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北平原

  • 華北平原極端暴雨洪水事件共性機制探討及對策建議
    現,該事件與華北平原歷史上多起重大極端暴雨洪水事件存在共性特征,即均伴有北上臺風誘發太平洋水汽輸送這一特殊過程。因此,綜合分析華北平原歷次極端暴雨洪水事件致災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對策建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華北平原極端暴雨洪水事件歷史上華北平原暴雨洪水災害頻繁。統計表明,新中國成立后華北平原受災人口最多的前7場暴雨洪水事件相較其他暴雨洪水事件引發的災害在嚴重程度上有明顯區別(表1)。值得注意的是,這7場暴雨洪水事件均伴有臺風參與水汽輸送。以下按時間

    中國水利 2023年18期2023-10-22

  • 基于溫度植被干旱指數的華北平原干旱監測及時空變化分析
    被干旱指數的華北平原干旱監測及時空變化分析張兆旭*,崔津,茍文濤,肖月天津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387干旱是地區水資源供需失衡和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干旱的發生是一個長期、連續且復雜的過程,是大氣、土壤以及農作物綜合作用的結果,干旱對全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如何更好地監測干旱,對于工農業、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植被指數和地表溫度可以描述植被對干旱脅迫的響應,從而反映出土壤水分狀況。文章利用植被指數和地表溫度的二維特征

    農業大數據學報 2023年1期2023-05-16

  • 2001-2018年華北平原森林面積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
    和機制研究.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耕地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32].近年來,由于華北平原特殊的地理條件以及伴隨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系列不合理的開發活動,使該地區旱澇、 風沙等自然災害頻發.歷史上,華北平原黃河、 海河、 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問題突出,水土流失問題在每年雨季十分常見.受西北地區沙源地影響,加之植被覆蓋率低,風沙和霧霾是華北平原最主要的氣象災害,區域生態安全已受到嚴重威脅.由于森林對蓄水保土、 防風固沙、 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等方面具有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2期2023-01-16

  • 基于NDVI的華北平原農業干旱演變特征研究
    指數,研究了華北平原1999-2019年的農業干旱時空演變特征,以期彌補傳統的農業干旱監測方法在空間尺度上的不足。1 數據與方法1.1 研究區域與數據華北平原是中國七個主要平原中的第二大平原,范圍廣闊且地勢平坦,海拔在50 m 以下。黃淮海平原降雨總量并不十分充足,但降雨期大多集中在作物的生長旺季,且降雨總量的地理、四季以及多年年際之間的差異較大,年平均降雨量為500~900 mm。華北平原內的中北部一帶年平均降雨量低于500 mm,屬于易旱地區,而黃河以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22年8期2022-09-24

  • 基于GRACE RL06 數據探測華北平原水儲量變化
    9]。本文以華北平原為研究對象,利用最新的GRACE RL06重力衛星數據反演華北平原近年來水儲量變化,分析其時空變化特征,旨在實現華北平原水儲量時空連續監測,為華北平原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提供依據。1 數據與方法1.1 GRACE重力數據GRACE之所以能反演水儲量變化,是基于John[10]的理論依據,利用GRACE 時變重力場模型數據反演水儲量變化時,通常以等效水高的形式表示:式中,θ為地心余緯;λ為地心經度;a為地球半徑;ρave為地球平均密度(ρa

    地理空間信息 2022年6期2022-07-04

  • 華北平原蒸散發變化及對植被生產力的響應*
    法的可行性。華北平原是我國糧食主產區,水資源短缺一直是限制其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區域中有70%的農業用水依靠地下水開采,這也導致該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嚴重。近30年來,一系列的節水灌溉措施有效緩解了華北平原水資源匱乏的現狀,但依舊無法解決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的困局?;诟呔冗b感產品研究蒸散發的時空演變特征,對于揭示區域的灌溉節水效果、制定完善的水資源管理對策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有學者先后對華北平原的蒸散量變化及影響因素開展定性研究,如Yang 等基于1 km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2年5期2022-05-10

