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地區嬰幼兒先天性耳聾的基因檢測結果探析

2016-03-11 11:46戴桂林劉彥慧高宇琳李見章尹寶珠
河北醫學 2016年7期

戴桂林, 劉彥慧, 高宇琳, 李見章, 尹寶珠

?

預防保健

東莞地區嬰幼兒先天性耳聾的基因檢測結果探析

戴桂林, 劉彥慧, 高宇琳, 李見章, 尹寶珠

(廣東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摘 要】目的:調查東莞地區非綜合性遺傳性耳聾的致聾基因分布特征,為政府制定優生優育計劃、提高人口素質、降低人口出生缺陷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對200例先天性耳聾患兒,抽取患者的外周血2~3mL,利用耳聾基因芯片對與非綜合性遺傳性耳聾密切相關的4個致聾基因SLC26A4(PDS)(IVS7-2A>G、2168G)、GJB2(299delAT、235delC、176del16bp及35delG)、GJB3(C538T)和線粒DNA 12SrRNA(A1555G、C1494T)上的9個突變位點進行檢測。結果:在本組患者中,有15例檢出GJB2基因突變(22%),10例檢出SLC26A4基因突變(14.3%),DNA12SrRNA基因突變3例(4.4%),沒有檢出有GJB3基因突變患兒。結論:東莞地區非綜合性遺傳性耳聾的有效檢出率與全國調查結果相當,其中GJB2基因突變檢出率最高,SLC26A4基因突變檢出率其次,再次是線粒體DNA12SrRNA基因突變,可見利用耳聾基因檢測技術對目標人群進行耳聾基因篩查,是減少聾兒出生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先天性耳聾; 非綜合性耳聾; 基因檢測

為實現耳聾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所采取重要手段即新生兒聽力篩查,然而目前發現很多耳聾是遲發性的,在出生時并不表現聽力損失(如藥物性耳聾和大前庭水管綜合征),因此單純新生兒聽力篩查產生了局限性,考慮在其基礎上聯合耳聾基因分子篩查,是能降低聾兒發病率的有效辦法。目前,人類基因組計劃已基本完成,同時遺傳病檢測、干預技術的得到完善,為規?;A防耳聾帶來了新機遇,即準確發現遺耳聾病因后引入耳聾預防及阻斷措施,有效地阻斷遺傳性耳聾的傳遞。我國遺傳性耳聾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聾人群體中遺傳性耳聾比例較高,SLC26A4 (PDS)、GJB2、線粒體基因(DNA12SrRNA)(母系遺傳)突變是造成中國人耳聾的主要遺傳致病因素[1],因此,我們對東莞地區200例先天性耳聾患者進行了基因檢測,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經東莞市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中心確診為先天性耳聾的嬰幼兒患者中隨機抽取200例,男122例,女78例,最小患兒為90d,最大的患兒3歲,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家族耳聾病史、其他疾病史以及聽損傷高危因素進行采集。

1.2 方 法

1.2.1 聽力診斷測試前行常規外耳道檢查,特殊情況下可借助耳內鏡清除外耳道耵聹。使用儀器為:丹麥MADSEN公司OTOflex100中耳分析儀、丹麥CapellA Plus診斷型全功能耳聲發射儀、美國Smart Ep聽覺誘發電位儀、美國Smart Ep聽覺穩態誘發(ASSR)電位儀以及行為測聽進行檢查,以 V波反應閾值≤30dBnHL為聽力正常、31d~50dBnHL為輕度耳聾、51 ~70dBnHL為中度耳聾、71~90dBnHL為重度耳聾、V波閾值>90dBnH為極重度耳聾。

1.2.2 基因檢測在患兒合法監護人的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基礎上采集血外周血2~3mL,送至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利用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準的微陣列芯片法遺傳性耳聾基因芯片檢測試劑盒[2],對與非綜合性遺傳性耳聾密切相關的4個致聾基因SLC26A4(PDS)(IVS7-2A>G、2168G)、GJB2(299delAT、235delC、176del16bp及35delG)、GJB3(C538T)和線粒 DNA12SrRNA (A1555G、C1494T)上的9個突變位點進行檢測,完成上述操作后,還需要對工作液進行分裝和標記,放置在零下80℃的溫度環境下長期保存。

1.3 數據管理:將本次研究的所有資料和數據,包括知情同意書、問卷調查表、聽力檢測的結果、血液樣本和基因組的DNA的樣品按順序輸入電腦,建立只有一個流水號的Excel文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管理,以便于查看和調閱。同時,建立紙質檔案,用代碼保存計算機內對應的電子檔案,并確保資料的對應性,交由專人保管。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聽力檢測結果:200例患兒經過聽力診斷和病史分析都確診為先天性耳聾,其中14例為單側耳聾,186例為雙側耳聾。根據聽力損害的程度,90耳為輕度和中度損傷,296耳為重度損害或重度以上的損害。

