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公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

2016-03-16 20:51韓伽伽胡永興
文教資料 2016年14期
關鍵詞:公民融合政治

韓伽伽胡永興

(1嘉應學院 計算機學院;2嘉應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

試析公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

韓伽伽1胡永興2

(1嘉應學院 計算機學院;2嘉應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

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目的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二者產生的歷史和經濟條件、中心觀念有所區別,二者的相互融合既有基礎又面臨多種挑戰。因此,通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這一教學平臺、利用新媒體這一網絡平臺、提高教師的公民教育水平等三方面的措施,以此有效推動公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順利互融。

公民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互融合

提起“公民”,我們不得不想起古希臘,這一由城邦一詞衍生而來的詞匯,其原始含義是“屬于城邦的人”。城邦在古希臘公民的心目中如同神物,個人的安危榮辱首先取決于其所在城邦的命運,城邦是維護公民利益最堅實的屏障。正如德謨克利特所說:“一個治理得很好的國家是最可靠的庇護所……如果它安全,就一切都安全;而如果它被毀壞,就一切都被毀壞了?!边@很好地體現了國家在公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恰恰凸顯了公民一詞中所蘊含的濃厚的國家意識、政治參與意識,即公民與國家之間唇齒相依的關系。而在有著悠久封建歷史的中國文化中,有的只是“子民”與“臣民”的概念,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近現代以來,我國一度想要推行公民教育,但由于種種現實原因,公民教育推進的步伐可謂崎嶇坎坷。新中國成立后,在各種歷史原因及國內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高校的公民教育往往帶有“左”傾色彩。改革開放后,文化思想領域十分活躍,這便推動公民教育加快了進程。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的重要觀點,這便將公民教育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開展公民教育,大學生是其中的重要群體之一,相對應的,高校則成為進行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與起步晚且發展慢的公民教育相比,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則已發展得相對成熟,因此筆者認為,要真正促進高校大學生公民素質的提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成效,那么如何促進公民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相互融合,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公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義

1.有利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我國漫長的封建君主制歷史,使得民主政治的發展失去了其先天的成長土壤。因此,在這種傳統的、具有濃烈封建氣息歷史的政治土壤及文化土壤上發展民主政治,使其公民具有較強的民主政治觀念,僅僅憑靠制度上的保障和理論基礎是不夠的,它更需要把制度保障和理論基礎內化為本國公民的一種情感,這樣才能實現社會成員對國家的觀念發生根本性地轉變。而公民教育中所蘊含的民主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權利義務教育等內容,恰恰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急須的。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將公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利用高校這一陣地,加強培養大學生的民主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等,必將有助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

2.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工作的實效性。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推動力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關注學生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笆故芙逃叱蔀榈?、智、體等全面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從常規上講,要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首先必須成為合格的公民。公民教育著眼于學生的權利、義務、責任等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切身利益,其常規化、制度化、規范化要求將有利于改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3.有利于增強公民教育的實踐效果。隨著我國不斷推進社會經濟政治體制改革,我國新型的社會結構已經漸漸轉變為集國家、社會、市場三位于一體,這種轉變釋放了更多的社會公共空間,市場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利益分配主體性的多元化,使公民參與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機會不斷增多,也促使公民開始有意識逐步尋求自身所擁有的政治權利,相應地,其自主參與公共事務的愿望不斷強烈,但由于歷史、教育體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的公民教育目前大多處于理論層面,這就對公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本身屬于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無論多么優秀的理論都必須付諸實踐,因此,公民教育必須找到良好的教育平臺并付諸實踐。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重要的教育平臺,筆者認為,若公民教育能夠找到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充分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有益平臺,加強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將成為公民教育從理論走向實踐、促進公民教育的實踐效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4.有利于應對復雜多元的國際環境。公民這一概念源于西方,具有國際性與民族性,目前世界各個國家都在使用這一概念,但由于社會性質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各個國家賦予公民的內涵是有所差異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與國際接軌、增強人們的公民意識(如法律意識、權利意識、責任意識等)已經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由于歷史、國情等原因,作為一切工作生命線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中占據首要位置,已成為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品質、法律觀念、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起著關鍵的引導作用。因此,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良好平臺,加強公民教育,實現與國際的接軌,將有利于我國更好地應對復雜多元的國際環境,真正使得我國走向世界。

