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蘇青的世俗化寫作

2016-03-07 11:53左秀秀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蘇青世俗化市民

摘 要:蘇青的文字是簡簡單單的存在,但在20世紀40年代雅俗文學合流之時卻有著獨特的意義。本文以蘇青的日常世俗寫作為切入點,結合蘇青的小說和散文以及相關史料,分析蘇青的日常世俗寫作形成的獨特原因,并著力探討她日常世俗寫作的審美呈現。

關鍵詞:蘇青 世俗化 市民

一、世俗化寫作的緣由

(一)地域文化培植的市民寫作意識。任何一個擁有獨特風格的作家都有著濃郁的文化淵源,其創作也必然烙上這片地域文化的鮮明印記。不同民俗的民族產生不同的文化形態,從而形成文化的地域性民族特點。蘇青用地道的寧波方言和生動的地方俗諺構筑起一個民俗的文學世界,這種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是蘇青作品獨特風格形成的基礎,也是蘇青創作的核心所在。

蘇青出生于浙江寧波,有著小上海之稱的寧波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是三四十年代中國對外貿易的樞紐。寧波地域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便是重商意識,濃厚的商業氛圍,導致寧波人對政治等意識形態采取一種漠然和淡化的態度。蘇青受到這種地域文化的熏陶與影響,形成了現實、爽朗、執著的性格氣質,這也是蘇青創作帶有鮮明的功利性質的原因。她將寫文章視為賺錢的工具,在創作文學時,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賣文賺錢以養家糊口。另一方面,蘇青民俗創作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與她所在的海派文學大背景息息相通?!疤K青在海派文學之風的吹拂下不僅能執著于地域民俗創作,而且還將這種民俗的審美氣質融入到海派文學的創作中,兩者十分和諧地共存并互相影響著?!雹?/p>

(二)“孤島”環境下市民期待的塑造。蘇青生活、寫作于淪陷區的上?!肮聧u”,她選擇的世俗化審美取向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密切相關。20世紀40年代初期的上海處于日據殖民統治下,日偽當局在文化上采取高壓懷柔兼施政策。一方面,他們嚴禁一切激發民族意識對立、對時局具有逆反傾向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實施“文化同化”戰略。淪陷區的高壓政治和文化氛圍,使上海廣大市民在孤島環境中沒有言行自由。在漢奸文學背離民意、不得人心,日偽當局雖大力扶持也無法支配淪陷區創作局面而愛國的進步文學也由于環境的嚴酷而得不到充分發展的情況下,得以在夾縫中大量生存的便是“中間狀態”的文學。

蘇青市民情結下的日常世俗寫作是一種取悅大眾市民讀者的策略。那些懂得明哲保身的同時亦能謀得生計的作家們,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與廣大市民讀者的視野融合,進行“中間文學”創作。蘇青的作品世俗化正是融合了市民的期待視野,為遠離政治漩渦而開辟的蹊徑。蘇青這種謹慎實用的寫作宗旨使她的創作自覺指向個體生活體驗及周圍俗世生活,并逐漸形成了世俗化創作風格。

(三)生存處境的逼迫。20世紀40年代淪陷后的上海,日本侵略者和汪偽漢奸政權在經濟上實行“戰時經濟統制政策”,導致物資匱乏,物價飛漲,蘇青等靠稿費生活的文人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生活的壓迫強化了她的世俗化文學觀,也加強了她賣文為生的意識。蘇青自言其從事寫作就是為了生存,“我投稿的目的純粹為了需要錢……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俗人,素不愛聽深奧玄妙的理論,也沒什么神圣高尚的感覺?!雹诙鵀榱诉^上更好的日子,賺更多的錢,蘇青不得不迎合讀者的期待,迎合大眾審美要求,站在普通民眾的角度感知社會,懷著一顆平常心敘寫俗世男女的衣食住行,表現如張愛玲所說的“人生安穩的一面”。

蘇青的不幸婚姻生活給她留下了謀求生存的困境。作為一個離異女性,蘇青面臨著自我內心的歸屬危機和精神危機,在迫于生存寫作之外,蘇青寫作的目的也在于宣泄精神上的不快。她在關注凡俗的柴米油鹽的同時,自覺地以女性視角關注女性的心理和女性的命運,從而獲得了無數女性讀者的共鳴和同情。

二、世俗化的審美寫作圖景

(一)創作主題的世俗化。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政治極度混亂,作家只能以極端隱秘的方式來書寫,這樣的政治環境決定了蘇青的創作不可能大范圍地涉及戰爭話題,只能圍繞婦女、婚姻等方面展開。

但在另一層面,在蘇青看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是向來和她無關的。蘇青多次坦言自己的作品中沒有國家、沒有戰爭,自己的創作只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她盡可能地消解政治立場及觀點,自愿放棄新文學賦予作家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即使偶爾在作品中流露出對日本侵略者的不滿,但所采取的角度、立場卻是小市民的。因此蘇青對于國家政治自覺采取一種市民的立場角度,將繁雜的戰爭與國家民族大事置于市民利益的天平上去進行衡量,體現了世俗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意義上的崇高感微乎其微。這也限制了蘇青在文學藝術創作上產生更高的思考和追求。

