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法治中國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6-03-15 02:38范親敏
關鍵詞:法治中國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

范親敏

(福建師范大學,福州 350107)

?

建設法治中國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范親敏

(福建師范大學,福州 350107)

摘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現代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期法治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以法治中國的目標要求審視現有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還存在著教育價值目標定位不明確、教育內容缺乏實效性、教育方式單一等現實困境。把握法治中國建設的時代命脈,需要我們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內容、積極構建全過程、系統化、交互式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

關鍵詞:法治中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為我國法治建設厘定了新的目標?!叭思仁欠苫蚍ㄖ涡枰闹黧w,也是法律或法治運作的主體”,公民是否具有合乎法治要求的品質,是法治社會得以實現并維系的關鍵。

鄧小平曾指出:“法制觀念與人們的文化素質有關。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盵1]大學,作為青少年知識增長和思想成熟的重要場所,理應承擔起培育學生法治品質的重任。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法治觀的形成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題中之義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法治中國在內涵上具有耦合性

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納入法治中國建設的軌道,具有內涵上的耦合性。從現實表征上來看,法治中國內涵包括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而在這一內涵體系中,全民守法是實現法治中國的基礎,也是法治中國的最高要求。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也即法治成為了全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甚或最終成為全民信仰,依法辦事成為全民自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孟德斯鳩在論述法治時曾說過“要接受最好的法律,人的思想準備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2]。思想觀念的形成與樹立,依靠的是教育與實踐。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法治觀念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著我國法治建設進程能否順利推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通過運用科學理論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之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實踐活動。法治觀念當屬意識形態中的價值追求,是人們關于法律性質、地位、作用等的認識與看法。因而,也毫無疑問地屬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法治中國也應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所應當具有的社會狀態。至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建設法治中國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內涵上具有密切的聯系,正如軟件系統設計中兩個模塊間所具有的耦合性一樣。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為實現法治中國提供思想道德基礎

法治國家的實現不在于用冰冷的法律條文來取代現有的文化傳統,而是要把人對法的信仰融入到血液中去[3]。然而要在人們內心形成對法的價值信仰,離不開將法治作為終極信念進行宣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一種旨在引領社會成員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的實踐活動。通過將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的教育方式中進行灌輸與宣傳,向社會主體傳授法律知識、培養法治思維、形成法治信仰,這是法治中國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青年大學生,正處在思想觀念、人生觀念、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正是培育他們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和法律信仰理念關鍵階段。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如果孩子從一開始做游戲就能借助音樂養成法律的精神,而這種守法的精神又反過來反對不法的娛樂,那么這種守法精神就能處處支配著孩子們的行為,使他們健康成長,一旦國家發生什么變革,他們就會起而恢復固有的秩序?!盵4]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已經步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在校的和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在國民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因而,通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導他們將自覺守法內化于自身的信念追求,最后外化為踐行法治的自覺行為,這是法治中國從理想藍圖變為制度大廈的有效方式。

(三)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法治中國進入更高層次的客觀要求

翻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歷屆領導集體對法治的探索,從未止步??梢哉f,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法治奮斗史。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更是進入一個迅猛發展的黃金時期。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使法治地位得到巨大提升。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吳邦國委員長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標明法治建設已經有章可循。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更是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并明確提出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綱領性文件的形式提出了“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成為了新時期法治建設新目標和新要求。其中,針對全民守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辟論述到“法律的權威來自人民的內心擁護與真誠信仰”。這一系列的奮斗歷程告訴我們法治中國建設已經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入了培養公民法律信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社會發展的新的歷史征程。而公民法律信仰的形成,法治思維的培育離不開將正確的法治觀念作為崇高的理想信念進行灌輸教育。大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對社會發展狀況和個人價值追求認識深化的重要階段。高等院校,作為大學生思想觀念培育的重要基地,是否將法治教育作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否將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決定大學生能否形成較高的權利義務認知、養成正確的程序規則意識、樹立堅定的法治信念,進而關系著法治中國目標能否順利建成。

二、法治中國建設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實困境

法治是衡量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尺之一,其本身具有優越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法治中國的美好愿景提出了構建要求,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法律完備且完好、法律至上的原則、全面權力義務觀念、正當程序意識、公民自覺守法。從這些角度來審視現有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當前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現實困境有:理想信念教育目標定位層次較低,價值導向不明確;理想信念教育課程內容缺乏生動性;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等問題。

(一)教育目標定位“取法乎下”,價值導向不明確

法律至上要求社會成員確立對法律的價值信仰,忠于憲法,忠于法律,以法律作為規范自己行為的準則。法律至上體現了人們對理想狀態的法治所擁有的一種無比向往和無限追求,也體現了法律本身的正義和善良。然而每個人在自己的正義觀念下形成的價值判斷標準是不同的,這就可能導致對法律的忠誠性存在偏差。以法律至上性原則審視現有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教育目標定位“取法乎下”,過于功利和務實。受市場經濟觀念的影響,一些教育者迫于職業壓力而從事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職業定位不足,因而缺乏對理想信念應有的價值信仰,追求真理、崇尚信念的意識不夠強烈。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有些教育者在課堂上講授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時候,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不夠堅定、對黨的信心不足,甚至出現了懷疑的態度。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如董必武先生所說的:“法是統治階級的意志,我們自己制定的法律,自己不守,怎么叫別人遵守?”[5]作為教育者囿于自身的價值目標不明確,法治信心不足,那又如何能夠傳授甚至要求學生接受法治、崇尚法治呢?法治中國的目標又如何能夠實現呢?