  • 華北平原農田關鍵帶分類研究*
    類較為缺乏。華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高產區,地下水超采嚴重、農業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風險加劇,將作物-土壤-含水層聯系起來的關鍵帶視角研究可為地下水保護提供新思路。本文在總結區域地球關鍵帶分類方案的基礎上,針對華北平原的水土資源特點和重大需求,提出了華北平原農田關鍵帶三級分類方案,構建了華北平原農田關鍵帶各級關鍵帶指標體系、命名方法和原則,進而對相關的農田關鍵帶類型進行區分,最后對華北平原農田地球關鍵帶進行區域分類和制圖。本研究對于促進地球關鍵帶的發展、保護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2年5期2022-05-10

  • 基于多源數據的華北平原地下水儲量時空變化分析
    20 a來,華北平原農業迅猛發展,地下水超量開采,造成地下水資源稀缺。因此,獲取華北平原地區的地下水儲量變化,探究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對當地農業的良好運營非常重要。對華北平原地下水儲量進行監測的研究較多[1-3],但一般側重于獲取地下水水儲量的變化趨勢,減少后處理誤差,很少關注農業用水量變化、降水量變化的影響,缺乏對地下水減少影響因素的具體分析。本文使用GRACE衛星數據質量較好的2003~2015年的數據反演華北平原地下水儲量的時空變化,并利用經驗正交函數(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22年5期2022-04-28

  • 華北平原地表濕潤程度演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0a[1],華北平原降水整體呈現顯著減少趨勢[2],氣溫升高加速了水循環過程,降水減少則直接導致地表變干,而地表濕度變化又受太陽輻射、地表反射等能量循環因素的影響。因此,區域地表干濕程度演變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不僅可以正確認識地表干濕變化趨勢及其原因,而且對合理應對氣候變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華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但是其水資源本底較差,比如其年降水量為500~900 mm,但是在春季,氣溫回升,蒸發量增加,降水量較少,常會出現春旱問題;與冬小麥生育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04-18

  • 基于SD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的華北平原需水量預測
    和文化中心,華北平原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是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區域之一。由于華北平原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全國平均值得23%[23],加上區域內降水量的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容易發生旱澇災害[24],這進一步加劇了華北平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導致地下水的大量超采,以滿足工農業及生活用水的需求。水資源短缺給華北平原帶來了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如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塌陷等[25],深刻地影響著華北平原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管理。

    節水灌溉 2022年2期2022-03-04

  • 1961—2020年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生長季內光能資源時空變化特征
    源研究較少。華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其糧食產量約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30%,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華北平原生長季太陽輻射資源的中長期變化規律,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華北平原的氣候變化規律。華北平原喜涼作物和喜溫作物生長季農業氣候資源均發生了一定的時空變化,其中日照時數呈下降趨勢。目前,針對長時間序列下的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周年的輻射資源時空變化相關研究較少,特別是綜合太陽總輻射、直接輻射、散射輻射及光和有效輻射(PAR)的分析較為鮮見。因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01-10

  • 變化環境對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的影響研究
    究是適用的。華北平原是我國水資源壓力最大的區域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全國平均值的23%[19],70%的用水量來自地下水[20-21],淺層和深層含水層地下水開發利用率分別為112%和139%[22],地下水超采給華北平原帶來了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如地面沉降、土壤鹽漬化、地下水降落漏斗擴大、含水層疏干等。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是造成華北平原水資源供需矛盾最主要的兩大因素,而且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發展及地下水開采、引水工程、農業灌溉等人類活動的持續進行,華北平原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21年5期2021-12-22

  • 基于GRACE的華北平原地下水干旱時空特征分析
    合,估算中國華北平原地下水儲量變化;并基于地下水干旱指數DSI(drought severity index)及奇異譜分析SSA(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探究該地區2002年4月至2017年6月地下水干旱時空特征及其變化趨勢。結果表明:時間上,2002年4月至2017年6月,華北平原的地下水干旱指數DSI以0.02/月的速率下降,2013年6月華北平原出現地下水干旱;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華北平原地下水干旱情況加重