(二)日常生活的現實體驗。蘇青的日常生活體驗是獨特的,她作品里的生活是夾帶市民共通的大眾體驗,是市民心中強烈渴望卻又不能吐露出來的大眾心理。由于這種獨特的個體創造風格,加上蘇青極富靈性的領悟,她的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寫作極具創造性,真實記錄了生活現實。蘇青的創作題材呈現了一幅幅五彩斑斕的市民生活圖景,留下了時代的側影。例如《結婚十年》中的“逃難記”“避居鄉下”等章節中,她僅僅是以一個普通市民的身份,站在市民的視角來講述戰亂中人們的悲慘遭遇,真實描述了當時戰亂的情形,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蘇青的散文大多圍繞日常生活來寫,或談眼前之事,或回憶往事,如《斷肉記》里為抵制不合理的稅收而忍著不吃肉的爺爺。而非日常生活領域也是蘇青觀照的題材,但是在處理這類題材時,蘇青仍然堅持一種日常生活化、世俗化的市民寫作姿態?!督Y婚十年》和《續結婚十年》圍繞女主人公蘇懷青的人生體驗,真實記錄了其結婚十年、婚后十年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經歷。通過衣、食、住、行的瑣碎和平庸的生活現象揭示的是平民百姓的喜怒哀樂。相對于當時轟轟烈烈的抗戰,這是一種對宏大敘事的逃離和對革命救亡精神的消解。

(三)民俗民風的真實展現。對風俗圖景的細致展現很能體現一個作家的日常生活觀照取向。蘇青對甬、滬兩地的風俗圖景的書寫尤能體現她的日常寫作風格。生為寧波人的蘇青,關于寧波風俗有許多描寫,最有特色的當屬婚俗場景的描寫。在她的《結婚十年》中,對寧波的婚俗場景作了記錄性的描述。小說以新舊合璧的婚禮開篇,一個婚禮過程包含多達二十幾種風俗。她將這樣一個新舊合璧的婚禮描寫得相當細致,這種含有區域文化色彩的現實生活寫作,也形成了小說文本的風格。

蘇青的散文作品同樣呈現了不少民俗風景圖。在描寫家鄉寧波的風土人情方面,主要有《談寧波人的吃》《豆酥糖》《夏天的吃》等。在作家的民俗民風描寫中,飲食文化的描寫比例頗高。在《吃與睡》中,蘇青詳細介紹了南方精致的“吃”和高質量的“睡”。如煮粥如何淘米、如何掌握火候、如何享用等;飯菜與點心的精心搭配;零食的別樣吃法;棉被的挑選;睡眠時間的把握,等等。蘇青的民俗民風刻畫,使作品呈現出奇風異俗的新鮮趣味,接近現實記錄的風格,讓讀者找到一種真實的存在。而在民族意識高揚的年代,蘇青的世俗化寫作也是對本民族文化的另一種認同,市民得以在這些世俗言語中找到自己的民族身份。

(四)大膽直白的“蘇青語”敘事。蘇青有自己的言說方式,張愛玲說她充溢著“偉大的單純”;胡蘭成說她“少有警句,但全篇都是充實的”。蘇青好用通俗的生活化語言,包括方言、諺語等表達世俗的生活、世俗的情感,兩者的交接更加凸顯了蘇青世俗化的風格。

直爽、大膽潑辣是蘇青語言的最大特色。她的大膽無忌與世俗化風格在她的代表小說《結婚十年》中得到集中體現。夫妻間的賭氣、生育時的痛苦、婚外情的糾結、私生活的瓜葛等都毫無避諱地寫進了作品,而在蘇青的散文中這種語言更多。這種大膽、世俗、奔放的言詞在蘇青作品中是家常便飯,蘇青的語言保持著生活的原生態,呈現了一種生活化的寫作姿態。

蘇青為了展現她筆下的民俗圖景,靈活運用寧波方言、俗諺進行創作。這些具有濃厚的地方民俗氣息的詞語,與她民俗內容的表達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蘇青的話語特色。更有特色的是一些寧波方言的使用,例如在《結婚十年》中“花花轎子”“新娘子”“派頭”等以“子”“頭”結尾的寧波典型方言的運用,營造了一種民俗氣氛。而蘇青作品中那些生動鮮活、富有表現力的寧波方言,不僅能讓讀者在了解寧波地方風土人情的同時更好地感受作品所蘊含的地方文化,而且對作品人物的塑造、情節的推進以及故事氛圍的營造都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三、結語

蘇青的世俗化寫作具有獨特的意義,其創作主題的非政治化取向、書寫內容的日?;幚?、民風民俗的活潑再現、女性人生的深刻體驗、表達方式的世俗化等,都使她成為當時備受歡迎的女作家。蘇青為文的平實真切,直言無忌,以個體的生存經驗表達對世俗人生的理解和對世俗生活的真情實感,給40年代特殊時期的上?!肮聧u”保留了一份真實的記錄,為上海淪陷這個非常時期和非常地點提供了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參考價值。

① 毛?,摚骸短K青作品語言的民俗學解讀》,《浙江學刊》2007年第3期。

② 任靜:《海派女作家筆下的上海生活》,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碩士學位論文。

作 者:左秀秀,寧波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蘇青世俗化市民
王碩小說的消費主義特征
送清涼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藏在俄羅斯套娃里的愛
論高科技時代的佛教
論佛教的與時俱進
一代才女蘇青的悲劇人生
藝術鑒賞話雕塑
“意義”的問題所在
重慶市首屆市民健康知識有獎競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