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究

2016-03-11 08:19李文清李菲菲孫利平劉亞坤徐有志
考試周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醫學院校

李文清+李菲菲+孫利平+劉亞坤+徐有志+方皓舒+沈玉先+汪思應

摘 要: 傳統的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主要由醫學背景專業人員和從醫人員組成。隨著醫學專業高層次人才就業的自由化,醫學專業畢業生較多選擇去醫院工作,導致高?;A醫學專業教師隊伍醫學專業背景薄弱。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正面臨重大挑戰和調整。本文以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為例,從該學院教師的專業組成、學歷比例、職稱結構和年齡組成四個方面,探討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路,旨在優化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專業知識,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等,為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和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醫學院校 基礎醫學專業 教師隊伍建設

新時期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發展穩步提升,實施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是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偉大中國夢的基石,更凸顯了知識和科技發展的力量。因此,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調整[1]-[3]。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提出了《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高校教師應盡的義務、應做的工作,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醫學專業教育因其特殊的專業性質、較高的準入制度、較強的社會服務功能,備受人們的重視。人們對醫學專業學生的知識水平、醫療技術和醫德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醫學院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造就高層次人才,必須創新人才工作思路,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勇于創新、高效精干、結構合理且相對穩定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開創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新局面,從而進一步提升醫學生的從醫業務水平,加強醫德建設,服務社會,報效國家[4]-[5]。

一、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傳統的基礎醫學專業教師主要由醫學背景專業人員和醫生組成。隨著新時期高等醫學院校地位和職能的轉變,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年輕化、非醫學專業出身的青年教師逐漸成為教師隊伍的主要力量。本文以某高?;A醫學院為例,針對該學院現有的239名專職教師,從教師的專業組成、學歷比例、職稱結構和年齡組成四個方面,探討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路。

1.專業組成

在該學院現有的239名專職教師中,博士階段為醫學專業的教師約占35%,博士階段為非醫學專業的教師為65%。由此可見,新時期非醫學專業出身的教師比例有所偏高。

2.學歷比例

圖1 學歷比例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新時期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人[1999]10號,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05年,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目標是:提高學歷層次: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教學科研型高校達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30%以上)。該學院現有的239名專職教師的學歷比例見圖1。碩士以上學歷的人數占總教師的比例為81%,其中42%的教師具有博士學歷,學歷層次基本符合教育部標準。但是碩士學歷者比例較大,針對這一現狀,學校也出臺相關的政策,鼓勵教師在國內名校名師下攻讀博士學位,提高學歷層次。

3.職稱結構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意見》提出:到2005年,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目標是:優化職稱結構:教授、副教授崗位占專任教師編制總數的比例,教學科研型高校一般為45~55%,少數學??梢赃_60%左右。通過為該學院現有的239名專職教師的學歷比例分析得出,副高職稱以上教師比例占教師總數的54%,職稱結構合理(見圖2)。

圖2 職稱比例

4.年齡組成

年齡組成是指教師隊伍中教師年齡構成的比例狀況,即老、中、青的比例狀況。合理的教師隊伍既要有年輕教師的新鮮血液融入教師隊伍,又要有中年教師在教師隊伍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還需要年長教師豐富教師隊伍的教學實踐經驗。該學院現有的239名專職教師的年齡組成見圖3。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已占據半壁江山,為教師總數的59%,構成了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同時存在的問題是年齡偏低,教學經驗與科研能力還有一定欠缺。因此,如何迅速地將他們培養成合格乃至優秀的大學教師是未來一段時間面臨的問題。