    人民長江 2021年10期2021-12-09

  • 2011~2020年華北平原氣溶膠光學厚度時空分布特征及潛在源分析
    區等,而關于華北平原的相關研究較少。華北平原是中國東部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氣污染物長期超環境容量排放,導致華北平原出現多次重污染天氣事件。例如,2013年1月,華北平原出現了罕見的重污染天氣,韓霄等眾多學者對其成因進行了探討[21-23]。相關研究表明,大氣污染具有區域性,大氣氣溶膠的時空分布與污染物來源關系密切。例如,蘇彬彬等利用后向軌跡模式探究了華東森林及高山背景區域的大氣污染物傳輸特征及其高污染氣團的主要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21年6期2021-11-16

  • 華北平原農業機械化發展及其服務市場形成研究
    發展過程中,華北平原地區的農民做出了突出貢獻。其在人均耕地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農業機械實現農業產量的提升,為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探索出了現實有效路徑。伴隨華北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的快速進展,農機服務市場開始在該地區出現和發展。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日益提升,華北地區的農業產業利潤快速提升,并大大超過了使用農機的金錢成本,因此兩者開始共同發展。本文講述了華北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史和農機服務市場的形成原因,揭示了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關鍵詞:華北平原;農業

    科學與生活 2021年4期2021-11-10

  • 華北平原農田關鍵帶硝態氮存儲與淋失量研究*
    作用[2]。華北平原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之一, 農田年均氮肥投入達550~660 kg?hm?2?a?1, 遠超過作物的實際需氮量[3-4]。過量氮肥存留在土壤中, 在灌溉和強降雨發生時, 以NO3?形式淋溶至深層土壤, 進而運移至地下水系統[5], 對地下水安全造成了威脅。研究發現, 華北平原地下水NO3?超標率(50 mg?L?1)為19.3%, 有些地區甚至高達300 mg?L?1[6]。地球關鍵帶涵蓋了植物冠層、包氣帶層和地下含水層, 是“水-土-氣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1年9期2021-09-10

  • 基于EMI觀測華北平原對流層NO2的時空變化研究
    9年1–8月華北平原的觀測數據,重點分析該地區對流層NO2VCD的時空分布情況。通過對比華北平原對流層NO2的水平空間分布,獲取NO2高排放地區的空間信息;分別討論華北平原總體與典型農業城市、工業城市的NO2周變化趨勢;同時結合降水、氣溫和人為源排放清單的月值數據,分析華北平原NO2月變化趨勢;并統計主要省市NO2變化對華北平原整體的相對貢獻,為該地區日后的大氣環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1 數據與方法1.1 研究區域華北平原(North China Pl

    大氣與環境光學學報 2021年3期2021-06-08

  • 華北平原地區PM2.5濃度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和工業發達的華北平原地區的研究較少,并且缺乏長時間序列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擬運用遙感反演的PM2.5數據,對華北平原地區2000—2018年的PM2.5濃度的時空變化特征進行研究。1 研究區域與數據源1.1 研究區域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位于黃河下游區域,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至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至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跨越黃河、海河、淮河等流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華北平原是中國

    西安理工大學學報 2021年4期2021-03-29

  • 地面輻合線與華北平原霧空間分布的關系
    3 年1 月華北平原出現了多次大范圍霧霾天氣(夜間到上午濕度大,觀測天氣現象為霧,下午濕度有所減小,天氣現象為霾)。據環境監測顯示,石家莊空氣質量達到良好的日數僅有2 d, 霧霾天氣引起了社會和公眾的極大關注。 應加強對霧天氣的成因認識,提高霧天氣的預報能力。如何提高霧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 如何科學規劃霧天氣監測網等等是需要解決的迫在眉睫的科學問題。華北平原是我國北方秋冬季大霧出現頻率較高的地帶,具有發生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如2002 年12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20年2期2020-06-02

