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周時期于氏家族的仕宦情況淺探

2016-03-16 20:51賈尖全抓西
文教資料 2016年14期
關鍵詞:都尉高宗墓志

賈尖全抓西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武周時期于氏家族的仕宦情況淺探

賈尖全抓西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北朝隋唐時期,河洛于氏人才輩出,十分顯赫,但武后時期,于氏家族正史中卻少有提及?!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分须m有記載于氏家族相關人員,卻無詳細記載,故本文試圖以《于遂古墓志銘》為切入點,探討這位曾領軍出征高句麗的將軍生平和相關事跡,并借此窺探武后時期于氏家族的仕宦情況。

于遂古 武周 仕宦

于氏家族是北朝隋唐著名的士族之一,家族歷史悠久,延續幾百年,不同時期都有名人出現。唐初,于志寧作為于氏家族的代表登上歷史舞臺,并對太宗、高宗前期政局有較大影響。公元655年,高宗欲立武氏為后,于志寧在此事上“首鼠兩端”,態度模糊,故在政治上失勢,被貶榮州刺史,郁郁而終。武后掌權后,于氏家族在《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料中出現甚少,家族陷入一個低潮期。但在周紹良先生主編的《唐代墓志匯編續編》中收錄了《大周故于府君墓志銘》,詳載了墓主于遂古在武周時期擔任官職的情況,說明該家族在武后掌權時期的發展情況。另外,還有《大唐故于府君墓志銘》、《于隱墓志》、《于知微碑》等資料也記載了于氏家族此期的發展。鑒于此,筆者試圖通過對于遂古此人的生平及其相關事跡的考證,并借此窺探武后時期于氏家族的仕宦情況及其特點。

從墓文可知,墓主名于遂古,曾祖于義,為北周八柱國之一的于謹之子;祖宣道,于義長子,歷事北周、隋朝,《周書》、《隋書》均有傳;父永寧,曾任冀州司馬等職,兄弟于志寧、于保寧、于志寧更是在高宗時期位至宰相,一度成為家族的代表。

據墓志銘的記載,于遂古于貞觀十年起家皇帝千牛,年十二歲,《舊唐書》卷四十二《職官志一》載:“千牛備身左右、衛官以上、王公以下高品子孫起家為之?!倍谒旃鸥冈紊讨荽淌?、使持節商州諸軍事,據此可知其應是通過蔭庇入官的。然而,于遂古最初擔任的千牛一職位是指千牛備身還是千牛衛長史呢?按照墓志記載,于遂古一直擔任千牛一職,于永徽五年“特加四階,除左武衛龍首府右果毅都尉,又轉榆林府右果毅”?!伴L安城東郊萬年縣內有龍首鄉,龍首府當置于此”①。又據《唐六典》卷第二十五可知:“左、右果毅都尉一人。上府從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從六品下?!饼埵赘攲偕细?,故于遂古此時官階應為從五品下,即其最初起家官職應為千牛衛長史,正第七品上階,而出于年齡考慮,很大程度上擔任的應是虛職,并未到任。還有一個問題,即為何其在永徽五年突升四階,并轉左武衛龍首府右果毅都尉。墓志載:“永徽初,天皇大帝升極……名實兩兼,推擇斯允?!备咦诶^位初,時年二十五、六歲的于遂古成為高宗的護衛,并“青觀帝座,捧日光于近臣。名實兩兼,推擇斯允”,得到高宗的喜愛,被特進四階,并轉任為左武衛龍首府右果毅都尉。但事實究竟如何?《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高宗永徽五年載:“上由是有廢立之志……無忌對以他語,竟不順旨?!庇阑账哪晔歉咦谝鈭D廢后的關鍵期,但此事卻不能得到重臣的同意,只能無奈作罷。作為高宗的護衛,于遂古可能在廢后問題上與高宗意見一致,故而得到高宗和武后的歡心,從而在短期內升至左武衛龍首府右果毅都尉,而這也應是后來能守衛勝州、領軍出征高麗的重要因素之一。

