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躍性:詩歌沒有橋面的橋梁
——以《西洲曲》為例

2016-03-16 05:35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西洲采蓮言說

鄭 琳

(四川民族學院 預科部,四川 康定 626001)

?

跳躍性:詩歌沒有橋面的橋梁
——以《西洲曲》為例

鄭 琳

(四川民族學院 預科部,四川 康定 626001)

樂府民歌《西洲曲》多次使用跳躍性的手法來凸顯感情的變化起伏。文章圍繞跳躍性,分別從詩歌本質的言說方式、《西洲曲》中的跳躍性和《西洲曲》名句在《荷塘月色》文本中的作用三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研究。

跳躍性;《西洲曲》;跳躍類型;情感變化;《荷塘月色》

一、跳躍性:詩歌本質的言說方式

在世界各國的文學樣式中,詩歌的出現時間最早,堪稱文學之母。[1](P1)詩歌是一種擁有自身獨特言說方式的文學體裁,可關于詩歌本質的言說方式,歷來眾說紛紜。其中有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跳躍性是詩歌的本質屬性之一,屬于詩歌的本質言說方式。吳開有先生認為: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作品,在狂放不羈地抒情,在大膽自由地營造意境時,往往需要舍棄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眾多細節描寫;轉而要求語言高度凝練、構思精致巧妙、音律分合有度、想象自在奔流,進而使得客觀社會現實隨著詩人主觀情感的跌宕起伏而飛躍變化,達到一種遷想妙得的境界。所有這一切,要依賴于跳躍性這一言說方式。[2]張俠生先生認為:跳躍性探索能有效幫助讀者理解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的佳作;能提供線索讓讀者去領略詩歌深邃悠遠的意境;能梳理形象的完整性讓讀者去感受作者波濤起伏的情感變化。[3]張炳煊先生認為:意境屬于美學范疇,為中國文藝界和藝術界心靈神往、孜孜追求的一個藝術極致。詩歌的意境是高端的藝術追求,無數詩人、詩哲孜孜不倦,追尋了上千年艱苦漫長的旅程。而詩體中跳躍的有韻律的意示性語言則是意境生成的奧秘所在,散文的意境是詩歌文體滲透作用所致。[4]時花蘭認為:中國經典的古代詩歌多具意象的組合性,這些詩歌意象多具有跳躍性。中國的詩歌以唐詩為尊,唐代的詩歌以“三李”為代表。在他們的詩歌中,詩歌意象的跳躍性又表現得最為新奇、最具特色。[5]到了2010年,譚光輝則直接指出:詩歌是一種有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一種言說方式。言說內容并非詩歌的本質,言說方式才是詩歌的本質。而言說在本質上僅有兩種方式即連續的和跳躍的。用連續的言說方式寫出的是散文,用跳躍性的言說方式寫出的是詩歌。詩性的強弱程度取決于跳躍的廣度和深度。[6]此外,朱斌認為:詩歌具有突出的跳躍性。依靠時間空間大幅度轉換,依靠視點的靈活變換,依靠靈動的想象和自由的聯想,依靠對比關系和并列關系,都可以促成詩歌的跳躍性,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7]上述許多專家學者雖然從不同的角度對詩歌的跳躍性進行了研究,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即跳躍性是詩歌的本質特征之一,詩歌要求高度凝練,就需要省去日常話語中許多描寫、鋪墊和過渡,而跳躍性是實現這一要求的最佳辦法。[1](P4)

二、跳躍性:《西洲曲》沒有橋面的橋梁

《西洲曲》,為南朝樂府民歌,種類上屬于“雜曲歌辭”。無論是在匠心獨運的結構方面,還是在精雕細琢的藝術技巧方面,亦或是不拘一格的意象選擇方面,都代表了南朝樂府民歌的最高成就。[8]凝練的語詞、經典的意象與巧妙的結構和諧地熔為一爐,主要得益于跳躍性言說方式的豐富運用。[9]詩歌的跳躍性由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形態,主要可以劃分為:時間上的跳躍、空間上的跳躍、時空綜合上的跳躍、由客觀動態向主觀動態轉變的跳躍、關聯式動作的跳躍、平行式跳躍和對比式跳躍等,至于最終采用何種跳躍,則主要取決于詩人所要反映的生活和表達的思想情感。[1](P4-6)《西洲曲》宛如一張唯美清新的相似畫卷,在蒼翠的墨色深處,隱約站立著一位執著又深情的女子。為了描繪其超越時空的思念、執著地等待,其綜合采用了多種跳躍性的寫作方法,使得語言、意象連接精巧、妙不可言。其原文及跳躍性方式如下: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下西洲。

