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關系探析

2016-03-16 20:51李小輝易
文教資料 2016年14期
關鍵詞:人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李小輝易 茁

(1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管理與經濟系;2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圖書館,云南 臨滄 677000)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關系探析

李小輝1易 茁2

(1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管理與經濟系;2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圖書館,云南 臨滄 677000)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相互聯結,關系密切,二者之間具有內在邏輯關聯性,前者是后者的理論源泉,后者是前者的實踐體現。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可靠的智力支持,在我國大力宣傳、重點強調和深入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引領和指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是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良性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理論與創新教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普遍關注和重點實施的國家戰略之一。201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以公開文字形式明確提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在2016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次作為報告中的熱點議題,被重點提及。推行、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既是現階段我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動力源泉,又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強國富民之策。據國家教育部2015年5月21日權威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高校共計2845所,擁有230多萬教職工和2800多萬各類在校學生。在國家大力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國務院辦公廳已于2015年5月13日專門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該實施意見一方面確立了高校是我國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確定了大學生是最具創業活力和創新潛力的群體。另外,2015年12月,國家教育部下發專門通知,要求從2016年開始,中國大陸所有高校都要按通知要求,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在校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1]。因此,研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邏輯性、關聯性和互動性,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引領和指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和可靠的智力支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概述

人學,指的是把人作為研究的特有對象,利用人類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多門學科,進而研究人的本質、存在方式和發展規律等的一門科學。人學是人類在自我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在哲學層面上對人的一種本質性、總體性、綜合性的思考和認知。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是關于人的理論和學說,是從哲學層面對人的思考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蘊含著豐富的人學思想,它最先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并由此后各個時期的世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繼承、豐富、發展和創新。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中關于人的認識、論述、概括和總結,是全面、徹底、豐富、深刻的,它構成了一個關于人的完整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核心思想由五個方面組成,分別是人的主體性、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需要、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中人的主體性,是指人類在勞動實踐(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過程當中,在思想和行為方面,表現出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人的能動性和自主性的外在表現;人的本質,指人是現實生活當中,活生生的、具體的、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虛幻的、空洞的、縹緲的、抽象的人,這種觀點打破了以往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家關于人的本質的認識,把對人的本質認識帶入一個全新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當中,因此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保?]人的價值,是對人的本質的補充和展開,它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人的本質,所以馬克思說:“人的價值是指人在社會中發揮能動作用滿足一定需要的有用性?!比说男枰?,是指人類為了保證生存和發展,對于周圍世界中物質的渴望和需求,人的需要同人的本性緊密相連,密不可分,人的需要源于人的本性。因此馬克思說:“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以及他們求得滿足的方式,把他們聯系起來?!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既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還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追求的終極目標和價值歸宿,更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根本所在和核心要義。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概述

創新創業是指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下,為了在殘酷激烈的社會和市場競爭當中,確保自身立于不敗之地,結合自身實際,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善于挖掘和把握各類對自身事業發展有利的顯性、隱性機遇,充分整合、著力發揮和有效利用自身能力和自有資源,并借助外在輔助性力量,研發和創造新的產品,創新和開發新的服務,打開和拓展新的局面,開創和建立新的事業,最終達到和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的過程。成功的社會實踐,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做指導,所以創新創業是否能夠成功,創新創業教育至關重要,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創新創業教育,由澳大利亞的亞埃利亞德博士在1989年11月至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第一次提出[4]。創新創業教育指以學校為代表的教育培訓機構,以培養教育接受者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為教育培訓目標,通過挖掘、發現教育接受者的創新創業潛能,讓創新創業潛能充分展現和徹底發揮出來,并成功運用和有效實施到教育接受者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當中的教育活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提高教育接受者的整體能力和綜合素質,它的價值目標和終極追求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指為了挖掘青年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培養青年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自身綜合素質,使青年大學生成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科技型、創造性人才,進而在大學畢業后積極發揮自身的創造性,主動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服務。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特征首先是具有很強的主體實踐性,它既體現了人的主體能動性,又具有鮮明的社會實踐性;其次是具有開放性和社會性,要求大學生既要面向社會、服務社會,加強與社會的溝通和聯系,又要倡導社會上的企業進校園,加強社會與高校的銜接和交流及信息、資源、人才的共享;再次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典型的、特定的素質能力養成教育,屬于素質能力教育的具體化、詳細化和深層化;最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長期性、復雜性、漸進性、階段性的特征,它的產生、發展、成熟及應用,是需要按階段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階段性完善的過程。

