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駝祥子》兩譯本習語翻譯比較分析

2016-03-05 14:38劉芳
無線互聯科技 2015年9期
關鍵詞:駱駝祥子比較翻譯

劉芳

摘要:文章以老舍先生《駱駝祥子》一書原文及兩個譯本為語料,利用單語語料批量檢索及雙語平行檢索的技術,觀察兩譯者在習語的翻譯處理中偏好使用怎樣分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并從翻譯目的和翻譯風格方面加以分析。

關鍵詞:語料庫;翻譯;比較

1 引言

《駱駝祥子》作為“京味兒”小說的代表充滿了經過加工提煉的北京口語,生動地描繪了老北京的社會風情及下層人民的言談心理,“極平易,澄清如無波的湖水”又“添上些情切,恰當,活潑的味兒”,用老舍先生自己的話說“把頂平凡的話調動得生動有力”(老舍,256)。習語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漢語的習語包括成語和俗語。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包括諺語、歇后語和慣用語。(溫端政,4)

本文試圖借助《駱駝祥子》中、英語料來考察原文中的習語在譯文中的再現情況,并通過對比分析兩譯本在再現原文習語方面的異同與得失,探索兩譯者在處理這些習語時的規律性策略,從而為漢語習語翻譯提供更過的可參考譯文,盡量彌補漢英習語辭典的不足,同時也為其它漢語小說的習語翻譯及英漢翻譯教學實踐提供借鑒。

2 語料與研究方法

《駱駝祥子》出版以來的70多年時間里,先后有四種英譯本問世。本文研究的兩個譯本分別為Camel Xiangzi譯者施曉菁,2001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Rickshaw Boy譯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2010年由哈鉑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以下簡稱為施譯本和葛譯本)。

首先,兩中文原文與兩譯本分別進行掃面、識別、校對,整理成清潔文本。再用Trados軟件中的WinAlign組件進行雙語對齊,整理成兩個平行語料。

第二,做習語詞表。將上海辭書出版社的《中國成語大辭典》(2005)和溫端政的《中國俗語大全》經過掃面、識別、校對分別做成成語、慣用語、諺語和歇后語詞表(后三類原書已有劃分)。再借鑒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牛津當代英語成語詞典》(1983,共收錄習語15000余條),按照同樣方法作出英語習語詞表。

第三,利用powerconc軟件中的批量檢索功能,使用第二步制作的四類中文習語詞表,檢索原文中的習語,再利用平行檢索軟件Paraconc分別檢索出它們兩譯本中的翻譯,以“一對二”形式輸出并保存。

最后,進一步分析俗語在兩譯本中的處理情況。按照翻譯方法考察:(1)根據英語習語詞表考察這些習語是完全還是部分被譯成英語習語。(2)被譯成其它表達的是直意還是意譯還是省略未譯。(3)按照譯者采用的不同翻譯策略考察:歸化還是異化。分析統計不同情況并解釋原因。

3 分析討論

檢索得出原文中共有習語193處,包括成語123處,慣用語53處,諺語10處及歇后語7處。施譯本中檢索出190條翻譯,葛譯本185條(有些俗語在原文中出現多次,譯者前后采用了不同的翻譯方法,另外施譯本有7處未譯,葛譯本有11處)。對兩譯本翻譯方法的分析數據如表1所示。

3.1 兩譯者翻譯方法比較

施譯本中只有16處將中文習語全部或部分地譯成了英語習語,占8.4%,葛譯本則更少只126處,占6.5%。如果漢語的慣用語、相應的英語習語在意義和用法上一致,那么二者可以實現互譯,這是習語翻譯的理想境界。比如:

(1)俗言說得好,常將有日思無日,莫道無時盼有時;年輕輕的,不乘著年輕力壯剩下幾個,一年三百六十天不能天天是晴天大日頭。(諺)

施譯:As the saying goes:Waste not,want not.You should take the chance now that you are youngto save some money.Not every day of the year is afine one,you know.