  • 氣候變化影響下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研究
    候變化影響下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研究秦歡歡1, 2,孫占學1, 2,高柏2,陳益平1,賴冬蓉1,萬衛1, 3(1.東華理工大學 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昌 330013;2. 東華理工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南昌 330013;3. 東華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南昌 330013)【】研究氣候變化對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的影響。在校準的MIKE SHE模型基礎上考慮A1B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代表濕潤、正常和干旱氣候條件的3種大氣環流模型,設定3

    灌溉排水學報 2020年1期2020-03-20

  • 華北平原種植結構變化對農業需水的影響*
    建美,3,4華北平原種植結構變化對農業需水的影響*張雅芳1,2, 郭 英2, 沈彥俊2**, 齊永青2, 羅建美2,3,4(1. 河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石家莊 050024; 2. 中國科學院農業水資源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石家莊 050022; 3.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4. 河北地質大學土地資源與城鄉規劃學院 石家莊 050031)不同種植結構下的農田需水研究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0年1期2020-01-02

  • 淺談玉米結實異常和畸形穗的形成原因
    良;畸形穗;華北平原結實異常和果穗畸形是玉米生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每年各地都會出現.由于結實異?;嗡腩愋秃芏?,產生原因也多種多樣,所以依然有很多農戶,甚至許多玉米銷售人員、技術人員也無法系統分清各類畸形穗和結實異常形成原因,這顯然不利于此類問題的深入認識和開展系統防御.尤其是在現階段,各種審定品種越來越多,栽培技術也在不斷翻新,但在許多新技術和新品種的大量采用下,畸形穗和結實異常的現象在玉米生產中非但沒有減少,而且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比較典型的年份,如2

    廣告大觀 2019年7期2019-10-20

  • 華北平原地區松花菜秋季高產栽培技術
    種植者喜愛。華北平原地區一直是我國傳統型普通緊花菜的主產區,近幾年來,松花菜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與傳統型普通緊花菜相比松花菜有一些不同的種植技術。筆者從良種選擇、培育壯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紹松花菜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關鍵詞: 松花菜; 秋季; 高產栽培; 華北平原松花菜是花椰菜不同類型中的一種,其品質明顯優于普通花椰菜,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1-3],已成為人們喜食的大眾化蔬菜之一。最早松花菜在我國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種植[4-

    中國瓜菜 2019年6期2019-08-03

  • 2002—2016年華北平原植被生長狀況及水文要素時空特征分析
    要呈正相關。華北平原是中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4]。水資源短缺是該地區社會經濟和農業持續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來,隨著工農業的發展,用水量急劇增加;同時降水量明顯減少,造成了華北平原水資源匱乏,地表干枯;連年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大面積地下水漏斗區。因此,迫切需要分析華北平原植被生長狀況及水文要素時空動態變化特征。對于大、中尺度研究區域,遙感方法是監測其植被變化的有效手段。植被指數是植被覆蓋度、植被初級生產

    生態學報 2019年5期2019-04-17

  • 華北平原糧食作物需水量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特征
    3)在我國,華北平原作為我國主要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產量占據全國產量的10.73%,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非常大,據統計,華北平原農田灌溉總量每年平均能達到261.3億m3/a,地下水供應量高達60%[1]。1 華北平原的簡單概況和數據來源1.1 華北平原的簡單概況 華北平原是我國主要產糧基地,以冬小麥、夏玉米一季兩輪為主要種植方式,糧食年產量越5 700萬t/a,在農田灌溉時,灌溉用水主要以地下水為主[2]。華北平原的主要水系是海灤河水系、黃河中