圖3 年齡組成

二、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

通過對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分析,我們發現學院教師隊伍無論從年齡組成、學歷比例還是職稱結構都是合理的,但是非醫學專業出身的教師比例偏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的擇業觀發生一些變化,醫學畢業生不單純追求輕松穩定的大學教學工作,更投身工作節奏快同時又高薪的醫生行業。另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高校學生擴招量的逐年上升,原有師資學歷水平和教師數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當前醫學背景博士數量依然很少,與之相關的專業,如生物學專業博士數量逐年增多。當今各大高校在人才招聘中都提出教學崗至少要博士學歷,生物學與醫學專業的相通性使得生物學背景博士紛紛去醫學院校就業,從而填補醫學院校教師急缺的空缺。這一現狀有其自身的優勢,優勢在于生物專業出身博士科研水平較高,能將最新的科學研究前沿穿插在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幫助。其存在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生物學專業博士由于缺乏臨床經歷,熟悉的病例少之又少,造成課堂上無法將臨床病例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容易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針對當前基礎醫學專業非醫學背景教師比例偏高的問題,為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優化教師結構,建議從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觀念、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和對非醫學出身的青年教師進行醫學專業再塑造等方面入手,推進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1.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觀念

醫學院校是培養未來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的基地,基礎醫學專業教師是培養臨床學生的主力軍,這無疑對基礎醫學專業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學院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要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院發展的頭等大事,從戰略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主動適應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是在學校人事處總體框架下,由基礎醫學院為主負責建設管理。我校是近年連續獲得安徽省高校人才引進建設的優秀單位,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保證人才隊伍建設?;A醫學院每年引進博士8至10名。同時,在安徽省率先引進海外兵團特聘教授,吸引優質人才資源,服務我校教學科研工作。

2.完善人才引進機制

人才引進向一線教學崗位傾斜,尤其是實驗教學崗位,教師身份必須是博士學位,碩士畢業生進入技術崗位。為吸引更多的醫學背景博士來高校就業,高校應不斷改革創新人才引進機制。以物質激勵為基礎,從安家費、購房補助和崗位年薪等方面,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待遇,不斷拉近與醫院的差距;以精神激勵為手段,建立青年教師榮譽體系,激發青年教師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以發展激勵為動力,在晉職晉級、學習深造等方面,建立“破格晉升”、“綠色通道”等制度,加大經費支持力度,鼓勵青年教師不斷進步,最終形成人才提得高、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出的良性機制。

3.對非醫學出身的青年教師進行醫學專業再塑造

針對基礎醫學專業非醫學背景教師較多的現狀,為勝任醫學教育教師的需要,可通過“三步走”對其進行醫學專業再塑造。第一步是醫學專業知識規范化培訓,即在入校一年內跟班旁聽基礎醫學課程,考核達標后方能進行教學。第二步是參加三甲醫院的臨床輪轉見習,內、外科或相對應的科室總時間不少于2個月(學院負責組織協調見習醫院),以填補青年教師臨床案例較少的空缺。第三步是參加集體備課和教學試講,由老教師帶領新教師,醫學專業教師指導非醫學專業教師,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

啟動教師崗位能力提升計劃:利用網絡平臺,建立遠程教育系統,中心教師用工號登陸后自動建立教學繼續教育檔案,利用視頻、PPT的材料,對生物學專業背景的青年教師,進行醫學專業背景知識的自學培訓,提高他們的醫學專業教學能力。對高年資教師,進行生物學進展培訓,拓展知識面;晉升教授的教師必須海外進修半年以上;鼓勵教師國內外進修及學位學習。

參考文獻:

[1]佟穎.新時期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幾點思考.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第3期(第16卷第3期).

[2]李杰玲.地方高校教師隊伍結構優化的實證研究.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7月第7期第6卷.

[3]高俊娜.淺談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管理觀察,2014總第542期.第15期.

[4]汪蓓,高秀玲,陳瑩,朱亞飛,李彥明.醫學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途徑初探.經濟師,2013年第12期.

[5]王志剛.淺論醫學院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四月第2期第23卷.

基金項目:安徽醫科大學博士科研資助基金(XJ201412)資助;安徽醫科大學??茖W研究基金資助項目(2015xkj002)。

通訊作者:汪思應

猜你喜歡
教師隊伍建設醫學院校
淺談如何加強“雙語”教學與雙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
百色市中職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高校校內創業實訓基地建設
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慕課”(MOOCs)發展對高等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啟示
醫學院校中小組教學模式的建立和實踐
促進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成長的探索與實踐
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高等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