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2016-03-10 12:28姚利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環境影響局部規劃

姚利

(山東省建設發展研究院,山東 濟南250001)

探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姚利

(山東省建設發展研究院,山東 濟南250001)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實質上屬于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目前來看還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有助于解決項目層次上無法長期解決的沖突,并分析出大量項目的累積環境影響。規劃環境的影響評價能夠有效彌補建設項目環境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并擴大自身的環境影響評價范圍。探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已經成為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并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工具。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僅僅依靠某一種方法或一些較為零散的其它方法是很難從根本上實現的,必須采用一種全面并且完善的方法作為整個體系的指導。因此,進行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的研究是解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問題的關鍵,它也是促使環境影響評價政策全面展開的重要步驟。我國當前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的研究通常都面臨著脫離實際的窘境,對規劃環境影響的評價方法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迫在眉睫。

1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

目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就等同于通用的戰略環境影響評價(SEA),它一般指的是環境影響評價(EIA)的原則與方法在戰略規劃層次中的運用,也就是對政策、規劃或計劃以及其它替代方案的環境影響進行系統的、綜合的、規范的評價過程。關于SEA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的《國家環境政策法》,其中規定,任何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決策或行動都必須附帶環境影響報告[1]。SEA屬于戰略層面,就目前來看還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SEA有助于解決項目層次上難以長期解決的主要沖突,并能夠分析大量的項目累積環境影響。SEA要求從多個方面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戰略性策略進行詳細論述,而SEA也必須在建設活動進行詳細規劃之前就實施,促使設計者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合理方案,保證項目在取得最大經濟利益的同時,維護社會及環境穩定。

2 環境影響識別與層次劃分

任何的建設活動都可能會造成對環境保護不利的影響,其中有些負面影響產生于工程設計,而有些不負面影響則產生于施工生產,還有些負面影響產生于規劃中所存在的不合理規模及目標、布局。從理論上講,相關政策、計劃以及規劃的制定和決策通常都是按層次劃分的,例如規劃指的就是中期的規劃或長期規劃,要求全面、科學、合理,時間跨度最小也應在5年以上,具體指的是對活動空間地域的布局安排,例如城市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和生態規劃等等;再例如計劃規劃通常就是人們為達到一定目標而對不久的將來進行的活動部署以及相關安排,通常不會超過5年,但也不會太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蘇聯和我國的五年計劃。而相應的,對于政策、規劃以及計劃對環境的影響評價也應進行層次劃分,而劃分環境影響評價的優點主要有避免將重要的不利影響遺漏、有利于合理確定環境影響評價的深度、有利于解決相應層次所應重視的環境問題以及簡化下層位決策環境影響的評價。

對于環境影響識別與層次劃分的方法,根據規劃的層次不同,所涉及的行業以及領域和區域都有所不同,并且規劃具有不同的社會經濟活動和決策事項,因此,在規劃決策中,關注的環境問題也存在很多區別[2]。大多數人會認為,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規劃的環境評價和建設項目的環境評價其關注的重點有所不同,因此在規劃的層次上應重點關注對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探討,以及對規劃布局的合理性研究等問題,并在規劃環境的影響評價工作程序中設置相應的環境界定,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環境議題需要在SEA中的階段進行回答,并且建設項目的SEA還解決了具體建設活動中的環境可行性。

3 環境影響的預測、分析與評價

以我國當前的情況看來,在宏觀的SEA中,其工作可以在規劃的初期就介入,因此替代的方案不僅包含針對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發展目標的不同方案,也包含了針對某一具體環境目標的規劃方案之間的局部替代。關于環境影響的預測、分析以及評價方法,對于專項規劃層次較低的規劃項目來說,因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是在規劃方案制定之后才具體介入的,所以那些替代方案僅僅是針對某一具體的環境目標作出不同的環境保護策略而已。根據程序來看,局部替代的方案其設計過程和優化過程都是相互聯系的,通常是發現推薦的方案出現問題或不足時,就用替代方案進行局部代替。所以說,替代方案的設計過程其實就是優化已有方案的過程。首先對所有的方案進行環境影響的預測、分析和評價工作,然后再根據比選的技術思路對需要局部替換的地方進行修正和完善。替代方案一定是不可以在一開始就提出來的,它應該是在研究推薦方案發現問題時,針對性地替代,否則就會產生明顯的盲目性[3]。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對推薦的方案進行測試分析后,發現了其中的某些問題以及不足之處后,針對這些問題設計局部替代的方案,然后預測并分析局部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如果有問題應繼續修改或重新制定局部替代方案,直到方案對環境幾乎不產生影響為止。

因此,環境影響的預測、分析以及評價步驟為:第一,針對影響識別界定的主要環境影響進行專題設定;第二,針對專題討論具體的推薦方案;第三,對可能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第四,用局部替代方法優化推薦方案。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SEA)方法的概念、主流程序環境影響與識別層次劃分以及環境影響的預測分析和評價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雖然如此,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更有效方法步驟卻還有待進一步探究。隨著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不斷深入,其技術體系正在不斷豐富并完善。

[1]彭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的理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9):103.

[2]安麗娜.探究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規劃及評價方法[J].低碳世界,2015(36): 1-2.

[3]石新利.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指標及方法探究[J].地球,2013(4):194-194.

[責任編輯:朱麗娜]

猜你喜歡
環境影響局部規劃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非局部AB-NLS方程的雙線性B?cklund和Darboux變換與非線性波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三線一單”與環境影響評價銜接研析
規劃引領把握未來
多管齊下落實規劃
局部遮光器
吳觀真漆畫作品選
迎接“十三五”規劃
養殖的環境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