    江西農業 2018年19期2018-11-26

  • 基于MIKE SHE模型的華北平原水資源利用情景分析
    價等[1]。華北平原由于經濟發展迅速且人口眾多,已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地下水是華北平原最主要的供水來源,供水量約占總供水量的70%左右[9-10]。近幾十年來地下水開采、地表水攔蓄等人類活動,使地下水自然演化過程受到干擾,導致地下水環境、補給方式和更新速度等水文地質條件發生變化,對該地的環境和地下水開發利用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因不合理開發水資源而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生態問題,如地面沉降、塌陷、土壤次生鹽漬化等[11]。華北平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501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8年5期2018-11-20

  • 華北平原農地利用變化及驅動力分析*
    球氣候變暖。華北平原作為我國第二大平原,我國農作物主產區之一,為使農地保護工作行之有效,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政策,研究其農地利用變化規律,從宏觀角度深入分析農地變化的自然社會驅動力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土地持續利用十分重要[1-3]。當前關于農地變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農地動態變化[4-5]、農地利用變化強度[6-7]、時序特征[8]等。游和遠等[9]通過計算各省份的農地集約利用程度指出農地集約利用程度較高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農地集約利用碳排放總效率普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8年6期2018-07-31

  • 華北平原水資源利用系統動力學模擬與仿真
    家間的沖突。華北平原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之一,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分布密集,自有水量少,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是重度“資源型”缺水區域,需要超采地下水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張鈞茹,2016)。區內大部分河流長期干涸,地下水嚴重超采,由此導致一系列環境、生態問題,如地面沉降、塌陷、土壤次生鹽漬化等(石建省等,2014)。華北平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501 m3/a,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23%(Qin et al., 2012, 2013),北京、石家莊、邢臺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7-10

  • 愚公移山
    位于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北起北京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整個山脈綿延400余公里,就像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遼闊的大地上。王屋山王屋之名最早見于《禹貢》,因山有三重,“狀若王者車蓋”,故名。王屋山峰巒起伏,植被茂密,山如劍立,水如龍行,自唐代起就成為中原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道觀宮廟眾多。各地前來修煉拜師者絡繹不絕。

    初中生世界 2018年19期2018-05-23

  • 華北平原的極端干旱事件與農村貧困:不同收入群體在適應措施采用及成效方面的差異
    糧食主產區的華北平原面臨著極端氣候事件對農業生產的嚴峻沖擊,為此,實證分析了華北平原不同收入群體應對極端干旱事件的適應行為及極端干旱事件對其農業生產影響的差異,以期為政府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行為對策及精準扶貧政策提供依據。本文基于華北平原5省889個農戶的1 663地塊的實地調研數據,運用兩階段的思路構建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① 相比于較高收入群體,較低收入群體由于自身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及生產資產的劣勢可能導致其顯著減少了0.12次灌溉頻次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8年1期2018-02-02

  • 華北平原植被動態對氣象干旱的響應特征
    摘要基于中國華北平原1982—2012年NDVI和不同時間尺度SPI/SPEI數據,分析了植被綠度年際波動對氣象干旱時間尺度的響應特征。結果表明:華北平原干旱對春季植被綠度的影響強于夏季,對北部的影響強于南部;植被綠度對長期干旱的響應更明顯,但局部和季節差異非常明顯,北部植被響應干旱的時間尺度較南部短;生長季水分虧缺是其植被干旱脆弱性的主導因素。關鍵詞植被綠度;干旱;時間尺度;干旱脆弱性;華北平原中圖分類號S423;P4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

    安徽農業科學 2017年36期2017-05-30

  • Parameterizing 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l for simulating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in a wheat-maize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玉米系統; 華北平原農田土壤是大氣氧化亞氮的一個重要排放源,農田氧化亞氮的排放同時受到氣候環境和人為活動的復雜影響。本文基于中國華北平原的一個農田試驗站的觀測數據,對農業生產模擬器(APSIM)進行參數化,并檢驗該模型在不同時間尺度上模擬農田氧化亞氮排放的能力。結果表明,對消化系數(k2)進行校正后,模型能夠較好地模擬不同時間尺度和不同施肥處理下小麥-玉米系統的土壤氧化亞氮排放,但是對于一些較高的峰值排放模擬效果欠佳。1. IntroductionNitr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6年6期2016-11-23