二、公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礎和問題

1.二者融合的基礎。第一,在內容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內在相似性。雖然二者在教育內容的側重點有所差異,一個側重于義務和責任方面,另一個側重于權利和義務意識的培育,但是從具體內容上講,仍然有很多方面是相通的,譬如愛國教育、歷史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修養教育、政治常識教育等。這些方面的共通點就在于客觀上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的融合與接軌提供現實可能性和融合基礎。第二,在實質目標方面,二者具有內在一致性。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意識形態教育,雖然強調采取的形式不同,但都以培養合格公民、維護國家利益、穩定社會發展為主要目標。從這一點來說,他們是具有實質的同一性的。如美國和英國的公民教育、德國的政治養成教育等,雖然他們在文化背景上、時代條件上的不同,導致其教育名稱、內涵、外延及其實現的機制有所不同,但這些國家都是圍繞公民與國家的關系開展公民教育,目的都是向公民傳輸特定的政治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素質良好的公民。

2.二者融合的挑戰。第一,二者的起源歷史和經濟條件不同。公民教育的興起是隨著民主政治、市場經濟、民主法制建設等方面的發展而興起的,是一種培養和塑造國家合格公民的教育,是與民主政治相伴相隨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可以說是源于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同盟章程中明確提出了“宣傳工作”的概念,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雛形。傳入我國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名稱上都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標準。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政治思想工作”被“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梢娝枷胝谓逃c公民教育是分別根植于兩種歷史條件和經濟基礎。第二,二者所要傳達的中心觀念不同。自由、平等、民主、人權是現代公民教育所要傳達的中心理念。西方的公民教育所要傳達的不外乎是關于個人與國家關系的問題,最終落腳于公民權利與義務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這一主題。從含義上講,“公民教育是一個民主社會關于如何自治的教育。而自治則意味著公民將主動地參與到自身的管理中去。它關注的是如何能夠推動公民對民主理想的理解和對于民主價值的理性認同”。相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群體通過使用一定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政治觀點,對其成員來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并且使得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的思想價值觀念的社會實踐活動”。由這兩個概念性的含義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個人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更側重于培養國家中公民的責任意識,強調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的利益??梢姸咚獋鬟_的中心觀念不盡相同,人們所具備的思維方式也就不盡相同。

故此,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在內容、目的等方面具有某種程度上的一致性,這就為二者的相互融合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不可忽視的是,二者所產生的歷史和經濟條件、所要傳達的中心觀念是有所區別的,這給二者的相互融合提出問題。

三、促進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舉措

1.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這一教學平臺,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毋庸置疑,在形成系統、正規的公民教育體系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無疑會擔任著對大學生進行公民教育的職責。因此,為更好地實現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就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在內容和社會功能方面的革新。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上突出教育對象的主體性,以此為前提,提升人的主體性,大力推行主動性、開啟性教育,這是與以人為本的觀念相符合的;其次,在課程內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體現公民教育的基本訴求。盡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諸多內容均涉及公民教育的內容,但二者還是有所區別的。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內容中有所體現。

2.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加強宣傳和引導。在現代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因此,我們可以大力利用網絡新媒體這一資源,進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相互融合的新路徑,從而構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二合一”的網絡教育體系,建立平等互信的網絡教育形式,而非原本那種單調枯燥的教育方式,以此加強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相互融合。

3.提高高校思政教師的公民教育水平。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融入公民教育的內容,必然離不開教師的作用。教師公民意識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到公民教育能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因此我們必須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如教師培訓、教師進修等形式,為教師充實自己的學識素養和公民素養提供便利,以此提升教師的公民意識水平,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真正實現公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

[1]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2]李芳.大學生公民素質教育理論探討

與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6.

[3]高峰.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5(11).

[4]何貴英.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對比分析[J].理論觀察,2010(3).

[5]張傳恩.加強公民意識教育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1(34).

[6]童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融合淺探[J].山東社會科學,2015:6.

(1)嘉應學院人文社科科研項目“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公民意識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4SZZ03)成果之一;(2)嘉應學院人文社科科研項目“增強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項目編號:2014SZY05)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公民融合政治
論公民美育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融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