以求得高等教育的穩定和增長;但當市場機制自動調節失靈,不能正常運轉,并且影響到公眾的利益時,則要進行必要的直接或間接的干預。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更多地表現在它是否能為市場的正常運作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如自由競爭不可或缺的“游戲規則”,改善投資、辦學環境所必需的交通、通訊等“硬件”設施,培訓、咨詢及服務質量、效率等“軟件”措施等等。在當前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中,政府的作用,最主要、最急迫的莫過于將高校逐步引導到市場競爭環境中,用市場競爭而不是強制性和保護性政策來促使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

其三,協同中的缺位。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內涵是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大學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2]。而要實現這種多主體參與的合作管理、共同管理,在當前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政治體制下,政府不僅要做到不越位、不錯位,歸還辦學自主權并從法律上約束各級政府對大學辦學自主權的不當把持和剝奪[3],而且還要在協調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治理方面,做到不缺位。事實上,正是由于中國政府對社會管理過多過細,社會的自主性活動空間受到政府的擠壓而過于狹窄,最終導致了當前社會參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嚴重不足。當前,政府在協同轉型發展中的缺位,突出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以促進轉型發展為目的,提高企業參與度方面紙上談兵。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在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而轉型的最大難堪也莫過于產業和企業對高校熱情的冷處理,行業企業參與高校治理與建設的熱情不高。各級政府應當在自身的職權范圍內,通過法律的、行政的途徑,為行業企業參與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規和機制保障以及激勵措施,如法律義務、稅收減免等,使企業能夠、愿意并最終樂于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中來。但截至目前,此項工作并無任何實質性進展。二是在以轉型高校治理現代化為目標,鼓勵、支持和培育具有專業性、獨立性和權威性的第三方評價機構方面拖泥帶水。各級政府本應大力支持和引導第三方評價機構的設立,并根據轉型發展的地方高校實際,緊盯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構建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評價指標體系,積極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令人遺憾的是,當前的教育行政部門仍然直接或間接地扮演著評估的操作者而非教育評價的監管者的角色。三是在構建中國現代教育體系過程中,解疑釋惑、輿論宣傳工作力度不夠。在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中存在的“政府推而不動、行業合而不作、學校轉而不變、教師改而無效”的現象[4],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學校、教師和行業企業在這一問題上的認識模糊、疑慮重重,則無疑是一種普遍現象。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沒有有效協同國家主流智庫、專家學者、主流媒體等,以扎實的理論依據、翔實的數據分析、細密穩妥的方式方法,厘清各種錯誤觀念,明了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引導社會、高校走出地方性就是低質量、應用型就是低水平的認識誤區[5],沒有在認識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上真正激發相關各界推動轉型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總之,啟動政府由管理到治理的轉型,是促進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1] 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周光禮.中國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4(9):16-25.

[3] 王者鶴.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5(4):53-59.

[4] 曲殿彬,趙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問題與應對[J].中國高等教育,2014(12):25-28.

[5] 劉振天.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與高等教育認識論及方法論訴求[J].中國高教研究,2014(6):11-17.

責任編輯:趙繼紅

Fallacy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GAO Xin-zhan

(Development & planning Department,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461000, China)

Wrong understandings led to slow and sluggish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in transition. Also, for there is a lack of the macro system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ocial investigation with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and the goal, in practical work there have already been many measures deviating from or even violating the right direction, all of which require urgent correction. Therefore, it’s understandable that sound and rapid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need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transformation.

local college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2016-04-22

2015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戰略研究”(2015BJY002);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大招標課題“河南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研究”(2015JKGHZDZB-13)。

高心湛(1963—),男,河南長葛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和高等教育研究。

G642

A

1671-9824(2016)04-0136-05

猜你喜歡
應用型辦學轉型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