  • 華北平原干旱事件特征及農業用地暴露度演變分析*
    *,居 輝?華北平原干旱事件特征及農業用地暴露度演變分析*陳 靜1,劉洪濱2,王艷君1,王安乾1,蘇布達1,2**,居 輝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中心/地理與遙感學院,南京 210044;2.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北京 100081;3.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根據1961-2014年華北平原52個氣象觀測站月降水數據和區域氣候模式COSMO-CLM(CCLM)輸出的逐月降水預估數據,利用標

    中國農業氣象 2016年5期2016-11-12

  • 清代華北平原易澇地區的農業生產
    摘要:清代,華北平原水災多發,洪水不僅摧毀村落、淹沒田地,造成土壤沙化和鹽堿化等嚴重后果,在許多地勢低洼之地,還易形成長期積澇之區。面對易澇的生產環境,鄉村百姓在長期生產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創新應對措施,通過作物品種的選擇、種植布局的調整、改進生產技術以及因地制宜從事鄉村特色產業等方式來發展生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些措施體現了人與自然共處過程中的互動,對今天的農業發展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關鍵詞:水災;農業發展;衛河流域;華北平原;清代中圖分類號:K2

    中州學刊 2016年8期2016-11-11

  • 南水北調實施后華北平原地下水調控研究
    立建【摘要】華北平原地區是我國的工農業用水非常緊張的地區,人口分布集中,地下水超采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南水北調工程調水進行了幾十年,通過中線工程將漢江水調往華北平原地區,緩解了華北工農業用水緊張問題,但是完全的依賴中線工程調水一方面成本頗高,另一方面也不能及時解決華北區域所有缺水問題,適量的控制性的開采地下水仍是供水有效措施。本文根據調水工程實施后華北用水情況,試析華北平原地下水調空的一些問題及對策?!娟P鍵詞】南水北調;華北平原;地下水;調控我國華北平原

    水能經濟 2016年9期2016-10-19

  • 氣候變化下華北平原井灌區糧食生產地下水保障能力
    )氣候變化下華北平原井灌區糧食生產地下水保障能力王電龍1,2,張光輝1,馮慧敏1,3,田言亮1(1.山西省水利建設開發中心,山西 太原030002;2.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050061;3.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山西 太谷030801)摘 要:為了揭示華北平原糧食生產地下水保障程度,以石家莊平原井灌區為典型研究區,建立了地下水保障程度指標體系,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統計降尺度和概率統計等研究方法,對該區未來50年的糧食生產地下水保障

    海河水利 2016年2期2016-07-29

  • 氣候變化對華北平原主要農作物生長影響研究 ——以冬小麥、夏玉米為例
    ?氣候變化對華北平原主要農作物生長影響研究 ——以冬小麥、夏玉米為例肖薇薇1,2,3,許晶晶4(1.安康學院,陜西 安康 725000;2.陜西省安康市漢江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3.中國科學院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21;4.江西省農業科學院 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摘要:為了探討未來氣候變化對華北平原區農業生產的可能影響,收集了中國科學院欒城試驗站15

    江西農業學報 2016年6期2016-07-14

  • 氣候變暖對華北平原玉米葉片形態結構和氣體交換過程的影響
    ?氣候變暖對華北平原玉米葉片形態結構和氣體交換過程的影響鄭云普1,2,4,徐明2,*, 王建書3,王賀新41 河北工程大學水電學院,邯鄲0560382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生態系統網絡觀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北京1001013 河北工程大學農學院,邯鄲0560384 大連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大連116622摘要:未來全球變暖對農田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不僅可能改變整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平衡狀態,更重要的是還關系到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然而,目前有關農作物對