1.時間上的跳躍

所謂時間上的跳躍,指的是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這之間進行的大幅度跳躍。如春夏秋冬的有序變換、古今的變更、晝夜的交替和朝夕之間的變化都屬于此種類型?!段髦耷分忻枥L了一個女子從初春到深秋對心愛的男子那種不間斷的思念。如“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一句中,描寫的是初春季節。初春是個溫暖和煦的季節,也是一個撩撥人情思的季節。當女主人公看見梅花盛開時,立刻跑到與愛人相會的地方——西洲,想要摘幾朵寄給他,好讓他莫忘曾經梅下相戀的情景?!皯?、下、折、寄”,連續承接的四個動詞連用,描寫出了女主人公內心思念的那種急切,簡直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叭漳翰畡陲w,風吹烏桕樹”一句描寫的是初夏的季節。伯勞鳥本來習慣于孤棲,初夏的傍晚經過晚風的吹拂,仿佛都感到寂寞,飛過烏桕樹,去尋找伴侶去了。鳥兒本來是無知的,現在就連無知的伯勞鳥尚且如此,更何況擁有者七情六欲的女主人公呢?這個景物描寫一方面點明了時間節令已經步入初夏,另一方面也反襯出相愛的人不在身邊女子內心的那種孤單?!安缮從咸燎?,蓮花過人頭”一句描寫的是早秋季節。一個“秋”字點出了季節已經由初夏悄然變成早秋,早秋的蓮花已亭亭玉立,甚是優雅怡人,四周靜悄悄的,只有自己一個人置身于蓮花之中,這不正是向心愛的人傾吐自己情懷的好地方嗎?而“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一句描寫的則是深秋季節。天氣慢慢變冷,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飛鴻這種候鳥已經回歸家鄉,情郎啊情郎,你究竟何時歸?一種盼歸似箭的心情催促著女子走上青樓。從早春的折梅到初夏的孤單,從早秋的傾訴到深秋的盼望,時間在跳躍著前進,女子對情郎的思念也與日遞增、感人至深。另外,“日暮”“采蓮”“盡日”和“吹夢”等時間詞語的變換也是一種時間跳躍,它展現的是女子從夜晚到白天、從白天再到夜晚,晝夜交替那種對情郎的周而復始、回環往復的思念。

2.空間上的跳躍。

空間上的跳躍是指將東西南北、海內海外、天上地下的形象進行跳躍式組接,從而使得人物形象展現的更為全面?!段髦耷芬晃牟扇×恕拔髦蕖依铩髦蕖依铩苯惶嫣S的言說方式,營造了一種多場合的變化,它既符合“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內在要求,也有利于女主人公形象和情感的展開。如“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一句中,西洲是詩中男女共同紀念的地方,交代了來這里折梅的緣由,“梅”諧音“媒”,只有來這里折梅才能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到“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一句是家里描寫,本句描寫得極妙,它采用了借代和諧音兩種修辭將女孩的幻覺描寫得惟妙惟肖?!按溻殹痹瓉碇赣么溆褡龀傻幕蜩偳兜膵D女首飾,這里以部分代替整體,指女主人公;“鈿”諧音“惦”。兩句寫出了伯勞鳥鳴叫,風吹烏桕樹的颯颯聲,讓她誤以為門外有人,她急切地想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愛人。門中露出的是女主人公的身影,也是對男主人公滿滿的思念。再回到西洲描寫,將思念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如“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六個句子,相繼使用六個“蓮”,“蓮”諧音“憐”,是愛的意思,本來出門采蓮是排遣自己內心思念的苦悶,卻時時處處想的念的全是自己心愛的人。最后回到家里,也是情感的落腳點,“仰首望飛鴻”“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連續使用三個“望”字,寫出了女子對情郎的翹首以盼。變的是空間,不變的是思念,空間的轉變更能襯托出女子對心愛的人忠貞不渝的情感,使得她的形象更加飽滿。

3.時空綜合上的跳躍

時空綜合上的跳躍是指詩歌的形象、動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跳躍,常常是互為因果的。由于時間的變化,便常常引起空間的變化;或由于空間的變化,也便引起了時間上的變化。這樣兩幅圖景在時空上同時產生了跳躍。[10](P193-198)如“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時間由早秋轉向了深秋,地點也由西洲轉向家中,情感也從西洲時內心的“念郎”變為家中動態的“望郎”,真可謂念郎郎不至,望郎郎不歸。時間轉變,引起空間變換。時空轉換相輔相成,共同為凸顯女主人公的形象服務,雖然省略了諸多生活細節描繪,卻多了一種真摯的情感——清清白白、忠貞不渝。

