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化對華北農業水資源影響的研究進展*

2016-03-06 08:27莫興國夏軍胡實林忠輝
自然雜志 2016年3期
關鍵詞:華北平原盈余增幅

莫興國,夏軍,胡實,林忠輝

①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②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430072

氣候變化對華北農業水資源影響的研究進展*

莫興國?①,夏軍??②,胡實①,林忠輝①

①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②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430072

水資源是制約華北平原農業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對華北平原水資源和農業需水影響顯著。1950年以來,華北平原氣候總體趨向于暖干化,潛在蒸散呈下降趨勢。近30年實際蒸散量呈現弱的上升趨勢,與潛在蒸散有互補關系。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區域水分盈余量下降,華北地區干旱化趨勢加重。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增加,其中北部地區水量虧缺更為嚴重,南部地區水量盈余則減少。調整春季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和空間布局,減少農業用水量,是適應氣候變化的必要途徑。

華北平原;氣候變化;水資源量

華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現有耕地面積32.6×106hm2,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40%,目前小麥產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玉米產量約占全國總產的40%左右。新中國成立初期,華北平原深受“旱、澇、鹽、堿”等自然災害的侵擾,農業生產水平較低,糧食自給不足,是“南糧北調”的長期輸入地。隨著國家根治海河、治理淮河等重大水利工程的開展,灌溉設施的建設和化肥工業的發展,以及作物品種、栽培技術的進步,使得華北平原的農業生產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變,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改變了南糧北調的格局,并成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但是,華北平原農業發展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其作物種植制度從傳統的二年三熟轉到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為主,大大地提高了作物生產的水分需求,農業生產嚴重依賴于灌溉。尤其是在黃河以北的海河流域地區,600 mm左右的降水難以滿足700 mm左右的作物需水,長期持續的地下水開采,就成了維系海河流域糧食高產的重要條件??筛滤Y源的長期供求失衡已經成為影響該區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近幾十年來華北平原氣侯暖干化的趨勢,更是加劇了華北地區的水危機。過去20多年,海河、黃河和淮河流域的地表徑流分別減少了41%、15%和15%[1-2],雖然在努力壓縮農業用水,但是生活、生態用水的需求量卻在持續增加,從而導致地下水開采加劇,地下水采補失衡越來越嚴重,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近30年來,河北、北京等地的地下水開采量已占總供水量的70%以上,淺層地下水位下降了20~40 m[3-4]。華北平原北部形成了多個連片的地下水漏斗群,并帶來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嚴重的環境問題。此外,社會生產各部門間用水競爭日益加劇,農業用水所占份額呈持續下降趨勢。建國初期至2010年,我國農業部門的用水比例由97%下降至64%,農業部門用水日趨嚴峻[5]。尤其是在海河流域,耕地畝均水資源量約為245 m3,不足全國畝均水資源量的1/8[6]。海河流域農業生產與社會發展、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在氣候暖干化背景下,日趨緊張的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華北平原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1 華北平原的氣候變化趨勢

過去60年來,華北平原氣候總體趨向于暖干化。據實測氣象資料分析,華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1 100 mm,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8 ℃~15 ℃,呈現由北向南遞減的趨勢。1950年以來華北平原的年均降水量呈微弱的下降趨勢,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皆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7]。1980年之后,降水距平為負的年份較為頻繁,年均氣溫約在1990年發生一次突變,形成一個持續至今的溫暖期,1980—2000年的平均溫度比1950—1980年高0.7 ℃。對國家氣候中心提供的WCRP耦合模式比較計劃-階段5的多模式數據(CMIP5)的分析表明,2020—2050年,華北平原降雨量和氣溫均呈現增加趨勢,其增幅由北向南逐漸減少。2050s年代,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華北平原氣溫和降雨將分別增加1.6 ℃、2.1 ℃、2.8 ℃和6.5%、9.1%、12.1%。

采用PDSI指數,SPI和SPEI指數對華北平原過去60年和未來干旱狀況的研究表明,溫度升高和降雨減少使得華北平原在過去60年干旱化趨勢明顯,極端干旱發生頻率增加,極端干旱高發區主要集中在降水量小于600 mm的平原北部[8]。最近15年(2000—2013)以來,華北處于極端干旱發生頻率最高的一個時段。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氣候變暖是華北地區干旱化趨勢加重的主要原因,降雨的增加未能扭轉這一趨勢。2020—2050年華北平原輕、中度干旱發生頻率有所降低,但極端干旱發生頻率呈增長趨勢,高排放情景下華北干旱化趨勢更明顯(圖1)。