    生態學報 2016年6期2016-05-23

  • 華北平原地裂縫影響因素分析
    1051)?華北平原地裂縫影響因素分析馬學軍,呂鳳蘭,宋 偉,楊旭東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河北·保定 071051)摘 要:華北平原地裂縫近年來呈快速發展趨勢,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威脅。本文對地裂縫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認為基底構造單元是地裂縫發育的控制因素、全新世地質環境控制非構造地裂縫的分布、基底斷裂構造蠕滑控制地裂縫的規模。地形地貌、巖性結構、地表水、地下水、地震、地面不均勻沉降、持續干旱、地下巖溶和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影響地裂

    上海國土資源 2016年1期2016-04-25

  • 列車駛過華北平原
    、鮮有變化的華北平原,在回程的途中更是很難真正吸引到我的注意,所以,我對列車窗外這片土地的了解,主要建立在去北京的路上。尤其是寒假開學的路上,初春的華北平原正是一望無際的綠色,看起來相當心曠神怡?,F在回想起來,“大一”“大二”的時候還太無憂無慮,窗外的景象也只當是單純的美景隨便看看,甚至還孤陋寡聞地產生過為什么天氣還未回暖農作物就已經綠得這么喜人的疑問。真正把我打動了的,還是“大三”寒假結束后的那次經歷。當時我正沒出息地在出國與考研這兩條路上搖擺不定,雖然

    三聯生活周刊 2016年13期2016-03-26

  • 南水北調工程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求。京津冀豫華北平原在我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水資源日益匱乏及其加速的生態環境惡化成為制約該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大大緩解了華北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對于優化區域發展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加快新型城鎮化,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良好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娟P鍵詞】區域經濟 南水北調 華北平原 優化配置水資源 可持續發展【中圖分類號】F279.2 【文獻標識碼】A【DOI】10.16619/j.cnki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6年2期2016-03-15

  • 氣候變化對華北農業水資源影響的研究進展*
    水資源是制約華北平原農業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對華北平原水資源和農業需水影響顯著。1950年以來,華北平原氣候總體趨向于暖干化,潛在蒸散呈下降趨勢。近30年實際蒸散量呈現弱的上升趨勢,與潛在蒸散有互補關系。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區域水分盈余量下降,華北地區干旱化趨勢加重。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增加,其中北部地區水量虧缺更為嚴重,南部地區水量盈余則減少。調整春季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和空間布局,減少農業用水量,是適應氣候變化的必要途徑。華北平原

    自然雜志 2016年3期2016-03-06

  • 華北平原地下水演變機制與調控
    100101華北平原地下水演變機制與調控石建省1), 李國敏2), 梁 杏3), 陳宗宇1), 邵景力4), 宋獻方5)1)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河北石家莊 050061; 2)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北武漢 430074; 4)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 100083; 5)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華北平原長期的地下水過

    地球學報 2014年5期2014-06-07

  • 華北平原水資源緊缺情勢與因源
    1)0 引言華北平原位于中國東部,東臨渤海,西抵太行山,北起燕山,南至黃河,地理位置為東經112°30″~119°30″、北緯34°46″~40°25″之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平原全部和黃河以北的豫北、魯北平原區,共計21個地市、207個縣,面積13.92×104km2。華北平原是北方經濟發展核心區,水資源緊缺日趨嚴峻。平原區大部分河流長期干涸,地下水超采嚴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海咸水入侵地下淡水體等問題頻發,對該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一定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11年2期2011-01-30

  • 華北平原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項目圓滿完成
    華北平原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項目圓滿完成本刊訊(范宏喜 段金平)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牽頭組織,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等六家單位參加的“華北平原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項目,經過全體項目人員歷時5年的辛勤勞動和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項目要求的各項任務,于近日通過成果驗收,獲優秀成果。該項目共完成基巖標5座、分層標組7座、GPS基準站5座、GPS觀測墩152座、補充水準標石36座;開展1:5萬重點區域地面沉降調查13903平方千米,1:10萬區域地

    城市地質 2009年3期2009-04-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