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禮儀

2016-03-16 20:51冷瓊
文教資料 2016年14期
關鍵詞:禮節禮儀傳統

冷瓊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隨州 441300)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禮儀

冷瓊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隨州 441300)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異彩紛呈?!爸T子百家”的思想精粹、“經史子集”的文化大觀,孕育了獨特魅力的民族氣質,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所以中國傳統的禮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著重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與現代禮儀的關系,明確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禮儀之間的差異,并闡述了如何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禮儀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傳統文化 現代禮儀 差異 平衡點

我國素有禮儀傳統,在古代及近、現代的典籍中,有浩繁的禮儀、禮節知識,現代社會,越是競爭激烈,越是要靠禮貌、謙和協調關系。搜集、整理、學習和領會傳統文化中“禮”的范疇和現代禮儀的規范,能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水平,是當代大學生融入社會,取得他人認可、獲得成功的金鑰匙。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禮儀的影響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一種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F代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

1.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禮儀的基礎,是形成禮儀的前提。

中華古國曾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就制禮作樂,后來經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漢以后,《儀禮》、《周禮》、《禮記》等禮樂文化的經典被先后列入學官,成為古代文人必讀之書。禮儀是“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的“禮樂射御書數”傳統六藝中,“禮”字第一,充分說明了中國人重視禮儀的傳統?!墩撜Z》上有一則故事,孔子警告兒子孔鯉說:“不學禮,無以立?!币馑际牵喝绻f不學禮的話,是沒有辦法立足的?!墩撜Z》中還提出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等行為規范,其目的在于養成以禮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并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固定的觀念形態——凡是不合于“禮”的行為應該自覺摒棄。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中指出,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起,就應熟習在不同場合的各種禮節,學習禮節儀文之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古訓”、“家訓”、“學規”中,也都有大量關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禮儀規范。比如,人與人交往,如何稱呼對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禮的規定。即使是吃飯,也應該在舉手投足之際顯示出自己的修養,稱之謂食禮。行為合于禮,是有修養的表現,反之則不能登大雅之堂。

現代禮儀中的“禮”是“禮節”,強調的是尊重對方,體現出內在的人格修養;“儀”是“儀式”指外在的表現形式,即內心的尊重要體現在外在的表現形式上。在現代社會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做到談吐文雅、舉止大方、彬彬有禮,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獲得他人的好感。但禮儀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外在表現形式,它與自身修養密切相關,一個人的修養與他的禮儀水平是成正比的。對中國而言,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也最容易被人們提起的是儒家思想。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其中“禮”就與當今談論的“禮儀”相關,道德修養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學者將其淵源歸于“禮”。認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能夠從他為人處事和生活態度中體現出來,將“禮”看做個人道德的外在表現形式,可見,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禮儀形成的前提。

2.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禮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者相互促進,在形成理想人格的過程中占據同等重要的地位。傳統文化中“禮”的概念雖然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發生過一些變化或改進,但它始終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民族生活產生著深刻影響。荀子曾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爆F代生活中,這些禮的準則同樣適用,比如,現代禮儀強調個人美好的內心世界,通過優雅的舉止、禮貌的言行、富于風采的儀表顯示出來,講究禮儀,不僅可以反映出個人的形象和內在素養,更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反映,同時也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從古至今,禮儀一直都是人們為人處世的準則?,F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可以說更近了,也可以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系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如何與人和諧相處?

當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該保持什么樣的心態?

面對自己親近的人,我們又該掌握什么樣的原則?

在社交場所,朋友聚會、商務交往,我們如何做受歡迎的人?

……

所有這些問題都和傳統文化有著內在而直接的聯系,因為儒家思想可以節制和規范人的情感,而禮儀可以節制和規范人的行為。傳統文化和現代禮儀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二、現代禮儀與傳統文化的差異

現代社會,禮儀是人們以一定的程序、方式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人們之間相互交流所產生的一定形式。

1.相對于傳統文化,現代禮儀的內涵和作用范圍已大大縮小。

現代禮儀所表述的是人的一種外化修養和某種程式化的規范,是一種交流的“語言”,用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傳遞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以快捷、簡明、實效為其特征,力求表達人們真實的情感,其形式和傳遞信息被對方準確無誤地認識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包含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社會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論語》中的“仁、義、禮、智、信”,它已成為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因為用德和禮治理國家要比用刑和政來治國優越得多。

2.傳統文化講求禮與法相結合,現代禮儀乃自我約束。

在古代,禮之所以能在治理國家上發揮作用,是因為禮與法相結合。禮包含了法,為法的靈魂;法是禮的后盾,是禮的具體體現,法與禮互為表里,互為補充,成為統治者統治人民的兩件法寶?,F代的法制社會,禮與法是有嚴格區別的,違法則以刑律處之,違禮則屬于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的范疇,最多受到議論或輿論的批評,絕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3.相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等級制度,現代禮儀注重平等。

現代禮儀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向對方表達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是建立在平等、互敬基礎上的,對對方的尊重,也是一種自尊,也要記得對方對自己的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則是建立在等級制度基礎上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各等級之間享有不同的政治權利、經濟利益,也享有不同的禮儀規格。

繼承我國古代傳統文化時,要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拋棄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吸收本民族的精華,形成既符合國際慣例,體現現代禮儀精神,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禮儀文化。

三、如何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禮儀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在現代禮儀中,禮儀是禮節與儀表的結合,它是一系列建立在長期以來形成的善良、高效和邏輯的基礎上的傳統習俗?!岸Y”,字典上的解釋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禮儀?!皟x”是指儀式?!岸Y儀”指的就是“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儀式”。為使各種人能愉快融洽地一起相處,使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進行,交往中必須有一種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則、規范,這就是禮儀。禮儀,包括禮節和儀式,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禮節,即社會公認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和人與人相處的準則。儀式,是指正式場合用以表示禮節的一系列固定的程式。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F代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被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被稱為禮貌。

這一切已說明,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傳統文化同樣強調個人外在的儀容、儀表、儀態要以內在的德行為本?!抖Y記·大學篇》中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彼蛭覀冋故玖司哂袧夂駥嵺`色彩的人生追求階梯。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身上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識明確,不管你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或顯地在影響著你的思想,左右著你的行動,使你最終發現,自己的人生歷程也不過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就這里的階梯本身而言,實際上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后面三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是聯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它與前面的“內修”項目連在一起,是“獨善其身”;它與后面的“外治”項目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類似的表述還有“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意思是說:一個人對自己的念頭都能真誠,而不自欺,那么,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必合乎信,也能夠真誠地待人接物,所以,君子一定要謹慎地對待獨處的情況?!熬泳匆灾眱?,義以方外”,“修于內而形于外,修于心而篤于行”??鬃诱f:“禮者,敬人也?!泵献诱f:“尊敬之心,禮也!”現代禮儀教育中的規范在這些方面和傳統文化恰恰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平衡點就在于“修身”二字。

現代禮儀的內涵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傳統文化是現代禮儀的靈魂,現代禮儀是傳統文化發揚的保證。

[1]于丹.《論語》心得[M].中華書局,2006.11.

[2]刑桂平.禮儀就這么簡單[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11.

[3]李莉.實用禮儀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

猜你喜歡
禮節禮儀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A well-respect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禮儀篇(下)
孝——禮儀第一禮
知禮儀,做謙謙君子
探病禮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