圖1 不同指數表征華北平原2021—2100年的旱澇年際變化(上、中和下圖分別為RCP2.6、RCP4.5和RCP8.5的情景)

2 華北農業水資源的變化趨勢

華北平原的年蒸散量和土壤含水量均呈現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的趨勢,與降水和溫度的緯度地帶性變化一致。1990年以來,華北平原年蒸散量在700~900 mm,蒸散的年際變化既受氣候波動的影響,也受植被動態的調節[9]。夏收(冬小麥)和秋收作物(夏玉米)生育期內土壤水分的空間分異性明顯。冬小麥季土壤水分增加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北平原中東部地區,土壤含水量的變異系數由西向東逐漸降低。玉米季大部分地區土壤含水量呈現年際增加的趨勢,變異系數由南向北逐漸減小。實際蒸散和土壤水分變化主要受潛在蒸散變化的影響,其中華北平原中西部灌溉麥田土壤水分的變化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多[10]。

水分盈虧分析表明,黃河以南區域水分多有盈余,黃河兩岸及以北地區,大部分地區蒸散大于降水,差額由灌溉補充。年尺度上,小麥生育期內灌溉量基本上在200 mm以內,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平原灌溉量最高(150~200 mm)。玉米生長季,黃河以南有100~250 mm降水盈余,而黃河以北地區,除太行山、燕山山前平原需補充大約50 mm灌水外,水分收支基本持平[9]。

假設未來作物種植狀況不變,根據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三種排放情景(RCP2.6、RCP4.5和RCP8.5),采用VIP模型模擬預估了2020s—2050s年代際華北地區地表蒸散和徑流的變化。結果顯示:年總蒸散量在全流域皆增加,隨著代際增加,ET增幅加大(圖2),2050s年代,ET增幅在6%~10%,略高于降水增幅。就空間格局而言,ET在北部和南部的增幅高于中部,這是由于北部降水增加較多,土壤濕度上升,導致ET明顯增加的緣故;而南部雨水較豐沛,在增溫明顯的情況下,大氣蒸發能力的提高導致實際蒸散較大幅度的上升[11]。ET增幅大于降水表明,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流域的產流能力下降,水資源量將有所減少。

圖2 未來氣候情景下華北地區年降水量和實際蒸散的變化

冬小麥生育期因氣溫上升而縮短,其產量和蒸散量呈下降趨勢。CO2濃度增加對作物生長的益處高于增溫帶來的不利影響[12-13]。以RCP4.5為例,2050s華北平原冬小麥平均產量將增加14.8%(無CO2肥效時產量下降2.5%),蒸散量降低2.1%[14]。在三個情景下,2050s年代水稻-小麥輪作系統的總ET將增加8%~16%;小麥-玉米輪作系統將增加7%~10%。這意味著維持當前的耕作制度,農業將消耗更多水資源,勢必加劇區域水資源的緊張。

對于地表徑流而言,南部增幅較小甚至略有減少,而北部流域地表徑流深增加明顯,徑流增幅亦較大,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2050s代際地表徑流增幅可達20%。在降水量不高的北方地區,徑流對降水變化的響應呈放大效應,亦即地表徑流增幅大于降水增幅;而在華北的南部地區,增溫導致的高蒸散率抵消了降水的增加,徑流的增幅小于降水的增幅。

由于農作物總蒸散量增幅大于降雨量增幅,華北平原北部地區水分虧缺幅度上升,其中2050s河北平原區水量虧缺0~100 mm。太行山前平原區為傳統農業高產區,灌溉量大,需要外來調水和地下水超采補充。華北平原南部地區水分盈余將減少,其中黃河以南的流域水分盈余量在2050s可以維持在50~250 mm之間;北部和西北的太行山區流域水量盈余小于50 mm??傮w而言,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華北地區水分盈余量下降,在低到高的排放情景下,全區域水分盈余量將下降4%~24%(圖3),其中下降最為明顯的是南部水稻種植區,水稻灌溉需水升幅可高達30%~50%。