“龍朔元年,奉敕領兵于勝州防遏。麟德元年,九姓初賓,奉敕將兵于瀚海都護府鎮押”。勝州,“今理榆林縣……大唐為勝州或為榆林郡”②。又據《資治通鑒》卷二百,高宗龍朔元年載:“回紇酋長與同羅、仆固犯邊,詔左武衛大將軍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副……討之?!庇阑瘴迥暧谒旃旁趽巫笪湫l龍首府右果毅都尉不久,便轉任榆林府右果毅,故出鎮勝州當是以此職出任,且極有可能是跟隨鄭仁泰出征九姓鐵勒。關于此役,《舊唐書》卷八十三《薛仁貴傳》寫道:“尋又領兵擊九姓突厥于天山……九姓自此衰弱,不復更為邊患?!钡聦嵅⒎侨绱?,當時鄭仁泰因輕敵冒進,使得唐軍損失慘重;而薛仁貴也被彈劾:“于所監臨,貪淫自恣,雖矜所得,不補所喪?!笨芍舜纬霰⑽词咕判砧F勒臣服,其后雖記載了契必何力出使安撫,“九姓遂定”的情況,但據墓志銘提到的“九姓初賓”看,鐵勒地區可能還爆發了多次小規模戰爭,直到麟德元年才徹底歸附。且于遂古在鐵勒九姓歸附之后,便受命“將兵于瀚海都護府鎮押”可知其在這場戰爭之中是有功的,因而才能得到鎮押瀚海都護府的重職,也因此,于遂古才能在乾封元年領軍出征高麗。

乾封元年,高麗內部泉氏兄弟發生內訌,泉男生投唐,唐高宗抓住此次機會,“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河北諸州租賦悉詣遼東給軍用”③。此役歷時一年多,依靠高麗內亂的有利條件和唐軍將士的英勇作戰,“高麗悉平”,隋唐兩代歷經了多次對高麗的征伐行動,終在高宗朝劃下了句號。戰爭中,于遂古“奉敕領兵于九都道征平壤,□東爰至漢城?!本哦嫉?,應為丸都道,“九”為“丸”的誤寫。其具體擔任什么職務卻并無記載,但從“公謀猷允著,才干克宣,陟岵衍以銘功,上九都而勒頌。剽姚校尉,羞刊瀚海之勞;渡遼將軍,虛紀滄波之難”看,于氏因功授上柱國、游擊將軍,轉右金吾衛永平府左果毅都尉。上柱國為勛爵,正二品;游擊將軍為武散官,從五品下。

總章元年,于遂古35歲,前半生中,其主要的業績集中在守衛勝州、征討鐵勒、高麗的軍事活動上,進而得到了上柱國、游擊將軍等銜。但這并非他的巔峰時期,從墓志可以看出其得到更高的職稱和榮譽是在武后時期。

調露元年和永淳元年,高宗與武后曾兩次“駕幸神都”,而于氏則是“奉敕于京留守”,擔任了守衛京城一職。不僅如此,在高宗去世、武則天垂簾聽政的垂拱元年與三年,于氏先后被授予“建平縣開國公,食邑三百產”與“除左玉鈐衛永平府折沖都尉”。開國縣公,從二品。折沖都尉,為軍府最高長官,品分三階,上府正四品上,中府從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不僅如此,于氏更于垂拱四年“遷使持節隰州諸軍事隰州刺史”。隰州,“禹貢冀州之域……武徳元年又為隰州”④。隰州曾改名為大寧郡,《通典》卷一百七十九《州郡九》載“戶一萬九千二百十”,隰州戶數當維持在二萬左右,屬中州,即此時于遂古的官品應為正四品上。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內,于氏接連受封為建平縣開國公、隰州刺史等銜,升遷速度令人驚訝,不由得令人思考其升遷原由為何?