(二)課程建設薄弱,實效性不強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已制定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6]。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從法治中國創制良法的角度來審視目前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明顯問題就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內容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實效性不足。主要表現為:其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滯后僵化,落后于社會發展,千篇一律,缺乏創新,造成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不足,使他們產生疑惑,進而失去學習熱情,逃課現象嚴重。其二,作為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載體之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建設偏重道德、政治,輕視人文和法治。任課教師多缺乏法學教育背景,缺乏對教材法治精神的深度解讀,難以滿足學生對法律問題的深層次探索需要。講授方式單一,容易導致學生降低學習熱情。同時。以閉卷考試為主要方式課程考核方式單一,能力測評不完善,應付考試的現象較為嚴重。

(三)教育方式單一,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公民自覺守法,正確的權利義務觀、正當程序意識,要求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豐富教育手段,創新教育方式。以這些法治目標審視當前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我們會發現存在許多問題:首先,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大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變得更加廣泛,所了解的知識也更加碎片。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通過課堂教學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難以滿足要求多樣化、立體式的大學生思想發展需要。其次,科學理論只有通過“學習——實踐——學習”這樣的循環過程,才能使受教育者切實的接受與掌握。當前理想信念教育中法治教育偏重理論教學,輕視法治實踐;在法治信念的灌輸過程中重視簡單的法律知識講授,輕視法治思維引導。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受教育者對法治的認識不足,權利義務觀念形成畸形、正當程序意識淡薄。最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必將是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互交融,社會理想內化于個人理想的過程,這也要求需要個人、家庭、社會多方力量的共同配合。當前學校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出現了“一強多弱”的局面,高等學校承擔太多的責任,也因此出現了“獨木難支”的現象,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參與不足,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三、建設法治中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完善路徑

(一)轉變教育理念,融法治理念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隨著法治中國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標從最初的普及法律知識轉變為提升法律素養、培育法治思維。在此背景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管從內容上還是在方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具目標性、系統性、專業性,因而,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切實地融入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了法治中國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中國共產黨基于經濟社會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提出的符合中國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也必將對高等院校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發揮重要的引領與提升作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培育大學生法律素質方面,包含了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培養正確的法律思維、形成堅定的法律信仰,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重要方式,也是一個人思想觀念與價值追求形成的重要時期,必須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基本要求為教育目標。

(二)創新教育內容,構建科學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體系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是將理想信念的教育內容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在法治中國建設中,就表現為將法治精神內化于心,融化于行,形成法治信仰,進而指導其以后的社會實踐。因此,針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創新教育內容是其重中之重??茖W的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應當具有形式上的科學性和實質上的科學性。其一,形式上的科學性,是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應當滿足與社會價值期待相適應、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內容體系具有系統性和層次性、內部各要素應當相互協調特點。理想信念教育過程,就是教育者向被教育者講授和傳遞社會價值追求的過程,其內容應當在把握具體國情的基礎上,隨著社會群體價值期望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修改與調整。同時,鑒于當代大學生素質的差異性和生活背景的多樣性,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設置在把握系統性的基礎上,應當突出層次性,以達到既滿足整體各要素健全協調的同時,又充分滿足個體差異需求的效果。其二,實質上的科學性,是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當著重處理好權利與義務、自由與責任、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滿足、德性與善行等幾方面的內容,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皯椃ㄊ且粡垖懼嗣駲嗬募垺?,其以確認權利和保障自由為價值追求,但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限度的自由。在享受權利,追求自由的時候,也不能違背其所應當承擔的義務和保證不妨礙他人自由的實現。理想信念教育應當是實現將社會價值追求內化于個人價值實現的過程,在正確處理個人事業成功的同時,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理想信念教育,就其功能而言,可歸納為提高人的德性和指引人的行為,是一種通過柔性教化的方式所達成提升內心修養的教育方式。因而,在理想信念教育內容中只有保證德性與善行的統一,才能成功塑造一個人的價值信仰體系。

(三)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全過程、系統化、交互式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做好這一工作又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理想信念教育著力于塑造具有價值觀念和政治立場的人這一主體,因而,在建設法治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為工作目標,構建從課堂內理論知識專題講授,創新教學方法、手段,到課堂外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養成依法辦事意識和教育管理中形成受規范和程序約束、指引觀念的全過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大學的生活環境是一立體的綜合環境,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的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只有各方高度重視、齊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鋪就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道路[7]。同時,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一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意識觀念碰撞、交融甚至同化的一種有目的的教育方式,教育者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受教育者能否形成正確理想信念。為此,必須加強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任課教師和管理教師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促成一種交互式的育人局面的形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設法治中國”為我國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指明了前行方向,也對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堅持馬克思理論體系的指導思想下,要融法治思維、法治觀念等內容于理想信念教育中去,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通過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內容等方式,正確科學地構建科學完善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保證全體國民,特別是高素質人才,永遠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而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則豐富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同時也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一個增強其實效性的可靠途徑。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

[2][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251.

[3]吳秀霞.從史學的角度看新中國法制建設的發展歷程[J].唐都學刊,2007,(5).

[4][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279.

[5]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71.

[6][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142.

[7]張艷麗.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D].西南大學,2005.

[責任編輯:趙天睿]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7966(2016)02-0138-03

作者簡介:范親敏(1990-),男,福建寧德人,福建師范大學軟件學院輔導員,助教。

收稿日期:2016-01-10

猜你喜歡
法治中國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與改進
高職輔導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實施途徑
法治中國視野下檢察機關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依法治國進程中農村成人法制教育體系研究
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觀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