4.客觀動態向主觀動態轉變的跳躍

客觀動態向主觀動態轉變的跳躍是指由眼中所見、耳中所聽的外在的客觀形象向心中所想的形象、思緒的跳躍?!叭漳翰畡陲w,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這四句詩就是如此。初夏的傍晚,伯勞鳥飛離棲息之所,是親眼所見;伯勞鳥的鳴叫聲、風吹烏桕樹發出的颯颯響聲,是親耳所聽。以上現實的景物描寫是客觀的動態景物描寫,它渲染了一種靜寂、孤獨的氛圍。而這客觀的動態描寫,無意之中觸發了女主人惦念的思緒,引起了女主人公的錯覺,誤以為情郎來了,急切地想驗證感覺的正確與否,就出現了雙手打開門,門縫中露出自己的那楚楚動人的一幕。一個思念的形象在客觀動態向主觀動態的跳躍中躍然紙上。

5.平行式跳躍

平行式跳躍是指由兩幅或多幅呈平行關系的圖景構成的。而《西洲曲》則是以一根相思主線為主要線索,由四幅唯美的畫卷共同構成的一曲飄逸平靜的詩化傳說。全詩的妙處就在于意象組合的爐火純青、渾然無跡,梅、蓮、樓、夢四種經典傳統意象構筑了四幅唯美純凈的畫卷。梅,開在西洲,季節冬去春至,一剪寒梅隨流水而下,一朵俏麗的梅花在早春寄走。這是杏紅青衫少女記憶中的美麗圖景之一。蓮,疊影婆娑,嘩嘩的水聲在耳邊響起,撐船的木漿在碧波中搖曳,駕著一葉扁舟,一幅少女采蓮圖就呈現出來。蓮葉何田田,百感交集,聲情并茂,不禁令人發出“蓮子清如水”的感慨,美不暇接的采蓮畫面層層展開,心中那只純凈的芙蓉綻放開來。樓,登高遠望,季節在變換,空間亦在轉動,思念卻一如既往。生命化作無盡的翹首以盼、無盡的等待。開門郎不至、憶郎郎不至,采蓮無法轉移愁情,登樓更是思念滿懷。夢,海水悠悠搖蕩不停,南風緩緩吹拂,孤獨的繼續孤獨,寂寞的仍舊寂寞。相思,難道注定要在夢中延續、夢中追尋,這是一軸古老的相思畫卷。

三、《西洲曲》名句在《荷塘月色》文本中的妙用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名作,常使讀者感覺文中有話、畫中有意,韻味無窮。[11]歷來,文學界對它的寫景抒情、修辭特點探討,針對結尾引用《西洲曲》的名句即“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的探討甚少。人教版高中語文教學參考所摘用的資料主要源自于《朱自清名作欣賞》和《名作重讀》,認為名句是用“動”和“熱”反襯“靜”和“冷”,是為了勾起作者的相思。很多語文老師講解時也是一語帶過,并不深究引用詩句的原因及其意義所在。因此,文章就引用詩句特點、作用予以探究:

(一)引用詩句特點

《荷塘月色》中引用的《西洲曲》里的名句。就整句而言,它采用了“蓮”這個意象,給讀者呈現了一幅唯美的畫面;就修辭而言,它采用了頂針和雙關諧音等修辭;就韻律而言,它運用了押韻,“秋”和“頭”相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就言說方式而言,根據上文敘述判斷,它采用多種跳躍性言說方式——時空綜合上的跳躍,時間由初夏轉為仲秋,相應的地點由家中變為西洲,時空雖換可思念不減;客觀動態向主觀動態轉變的跳躍,仲秋下西洲采蓮,舉目望去,蓮花亭亭玉立,眼前景象令作者觸景生情,含蓄發出“憐子”的聲音,并表達出自己對愛情依然純潔如水、清澈見底;平行式跳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唯美采蓮圖的呈現,也是思念情感的升華。

(二)引用詩句的作用

《荷塘月色》一文中只引用了《西洲曲》當中的四句話,表面上看又是一幅唯美的采蓮圖。關于引用的作用,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觀點是:《西洲曲》里的句子激起了朱自清先生的鄉思之情。原因是文中尾段出現一句話“這令我到底惦念著江南了”,“惦念江南”這四個字容易讓人作出此種理解。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文中上文已經引用了《采蓮賦》,這里又是一幅“采蓮圖”,看起來頗有些重復和累贅。[12]但是細細品味會發現其妙處,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寫作手法方面:跳躍性使用,不謀而合

《西洲曲》這首詩多處運用跳躍性,其中以“客觀動態向主觀動態轉變的跳躍”最為明顯,如“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和“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等。而《荷塘月色》自1927年誕生以來廣為人們傳頌、歷久不衰。關于《荷塘月色》的藝術特征,研究者的認識基本趨于一致,即文字凝練而又自然、形象逼真、文字如畫、融情于景、貯滿詩意。[13]擁有詩化語言的《荷塘月色》以情感為線索,邊寫景邊抒情,由“客觀動態向主觀動態轉變的跳躍”比較明顯。例如“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這是客觀動態描繪;而“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念著江南了”是抒情,二者之間的滑動比較自然。在這一點上,《西洲曲》和《荷塘月色》擁有共通之處。