葛譯:You know the saying-‘Plan for a rainyday instead of hoping the sun will shine.Nowsthe time,when youre young and strong,to putsome money aside.Not all the 365 days in a yearare going to be sunny and bright.

例(1)中俗語的意思是: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后悔,注意節約,不要浪費·。譯者用英文習語waste not,want not成功地再現了原文的內涵。葛譯本中plan for a rainy day是英語中的習語,instead of hoping the sun will shine是為了和原文形式對應加上的補充,不算習語??梢?,譯者在找不到合適的英語習語來完全對應漢語成語時,仍然在尋找可能的“部分對應”。

對于那些無法找到對應翻譯的習語,在翻譯方法的選擇上出現了從字面的直譯和避開字面意義而譯出其隱含意義的意譯兩種處理方法。在翻譯方法的選擇上兩譯者差別不大都以意譯為主,分別占65.3%和63.2%,但在具體實踐中兩譯者選擇的翻譯方法往往相反,如:

(2)咱們不招誰不惹誰的,臨完上天橋吃黑棗,冤不冤?(慣)

施譯:You and me,we dont harm or offendanyone,how unfair to end up at the Tianqiaoexecution ground with lead plumbs in our chests!

葛譯:we dont look for trouble and we dontcause it,so how fair would it be to wind up withblack dates in our chest at the Tianqiao executionground?

俗語中“吃黑棗”是挨槍子兒的意思,施譯本直接譯出了這一俗語的比喻意,而葛譯本將“黑棗”二字直譯出來,隨即又交代了天橋是刑場這一信息,以期讀者能理解并接受這一漢語俗語的比喻意義。

(3)萬一他忽然說出句:“再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呢?(慣)

施譯:What if he suddenly shouted somethinglike,“Whose afraid of death,not me!”

葛譯:What if all of a sudden he shouted,“Ill come back in twenty years.better thanbefore!”

這句俗語往往是死刑犯臨行刑前的“豪言壯語”,包含了中國人的輪回思想,施譯本從功能對等角度出發,用意譯傳達出同樣的“無畏死亡”的意味。西方人認為死亡的人靈魂到上帝那去了,是以另一種方式生存,而不會輪回,因此不免會對葛譯本中給直譯產生疑問。

3.2 兩譯者翻譯策略比較

1995年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Venuti)在其著作《譯者的隱形》(The 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書中首次提出歸化與異化的概念。歸化翻譯策略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向目的語讀者傳遞原文信息,替讀者掃除語言文化障礙,也就是所謂讓作者靠近讀者。而異化是指盡可能保留源語的原汁原味,盡量傳達原文的異域文化特質、異域的語言形式和作者異常的寫作手法。也就是所謂讓讀者靠近作者。根據翻譯目的論,不同翻譯策略的選擇是由它背后的翻譯目的所決定的。

整體觀察數據,兩譯本均呈現歸化多于異化的特點,施譯本中兩者比值為4.3,葛譯本為2.9。在成語的處理中兩譯者極其相似,但在俗語(慣用語、諺語和歇后語)處理中葛氏使用異化策略多于施譯。如:

(4)以楊先生的海式咒罵的毒辣,以楊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壯,以二太太的蘇州調的流利,他們素來是所向無敵的;及至遇到張媽的蠻悍,他們開始感到一種禮尚往來,英雄遇上了好漢的意味。(諺)

施譯:The combination of Mr.Yangs cuttingShanghai sarcasms.the No.1 wifes Tianjininvectives and the No.2 wifes fluent Suzhou abusehad been unbeatable until they came up againstNanny Zhang.a termagant who could give as goodas she got.Like heroes encountering an Amazon.

