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走路8大傳言真或假?

2016-03-14 16:47
母子健康 2016年3期
關鍵詞:學步車足弓紙尿褲

寶寶即將跌跌撞撞地邁開人生的第一步,這是成長帶來的驚喜??墒?,關于走路,我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傳言,究竟這些傳言是有一定的道理,還是純粹屬于無稽之談呢?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

真相:完全沒有道理。

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學走路,并不是絕對的,要看孩子自身的發育情況。不過通常情況下,1歲左右的孩子,只要骨骼發育正常,的確比較適合學習走路。但是,寶寶學走路并非越早越好:過早讓寶寶學走路,身體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胖孩子更不要過早學走路。如果讓其過早學走路,孩子就不愿意爬行而選擇走路,這樣就錯失了爬行練習的黃金時期;過早學走路,孩子因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需要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這樣會對孩子嬌嫩的眼睛產生一種疲勞損害,反復則可損傷視力。

科學證明,寶寶一歲以后學習走路才是最佳時機。家長可以開始教寶寶扶著東西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慢慢學會放開扶手也能獨立走出兩至三步,大人可以在前方迎接寶寶,鼓勵寶寶更快學會走路,但還要注意加強平衡訓練。

走得早與晚,和遺傳有一定的關系。

真相:有一定道理。

每個寶寶在發育過程中情況都不同的,總體來說,10到18個月之內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如果超過18個月還不會走路,就應該到醫院檢查原因了。此外,孩子走路早晚還受遺傳因素的影響,父母小時候走路晚,孩子也大多走路比較晚。調查顯示,大約有40%的寶寶是在爸爸或者媽媽當初學走的月齡開始邁步的,有時候就連爬行和走路的姿勢都和爸爸媽媽一模一樣。還有一項針對雙胞胎的研究也表明,即使爸爸媽媽單獨對其中一個寶寶進行特別訓練,也不可能加快他學習走路的進程。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內在節律,不是強化訓練能夠奏效的。不過歸根結底,興趣是引領寶寶邁步的最大動力,寶寶學步前,家長可以通過親子游戲的方法有目的地鍛煉寶寶的腿部和腳部力量,如原地蹲站、踢球等,在他前面幾步遠的地方張開雙臂召喚,鼓勵他走向你。

寶寶光著腳走路會造成扁平足,走起路來像小鴨子一樣搖搖晃晃。

真相:極少是平足。

到底為什么我們總會感覺寶寶有點扁平足呢?嬰兒的小腳丫腳面上有很多肉,加上足弓尚未成型,骨頭和韌帶仍然很有彈性,而豐富的脂肪堆積在腳底,因此寶寶的腳底看起來就是平平的,好像是平足,尤其是站立的時候。但用衡量平足的標準來判斷,嬰兒的小腳丫還算不上平足,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為寶寶是不是平足而擔心。扁平足跟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但寶寶早期光腳卻不一定會造成扁平足。寶寶剛開始學會走路時,會有些搖搖擺擺,這主要是因為他的骨骼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持身體,而不是因為平足。學走路會使骨骼在肌肉的帶動下逐步適應直立,促使其變得強壯。足弓一般會在寶寶4~6歲時形成,所以寶寶早期會出現扁平足是很正常的。

其實寶寶在沒有完全走穩前是不需要穿鞋子的,但在完全走穩后則需要為其選擇一雙合腳的、有足弓承托鞋墊的鞋子,以確保寶寶在行走時足部有足夠的承托與保護,否則不利于對足部的保護和足弓的形成。其次,嬰兒的正確爬行——匍匐爬行和手膝爬行、寶寶走穩后的主動踮腳運動、攀爬木梯(較細木桿)等運動都能促進足弓的形成。

學走路前,寶寶一定得先學爬才行。

真相:不一定。

大多數寶寶都是按照標準的翻身、蠕動、抓、坐、爬、走等過程來發育動作的。爬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大多數孩子都是由爬行慢慢過渡到走路的。而且在爬和走路之間還有一個必然的聯系,孩子爬的時間越長平衡感就越好,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就越省力。但是,還有超過10%的寶寶并不是按照常規順序發展的,有些過程可能被跳過了,爬行,就是可能之一,少數寶寶沒有經歷爬的階段,直接學走路了。一些非洲的種族很早就讓寶寶站在大人腿上,一旦寶寶能夠站住就開始讓他走;而印度人則相反,他們總會讓寶寶先爬,因為大人忙于家事,為了避免寶寶發生危險,盡量不讓寶寶早走路。

大多數寶寶可以在6~10個月之間學會爬,爬行只是寶寶學會自己獨立行走前的過渡階段,而非必經階段。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爬行,每個孩子的發育過程都是不同的,只要孩子的身體發育是正常的就可以了。