3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農業氣候適應措施與對策

在氣候變暖,流域水量盈余減少的背景下,為保障流域糧食、生態和水資源安全,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與作物品種布局,減少農業用水量,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農業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選育抗旱、抗逆、高產的優良品種。采用積溫需求更高的品種有利于冬小麥利用CO2肥效提高其產量,但耗水量將有所增加[14]。因此,培育適應氣候變化的作物品種的同時,還需改進農業節水技術和優化農田灌溉措施,緩解產量增加帶來的水資源緊張。②壓縮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鑒于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海河流域的水資源虧缺可能加劇,通過縮小海河流域冬小麥種植面積能有效緩解該地區水資源緊張的局面。對無外來調水量和保持2000—2010年調水量水平的評估顯示,在維持流域地下采補均衡的前提下,2050s研究區冬小麥種植面積應分別減少9.8%~11.3%和7.0%~8.8%,CO2肥效使得黃淮海平原冬小麥總產量將分別增加0~11.9%和3.0%~15.9%。

圖3 未來情景下華北地區三級流域水量盈虧的變化

(2016年5月15日收稿)

[1] 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 建設部. 水利發展“十一五” 規劃[R]. 2007.

[2] 李玉敏, 王金霞. 農村水資源短缺:現狀、趨勢及其對作物種植結構的影響——基于全國10個省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 自然資源學報, 2009, 24(2): 200-208.

[3] CHEN J Y, TANG C Y, SHEN Y J, et al. Use of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and tritium to examine the dropdown of groundwater table in the piedmont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J].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3, 44: 564-571.

[4] 張兆吉, 費宇紅, 陳宗宇, 等. 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調查評價[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2009: 1-9.

[5] 水利部. 中國水資源公報[R]. 2005.

[6] 夏軍, 劉昌明, 丁永健, 等. 中國水問題觀察(第一卷): 氣候變化對我國北方典型區域水資源影響及適應對策[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

[7] 胡實, 莫興國, 林忠輝. 氣候變化對海河流域主要作物物候和產量影響[J].地理研究, 2014, 33(1): 3-12.

[8] 盧洪健, 莫興國, 胡實. 華北平原1960—2009年氣象干旱的時空變化特征[J]. 自然災害學報, 2012, 21(60): 72-82.

[9] 莫興國, 劉蘇峽, 林忠輝, 等. 華北平原蒸散和GPP格局及其對氣候波動的響應[J]. 地理學報, 2011, 66(5): 589-598.

[10] WANG S, MO X, LIU S, et al. Valid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f ECV soil moisture data on cropland in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1981—2010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16, 48: 110-121.

[11] MO X, GUO R P, LIU S X, et 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ensemble GCM projection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 Climatic Change, 2013, 120: 299-312.

[12] MO X, LIU S, LIN Z, et al. Regional crop productivity and water use ef fi ciency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 Agriculture,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 2009, 134(1/2): 67-78.

[13] LIU S, MO X, LIN Z, et al. Crop yield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of China [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0, 97: 1195-1209.

[14] 胡實, 莫興國, 林忠輝. 氣候變化對黃淮海平原冬小麥產量和耗水的影響及品種適應性評估[J]. 應用生態學報, 2015, 26(40): 1153-1161.

(編輯:段艷芳)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s on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 China Plain

MO Xingguo①, XIA Jun②, HU Shi①, LIN Zhonghui①
①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②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Water scarcity affects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Climate change has noticeable impacts on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NCP faced a drying trend since 1950. Although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NCP show a decreased trend, th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will have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near 30 years. Even the precipitation will be increasing signi fi cantly in the future; the effect of air warming overtakes the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leading to a decreasing trend of rainfall surplus, which will exaggerate the drought severity. The increasing trends in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and irrigation demand will change the pattern of water balance, the water de fi cit in north part of NCP will be exaggerated and the rainfall surplus in the south part of NCP will decrease.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and pattern of crops with high water consumption, reducing 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are the ef fi cient ways to improve adaptive capabilities of agricultural system.

North China Plain, climate change,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

10.3969/j.issn.0253-9608.2016.03.005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0CB428400)資助

?通信作者,E-mail: moxg@igsnrr.ac.cn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方向:系統水文學非線性理論與方法、生態水文與水資源可持續管理

猜你喜歡
華北平原盈余增幅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一覽表
2022年1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一覽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關于經常項目盈余的思考
華北平原的極端干旱事件與農村貧困:不同收入群體在適應措施采用及成效方面的差異
追花尋“蜜”
清晨
2016年汽車產銷雙雙超過2800萬輛增幅比上年較快提升
儀器儀表業今年產銷增幅或達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