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教學系統基本特征

2016-03-12 18:00牟文龍時小翠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整體性層次性教學系統

牟文龍 時小翠

摘 要 對教學系統基本特征理解是進行教學系統研究的基礎,是用系統理論來研究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等方法對教學系統的整體性、層次性、開放性及自組織性進行了綜合闡述。

關鍵詞 教學系統 整體性 層次性 開放性 自組織性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錢學森教授曾經給系統下的定義是:系統就是由許多部分所組成的整體,所以系統的概念就是要強調整體,強調整體是由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各個部分所組成的。教學系統這一提法就是系統論思想作用于教育教學領域的體現,所以教學系統也符合系統論的基本原理。教學系統是教育系統的子系統,它與社會系統相似,也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復雜大系統,但是它相對社會系統而言,是一個作用明確的系統,是以人的發展為目的的自組織系統。教學系統是指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以完成教學目標的整體系統,主要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內容。

教學是能動性要素是教師和學生,而教師與學生也屬于社會系統中的一部分,從社會大系統來看,教學系統是培養人的服務系統;從個體人的系統來看,教學系統是人的發展系統。教學系統作為一個復雜大系統也有自身特征。

1教學系統的整體性

整體性是系統的最鮮明、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系統之所以成為系統,首先就必須要有整體性。教學系統整體性是指,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等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機整體,各個作為系統子單元的要素一旦組成教學系統整體,就具有單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質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統的質的規定性,從而表現出教學系統整體的性質和功能不等于各個教學要素的性質和功能的簡單加和。

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多層次組合,同時也是一個表現出多層次整體性的活動。首先,教師及教師的活動體現著整體性。教師統一受學?;蚱渌逃龣C構的協調管理,不同學科教師分工組合完成教育教學活動,同時教師及其掌握和運用的教學要素中的教學方法共同作用于教學活動。其次,對于學生層面而言同樣如此。學生不能等同于人和學習方法的簡單家和,諸多學生一起還衍生出了競爭與合作。再次,在教學系統中,教學內容的整體性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知識體系的構建、知識的梳理直至學生的發展都是教學內容整體性的體現。

因此,教學系統的基本問題和研究的出發點就是教學系統的整體性問題。

教學系統既然能從社會系統中獨立出來,并且有別于其他社會子系統,就說明了教學系統區別于其他系統的規定性,這也從事物存在的方面反映了教學系統的整體性。從系統整體性最根本的著眼點來看,“系統是有組織的群體,組織性表現為元素或部分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聯系”,教學系統中各要素之間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使得教學系統具有了整體性。

2教學系統的層次性

由于組成教學系統的諸要素的種種差異包括組合方式及相互作用形式上的差異,從而使教學系統組織在“地位與作用、結構與功能上表現出等級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質的差異的系統等級”,教學系統層次性就反映了這種有質的差異的不同的系統等級或教學系統中的等級差異性。

教學系統的層次是層層嵌套的,形成了一個層次網絡,同時教學系統子系統中教的子系統、學的子系統、媒介子系統,以及每個子系統中的教學要素等概念都是相對的,例如教的子系統可以說成是教的要素,而教學內容這個要素又可以看作是各種知識、教學目標等組合形成的低級系統。所以子系統和層次的劃分是客觀世界層次多樣性的反映。研究問題的側重點不同,研究方法的差異等都有可能導致系統層次的劃分各式各樣。

對教學系統來說,從物質的存在形式來看,教學系統是一個有形要素構成的層次與無形要素構成的層次的組合,當然,無形要素層次主要由有形要素層次衍生而來;若單論教學系統構成的要素“若教學要素作為第一層次,那么第二層次則是平凡要素與特質要素,平凡要素中的各要素和特質要素中的各要素組成第三層次,第三層次的要素又含有若干要素組成第四層次,如此類推”;從教學規模來看,存在著各種大、中、小型學校及教育教學機構,形成了規模上的層次差異;按個體成長發展順序來說,教學是一種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至大學的遞進層級系統;從觀念形態來看,教學是一種知識由低級到高級、由單一到綜合的知識累積系統;從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來看則教學系統則包括教的子系統層次、學的子系統層次、媒介子系統層次。

3教學系統的開放性

“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任何事物不能夠獨立的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于相互的聯系中”,這是唯物辯證法關于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的觀點。教學系統作為社會子系統的一部分,同樣也是整個世界系統的組成部分,必定與外部環境或其他系統之間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系,誠然,與社會系統聯系最為緊密。社會系統也就成為了對教學系統影響最大的外部環境。

教學系統的開放性原理表現為教學系統具有不斷地與社會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性質和功能,這是教學系統不斷得以向上發展的前提,也是教學系統得以穩定存在的條件。

教學系統的開放性體現在教學要素與外部環境的聯系上,按照耗散結構理論,教學系統的開放性表現為不斷引入負熵的過程。每年大量的新教師補充到教師隊伍之中,學生不斷地從學校走入社會,科技發展的新內容不斷更新到教學內容之中,這些都是教學系統從社會環境中獲取的負熵流。

教學系統的開放性不僅是指對于社會環境這種高一層次的系統開放,也包括向低層開放,即向教學系統內部開放。系統向髙層開放,使得系統可以與環境引發生相互作用,可以發生與環境之間的既競爭又合作;而系統向低層開放,使得系統內部可能發生多層次的、多水平的在差異之中的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系統的整體性功能。

4教學系統的自組織性

教學系統的自組織性是指,在教學系統的開放性而產生的內外因素的復雜非線性相互作用下,內部要素的某些偏離系統穩定狀態的漲落可能得以放大,從而在系統中產生更大范圍的更強烈的長程 相關,最終自發組織起來,使教學系統從低級向高級形態不斷發展。

教學系統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這是教學系統自組織演化的前提條件;教學系統是一個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在內的常常表現出混沌性的非線性系統,各要素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線性函數關系,這是教學系統自組織演化的內在動力。

在教學系統中,各要素偏離平衡狀態的漲落主要是由于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的共同作用。在教學系統內部,在教師、學生、教學評價等都是典型的非線性系統,在信息多向流通的過程中,每一個內部子系統皆有可能因其非線 性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并被逐級放大、最終影響整個系統的發展。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是引起這種漲落的誘因,通過前文分析,教學系統與社會大系統之間必不可少存在各種聯系,社會系統作用于教學系統的影響便會造成內部的漲落。這種漲落成為系統自組織演化的原初誘因。

(通訊作者:時小翠)

參考文獻

[1] 錢學森,等.論系統工程[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204

[2] 李定仁,范兆雄.教學要素與教學系統最優化[J].教育科學,2003(6):17.

[3] 苗東升.系統科學精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31.

[4] 魏宏森,曾國屏.系統論——系統科學哲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213+229.

[5] 張楚廷.教學要素層次論[J].教育研究,2000(6):68.

[6] 于海波,孟凡麗.論教學系統的自組織機制[J].教育科學,2002(5):40.

猜你喜歡
整體性層次性教學系統
基于Unity的計算機硬件組裝仿真教學系統設計
多地遠程互動同步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交互式雙板教學系統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社區合唱的整體性研究
淺談如何上好中學語文期末復習課
略論整體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汽車配件營銷實踐教學系統開發
探析辨證論治的層次性
價值觀層次性淺析
耕地多功能的層次性及其多功能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