2.情感基調方面:內心的憂愁,心有靈犀

《西洲曲》中緣何出現采蓮場景?是女主人公為了排解內心相思之苦,正所謂“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然而采蓮并不能帶給姑娘歡樂,解脫其相思之苦。四句詩,句句有“蓮”字,“蓮”諧音“憐”,“蓮子”諧音“憐子”,即愛你想你之意。一個“弄”更是觸發無限情思。究竟何來解脫,正所謂“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時,除非相見時”。由此,可以推測,無論是采蓮動機,還是采蓮行為都沒有緩解女子相思之憂愁,所以她才會慨嘆“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而《荷塘月色》完成于1927年,正值大革命失敗之際,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此時,朱自清內心也彷徨,他知道“只有參加革命或者是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钡撬罱K還是選擇了“暫時逃避的一法”。(《那里走》)而且“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還是暫時超然為好”。(陳竹隱《憶佩弦》)作為愛國者的朱自清,如何能超然于物外?他心里亂成一團,也可以說是憂心烈烈?!逗商猎律氛沁@種“超然”與“掙扎”交融后產生憂愁的寫照。在“憂愁”這一點上,二者可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3.情感程度方面:《西洲曲》相比《采蓮賦》更深一籌

在朱自清先生精心安排下,《西洲曲》和《采蓮賦》被共同引用連綴成文,不僅不臃腫,反而使意思更加深入?!段髦耷分饕煞譃樗膫€層次,即憶梅—思郎—望郎—夢郎,聯系全詩來讀,實際上詮釋的是男女情深,不得相見的痛苦。而《荷塘月色》在第9自然段,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那個淡淡的喜悅逐漸變成淡淡的哀愁。相比較而言,《西洲曲》的引用將《荷塘月色》情感過渡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增強了全文情感的跳躍性。

總之,“好書常讀出新意,俗見盡棄做雅人”,本文從大到小,敘述了跳躍性是詩歌本質的言說方式;從詩內到詩外,說明了具體詩歌跳躍的豐富性;從詩歌到散文,以實例分析闡釋了跳躍性的作用。從跳躍性這一角度入手,力求開辟一個解讀經典的新角度,也讓讀者對詩歌跳躍性有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1]孫正華,春燕,鄭琳.閱讀與寫作[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2]吳開有.淺談詩歌的跳躍性[J].昭通師專學報,1983,(2).

[3]張俠生.簡析《錦瑟》——兼論詩歌的跳躍性[J].河南財經學院學報,1985,(5).

[4]張炳煊.意境產生之緣由考——詩的跳躍性意示語言[J].武漢大學學報,2007,(1).

[5]時花蘭.“三李”詩歌意象跳躍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6]譚光輝.沒有橋面的橋梁——談詩歌的本質:跳躍的言說方式[J].三峽文化研究,2010,(00).

[7]朱斌.詩歌跳躍性的生成[J].寫作,2013,(8).

[8]廖化津.西洲曲賞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1991,(3).

[9]武俊輝.互文性視野中詩歌翻譯的音美再現[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7).

[10]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李瑩.漫談《荷塘月色》中引用《西洲曲》詩句的情感聯系[J].語文月刊,1999,(8).

[12]楊明久.《西洲曲》淺析——兼談其在《荷塘月色》中的妙用[J].中學語文,2000,(11).

[13]關坤英.朱自清散文的朦朧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7,(5).

責任編輯:魏樂嬌

Jumpy:The Bridge Without Bridge Deck in Poetry——A Case Study of “Ballad of Xizhou”

ZHENG Lin

(Sichuan Minzu College,Kangding 626001,China)

“Music Bureau Folk Songs Ballad of Xizhou” employs verse jumpy many times to highlight the emotional change. This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pressing ways of the poetry,the jumpy character in “Ballad of Xizhou” and the famous sentences in “The Lotis Pool by Moonlight”.

jumpy;“Ballad of Xizhou”;the types of jumpy;emotional change;“The Lotis Pool by Moonlight”

2015-12-04

鄭 琳(1985-),女,四川西昌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研究。

1004—5856(2016)10—0080—05

I207.25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0.018

猜你喜歡
西洲采蓮言說
史中人,戲中人
阿來《云中記》的死亡言說及其反思
“行走”與“再現”——論梅卓散文的言說姿態和藏族風情
關公、觀音
《西洲曲》的接受史與批評史
不如去采蓮
入戲太深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我不要分享你的快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