葛譯:No one had been able to withstand Mr.Yang‘s withering Shanghai curses.his wifesimperious Tianjin scolding.or his concubinesSuzhou rebukes,until,that is,the arrival ofNanny Zhang,who quickly earned their grudgingrespect.Appreciating her worth,like a martialhero encountering a stalwart adversary.

同樣采用了直譯法,都保留了原句的形式,但施譯本用了Amazon“亞馬遜女戰士”這個西方讀者熟悉的詞,降低了理解難度。葛譯本卻在hero前添加了martial一詞,試圖喚起西方讀者對中國功夫的聯想,保留了源語文化。

具體觀察譯文發現,葛氏在遇到含有“典故”的習語時幾乎全部采用了異化策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翻譯成語時葛氏用的異化不多,這部小說中出現的成語幾乎全是口頭成語,很少有包含典故的成語。下面舉幾個包含“典故”的習語例子:

(5)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歇)

施譯:The punishment is skillfully given by oneside and gladly accepted bv the other

葛譯:like Zhou Yu pretending t0 hit Huang 6ai

one ungrudgingly gives;the other cheerfullytakes

(6)徐庶入曹營——一語不發(歇)

施譯:Ill hold my tongue to begin with.

葛譯:Ill remind him of xu Shu,who wasbrought as a prisoner to Cao Cao's camp.and notsay another word.

(7)鰲里奪尊(成)

施譯:a hero who had accomplished some greatfeat

葛譯:like the warrior who had wrested thegrand vessel from the legendary great turtle.

3.3 分析原因

施譯本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讀者群不僅包括外國人,也包括華人華僑、國內的英語學習者、愛好者以及翻譯工作者。本著為英語學習者服務的目的,施譯本在處理習語翻譯時,盡可能地尋找和英文對應的翻譯方法,以便給讀者提供更多的學習價值。施譯本能夠將譯入語讀者的認知語境考慮在內,大量采用了意譯法和歸化策略,譯文可讀性強,但就語言交際而言,它在傳播中國文化,保留文化形象上還有欠缺。

葛浩文被稱為中國現當代小說的首席翻譯家。在他的譯本序言中指出“希望將這部經典完整、忠實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同時要保證譯文具有可讀性(in hopes of makinea available a complete.faithful and readableEnglish version of one of Chinas modern classics)(Goldblatt,2010:8)”。重視可讀性是葛浩文的重要翻譯思想。在他看來,譯者責任重大,“要對得起作者,對得起文本,對得起讀者”,在這三者中,譯者“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讀者而不是作者,因為翻譯不是給作者看,也不是給譯者看,而是給讀者看,即讀者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季進,2009:45)。因此葛氏處理漢語習語時同樣是以意譯法和歸化策略為主,首先保證了可讀性。但是葛浩文是個非常有“原則”的譯者,這里所說的原則就是不放過任何讓讀者了解中國歷史事件、風土人情和獨特語言習慣的機會。在談及自己與夫人林麗君教授譯作風格的不同時,葛浩文認為,作為中國人的林麗君可以選擇減低異國情調而大規模采取歸化的策略,而作為美國人的他卻不能這樣做,因為“如果也那樣做就變得像殖民者了,好像在說‘我們的語言更好,我們不許要這種表達法”。(曹雪萍,金煜,21)事實上,葛浩文一直致力于在保持譯文通暢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源語文化特色。

4 結語

文章借助《駱駝祥子》中、英語料來考察原文中的習語在譯文中的再現情況,發現(1)漢語習語能全部或部分翻譯成英語習語的只占很小一部分。(2)兩譯者在處理習語時均傾向于采用意譯法和歸化的翻譯策略,這是出于譯本的可讀性考量(3)葛氏在處理習語中的“典故”時幾乎全部采用異化策略,這是譯者為保留源語特色的作出的努力,也是其強烈個人風格的一部分。

猜你喜歡
駱駝祥子比較翻譯
論《駱駝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劇的原因
同曲異調共流芳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較”和“遞進”結構的講座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