結合高宗后期及武后聽政時期的政治形勢,于遂古的升遷應當與投靠武則天陣營有極大的關系。永淳元年至垂拱四年,是武則天徹底奪權的關鍵期,此期間,李氏宗親等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紛紛齊而抗之,如光宅元年的李敬業起兵、垂拱四年的李貞、李沖起兵。而在這樣一種嚴峻的形勢下,于遂古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不斷得到晉升,這是否與其支持武則天并參與平定這些動亂有關呢?而結合其叔父于志寧在高宗意圖立武則天為后之時,“首鼠兩端”,因而遭到貶職,最終郁郁寡歡的情況,兩者對比,不難看出此時的于遂古的命運實是勝于于志寧許多,墓志銘中載:“公杖□戎麾,久申誠績,褰帷刺舉,更盡廉能?;亟殡兄弁?,播循良之美政?!边@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于遂古的政治立場倒向了武則天一方,從而在武則天時期官運亨通,在殘酷的酷吏政治下“終于明堂縣進昌里之私第”,獲得善終。

有關于氏家族在武周時期的任職情況,現存的文獻記載甚少,難以進行系統的分析。令人欣慰的是,在近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有數方于氏家族的墓志銘出土,為研究此時期于氏家族的任職情況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有鑒于此,筆者試圖結合現有的文獻資料,通過對人物、起始官職、歷任官職、職官最高品級和史料出處五方面進行比較,概括這一時期于氏家族的仕宦情況及其特點,進而試析唐周交替之際于氏家族的盛衰情況。于遂古,起家千牛,正七品上,歷任果毅都尉——上柱國、果毅都尉——建平縣開國公、折沖都尉——使持節隰州刺史,最高任使持節隰州刺史,史料來于《大周古于府君墓志銘》、《唐代墓志匯編》;于隱,初任嘉州司倉參軍事,后升蜀州司法參軍事,朝散大夫。史料源自《于隱墓志》,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西安唐金鄉縣主墓清理簡報;于知微,以門蔭補宏文生,后獲進士及第,授予太子內坊丞,累官太仆左庶子、太仆少卿,封東??ず?,除兗州都督。資料源自《兗州都督于知微碑》、《全唐文》;于立政,一生任吏部郎中,國子司業太子率更令,渠、虢二州刺史,太仆少卿。史料來于《明堂令于大猷碑》、《全唐文》;于大猷,圣歷三年解褐左千牛備身,歷任蘇州司兵參軍、垂拱三年勅除并州大都督府士曹參軍、永昌元年授洛州闕二字參軍、制授朝散大夫縣余故、圣歷元年除使持節隨州諸軍事隨州刺史、顯慶二年制除雍州明堂縣令。史料源于《明堂令于大猷碑》,《全唐文》;于尚范,初任解褐益州參軍,后轉右屯衛錄事少府監主簿、城門郎,遷長子、雉山、通泉、昌樂四縣令、滄州司馬、相州長史、平州刺史,封煦山公。史料取自《唐故平州刺史煦山公于府君墓志并序》、《全唐文補遺》。

綜上所述,于氏家族在武周年間擔任官職的有六人,六人均以蔭庇入官,且于遂古、于大猷二人起家均為千牛。張衛東曾認為于氏家族從北魏到隋唐尤其是唐朝時期,家族的風格經歷了“崇武”到“崇文”的轉變,雖并非不習武事,但如于志寧等文學修養的人在家族中所占比例較大⑤。但從上述來看,武周時期于氏家族并非固定地崇尚文學,而是偏向于選擇能夠接近皇帝、建功立業的職位起家。

與此同時,于氏家族的發展應是連續不斷的,但為何在武周時期的史料記載中卻難尋蹤跡?這固然與唐朝史料編纂的問題有著重要的聯系,但是于氏家族在武后的掌權過程的態度如何也應是決定這個家族的走向,這也是本文試圖拋磚引玉的一個想法。

注釋:

①杜文玉.唐京兆府內折沖府考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

②通典.(卷一百七十三).《州郡三》.中華書局,1975.

③資治通鑒.(卷二百一).中華書局,1975.

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河東道二.隰州大寧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⑤張衛東.北朝隋唐于氏家族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

[1]楊向奎.唐代墓志義例研究[M].長沙:岳麓書社,2013.

[2]姚美玲.唐代墓志詞匯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8.

猜你喜歡
都尉高宗墓志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宋朝駙馬都尉研究1
兩漢三國時期丹陽都尉考
物勒工名,以考其誠東吳尚方鏡銘中的尚方與都尉
“駙馬”一詞從哪來?
ON GROWTH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TWO CONJECTURES OF C.C.YANG?
賦與唐代墓志
基于電流矢量和開關表格控制的異步電機控制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