三、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關系緊密,聯系密切,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擁有高度的系統性、理論性、嚴密性和科學性,同時它對于人類自身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引領性、指導性、貼近性和針對性,能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可靠的智力支持,是開展和從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天然內在的契合點

人,尤其是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和活著的人,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共同研究和重點關注的對象,因此,人是二者之間研究的交叉關聯點、相似類同點,可以看做是二者之間的天然內在契合點。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屬于在哲學層面上對人的探索、研究,是關于人的系統化、理論化的哲學研究,因此它全面、深刻、透徹地論述和解釋了人的一系列根本性、原則性、本質性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活生生的人,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導者及被主導者,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全程參與整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屬于人在理論、精神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目的性非常明確,針對性很強的教育、培訓、學習和實踐等社會活動,把人的潛能(創造性、能動性)充分挖掘出來,它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生存和發展。通過接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的生存能力和綜合素質,以及發展機遇和發展遠景,都獲得極大的提高和增強,而人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和引領下的成功的社會實踐活動又反過來推動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發展和完善。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形成于人,推動于人,發展于人,改變于人,完善于人,始終要接受人的管理、支配和控制,人貫穿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過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忽視人、離開人、拋開人而獨自存在。因此,人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共同擁有的活的靈魂。

(二)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源泉

思想引領行動,理論指導實踐??尚械?、成功的、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要以科學的、嚴謹的、正確的理論作為引領和指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只能是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正確指引下,才能真正而徹底地改變創業創新方面的陳舊觀念,著重強調和重視人的主體能動性的施展和發揮,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進而開拓新的研究視域,形成新的思想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自產生之日起,就伴隨著時代的變化,處于不斷變化、傳承、發展、完善過程之中。人學理論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它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伴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完善而發展完善。因此,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能根據時代的變化和要求,主動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發展,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活潑的理論指導,并且持續不斷地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創新。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實踐體現

理論存在的價值和目的,就是在思想上正確、有效指導人類進行主客觀世界的改造活動,幫助人類進行實踐活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以現實世界中的活生生的人為研究對象和行為主體,是屬于對人的一種深度探析、深入挖掘的社會實踐活動,其目的是把人的內在潛能和外在活力充分挖掘和施展出來,把人的積極主動性、創新創造性激發出來,是人發展自我、建設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的一種必然方式和一條必由之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不是一種空洞蒼白、枯燥乏味的純粹理論,更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實踐理論,這同時是馬克思人學理論一直存活的根本原因所在,它一方面能夠有效指導人類改造社會和自然界,另一方面有助于人類進行自身改造,幫助人類進行自身主觀精神世界的思想改造。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在現實中的實踐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在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當中的拓展、延伸,它將抽象的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轉化為對人類現實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指導和具體應用,引導和幫助人

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全面理解、深刻認識人的存在、本質、發展、進步、完善等,進而促進人的潛能、素質的有效培育和充分發揮,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價值目標。

四、結語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科學理論和正確思想作指導,馬克思人學理論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內在的契合點,它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人學理論基礎,有效指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和實踐。因此,二者之間,關系密切,屬于一種既會相互制約,又能相互促進的親密關系。在我國強調、重視、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現實社會背景下,研究和探討二者之間的關系,價值重大,意義非凡。

[1]晉浩天.教育部:明年起高校要設創新創業教育課[EB/OL].人民網,2015-12-1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 2015/1214/c1001-27923913.html.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4]人民政協報編輯部.創業教育[N].人民政協報,2014-09-12(4).

猜你喜歡
人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借東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學“說”法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家園憂思與人性之殤——“生態學”與“人學”視野下的“山珍三部”
中國夢的人學新境及其希望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