學步車很危險,其實對寶寶學走路沒什么幫助。

真相:正確。

學步車其實就是讓沒學會走路的寶寶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的東西,家長很省心,好像挺有用。實際上,寶寶在學步車里,無論行走、承重、用力還是保持平衡都與真正的行走不同,容易使其失去大運動鍛煉的機會。因此,學步車無助于孩子學步,反而會使其學會走路的時間滯后,使其缺乏自主性鍛煉,延遲其開始獨立行走的時間。同時寶寶過早依賴學步車,學會踮腳走路,容易造成骨骼畸形,甚至導致扁平足和羅圈腿等問題。另外,學步車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學步車的輪子一旦剮在地毯或者其他家具上,會很容易翻車,碰傷寶寶的頭部。在有些國家,學步車已經被禁止使用。

比起學步車,嬰兒推車、能夠移動的健身架、平穩的椅子、學步帶等,不僅有利于幫助孩子學走路,而且更能給孩子一種安全感。如果不得已需要使用學步車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其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選擇底盤寬大、配有制動裝置的學步車,每次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更不能把它當作孩子獨自玩耍的安全場所。

寶寶的腳趾上

沒有神經,所以鞋子大一些小一些都無所謂。

真相:完全不對。

為什么人們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是因為大人們發現,很多寶寶明明穿著已經頂腳的鞋,但是卻一點兒沒有不適的表現。但是,事實上寶寶的腳趾上有許多細密的神經,只要你撓一撓他的腳丫,就可以看到他靈敏的反應??蔀槭裁磳殞殞τ诖┬⌒瑳]做出激烈反抗呢?這是因為寶寶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在他看來,穿一雙小鞋就像趕上一個壞天氣一樣,即使他覺得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也很難分辨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于是就這么忍下來了。

媽媽應該經常檢查寶寶鞋的大小,鞋通常應該比腳丫長1厘米。

讓寶寶穿著硬底鞋子,學走路會更穩一些。

真相:完全不對。

硬底鞋對初學走路的寶寶來說一點兒好處沒有,反而可能阻礙寶寶的發育。因為寶寶穿上這些又硬又厚的鞋子,很容易摔倒。早教專家建議家長:寶寶學走路的時候最好光著腳,或者穿著防滑的襪子,或是穿一雙帶有防滑設計的軟底鞋。這是因為在不穿鞋的情況下,可以讓寶寶學會通過腳趾的動作來掌握平衡,通過腳的觸覺來感受地的平整程度,但是如果隔著一層硬鞋底,這些都感覺不到了。說硬底鞋阻礙發育,指的就是阻礙腳趾和肌肉的發育。

寶寶的鞋子大小要合適,孩子穿上鞋后,有半個手指的空余是最合適的;鞋底的柔韌性要好,如果鞋底比較容易彎曲,且彎曲后能恢復到之前的平整,就是雙適合寶寶的鞋子;材料要選透氣性好的。用皮革和帆布做的鞋子就很透氣,而塑料質地的鞋子則不適合寶寶的小腳丫。

穿連體服或紙尿褲學走路,會導致寶寶將來O形腿。

真相:真的是謠言。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1歲左右的寶寶,多少都有些O形腿現象。但是,給嬰兒穿連體衣不是造成今后O形腿等下肢發育異常的前提,除非總給孩子穿過短的連體衣。而正確使用紙尿褲也不會造成O形腿,更何況這個階段的寶寶髖關節的股骨頭可能與杵臼接觸面小不能很好地落在杵臼里。使用紙尿褲還有助于股骨頭更好地落在杵臼里,有利于髖關節的發育。對嬰兒來說,有些O形腿,常見是生理性的,到4歲時O形腿基本都會變成X形腿,直到10歲左右,寶寶的腿才會變得直直的。真正病理性嬰兒O形腿,最主要是缺鈣造成的,其他還有代謝病等。由此可見,穿連體褲、使用紙尿褲與O形腿形成沒有關系。

要想預防寶寶出現O形腿,應該從保護寶寶的膝關節做起,比如不必過早教寶寶學站、學走,遵循孩子自然的發育過程,家長只要給小寶貝一些助力就行,不必做超前的事。另外,多數寶寶的O形腿都是生理性的,但如果寶寶到了4歲還是O形腿,最好帶他到醫院檢查。

猜你喜歡
學步車足弓紙尿褲
弟弟的紙尿褲
足弓結構破壞的法醫鑒定問題探析
胖嘟嘟的紙尿褲
用不用學步車
不同足弓高度對踝關節肌力和運動能力的影響
都是調皮惹的禍
2015年嬰兒紙尿褲創新趨勢——更輕薄、更柔軟、更舒適
足弓的秘密
選跑鞋,先測足弓
尿布師:只賣紙尿褲的母嬰電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