2.2 基因檢測結果據先天性耳聾的流行病學在200例先天性耳聾患兒中有約70例為先天性非綜合性耳聾[3],15例檢出GJB2基因突變,檢出率為21.4%(15/ 70),2個檢測位點同時發生突變的患者有 3例,176del16bp和235del C同時突變2例,299delAT AT 和235del C同時突變的有1例;10例檢出SLC26A4基因突變,檢出率為14.3%(10/70),經過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和CT掃描都是 LVAS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患兒;線粒體DNA12SrRNA基因突變3例,檢出率為4.3%(3/70),沒有檢出有GJB3基因突變患兒。

3 討 論

先天性耳聾一半是由遺傳因素造成,另一半則是由環境因素引起[4]。在認為是遺傳性的病例中,綜合征型占30%,非綜合征型占70%。而在非綜合征型病例中,約77%的病例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22%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X-連鎖和線粒遺傳方式約1%。據檢測發現與耳聾相關基因較多,但僅其中少數幾個單基因為耳聾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其中4個最常見的致遺傳性耳聾基因為:SLC26A4、GJB2、GJB3、線粒體DNA12SrRNA。夏家輝院士[5]發現中國本土首個耳聾相關基因即為GJB3基因,目前在臨床上檢出率比較低。

本研究隨機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經東莞市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中心確診為先天性耳聾的嬰幼兒200例,利用耳聾基因芯片對與非綜合性遺傳性耳聾密切相關的4個致聾基因SLC26A4(PDS)(IVS7 -2A>G、2168G)、GJB2(299delAT、235delC、176del16bp 及35delG)、GJB3(C538T)和線粒體 DNA12S rRNA (A1555G、C1494T)上的9個突變位點進行檢測,200例患兒中約有70例先天性非綜合性耳聾,15例檢出GJB2基因突變(22%),10例檢出SLC26A4基因突變(14.3%),DNA12SrRNA基因突變3例(4.4%),沒有檢出有GJB3基因突變患兒,這與我國遺傳性耳聾的分子流行病學有關:造成我國人口耳聾的主要遺傳因素是SLC26A4(PDS)、GJB2、線 粒 體 基 因DNA12SrRNA突變,所占比例分別為14.5%、21%、4. 4%基本一致。SLC26A4是綜合征性耳聾Pendred綜合征和非綜合征性隱性遺傳性耳聾LVAS的責任基因。Pendred綜合征除表現有耳聾、甲狀腺腫大,我國主要為LVAS,因此患兒僅表現出耳聾,因前庭導水管為聯系顱腔和內耳通道,異常擴大后,頭部碰撞或感冒等均可引起顱內壓變化導致LVAS患兒的聽力下降,早期行基因診斷為患兒監護做陪護知道,減少或消除外界因素導致患兒病情加重的幾率。GJB2基因突變導致雙側、語前、對稱性耳聾,對聽力損失程度范圍較大,包括輕度至極重度,但其中多數屬重度或極重度。線粒體DNA12SrRNA突變攜帶者對氨基糖苷類藥物敏感,低劑量時就可引起耳鳴,甚至會出現嚴重聽力減退。由于線粒體DNA遵循母系遺傳,因此若通過基因診斷確診出1例患者即可推算出家族中存在至少10例攜帶者??梢罁渲笇y帶者禁止服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避免耳聾發生,同時對后代藥物使用有指導意義。本研究采用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準的微陣列芯片法遺傳性耳聾基因芯片檢測試劑盒[2],對與遺傳性耳聾密切相關的4個致聾基因SLC26A4(PDS)、GJB2、GJB3和線粒體DNA12S rRNA上的9個突變位點進行檢測。與傳統測序方法相比,具備快速、低成本、高準確性、高通量等優勢,且操作簡單,易于標準化,達到臨床耳聾基因檢測要求及需要。使臨床醫生可從病因學角度輔助診斷耳聾患兒,為尋找真正病因提出參考,同時對患者用藥及生活注意事項具有指導意義,為婚育指導及遺傳咨詢提供理論依據及科學手段。

【參考文獻】

[1] 戴樸,劉新,于飛,等.18個省市聾校學生非綜合征性聾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I)-GJB2 235delC和線粒體DNA12SRNA A1555G突變篩查報告[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6,4:1~5.

[2] Li CX,Pan Q,Guo YG,et al.Construction of a multiplex allele-specific PCR-based universal array(ASPUA)and its applicationto hearing loss screening[J].Hum Mutat,2008,29:306~314.

[3] Morto C C,Nance W E.Newoborn hearing secreening a silent revolution[J].N Engl Med,2006,354:2151~2164.

[4] Nance W E.The genetics of deafness[J].Ment Retard Dev Disabil Res Rev,2003,9:109~119.

[5] Xia JH,Liu CY,Tang BS,et al.Mutations in the gene encoding 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3 associated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hearing impairment[J].Nat Cenet,1998,20:370.

【文章編號】1006-6233(2016)07-1219-0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7.068

【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局項目,(編號:2013105101017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